我國已製造出清理太空垃圾飛行器,但美國卻表示「反對」,為何?

2020-12-15 科學芝麻鹽

我國已製造出清理太空垃圾飛行器,但美國卻表示「反對」,為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與幾十年前相比,實力也有了不同尋常的提升,對於美國來說,這儼然成為了一個「威脅」,實際上,中國近幾十年的成就,無異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而在航天領域方面,我們國家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大,技術也越來越先進,正在逐步趕超西方國家。

而就在這段時間,中國的北鬥導航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對於美國來說有著很嚴重的威脅,實際上在地球的周圍,無數的衛星發射器在圍繞,而中國的衛星發射器也標誌著,中國正在逐漸成為一個航天大國,但儘管如此,一些問題也在等待著解決,比如說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和我們所理解的垃圾並不一樣,不是隨便回收就能夠減少的,這些太空垃圾,在太空當中依舊按照最原先的軌道運行,是很難回收的,假如和所發射的衛星設備相撞,後果不必多說,想必大家也非常清楚。

沒有一個國家會懈怠,一直在研發全新的技術,想要將太空艙的一些垃圾給清理掉,以此打造乾淨的太空環境,畢竟這對於每一個國家的衛星探測器的發射,都有一定的幫助,我國已製造出清理太空垃圾飛行器,但美國卻表示「反對」,為何?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成功製造出了遨龍一號飛行器,這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想要清理太空當中的垃圾是有很大技術挑戰的,而且成本也非常的高,畢竟這些太空垃圾,每一個都非常的巨大,如果想要清理掉所消耗的成本是任何一個國家很難支付的,而遨龍1號的誕生,對於太空垃圾的清理將會有極大的幫助,但卻讓美國感到惶惶不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美國在近幾年,一直將中國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遨龍1號的發射,也讓美國認為中國是在挑戰美國的極限,美國認為,中國並不是那麼好心想要清理太空垃圾,遨龍1號的研究製造,肯定有其他的想法,對於整個美國的軍事領域,也將會有著很嚴重的威脅。他們認為,或許遨龍1號的發射就是要捕獲其他國家的衛星,不過小編個人認為,遨龍1號的成功發射,主要的作用就是清理太空垃圾,美國的擔憂是多餘的,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評論,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航天|清理太空垃圾,各國都有啥高招?
    人類自1957年10月4日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進入太空以來,第一個太空垃圾便已誕生。太空垃圾的另一主要來源是冷戰時期反衛星武器的研發,美國與蘇聯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所進行的一系列反衛星武器試驗製造了大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以每秒7-8公裡高速運動,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則以每秒3公裡的速度運動。
  • 太空垃圾倍增,中國掃地僧:低調撿垃圾為何令美國害怕?
    太空中的掃地僧:低調撿垃圾為何令美國害怕? 自前蘇聯1957年10月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帕特尼克1號」拉開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以來,人類已經陸續向太空發射超5千枚人造衛星,而這一數值正以幾何倍增的模式瘋狂增長。
  • 嫦娥5號上升器踐行太空垃圾清理計劃,設想很多的美國有沒動靜?
    這是我們體現大國責任,避免太空製造太空垃圾的一次實踐。而我們避免太空垃圾,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開始了。自從人類探索太空以來,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給太空帶去了意外之物,哪些發射過程、衛星廢棄過程中產生的碎片,成為了頑固的太空垃圾。以地球軌道為例,它的上面遍布太空垃圾,並且情況越來越壞。
  • 得知中國要發射衛星後,美軍徹夜難眠:上太空清掃垃圾?
    引言我國國家發展速度就是飛速發展,自從我國國家強大之後,在國際上的地位是越來越高,在國際事務上我們說話也越來越有分量。去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遨龍一號曝出了細節作用:主要是清理太空中廢棄的衛星,美國聽到後卻擔憂了。
  • 美媒: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是個仿製品
    來源:環球時報美媒: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是個仿製品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的報導推測了中國這種「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三種用途。麥克道威爾表示:「它與美國SpaceX公司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獵鷹』火箭不同,但用途可能與該公司的『龍』飛船相似,也可能是美國X-37B那樣的無人太空梭,或者是未來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梭。」據介紹,美國曾製造過多架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它可以載人往返於近地軌道和地面之間,目前均已退役。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僅在1988年進行過一次無人駕駛飛行。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我國的「傲龍一號」曾進行過在太空中抓取目標的試驗;歐空局的「清理碎片」計劃,以國際空間站為試驗平臺,成功測試了網式和魚叉式的太空垃圾清理手段。不過,以往開展的試驗,都人為釋放了「靶星」,並沒有清理實際存在的太空垃圾。「清潔太空一號」也採取主動抓取後帶離的清除方式。然而,它的目標卻是已經在太空中飄蕩了7年的一塊太空垃圾——2013年發射升空的「維斯帕」上面級。
  • 中國發射的遨龍一號,被稱為太空「清潔工」,為何他國不樂意了?
