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這裡的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2020-12-16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作為中國三大僑鄉之一,海南的咖啡文化與華僑有著直接的關係。這裡是中國咖啡發源地之一。

  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咖啡文化在海南已經十分普遍。在海南的各個地市,人們幾乎都有著喝咖啡的習慣。其中,萬寧的興隆和澄邁的福山最為著名。而瓊海的博鰲則憑藉著各種獨具特色的咖啡館和咖啡吧,把咖啡文化演繹出了另一番風情。

  萬寧興隆

  體驗咖啡製作過程

  作為海南最為著名的歸僑聚集地,興隆的咖啡文化有著獨特的風情。在這個小鎮上,咖啡店就多達30多家,漫步於小鎮街頭,似乎總能隱隱聞到咖啡的香氣。雖然這裡的每家咖啡館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都有著各自忠實的咖啡客,但卻都離不開興隆的本土咖啡。這裡的咖啡店很多都是由歸僑經營,因此,在這些咖啡店也能品嘗到地道的東南亞小吃。

  興隆的咖啡,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美名遠揚。其中最為興隆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周恩來總理與興隆咖啡的故事。1960年2月7日,周恩來總理到興隆農場視察,喝過興隆咖啡後大為讚賞:「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總理一連喝了三杯,當打算喝第四杯的時候,被夫人鄧穎超勸阻。一杯香味濃鬱的咖啡,一位和藹可親的總理,為興隆咖啡寫下了一段美文。在那個年代,興隆咖啡已經成為海南人出島探親訪友能夠帶上的最體面的禮品。

  而現在,在興隆,人們能夠體驗的不僅僅是咖啡的味道,更為有趣的是咖啡的製作。

  往磨眼裡撒入咖啡豆子,一條長條形木條在人力的拉動下,兩塊尺寸相同的短圓柱形磨盤同時啟動,咖啡粉末源源不斷地從磨眼裡滑入磨膛……在萬寧隆苑咖啡莊園裡,人們能夠親身體驗興隆咖啡豆磨成粉末的過程。拿著親自磨的咖啡粉末倒入虹吸壺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壺飄著濃濃咖啡味的正宗興隆咖啡就端上桌來。

  這個莊園,除了能夠觀摩機器炒制咖啡豆、親自動手磨咖啡粉、用虹吸壺衝制咖啡外,人們還能夠在80多畝的咖啡園尋到一種親近自然的樂趣。每到四五月份咖啡開花的季節,每棵咖啡樹上濃密的白色花朵成串排列,散發出芬芳。滿眼望去,滿是白色的筒狀花朵,場面頗為壯觀。而到了咖啡收穫的季節,人們又可以背上傳統的竹編小背簍,戴上鬥笠,體驗一把採摘咖啡的樂趣。

  雖然如今機器已經替代了人工負責咖啡豆的炒制,但如果深入興隆,走入當地的一些村莊,人們依然可以有幸見到最為傳統的手工炒制咖啡豆的場景。一口大大的鐵鍋內,加入牛油不斷翻炒,一顆顆色澤黑亮的咖啡豆就在爐灶之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澄邁福山

  徜徉美景品香醇咖啡

  和興隆一樣,在海南,提起咖啡,福山也是繞不開的一個小鎮。這裡是海南重要的咖啡產地,其地位在新中國的咖啡史上不容忽略。

  福山與咖啡的淵源,得從上世紀30年代說起。1933年,華僑陳顯彰在海南經過反覆考察後,認定「平蕪綿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綠,交通較便」的福山地區是發展咖啡產業的理想之地。兩年後,幾經風險,陳顯彰從印尼帶回四麻包「羅布斯塔」咖啡種籽在福山種植,成為國內成功引種並進行商品性生產咖啡的第一人。

  獨特的火山紅土加上良好的氣候條件, 福山產出的咖啡豆品質上乘。福山地區的咖啡豆,結實、粒大、均勻、飽滿。與興隆的咖啡不同,真正的福山純咖啡,是不加糖和香料焙炒的。這樣炒制出來的咖啡具有濃鬱、香醇、滑口的優秀品質,富有海南福山地區特有的地方咖啡味,又具有印尼蘇門答臘島的黃金曼特寧咖啡品質特性。

