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2020-12-27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特派記者 張杰 彭青林 袁鋒

  「來!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他是這家店的店主,新加坡海南會館第三副會長陳澤平,多年來致力於海南文化研究和傳統教育。

  陳澤平告訴我們,1841年,海南人來到新加坡,在這個英國殖民時代,很多海南人在英國人的家庭、軍港、商貿中從事著餐飲服務。這些前輩勤學苦幹,他們開起咖啡店,賣咖啡、冷飲、糕點和麵包。過去,祖輩父輩用海南人的智慧和勤勞,將海南的咖啡和糕點做出名氣。如今,子輩孫輩用新知識新才華,將咖啡、糕點打造成了名牌。

  喝過「老爸茶」,我們走上「海南街」,去了解更多的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海南街在新加坡頗有名氣,它分為海南一街、海南二街和海南三街。3條平行橫街,街面並不大、樓房也不高,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仍頗顯繁華。凡居住在新加坡的海南人,或到新加坡探親旅遊的海南人,往往會選擇來這裡參觀。這裡,是新加坡開埠以來海南人集結繁衍之地,百餘年來,海南人在這裡聚集,也在這裡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加坡,約有20萬海南鄉親,他們中既有像前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著名規劃師許宇鑫博士一樣的高端人才,也有將連鎖飯店從新加坡開到日本、菲律賓、韓國的威南記海南雞飯店創始人黃循澳一樣的企業家……

  走在海南街上,你不僅會被新加坡海南協會、瓊崖潘氏社、海南雞飯店這樣的「海南字眼」所吸引,你還會從人們的英語、華語、海南話幾種語言切換自如的交流方式中,從大家話題裡聊著的海南人故事中,感受著濃濃的「海南味道」。

  當你行走於牛車水騎樓區,會讓你想起遠在海那邊的海口,猶如看到得勝沙路上的海口騎樓;在鬧市區超市買特產,你會看到熟悉的「春光椰子糖」;到聖淘沙的海底世界,門口兩尊海南瓊劇的旦角造型讓你不由想起瓊劇《下南洋》……

  在新加坡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海南生活」是很獨特的一道風景線。這種「海南生活」中,流露著海南與新加坡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與血脈聯繫。(本報新加坡8月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歌碧歐」與新加坡咖啡的有趣關聯:
    新加坡Kopi :加煉乳的咖啡   類似海南話「咖啡」的意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本土的東西推薦給遊客
    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署長周振興坦言,與海南擁有優美自然風光不同的是,新加坡這樣一個城市旅遊目的地,更需要精心策劃和宣傳推廣。  「剛開始我們也會比較刻意去推環球影城這樣的國際品牌,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有些甚至還比新加坡要好。」周振興說,「其實遊客到一個旅遊目的地,總是希望能夠去品嘗當地的美食,去嘗試當地人喜歡的一切!」
  • 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是的,自明末清初開放海禁之後,海南人為求生存謀發展,紛紛萍漂異鄉,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目前計有370萬,大多分布在東南亞各國。海南華僑在海外篳路藍縷,胼手胝足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在經濟、文化、政治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支援祖籍國和家鄉建設以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裡,僅以兩位華僑前輩在新加坡如何弘揚海南雞文化作為適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雞飯的傳承與創新
    如果不是到東南亞親眼目睹海南雞飯的壯觀,不少老海南甚至會懷疑海南雞飯的名頭是不是炒作起來的。  但2008年6月,新加坡的電視臺不遠千裡跑到海南島四處尋找海南雞飯的根,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對海南雞飯的重視。一年後,借開展「味美海南」活動,海南省烹飪協會聯合新加坡中廚協會舉辦了「海南雞飯」論壇,共同研討「海南雞飯」起源、傳統工藝及風味特色。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堅守品質 傳承文化
    這是我們在日本東京開的第一家威南記海南雞飯連鎖店,9月份將在日本銀座開第二家!」7月31日下午,在新加坡湯申路大華廣場大廈威南記海南雞飯店總店,當我們不由豎起大拇指,讚嘆他那帶著濃濃「海南味道」的海南雞飯美味可口時,飯店的品牌創始人黃循澳很開心,掏出手機,向我們展示他在日本新店的照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發展好 瓊菜香天下
    剛剛過去的2017年,龍泉一口氣在上海開了5家店,在新加坡開了一家店。今年1月,龍泉在三亞的第四家店開業。  1993年從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任上「下海」時,符史欽也許自己都沒想到,當年他和7位朋友東拼西湊50萬元開的海鮮大排檔,有朝一日能把正宗海南食材、海南菜的大旗插到島外,插到國外。  「海南發展好,企業才會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今年37歲的邢少戀是海南本地人,從小在椰風海韻的文昌市長大。近年來,在海口做外貿生意的她偶然注意到,隨著健康生活的理念漸入人心,外地許多打著「海南島」旗號售賣的椰子油產品銷路非常好。於是,2016年,她返鄉創業,註冊「三禾椰娘」商標,開始專注海南本土高品質椰子油產品的生產。短短兩年多時間,椰子油年銷售額達300餘萬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摩星:期待海南更加國際化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作為一位喜歡旅行的外國人,摩星認為海南在中國的最南端,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雞飯道不盡的老味道
    隨著飲食文化的傳播,海南雞飯成為越來越多人喜愛的食物。在東南亞地區,海南雞飯早已成為一道名菜。  三月初的海南溫潤而富有朝氣,由亞洲旅遊組織策劃的「網紅海南之行」活動在三亞開啟。活動中,「網紅」們充分體驗了海南的特色美食:海南風味牛肉乾、瓊海脆皮花生、文昌脆皮燒雞、藥膳東山羊湯、黎家話梅五腳豬、四角豆、大黃魚、排骨、糟粕醋、瓊式八仙過海等等,每道菜餚所甄選的食材都凝聚著海南飲食文化的精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騎樓開放商業文明之獨特風景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編者按  「騎樓林立商賈絡繹」  海南的騎樓群在歷史上  書寫過海南商業興盛  和對外交流的真實景象  一棟棟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