    人類了解外太空中事物,最直接方法只能通過衛星,人類科技進步後陸續將衛星發射到外太空中,可是根據衛星傳回照片來看,地球附近軌道開始變得不太清晰,取而代之是被各種太空垃圾給霸佔了,這主要是因為上個世紀,人類航天科技和現在相比特別落後,所以它們無法把送進外太空中的衛星,重新帶回到地球上,時間一久,這些廢棄的衛星成為太空垃圾,我國為了清理太空垃圾,於是向太空中發射了一顆衛星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捕捉方式有點可愛
    我國的「傲龍一號」曾進行過在太空中抓取目標的試驗;歐空局的「清理碎片」計劃,以國際空間站為試驗平臺,成功測試了網式和魚叉式的太空垃圾清理手段。不過,以往開展的試驗,都人為釋放了「靶星」,並沒有清理實際存在的太空垃圾。「清潔太空一號」也採取主動抓取後帶離的清除方式。然而,它的目標卻是已經在太空中飄蕩了7年的一塊太空垃圾——2013年發射升空的「維斯帕」上面級。
  • 太空「螃蟹」?美國太空新武器:兩米長的雙臂能捕獲他國衛星
    美國的《防務新聞》曾經明文報導過,美軍內部制定過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必要的時候摧毀他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為作戰時提供優勢。反衛星手段多種多樣,為何使用機械臂?目前反衛星手段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是用飛彈直接摧毀衛星。
  • 太空垃圾會引發破壞性的多米諾效應「碰撞級聯」產生更多太空垃圾
    隨著衛星的數量和軌道上的垃圾數量增多,預計將在每年增長10倍,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 太空垃圾的連鎖反應太空中最糟糕的東西不是那些小小的太空垃圾,最糟糕的事情是一個不可阻止的連鎖反應,把許多非垃圾的東西變成垃圾。
  • 從藝術品到太空垃圾:人造「星星」正在改變星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等太空機構正在跟蹤環繞地球運行的碎片和垃圾,以防它們對太空飛行器的運行構成威脅 在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的6000顆恆星中
  • 蒼莽太空 飛龍在天
    比如,近日成功飛天的運載火箭捷龍一號、釐米級北鬥導航系統夔龍系統、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遨龍一號。它們雖然分屬於中國航天科技的不同領域,但都是特色鮮明、身懷絕技的業內佼佼者,共同組成了中國航天的「龍」方陣,磨礪中國太空科技的品牌優勢,向世界昭示中國問天能力不斷提升到新的高度,能夠提供更多、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
  • 太空家園館迎第100萬位遊客 贈出航天大禮包
    該館副館長巴蕉研究員接受中新社採訪時介紹說,「和平衛士」系統由「女媧衛士」、「能量勇士」和「太空衛士」三大未來太空飛行器組成,考慮到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依據「女媧補天」神話傳說的「女媧衛士」飛行器未來將根據需要隨時修補地球的大氣臭氧層,恢復地球上人類的生態環境;「能量勇士」飛行器針對地球資源越來越少的現狀,開發太空資源能源,利用太空能量為人類服務;「太空衛士」飛行器則是在地球遭遇殞石、小行星、不明飛行物
  • 中國只是發射了一顆清掃垃圾的衛星,為何就讓全世界坐立難安了?
    自上個世紀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人類不斷的將飛行器、探測器衛星等發射到地球的上空。以至於地球早就已經不是衛星拍到的那般清透了,取而代之的是渾濁的垃圾全方位的覆蓋著地球。這也源於上個世紀人類的航天技術發展還比較落後,往地球上空發射的衛星根本無力再將衛星帶回到地面。久而久之,那些衛星和地面失去聯繫之後,就成為了地球上空的垃圾。
  • 太空中一團火球爆炸,65個危險目標四處亂飛!美:請給個說法
    文/孤行近日,日本防衛大臣表示將要成立一支太空作戰部隊,主要任務是負責監視對人造衛星構成威脅的太空垃圾和隕石,未來還要和美國一起進行合作。中二的「宇宙作戰隊」取名還沒讓全世界的網友們樂上幾天,美國就給未來的小夥伴日本找了件事兒。
  • 美國黑傑克太空戰略目標和我國應對策略分析
    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核心利益,就是在新興產業、尖端科技和國家安全層面,一切以美國優先為原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操作層面,將會力爭獲得無阻礙進入太空的自由,獲得太空自由航行權。美國這份太空戰略,算是正式宣告了廢棄國際太空公約,開始應對全球範圍的太空軍事化趨勢,承認未來在太空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 美國「高光時刻」!「太空班車」正式啟航
    點擊播放 GIF 0.5M導讀:人類能夠進入太空已有幾十年時間,但那只限於經過嚴格訓練的太空人,進入太空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一個高不可及的門檻然而,現在隨著美國「龍」飛船的發射,普通人進入太空的夢想並不是多麼遙遠了。據中新網報導,近日美國迎來了「高光時刻」。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研發的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上面載有4名太空人。他們的名字依次為麥可·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香農·沃克以及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其中,沃克是女性。
  • 「五眼聯盟」觸角伸向太空
    該部隊成立初期規模為20人,主要任務是監視隕石、人造衛星和太空垃圾等。未來將藉助民間技術和力量,不斷擴大人員規模與任務範圍。據稱,這支新成立的部隊將利用現有雷達系統對高度約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進行監視,並力爭在3年至5年內完善由高性能雷達和光學望遠鏡組成的太空軌道監視系統,發射太空監視衛星。
  • 太空種菜難題:如何種出「地球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種菜計劃負責人喬亞·瑪薩表示,之所以啟動太空種菜的項目,是由於如果食物儲存太久,口感和營養價值都會下降,維生素也會減少,如果太空種菜成功,就能夠確保太空人在漫長旅程中有足夠的營養,便於未來更加遙遠的深空探索。 2016年,我國航天員首次「觸電」太空種菜,在天宮二號實驗室內種下了9棵生菜。
  • 特寫:太空旅行什麼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新華社洛杉磯6月13日電 特寫:太空旅行什麼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隨著飛行器從「發射場」騰空而起,太空艙內座椅推背感越來越強,地面的景色漸漸模糊,最終消失在大氣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