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他是這家店的店主,新加坡海南會館第三副會長陳澤平,多年來致力於海南文化研究和傳統教育。
陳澤平告訴我們,1841年,海南人來到新加坡,在這個英國殖民時代,很多海南人在英國人的家庭、軍港、商貿中從事著餐飲服務。這些前輩勤學苦幹,他們開起咖啡店,賣咖啡、冷飲、糕點和麵包。過去,祖輩父輩用海南人的智慧和勤勞,將海南的咖啡和糕點做出名氣。如今,子輩孫輩用新知識新才華,將咖啡、糕點打造成了名牌。
喝過「老爸茶」,我們走上「海南街」,去了解更多的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海南街在新加坡頗有名氣,它分為海南一街、海南二街和海南三街。3條平行橫街,街面並不大、樓房也不高,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仍頗顯繁華。凡居住在新加坡的海南人,或到新加坡探親旅遊的海南人,往往會選擇來這裡參觀。這裡,是新加坡開埠以來海南人集結繁衍之地,百餘年來,海南人在這裡聚集,也在這裡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加坡,約有20萬海南鄉親,他們中既有像前新加坡國家發展部著名規劃師許宇鑫博士一樣的高端人才,也有將連鎖飯店從新加坡開到日本、菲律賓、韓國的威南記海南雞飯店創始人黃循澳一樣的企業家……
走在海南街上,你不僅會被新加坡海南協會、瓊崖潘氏社、海南雞飯店這樣的「海南字眼」所吸引,你還會從人們的英語、華語、海南話幾種語言切換自如的交流方式中,從大家話題裡聊著的海南人故事中,感受著濃濃的「海南味道」。
當你行走於牛車水騎樓區,會讓你想起遠在海那邊的海口,猶如看到得勝沙路上的海口騎樓;在鬧市區超市買特產,你會看到熟悉的「春光椰子糖」;到聖淘沙的海底世界,門口兩尊海南瓊劇的旦角造型讓你不由想起瓊劇《下南洋》……
在新加坡這個國際化大都市,「海南生活」是很獨特的一道風景線。這種「海南生活」中,流露著海南與新加坡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與血脈聯繫。(本報新加坡8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