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2020-12-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卻背負著沉重的發展枷鎖——產業規模小,過於依賴旅遊產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困境衝擊著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科研機構不斷發力,企業探索市場步履堅定,海南咖啡產業探索精深化的發展道路。「尋找和鍛造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這一觀念在業內人士中廣為流傳並被認可。

  產業探索仍曲折

  海南是我國最早種植咖啡,也是最早推出咖啡加工的地區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來海南,就是要嘗嘗正宗的海南咖啡」已經成為諸多遊客來海南旅遊的口頭禪。

  打出品牌,守不住品牌,這是海南咖啡產業的一個尷尬現狀。背後原因多樣,首要的是產量限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香飲所咖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林興軍介紹,海南目前種植咖啡約2萬餘畝,其中大部分並未投產,年產量可能不足千噸。「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海南咖啡原材料成本更高,價格不具優勢。」

  這樣的產量無法「餵飽」咖啡加工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發展需求,部分企業「失守」,購買價格更為低廉的雲南或越南咖啡豆加工,然後掛上「海南咖啡」的品牌銷售,已經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尤其近年來,隨著我國東南亞貿易加深,進口越南咖啡豆更加便利,成本也更加低廉,極大衝擊了本地咖啡豆市場。

  這導致的最直觀後果就是,海南咖啡在市場中失去了本味,質量參差不齊。

  「比方說,同樣貼著興隆咖啡的牌子,不同廠家產品味道完全不同,可謂千款千味。」海南興科熱帶作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興科)市場部副總經理王海茹說,由於當人們品嘗興隆咖啡時,酸甜苦澀各不相同,消費者怎麼知道真正的興隆咖啡是何滋味?興隆咖啡如何牢牢吸引它的「粉絲」?

  在世界上,咖啡豆、紅酒等產品的命名具有其特殊性,它們慣常以「品種+產地」或者單以「產地」命名。許多資深愛好者只要看一眼咖啡豆的名字,心裡便自有分數。良莠不齊的產品,可能導致的結果是整個海南咖啡品質和形象的降低。

  而另一方面,王海茹認為,總的來說,中國消費者還沒有普遍養成喝咖啡的消費習慣,或者說缺乏咖啡品鑑只是——大多數人喝不出咖啡的好壞。而海南咖啡目前主要消費者是遊客,購買目的是作為伴手禮而非親自品鑑,這也助長了部分企業以次充優。

  讓咖啡飄香萬裡

  針對種種困境和局限,近年來,海南省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咖啡企業合力推進產業發展,讓海南咖啡香飄萬裡。

  眾多人士認為,海南咖啡的小體量、高成本、高品質等特性,決定產品走精品化路線的必然性。「尋找和鍛造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成為他們的共識,並以各種形式為之努力。

  業內人士又如何解釋「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

  近日,在位於海口市龍華區的興隆咖啡文化體驗店中,海南日報記者品嘗了一杯興隆咖啡,發現相較於雲南阿拉比卡咖啡,興隆咖啡沒有焦味和酸味,苦味偏重,口感更加醇厚,含有些許果香味,馥鬱芬芳。

  「苦味偏重,沒有酸焦味是羅布斯塔的特點,而海南咖啡相較於普通的羅布斯塔,口感更為醇厚,果香味更濃。」王海茹介紹。

  而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的大豐咖啡產業園,海南日報記者體驗了咖啡的另一種品鑑方式:喝一口咖啡後,再喝一口溫熱的山泉水,清新的回甘蔓延口鼻,暢爽非常。品完咖啡,聞一聞杯壁還有一股淡淡芳香存留。

  「咖啡的口味沒有好壞之分,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海南興科副總經理蘇寧說,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推出高品質的海南咖啡產品,讓咖啡本身的風味吸引消費者。

  「一杯咖啡風味如何,咖啡豆的品質是決定性因素。」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豐咖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豫表示,海南咖啡品質優良,回甘悠長,味道層次豐富。為了留住海南咖啡本質滋味,該集團自建標準化咖啡種植園區,並以標準化技術指導周邊農戶種植,從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嚴把關,推出母山品牌,打造種產銷一體的產業鏈條。「堅持生產高品質咖啡豆,便註定了母山咖啡的生產成本難以壓縮,與其『自降身價』,投入低價競爭,不如專注產品,靠質量打出一片天。」