  在海南許多縣城區繁華街道,福山地區的咖啡龍頭———福山咖啡館隨處可見。坐在寬敞明亮的福山咖啡館,品味上等的福山咖啡,已經成為海南人最平常的休閒方式。因此,到了海南,若是不到澄邁,也能在這裡品到正宗的福山咖啡。然而,想要品味咖啡之外的閒暇愜意,則一定要親自來到福山,在鄉村綠野間,擇蔭小憩,品醇香咖啡,嘗精美小點,賞如畫美景。

  在福山咖啡風情小鎮,福山咖啡館是不能錯過的一站。福山咖啡館是海南第一家本土專業咖啡店,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同於都市裡喧囂的咖啡館,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品嘗咖啡,更可以欣賞福山水庫的自然風光。福山水庫水波微微蕩漾,周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在岸邊飲一杯香醇的咖啡,偶爾還會看見盤旋的白鷺,甚是愜意。

  福山侯臣咖啡文化村,則是以咖啡為主題,集休閒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咖啡文化度假村。西班牙高迪自然主義式的布局,亭榭、水景、綠樹依偎環繞,這一切都可以讓你的身心徹底融入大自然。在侯臣村,至今仍有6株栽種於1930年代的咖啡樹,這是人們可以看到的海南保存下來的最為古老的咖啡樹。

  瓊海博鰲

  令人神迷的「咖啡味道」

  和興隆、福山這兩個咖啡重地的咖啡相比,若是憑味蕾感受,博鰲老咖啡也許並沒有很特別之處,但若是憑心靈去感受,那麼博鰲老咖啡的「味道」定會讓人神迷。

  行走博鰲,無論多麼炎熱的夏日,總會有清涼的風穿街走巷,讓人煩躁的心不由得寧靜下來。而這個流行著「慢調生活」的小鎮裡,咖啡也一樣能夠讓人心生寧靜。

  餵豬槽裡開著的豔色小花、破舊的陶缸裡伸出翠綠的植物、老椅子、老縫紉機……在老房子咖啡館,店主從農村淘來的尋常老物件,讓他的「老房子」散發出鄉土的清新氣息。如果嫌戶外的陽光強烈,那麼躲進老房子是最好的選擇,在這裡,光線突然柔和起來,似是有一種朦朧感。點上一杯咖啡,靜靜地翻看手邊的書,享受心靈的片刻安寧,是最大的享受。

  而在老房子隔壁的南洋館,則是它的「姊妹篇」。如果說老房子讓人感受到瓊海的鄉土氣息,那麼南洋館則讓人做起了一場華麗的南洋夢。老式時鐘、縫紉機、留聲機……在南洋風格的小樓裡,擺放著各種來自舊時南洋的物件。在這裡,點上一壺用鐵壺盛著的博鰲老咖啡,品嘗到的不僅僅是咖啡,更是那一股充滿南洋色彩的懷舊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像,當年住在這家小樓裡的主人家是否也會一樣安坐於厚重的木椅上,細細地品嘗著老咖啡。

