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歌碧歐」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田園城市·幸福瓊海——

  千年等一回的邂逅

  《瓊海縣誌》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華僑何麟書從馬來亞引進咖啡種籽,在境內試種100畝,獲得成功。」

  瓊海人何麟書也是第一個將橡膠引種中國的,而當時引種咖啡,僅僅是因為橡膠從種植到開割需要8—10年,兼種更為快速見效的咖啡,在當時或許是權宜之計,不經意間卻又創下了另一個歷史。

  這是有記載的我國首次大批引進咖啡種植成功。從那時起,瓊海人便喝咖啡成習慣,成為中國最早從咖啡中尋找到快樂的那一群時尚人士。

  老物件呈現舊時光

  近日,博鰲「海邊老房子」的工作人員又一次載著滿滿的收穫從馬來西亞、新加坡趕回來——這次他們是專程去收集當地過去使用的手工烘焙工具的,尤其是那些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使用過的烘焙圖案。上點年紀的海南人,或許還會記得,當年海外鄉親回鄉時,就是帶著印有這種圖案的美味點心分送給家鄉親朋的。

  這一次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他們帶回了一個類似老式爆米花機器的東西——這是東南亞一帶曾經用來烘焙咖啡的用具。幸運地,他們還從一個開了很多家咖啡連鎖店的瓊海鄉親那裡,尋到了曾經的老咖啡配方!和前幾次到東南亞一樣,他們這次又順道帶回了一批過去的咖啡杯、搪瓷杯。

  大老遠跑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收集這些在別人看來早就應該扔掉的老舊物件,「海邊老房子」要幹什麼?

  這半年來,才剛剛開業不久的「海邊老房子」,卻一直忙著各種「改造」——更多的南洋老物件從鄉間、海外收集過來:各個年代的門被集中呈現出來,不同年代的窗被融合成一面牆,風格各異的石頭飾品被放置在矮牆上……

  那些慕名趕來這裡喝「歌碧歐」(海南話「咖啡」的意思)的遊客一下車傻眼了,這哪裡是一家咖啡屋,根本就是一個景點嘛——用各種窗組合而成的大門當然要來張自拍,腳下的貝殼小道也要留個影,牆上不同風格的招牌得一一拍個遍,地上、桌上、牆上的各種小擺設也不容錯過……

  朋友圈一發,引來更多的遊客!旅行社一看遊客喜歡,帶著合作方案找上門來。自己逛了一圈之後卻回去了,他們告訴店家,來了才知道這可不是一個可以隨便串進線路的常規景點,要尊重「海邊老房子」,要圍繞這裡的主題重新開發旅遊產品,讓遊客通過一杯瓊海「歌碧歐」,感受舌尖上的鄉愁……

  「歌碧歐」融合傳承與時尚

  在東南亞,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這是因為當年下南洋的海南鄉親,整合西洋咖啡技術並融合當地人喜好,研發出咖啡豆與牛油及糖在炭火上拌炒的特殊咖啡烘培方式,完成品色澤油亮,散發獨有的濃鬱風味;而沖泡方式也頗為講究,必須先將煉乳及砂糖置於杯底,再將滾燙的咖啡倒入,讓每個元素充分融合,輕輕攪拌之後味道更香醇均勻。

  如今,在中國最早種植咖啡的地方瓊海,中國最早從咖啡中尋找到樂趣的瓊海人,將有著百年當地文化傳承又與現在時尚相契合的「歌碧歐」,作為連接歷史與現代的切入點——通過一杯小小的「歌碧歐」,將下南洋的那些記憶,將當地人最原生態的生活方式,通過現代與時尚的演繹方式,傳遞給更多熱愛咖啡、熱愛生活的人們。

  生活在新加坡歸僑家庭的王秋香曾在一家四星級酒店打工17年,借著家鄉北仍村的新農村建設,去年,她辭職回村開了一家「草寮咖啡」,以紀念當年村民們在屋前樹下搭草寮牛飲咖啡的時光。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香嫂的「草寮咖啡」接待了參加論壇的部分外方領導夫人。

  香嫂為夫人們準備了一杯「歌碧歐」,並配了當地最有名的高粱卷、樹葉粑、椰子糕三種點心,獲得客人們的好評,也讓這個小村的咖啡屋一時間在微信圈被刷屏,慕名前來感受「夫人套餐」的遊客每天絡繹不絕。

  今年,27歲的林芳玉利用自家閒置的老屋,在香嫂家隔壁開了一家 「庭院時光咖啡屋」,成了這個明星村莊的又一大亮點,每天都吸引著來自島內島外的遊客在小院裡閒逛、品足、休閒……