  而在香飲所咖啡中心,科研人員加強對咖啡種植、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更新咖啡生產技術,並組建平臺,對接企業轉換技術成果,讓科研結晶為產業良性發展提供支撐。「現在,我們還定期在興隆咖啡文化體驗店中開講座,讓愛好者講述咖啡歷史和品鑑知識。」林興軍說,對海南咖啡而言,咖啡資深愛好者和消費者群體的培養也十分重要。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杯測師們依次品鑑並打分……11月14日,位於黎母山腳下的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咖啡加工廠內,9名專業咖啡杯測師正對母山咖啡進行杯測評級。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帶份香濃回家
    海南咖啡,自然不可錯過。  對海南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不會想到,海南咖啡其實是國際咖啡產業的嬌子。海南的咖啡,其品質不遜於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國際上生產名牌咖啡的廠家,也在海南採購咖啡豆。在我國,有兩個地方盛產咖啡,一個是雲南,一個便是海南。  海南咖啡的高品質,與其「地利」密不可分。據業內人士介紹,海南的地理條件最適宜生產高檔的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味濃情更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2004年,一直在薩爾瓦多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的埃維爾·巴斯克斯來到日本長崎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碩士學位。3年後,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2010年,他再次回到長崎大學攻讀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杯興隆咖啡,真香
    ■ 本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通訊員 黃良策  「這是我第一次喝到可可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要向洋品牌學什麼?
    畢竟,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咖啡消費已然成為不少人追求生活品質的潮流之一。  作為我國種植咖啡較早的地區,海南雖然老早就在咖啡產業上興隆昌盛,打出了「興隆咖啡」的牌子,而且還在近年來積極引進新的品種,讓澄邁福山這座小鎮也因咖啡福積如山,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咖啡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瑞幸咖啡登陸海南
    本報海口10月15日訊 (記者邵長春)10月15日,國內新興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正式登陸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電商銷售企業中,除了春光食品、南國食品、福山咖啡、尋薈記等「老字號」外,還崛起一批如勤富食品、「趙西施家的店」等電商「新星」。  尋薈記是海南一家蘆薈護膚品企業,這兩年成為天貓「雙11」蘆薈類護膚品的「銷售擔當」。去年「雙11」,他們一天發了11萬件包裹,今年11月1日當晚,他們一款主打產品在一分鐘內就銷售了6萬支。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裡的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在海南的各個地市,人們幾乎都有著喝咖啡的習慣。其中,萬寧的興隆和澄邁的福山最為著名。而瓊海的博鰲則憑藉著各種獨具特色的咖啡館和咖啡吧,把咖啡文化演繹出了另一番風情。  萬寧興隆  體驗咖啡製作過程  作為海南最為著名的歸僑聚集地,興隆的咖啡文化有著獨特的風情。在這個小鎮上,咖啡店就多達30多家,漫步於小鎮街頭,似乎總能隱隱聞到咖啡的香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歌碧歐」與新加坡咖啡的有趣關聯:
    新加坡Kopi :加煉乳的咖啡   類似海南話「咖啡」的意思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咖啡的別樣意義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興隆,還是興隆成就了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與群眾血脈相連 與海南命運與共
    一年多來,海南落實中央的要求,迅速行動,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黨風的深刻轉變,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綠色崛起鍛造一支思想純潔、作風過硬、人民群眾信賴的黨員隊伍。  群眾心中的「海南答卷」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的背後卻是一個鮮活多彩的世界。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非洲友人點讚「海」味咖啡
    說起這咖啡的濃鬱香氣,蘇丹駐華大使歐瑪爾·伊薩連連點讚,「蘇丹人很喜歡喝咖啡,有獨特的咖啡情結。」他告訴記者,準備將海南咖啡作為伴手禮帶回蘇丹,與家人分享。  是什麼樣的咖啡受到了非洲駐華使節的認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味道香飄世界
    之後,同在外交部南樓舉行的冷餐交流會則為所有與會嘉賓們提供了近距離互動的平臺,讓大家在享用海南美食的同時,暢聊海南發展新機遇。而這場耗時數月、精心籌備的海南美食盛宴也成為當日推介活動的一大亮點。伴隨著席間的熱絡交流,海南味道香飄世界。  彰顯海南飲食文化  遵循外交禮儀與活動特點,此次冷餐會持續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