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傳統手工紅糖 童年味蕾的記憶

2021-01-19 紅網

紅網時刻永州1月18日訊(通訊員 何勇輝 李芳 廖芷誼)年關將近,不少年味十足的小吃、美食開始湧現,喚醒大家童年記憶中味道。日前,寧遠縣大陽洞村傳統手工製作的紅糖正走俏市場,吸引不少顧客前來觀摩、購買。筆者走進寧遠縣大陽洞牛頭山村,看見村民蔣海軍和妻子正忙著做手工紅糖,空氣中飄散著香醇甘甜的糖香味。

天堂鎮大陽洞村土法熬製紅糖,首先要選用本地白皮甘蔗,這種甘蔗含糖量高,味道更香醇,400斤甘蔗,才能熬出30斤左右的紅糖。甘蔗汁液經過過濾,經過加熱熬製到沸騰,去除漂浮出來的雜質,再經過兩個小時候左右的時間熬成紅糖漿。蔣海軍通過向本村老人請教、學習,逐步掌握了手工製作紅糖的訣竅。熬糖過程中,需要不斷攪拌讓水分慢慢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糖分濃度極高的糖水在慢慢固化後,倒入糖缸進行打紗,再倒入乾淨的蓆子上,冷卻後再進行劃割。這樣的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入口即化。紅糖剛劃割好,不一會就被搶售一空。「我愛人平時喜歡吃這種紅糖,特別這種純天然的紅糖,很難買到。所以我今天特別找過來。這個質量確實相當不錯,聽說這種紅糖又補血補氣,對女同志相當好,所以我今天買了兩大袋。」市民唐志先說道。

剛出鍋的紅糖冷卻一會兒後,還可以用來扯扭扭糖。很多市民特意從縣城趕過來扯這種扭扭糖的,他們表示,這是他們童年中記憶的味道。

曾經大陽洞片區幾乎每一個村都是糖廠。小小一片紅糖,卻溫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對於這裡的村民們來說,做紅糖,就開始有了年味。