  這是一座典型的瓊海青磚瓦房民居、門口水缸裡清新的旱蓮、椰子樹和老船木搭成的桌椅,牆上手繪的竹、梅以與發黃的老牆和諧相融,就如同是在宣紙上畫出的一幅充滿鄉愁味道的中國畫。曾經使用過的竹筐、砧板、月餅磨具等老物件都上了牆,成為裝飾品。「這些都是我們家過去用過的東西,我們自己試著這樣裝飾,沒想到大家都很喜歡,很多人還拿來當背景拍照留念。」每有客人問起,阿玉都會指著牆上一件件的老物件,自豪地這樣介紹道。

  位於海南母親河萬泉河邊的萬泉原鄉人咖啡屋,呈現的又是瓊海另一種風情的咖啡。萬泉鎮離嘉積鎮不到三公裡,地處萬泉河中遊,歷史悠久,萬泉河主流貫穿該鎮12公裡,兩條支流文曲河、沐湟河也在該鎮匯合,河流交叉縱橫,村村都有河流經過。河水清澈,岸上鮮花茂盛,加上元朝韻味的民居,形成了一個具有水鄉河畔風情的小鎮。

  位於文曲橋頭的原鄉人咖啡屋得地利之先,在這裡品一杯瓊海的「歌碧歐」,看萬泉河水悠悠而過,窗外檳榔椰子濃密,更可以在這裡品嘗瓊海最本土的小吃「瓊海雜糧」——地瓜幹樹葉粑、益母草粑、薏粑、高粱粑、雞屎藤粑仔,用舌尖體驗不一樣的鄉愁味道。

  位於中原十八坡的老南洋咖啡館隱身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檳榔林中,紅房子綠屋子,金色的閣樓讓人賞心悅目。走進咖啡館,人們便會被濃鬱的東南亞風情所驚豔,空曠高遠的彩繪玻璃屋頂,描金立柱,木質古樸的家具,紫色紗幔配上綠窗,滿眼都是濃烈豔麗的色彩,卻以大膽的配色和精巧的搭配,創造出華美和諧的色彩感。

  這間咖啡館的菜單最令人津津樂道:大量的老照片配以文字,將瓊海人百餘年來下南洋謀生的歷史娓娓道來。

  舌尖上的鄉愁, 瓊海「歌碧歐」之旅:

  萬泉原鄉人咖啡屋——北仍村庭院時光咖啡屋——北仍村草寮咖啡——中原老南洋咖啡館——博鰲海邊老房子

  一次行程要想一網打盡這些特色咖啡屋,絕對是一種相當不明智的選擇,每一家都值得停下來慢慢看、細細品!

  最好的安排每次就選擇一家咖啡屋,千萬不要超過兩家,坐在室內喝喝咖啡,聽聽音樂,看看書,聊聊天,上上網,享受一天休閒的生活,這種生活很舒適很愜意……

  有機會與店老闆坐坐,談談人生,談談理想,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悟……

  香港建築師王寧光:

  海南文化最大的特點在於幾千年來它上連中原,下通南洋;又有著自己的地域原生態特色,並在商貿漁港和文化教育上,有過舉世矚目的輝煌。現在,海南建設國家旅遊島,不差文化,不缺元素,缺乏的是文化自信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沒有形成以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旅遊發展新型產業業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遊是沒有前景和吸引力的。中國沿海著名僑鄉如廈門、汕頭在推進當地的旅遊文化時,都十分注重南洋文化對旅遊的推動作用,注重提升南洋文化底蘊和品位。海南在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嘗試從文化和藝術的高度挖掘南洋文化資源,尋找南洋文化的切入點,充實國際旅遊島的豐富內涵。

