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2020-12-01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歐英才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下的大豐咖啡廠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職工們趁著大晴天,忙著水洗或晾曬咖啡豆。

  此時,100多公裡外位於海口濱海大道逍遙國旅營業部的專櫃裡,擺放著包裝精美的母山咖啡系列產品,吸引市民遊客競相購買。

  近年來,海墾以做強咖啡產業為突破口,以母山咖啡為核心品牌,全力打造咖啡名片。擁有60年歷史的母山咖啡藉助「品牌強墾」的東風,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與產品美譽度,成為咖啡行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母子聯動  老品牌有了新活力

  「我之所以選擇加入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就是被它的品牌歷史與文化所打動。」2019年1月26日,海墾控股集團第二屆海南農墾品牌(商標)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入職不到1個月的「90後」員工魏宇晨站在臺上,與觀眾分享母山咖啡的品牌故事。

  母山咖啡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的前身「瓊豐」牌咖啡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遺憾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瓊豐咖啡銷量逐年萎縮,光環隨之褪去。

  新一輪農墾改革大幕拉開,海南農墾啟動實施「八八」戰略,海墾成立大豐咖啡產業集團,並將瓊豐咖啡更名為母山咖啡,開啟了重塑品牌之路。

  此時,一道難題擺在了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管理者面前:「瓊豐」品牌已衰落,新生的「母山」品牌在消費者中知曉率不高,打響品牌談何容易?

  「一個新品牌的塑造需要時間,如果沒有海南農墾,只有母山咖啡,市場上誰會認識我們?」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總經理李豫坦言,「品牌強墾」戰略的實施,讓母山咖啡找到了方向。「在做宣傳推廣的時候,我們一直堅持把海南農墾的標誌放在前面,海南農墾本身就是一塊有公信力的金字招牌。」

  而實際上,這正是海墾控股集團品牌文化建設的重點:以核心品牌「HSF」為支柱,以特色產品品牌為支撐,樹立海南農墾母品牌和著名子品牌「1+N」的品牌發展模式,通過母品牌的打造、子品牌的宣傳,形成以「海墾」品牌統領,母子聯動、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品牌體系。

  品質為先  發力打造全產業鏈

  一個品牌,要想形成一定的知名度,還需要一定的曝光度。自亮相2017年首屆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以來,一年多時間裡,母山咖啡相繼參加了海南(屯昌)農民博覽會、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等展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窗口,搭建品牌宣傳平臺。

  然而,在大豐咖啡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崢看來,並非參加幾場展會,召開幾場新聞發布會,就等於打響了品牌。除了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該集團嚴把質量關,竭力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咖啡產品。

  「培育品牌,質量是立足市場之本,只有多年如一日嚴守質量標準,才能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品牌形象。品牌不是空中樓閣,沒有質量品牌就是一個空殼。」周崢說,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堅持綠色生產,從種植到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層層把控,形成了規範化、生態化的管理模式。母山咖啡的品牌定位為:從種子到杯子,打造全產業鏈,做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咖啡花也是苦的嗎?」「咖啡果長啥樣?」李豫還記得去年10月在湖南長沙參加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時,許多消費者十分好奇咖啡的前端種植環節。「消費者很想了解咖啡的種植流程,我們擁有完整的咖啡產業鏈,可以開發咖啡主題的觀光體驗遊產品,普及咖啡文化。」他說。

  海南省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我國咖啡產業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們從喝速溶咖啡到開始喝現磨咖啡,消費者對咖啡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國內以產地名稱命名的咖啡品牌較少。海南農墾打造咖啡全產業鏈,有著明顯的土地、組織及技術優勢。

  開拓市場  職工成品牌代言人

  「歡迎致電母山咖啡,幸福滋味……」從去年開始,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所有員工的手機有了統一的彩鈴。

  「親友們一打電話來就知道你是賣咖啡的,自己無形中成為了品牌傳播者。」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職工劉霞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信息,幾乎每一條都與咖啡相關。在她看來,自己敢於表達,是源於對母山品牌的自信。

  職工建立對企業自有品牌的自信,也並非一蹴而就。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的前身是原陽江農場,農場改制後,變身為完全的市場主體,一開始,一些職工對發展咖啡產業存在疑慮。

  「農場改制後,人員年齡結構老化,職工市場敏感性不強,加上種植生產咖啡前期投入成本高,大家對能不能做大做強咖啡產業判斷不清。」一名老職工說。

  「有壓力才有動力,現在大家都在努力學習咖啡專業知識,培養市場意識,克服本領恐慌。」劉霞說,近兩年來,集團上下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營造出「人人塑造品牌、人人維護品牌、人人傳播品牌、人人就是品牌」的濃厚氛圍。看到母山咖啡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大家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去年年底,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公開招聘了7名新員工,培育專業後備人才。為布局新市場,今年初,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與海南逍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海南逍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線下100家門店將為母山咖啡開闢專區,設置母山咖啡專櫃,用於推廣母山咖啡品牌、銷售母山咖啡。據了解,目前,母山咖啡已進駐19家逍遙國旅門店,進一步提升了母山咖啡的品牌影響力。

  (本報營根2月1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70噸咖啡豆「苦」尋買主
    1月7日,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給一家本島餐飲企業精選萬斤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墾母山咖啡豆入選賽事用豆
    本報訊 (記者鄧鈺)近日,2020海南虹吸壺咖啡師冠軍邀請賽在澄邁縣福山鎮收官,參賽選手任意選擇產於海南地區的羅布斯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味濃情更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2004年,一直在薩爾瓦多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的埃維爾·巴斯克斯來到日本長崎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碩士學位。3年後,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2010年,他再次回到長崎大學攻讀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咖啡的別樣意義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興隆,還是興隆成就了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帶份香濃回家
    海南咖啡,自然不可錯過。  對海南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不會想到,海南咖啡其實是國際咖啡產業的嬌子。海南的咖啡,其品質不遜於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國際上生產名牌咖啡的廠家,也在海南採購咖啡豆。在我國,有兩個地方盛產咖啡,一個是雲南,一個便是海南。  海南咖啡的高品質,與其「地利」密不可分。據業內人士介紹,海南的地理條件最適宜生產高檔的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檸檬的「綠色旅行」
    一顆乾癟的檸檬落入收運袋,和其他刮傷、染疾的「兄弟姐妹」一起被迫提前「出列」,成了農業廢棄物。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迎接它們的並非填埋或焚燒,而是一場嶄新的「綠色旅行」。  蹲在收運袋旁,澄邁縣綠色陽光種植基地負責人張休豔邊揀邊說,過去,如何處理這些養分不足、賣相不佳的果品令農戶們十分頭疼:對其焚燒、填埋不但影響村容村貌,還會造成環境汙染。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聖女果 富了一個鎮
    在光坡鎮武山村,村民陳振帥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村裡種植聖女果後的變化。儘管上個採摘季行情不理想,但他還是掙了7萬元。  據村民介紹,光坡鎮種植聖女果的歷史已有20年,但規模壯大是近10年的事。種植戶楊富輝在2007年開始種聖女果。2008年,我省開始試點農信社小額信貸。2009年陵水推行小額信貸首年,楊富輝勇敢「吃螃蟹」,向農信社貸款,擴大種植規模。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 赤誠心 芒果甜
    ■ 本報記者 昂穎 通訊員 胡詩鈞  四月中下旬,正是海南芒果豐收的季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裡的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作為中國三大僑鄉之一,海南的咖啡文化與華僑有著直接的關係。這裡是中國咖啡發源地之一。  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咖啡文化在海南已經十分普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