相關焦點

  • 記憶裡年味很濃的湘系傳統美食,寧遠臘肉
    寧遠臘肉、臘腸,舌尖上美味的佳餚,一款味濃情深的特色湘系傳統美食!說道臘肉、臘腸,全國各地都有,味道也各有特色,但我更喜歡家鄉湖南寧遠的臘肉、臘腸,一款年味很濃的傳統美食、舌尖上的美味,也是餐桌上宴請賓客不可缺的一地道湘菜;每年臘月一到來新年就近了,年味也更濃了;臘月也成為我們山裡人做臘肉、臘腸豐收喜悅的季節了;臘月也是孩子們童年最燦爛和開心的時光;小時候的童年每家每戶都養了有又肥又大的家豬
  • 手工餈粑,記憶中童年的味道,誰能不愛它
    糯滋滋的手工餈粑熱騰騰、甜蜜蜜、糯滋滋的手工餈粑,更是無數人記憶中兒時的味道,又有誰能不愛它呢在童年的記憶裡,年底父母手工打餈粑、外婆親手做餈粑。對孩童而言,這,就是要過年的信號了!傳統手工餈粑童年時,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和種種的傳統年俗,似乎也混在這餈粑的香味裡了。
  • 寧遠:古法紅糖熬出致富新路子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李萍 鄭生宇 夏靜)"我們家的紅糖是純手工熬製的,不摻雜任何添加劑,香味濃鬱、口感細滑,只賣20元塊錢左右一斤,來買的好多都是回頭客。" 張明鋼臉上露出笑容開心地說道。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歷來有種植甘蔗熬製紅糖的習俗,冬日裡正是農民壓榨甘蔗熬製紅糖的季節,走進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沙子山,遠遠的就會聞到一股甘甜而清香的味道。嗅著香味,就可以找到正在用傳統手工藝熬製紅糖的村民張明鋼家的糖坊。
  • 湖南寧遠:古法紅糖 熬出致富新路子
    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歷來有種植甘蔗熬製紅糖的習俗,冬日裡正是農民壓榨甘蔗熬製紅糖的季節,走進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沙子山,遠遠的就會聞到一股甘甜而清香的味道從空中飄來。嗅著香味,就可以找到正在用傳統手工藝熬製紅糖的村民張明鋼家糖坊。
  • 童年的味道!老成都的傳統小吃!地道的紅糖醪糟粉子,香甜軟糯
    我們四川人對於傳統的小吃的喜愛,一直都是情有獨鍾!最天然的食材、最純粹的手藝、最用心的製作,讓無數看似平凡的食材,變成了記憶中最經典的美味!如果現在是冬天,那麼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少不了吃一頓軟糯香甜的紅糖醪糟粉子,雖沒有湯圓那般「圓滑」,卻多了幾分揪面塊時的隨意,樸實無華的鄉村氣息或是市井的煙火氣,你都能從這一碗紅糖醪糟粉子裡吃出來,在那溫暖與香甜之間,或許這就是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地道的紅糖醪糟粉子!老成都的經典早餐!
  • 傳統美食,記憶中的味道,純手工紅糖餈粑
    純手工紅糖餈粑是用手工紅糖和糯米製作的一道川渝地區傳統的美味又營養的特色小吃。傳統的紅糖餈粑製作過程是比較複雜的,製作餈粑需要先把糯米蒸熟,再放入大號的缽子中捶搗,從而製成緊實Q彈的糯米糰,然後再揪成小糯米糰,光是做餈粑都讓人感覺累得夠嗆。
  • 紅糖冰涼粉、玫瑰涼粉、涼拌涼粉,手工製作,童年記憶夏天必吃!
    紅糖冰涼粉、玫瑰涼粉、涼拌涼粉,手工製作,童年記憶夏天必吃!紅糖冰涼粉 食材:白涼粉一盒、紅糖三小塊、水1200克。8.中火加熱融化紅糖。紅糖徹底溶化後關火,放涼後轉入冰箱冷藏。9.吃的時候把涼粉切成小塊,加入適量的紅糖水。加入一些水果、葡萄乾或者枸杞之類點綴。玫瑰涼粉 食材:玫瑰花、白糖』豌豆涼粉、白礬、清水。玫瑰糖做法:1.玫瑰花適量,把花瓣一片片扯下來,泡在水裡清洗乾淨。
  • 童年的味道!土雞蛋和義烏紅糖做的手工蛋卷,色澤金黃,酥脆香甜
    直到前幾天,吃到這款手工紅糖蛋卷。 酥、脆、香、甜,一口就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 兩種童年的味道,相遇在一起,幸福感也瞬間翻倍。
  • 品鮮營口|記憶中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每周三,隨小編一起去攀達營口美食之巔,用味蕾體驗什麼是「舌尖上極致的美」。第十四期:金水塔清真糕點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味道,每每聞到,記憶和情感就會被喚醒,這一塊塊糕點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營口人歡樂的童年記憶,也是我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嚮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回味一下營口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 品鮮營口|記憶中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每周三,隨小編一起去攀達營口美食之巔,用味蕾體驗什麼是「舌尖上極致的美」。第十四期:金水塔清真糕點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味道,每每聞到,記憶和情感就會被喚醒,這一塊塊糕點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營口人歡樂的童年記憶,也是我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嚮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回味一下營口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 《快樂大本營》同款紅糖麻花,金黃酥脆,穿越童年的美味回憶
