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文章所說,谷麥釣要打3~4個窩子。為什麼要打這麼多窩子呢?大部分釣友都知道,野釣不像在養魚池釣魚,窩點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最終漁獲,沒有什麼窩料是萬能的,不可能誘來千裡之外的魚,所以要多窩作釣,就算一個兩個是死窩,也會避免「空軍」。
一般打窩1小時之後,我就可以去巡視一下窩點是否有魚,在岸邊走動一定要輕,因為野生大魚膽子非常小,岸邊一旦有什麼大動靜就會驚跑魚。然後就是去窩點輪流查看是否有魚星,一般有零零散散的幾個單泡,就表示窩中已經有魚了,手指大小的單泡通常是草魚;豌豆大小的是鯽魚;十幾個小泡中夾雜著兩三個大泡,然後冒著慢慢在移動的無疑就是鯉魚了。只要有魚星就可以下竿,如果沒有魚星,就可以再等半個小時下竿(窩裡沒魚星也不代表一定沒魚)。
逗釣首先調好七星漂間距,在10~15cm之間為宜,其次就是鉛墜離鉤15cm左右,釣底墜。其次就是掛上小麥,把線收短,七星漂與竿之間留1.5m左右的線就足夠了。接上一篇文章所說,以6.3m魚竿為例,窩點打在離岸邊5m遠的位置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大魚比較小心,一般在窩子邊緣進食,所以我們應該釣窩子邊緣,如果釣窩子中間,到處都是窩料,咬鉤率也是相當低的;6.3m的魚竿輕輕將魚餌蕩到窩子最遠端,然後控制著魚竿,提著魚線,使魚餌緩慢下沉;如果窩子打得太遠,魚餌蕩不到窩點最遠端。過三五分鐘輕輕拖動一次,拖動也是有技巧的,一般把水下三四顆浮漂緩慢拖到水面,再讓其緩緩下沉,這樣才能確保魚餌被託起又不至於太高,然後再等待三五分鐘,再沿著窩點邊緣拖動,這樣持續半小時左右,如果沒有魚訊,則窩點基本上沒魚,就換下一個窩點。
不停地逗釣鯉魚,可以吸引窩裡魚兒的注意,增加其攝食慾望,讓中魚率大大提升。谷麥釣可以釣到鯉魚、草魚、大板鯽等,是野釣巨物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