  而在三江入海的博鰲海邊,一家匯聚了所有漁鄉元素的「海的故事」咖啡吧幾乎成為了遊人們必到的景點之一。鵝卵石鋪就的小路、漁網做的籬笆、船木改造而成的桌椅……安坐於此,品嘗著咖啡,面朝大海,會讓人突然有了一種等待春暖花開的美麗心境。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瑞幸咖啡登陸海南
    本報海口10月15日訊 (記者邵長春)10月15日,國內新興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正式登陸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要向洋品牌學什麼?
    但是海南咖啡在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產業化尤其是品牌化發展上仍然有待提高,蒸蒸日上的海南咖啡產業,在香醇背後仍有不少苦澀。  而洋品牌咖啡的火爆,恰恰也反映出了海南咖啡甚至是中國咖啡企業在市場上的自我缺位。畢竟,與柴米油鹽這些必需消費品不同,消費者對咖啡的消費需求,已經不僅僅是有產品、有好產品,「好這口,愛這味」的消費階段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杯興隆咖啡,真香
    ■ 本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通訊員 黃良策  「這是我第一次喝到可可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杯測師們依次品鑑並打分……11月14日,位於黎母山腳下的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咖啡加工廠內,9名專業咖啡杯測師正對母山咖啡進行杯測評級。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奶咖啡:椰子與咖啡的美麗邂逅
    ■ 本報記者 侯賽  椰奶與咖啡的香醇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將二者結合起來,更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味濃情更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2004年,一直在薩爾瓦多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的埃維爾·巴斯克斯來到日本長崎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碩士學位。3年後,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2010年,他再次回到長崎大學攻讀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咖啡的別樣意義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興隆,還是興隆成就了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家「無聲咖啡館」有點暖
    文\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窗外翠竹掩映、繁花縈繞,店內咖啡氤氳、音樂輕柔,四處擺放的手工藝品和畫作讓咖啡店顯得清新淡雅。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從竹簾篩進來,在地板上灑下滿地的斜陽。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兩代人烹出醇醇海南味
    「這是我們福山咖啡培訓學校搬遷到省圖書館的首次培訓課,以後還要舉辦咖啡沙龍,邀請讀者來品嘗烹煮福山咖啡,感受福山咖啡的魅力。」福山咖啡第二代傳人徐世炳高興地說。  兩代傳承人的理念碰撞  如果在20年前,福山咖啡對於許多人或許還十分陌生,而如今,福山咖啡已成為海南咖啡品牌的代名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漸涼,來杯咖啡暖暖身
    你可以點一杯咖啡,靜坐在書桌前,或擺弄面前的小物件,或安靜地看一本書,或聽聽窗外偶爾經過的車流聲,這樣的一下午必是美好而愜意的。在「圖書罐bar」,不但有上百種的圖書可閱讀,還有各式的咖啡飲品可選。小而精緻的布局,清幽的環境,讓「圖書罐bar」有了「家」的溫馨。讓人想要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閱讀一本書,安靜地享受一份時光。  有情調的咖啡館哪怕開在平庸之地,依然能吸引時尚客的光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品咖啡
    在興隆或海南的許多地方,喝咖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生意可以不做,咖啡不可不喝。每個咖啡店都有自己固定的老客,奶茶咖啡、椰香咖啡、速溶咖啡、純咖啡,各有所愛,但味美濃鬱的興隆純咖啡似乎更受青睞。  一日有閒,我走進興隆墟西北面的一間咖啡店。剛進門口,就被濃鬱的咖啡香氣所縈繞。身著東南亞服飾的興隆姑娘正穿梭在咖啡客間斟咖啡,見有來客,便微笑點頭致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創美食 品出文化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圖\見習記者 李天平  「大海的波濤」卷送著幾絲茶香入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帶份香濃回家
    海南咖啡,自然不可錯過。  對海南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不會想到,海南咖啡其實是國際咖啡產業的嬌子。海南的咖啡,其品質不遜於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國際上生產名牌咖啡的廠家,也在海南採購咖啡豆。在我國,有兩個地方盛產咖啡,一個是雲南,一個便是海南。  海南咖啡的高品質,與其「地利」密不可分。據業內人士介紹,海南的地理條件最適宜生產高檔的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母山咖啡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的前身「瓊豐」牌咖啡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遺憾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瓊豐咖啡銷量逐年萎縮,光環隨之褪去。  新一輪農墾改革大幕拉開,海南農墾啟動實施「八八」戰略,海墾成立大豐咖啡產業集團,並將瓊豐咖啡更名為母山咖啡,開啟了重塑品牌之路。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電商銷售企業中,除了春光食品、南國食品、福山咖啡、尋薈記等「老字號」外,還崛起一批如勤富食品、「趙西施家的店」等電商「新星」。  尋薈記是海南一家蘆薈護膚品企業,這兩年成為天貓「雙11」蘆薈類護膚品的「銷售擔當」。去年「雙11」,他們一天發了11萬件包裹,今年11月1日當晚,他們一款主打產品在一分鐘內就銷售了6萬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初現和「興隆」由來
    海南島的地名也是豐富多彩的,涉及遷瓊始祖、古代先賢、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有些地名甚至隱含著族群遷徙密碼,承載著語言學價值,通過尋找地名掌故,勢必有助於提升海南旅遊的文化含金量。《海南周刊》今起推出「海南地名溯源」欄目,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