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瓊海4月5日電 題:海南僑鄉瓊海北仍村「夫人咖啡」飄香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4月的海南瓊海市北仍村,茂密的檳榔林掩映民居,小徑蜿蜒曲折,三角梅、朱蕉奼紫嫣紅。周末一早,村民「香嫂」就忙著烹製「第一夫人」咖啡套餐。
「套餐包括一杯咖啡,高粱卷、樹葉粑、椰子糕三種點心,還有一些水果。」「香嫂」名叫王秋香,最近,北仍村和她經營的草寮咖啡屋「火」了。
今年3月28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邀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部分外方領導人夫人參觀了北仍村,欣賞村民練習書法,觀看村民表演的瓊劇和竹竿舞,併到草寮咖啡屋品嘗當地產的咖啡和特色點心。此後,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村莊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遊人。
北仍村位於瓊海市嘉積鎮官塘村。這個只有48戶人家、一共158口人的小鄉村是海南的僑鄉之一,從村口的「有一種鄉愁叫北仍」的標語,到「北仍客廳」裡掛著的鄉愁字畫,這個枝葉婆娑的園林鄉村,飄著濃濃的「鄉愁味道」。
官塘村支書李昭良告訴記者,北仍村有200多年歷史,村名的含義就是「仍然掛念北國故鄉」。北仍村在建設過程中秉持「三不一就」的原則:不拆房、不佔田、不砍樹,就地城鎮化,留住原汁原味的「鄉愁味道」,「記住自己家鄉本來的樣子」。
自2014年5月,北仍村啟動美麗鄉村景點建設。李昭良說,北仍村村民2014年人均年收入達1.2萬元人民幣,啟動美麗鄉村景點建設後的半年時間,村民人均收入比之前增加了2000元。「村民們錢包鼓起來了,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鄉工作、創業。」
曾在一家四星級酒店打工17年的王秋香正是看中了家鄉發展的好勢頭,辭職回村開起了咖啡屋,帶動了村裡十幾名鄉親就業。
生活在新加坡歸僑家庭的她萌生這個念頭並非偶然。上世紀30年代,深受南洋文化影響的北仍村民愛上了咖啡這一舶來飲品。由於當時村裡窮,沒有公共聚會的場所,於是,北仍村就在屋前樹下搭起草寮,大口吃包,牛飲咖啡,在家長裡短的談資中消解時光。慢慢地,去草寮就成了喝咖啡的代名詞。
在李昭良看來,全村人個個是老闆,「我們是將整個村民小組打包發展的,所以利益村民均有份」。比如鄉愁味道農家樂,除經營者佔52%股份外,其餘的48%股份由村民掌控,村民每三個月分紅一次。
正採訪著,村裡開放式的傳統民居建築「北仍客廳」傳來陣陣歌聲,由多位老人組成的百靈鳥藝術團開著一場小型演唱會。
「團員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團長張秀芹告訴記者,每天老人們帶著自己的二胡、中阮、板胡等樂器,騎著單車或開著電動車到瓊海各地開展公益演出。
「第一次來到北仍村就不想走了。」張秀芹說,三環騎行綠道、庭院時光民宿、北仍書屋、重教之家、書香人家等美麗鄉村名片,展現了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安居樂業的景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