    麻花種類有許多,其中比較出名的一種就是義烏的紅糖麻花,金黃酥脆,穿越童年的美味回憶。說到義烏,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應該是「義烏小商品城」。義烏最傳統的紅糖是用一隻老牛拉一輛木車,然後擠出糖漿,然後用木柴燒一個鐵鍋。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古紅糖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白糖。曾經生活在義烏的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童年記憶中的美食,這是義烏紅糖麻花。
  • 衝衝糕:喚醒記憶中的童年「味蕾」
    只見老人熟練地將磨好的糯米粉填裝在一個個竹筒裡,上面加上適量的紅糖,然後將竹筒放在冒著蒸汽的高壓鍋上,不到20秒的時間,三五個熱氣騰騰的衝衝糕就出爐了。「小時候最愛吃衝衝糕了,又香又糯,咬下去就是滿口香甜,回味綿長細膩,吃了一個還想第二個,根本停不下來。」
  • 滿滿的童年味道,快要失傳的傳統手工拉絲糖,就問你還記不記得
    滿滿的童年味道,快要失傳的傳統手工拉絲糖,就問你還記不記得,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很多可以吃到的傳統小吃也是逐漸的消失,對於很多人這些傳統小吃都是人們從小的記憶,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更是陪著他們走過了很多的時光,如今很多傳統小吃卻是難得一見,找不到可以繼承的人,也是讓這些傳統小吃的手藝逐漸的消失
  • 視頻 | 贛南客家古法純手工紅糖薑糖製作解密
    猶江情純手工紅糖薑糖,帶你回味童年的滋味和樂趣!薑糖是一種起源於南方的美食,猶江情純手工紅糖薑糖是以上等紅糖、現打的糯米粉、茶油,炸花生米和其他調味材料熬製,經攪拌、揉搓等工序,以純手工製作而成。下面就隨鏡頭,一起去了解紅糖薑糖的製作現場吧。
  • 探尋傳統古法紅糖:一根甘蔗到紅糖的華麗蛻變
    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不可忘記的文化記憶。致方堂老紅糖,傳承古時熬糖技藝,讓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貴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西江上源北盤江畔,有著悠久的甘蔗種植歷史和紅糖熬糖歷史。傳統的紅糖熬糖技藝是祖先留下來,又經後人代代傳承下來的,並非一日之功。致方堂老紅糖的熬糖匠,日復一日的熬製的這份甜蜜,只為將這份甜蜜傳承下去。
  • 油條豆腐腦,童年的味蕾記憶
    那樣的曲子那樣的早晨,成了童年時抹不去的記憶。關於油條豆腐腦的由來,我就是在茶館裡聽老人們說的。豆腐腦歷史悠久,始於淮南王劉安,即漢高祖劉邦的孫子。相傳,劉安醉心於長生不老之術。他召集術士門客於八公山下,燃起熊熊爐火,叫他們用黃豆煉丹,結果「煉」得了雪白細膩的豆腐腦。此物迅速傳開,風行於世。北方的豆腐腦本是鹹味,傳到南方時,人們在豆腐腦上澆上滾燙的糖水,就成了南方的一道風味小吃。
  • 關於傳統美食,你吃過浙江的紅糖小酥餅嗎?
    古人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國的浙江省,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不僅擁有怡人的景色,還保留下了各種傳統工藝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浙江的傳統美食 —— 紅糖酥餅。純手工製作的地道紅糖小酥餅,還原大自然的味道。
  • 福建福安紅糖:「過來人」美好的記憶
    物是如此,情更是如此,一旦重新回來,人們就會格外地珍惜……  一  很多人童年美好的印象都與糖有關聯,導演顧長衛說自己小時候最大的幸福是「左手拿著白糖罐,右手拿著紅糖罐」。  現在的人見到的多是白砂糖,少有人見過紅糖,更沒有人看見紅糖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 一口酥香,滿嘴甜糯——恩施特產傳統手工打餈粑
    無論您身在何處,童年記憶中都應該充滿一口糯米。具有很強的整形能力。它被製成塗有大豆粉的湯圓,被製成紅糖糯米糕或糯米糕。。。但是對於恩施人來說,只有手工製作的糯米糕才是最好的。絲滑,美味可口。有人說,在異國他鄉咬一口,充滿了鄉愁。
  • 福安傳統的手工製作紅糖技藝重獲市場青睞
    福安傳統的手工製作紅糖技藝,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在輔以新模式運作後重獲市場青睞 蔗寮飄香中的甜蜜鄉愁 東南網2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陳榮江說,每回春節前夕,都忘不了讓人寄來家鄉蔗寮的紅糖。「蔗寮」是民間古法製作板糖的作坊,因其用甘蔗為原料榨糖而得名。記者了解到,眼下在福安,古法榨糖的蔗寮生意紅火,手工生產的紅糖(又稱板糖)重現當地市場,成了搶手的必備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