  本版撰文/楊亦

  本版圖片均由瓊海旅遊委提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時空的穿越:歌碧歐、咖啡祖、南洋客
    2年前,王敏到國家商標局註冊了商標「歌碧歐」,如果不是一直忙著參與瓊海的風情小鎮建設,王敏的
  • 歌碧歐——特殊的咖啡記錄下南洋的瓊海人的鄉愁
    歌碧歐——特殊的咖啡記錄下南洋的瓊海人的鄉愁 2016年10月26日 11:10   來源:海南日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海玩一把海南式小清新
    ■ 本報記者 蔡倩  觀賞罷海南熱帶島嶼激情魅力,是否還想體驗有休閒和文化特色的海南式小清新生活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漸涼,來杯咖啡暖暖身
    作為洋派咖啡廳的代表,入駐海南已4年多的星巴克在海口和三亞已開設十餘家分店,今年9月,海南首家星巴克臻選店在海口日月廣場開業,為廣大咖啡迷帶來福利:整個海南,只有在這家星巴克,才有帶R標誌的臻選咖啡豆,售賣星巴克在全球採購的臻選咖啡豆,而咖啡師在吧檯現場進行的手衝、虹吸和黑鷹咖啡機等多種煮製方式,供咖啡愛好者選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觀論壇風雲 品瓊海味道
    又是一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與瓊海這座田園城市的相遇,猶如春日裡最美妙的一場邂逅。瓊海,這塊千百年來秉承美麗從容的萬泉河水潤澤的地方,因充滿傳奇的紅色娘子軍、殊驚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捍衛南海主權的潭門漁民,彰顯著與眾不同的品質;而如今,瓊海又以多姿多彩的風情小鎮、如詩如畫的美麗田園、有滋有味的瓊海小吃散發著別樣的風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雙溝溪的水「活」了
    順著彤彤手指的方向,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在雙溝溪裡,有幾條長約三十釐米的羅非魚來回遊動,魚脊不時在水面上劃出一道道波紋。在彤彤驚訝的叫聲中,幾條大魚慢慢沉入溪底。  「變化真大,已經很久沒有在雙溝溪見到這麼大的魚了。」家住瓊海市嘉積城區的市民呂佳也感嘆,她說,「以前雙溝溪汙染嚴重,水體又黑又臭,從附近路過,大家都捂著鼻子。因為汙染嚴重,這條小溪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看不到魚。」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吹海風、聽海浪品海意
    ■ 本報記者 蔡倩  瓊海博鰲,夏日的驕陽慢慢西斜,把影子在地上越拖越長時,一陣陣涼風便推送著人們往海邊走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農特產品聲名鵲起
    5月26日,在位於海口名門廣場的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會場,來自海口馨藝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的產品——雞屎藤粽受到消費者青睞。不少市民遊客在現場大口品嘗,並向工作人員詢問、購買,還有不少遊客購買真空包裝的粽子寄給家鄉的親朋好友。  雞屎藤粽子是瓊海近年來推出的名氣較大的農特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雞屎藤粽子已經成功走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為海南粽子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一種味道,叫瓊海
    夕陽下,到散布在田園間的阿叔農家樂、萬泉河舊事、草根三味、多文人家等農家廚房品本地特色菜,是瓊海舌尖之旅的又一個必備行程:端坐于田園間的餐桌旁,清風徐徐吹過,抬眼是美麗的田園和農舍。還沒看夠眼前的美景,一桌豐盛的農廚美味已經呈現:或是大名鼎鼎的嘉積鴨、溫泉鵝,或是萬泉河裡的小蝦、小蟹,又或許,就是農家房前屋後原生態的蝦醬炒地瓜葉,原汁原味,健康美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歡樂時節田園唱牧歌
    讓我們直奔田園城市瓊海,享受田園的悠閒與愜意!  看不完的田園美景、遊不完的休閒綠道、吃不盡的各色美食,歡樂遍布在這座田園城市中。  有人說,與瓊海的美麗邂逅,讓我們發現海南不僅有陽光、海水和沙灘,還有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田園風光,以及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莊。這裡有自然田園之美、南洋風情之美、時尚現代之美……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來了還想再來的美麗城市!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月餅漸成消費市場「新寵」
    9月6日,雖然還未到中秋,但是在瓊海市長坡鎮長坡敬老院內,29位老人們卻提前過了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團圓節。  「咱們瓊海的月餅好吃,瓊海的孩子們真有心啊!」面對前來慰問的瓊海美欣月餅工作人員代表,長坡敬老院內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  瓊海月餅味美情意濃。美的不僅是滋味,還有瓊海月餅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明月寄相思 瓊海月餅憶鄉愁
    近年來,海南傳統「瓊式月餅」強勢崛起,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低脂低糖 美味健康  瓊海生態優良、物產豐富,是海南美食最集中、最豐富、最具特色的市縣之一。嘉積鴨、溫泉鵝、清補涼、雜糧小吃等是遠近聞名的瓊海美食。瓊式月餅,也是瓊海眾多特色美食之一。  昌隆、金隆、海星、良昌、老樹、津可佳……瓊海月餅企業眾多,但無一例外鍾情都於瓊式月餅的製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忠銳生態大米銷量登頂
    本報海口6月16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周靜泊)6月16日下午,海南愛心扶貧網第32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字號試水新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當清香的班蘭葉,遇上中秋月餅,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田園城市勁奏農業交響曲
    近年來,瓊海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發展戰略,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抓好高效農業、品牌農業和休閒農業建設,著力推進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據初步統計,2015年1月-10月瓊海農業增加值54.5億元(農業總產值84.7億元),同比增長3.4%,初步統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0元,同比增長10%。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歌碧歐」與新加坡咖啡的有趣關聯:
    新加坡Kopi :加煉乳的咖啡   類似海南話「咖啡」的意思
  • 海南日報數字報-「麥歌王子」愛黎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難,做音樂很難,做民族音樂,難上加難。」  1月9日,採訪2018年中國(海南)民歌盛典決賽選手麥昌崛時,海南日報記者多次聽到他反覆用「難」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牌百花齊放 碩果百姓共享
    12月14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現場,來自河南的客商李獻偉走進瓊海館內,邊走邊看,不時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中的產品。  在今年冬交會上,瓊海市精心組織100多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參展。榴槤蜜、五指檸檬、番石榴等水果以及瓊海油茶、鹹水鴨蛋、生態大米等眾多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像李獻偉這樣的外地客商前來洽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