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70噸咖啡豆「苦」尋買主

2020-11-29 海南日報
  1月7日,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給一家本島餐飲企業精選萬斤咖啡豆。該合作社為還有近70噸咖啡豆找不到買主而發愁。

  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合作社從1982年開始小面積試種海南本土咖啡,因咖啡香、口感好,一度熱銷,至今已發展到600多畝。但從去年至今共有近70噸咖啡豆現貨找不到買主。

  文/圖 本報記者 蘇曉傑

  特約記者 陳志強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顆咖啡豆的涅槃重生
    ■ 本報記者 歐英才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下的大豐咖啡廠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職工們趁著大晴天,忙著水洗或晾曬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帶份香濃回家
    海南咖啡,自然不可錯過。  對海南咖啡知之甚少的人不會想到,海南咖啡其實是國際咖啡產業的嬌子。海南的咖啡,其品質不遜於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國際上生產名牌咖啡的廠家,也在海南採購咖啡豆。在我國,有兩個地方盛產咖啡,一個是雲南,一個便是海南。  海南咖啡的高品質,與其「地利」密不可分。據業內人士介紹,海南的地理條件最適宜生產高檔的咖啡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味濃情更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2004年,一直在薩爾瓦多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的埃維爾·巴斯克斯來到日本長崎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碩士學位。3年後,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2010年,他再次回到長崎大學攻讀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電商銷售企業中,除了春光食品、南國食品、福山咖啡、尋薈記等「老字號」外,還崛起一批如勤富食品、「趙西施家的店」等電商「新星」。  尋薈記是海南一家蘆薈護膚品企業,這兩年成為天貓「雙11」蘆薈類護膚品的「銷售擔當」。去年「雙11」,他們一天發了11萬件包裹,今年11月1日當晚,他們一款主打產品在一分鐘內就銷售了6萬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墾母山咖啡豆入選賽事用豆
    本報訊 (記者鄧鈺)近日,2020海南虹吸壺咖啡師冠軍邀請賽在澄邁縣福山鎮收官,參賽選手任意選擇產於海南地區的羅布斯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產品加工,如何念好精深二字訣
    例如咖啡,1公斤咖啡豆調出香濃咖啡銷售,可以賣出2000元。而海南農民銷售一公斤咖啡豆僅為25元左右,不僅難以賺錢,甚至虧本。這也造成,終端打著「海南咖啡」品牌銷售的有6000噸之多,而海南產咖啡幹豆僅200噸左右的怪象。  而對於海南農民比較關注的瓜果菜來說,通過加工業提高銷售價格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可以解決次品瓜果的銷路問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咖啡的別樣意義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特約記者 陳循靜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興隆,還是興隆成就了咖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裡的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在那個年代,興隆咖啡已經成為海南人出島探親訪友能夠帶上的最體面的禮品。  而現在,在興隆,人們能夠體驗的不僅僅是咖啡的味道,更為有趣的是咖啡的製作。  往磨眼裡撒入咖啡豆子,一條長條形木條在人力的拉動下,兩塊尺寸相同的短圓柱形磨盤同時啟動,咖啡粉末源源不斷地從磨眼裡滑入磨膛……在萬寧隆苑咖啡莊園裡,人們能夠親身體驗興隆咖啡豆磨成粉末的過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辣海南 問椒江湖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編者的話:  在吃辣成為風尚的當下,渝貴川湘地區確實引領風騷,殊不知以清淡飲食為主的海南卻也有自己獨特的辣椒文化。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海南的?海南現在都種植些什麼辣椒?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在歷史的新天裡,「心連心,話小康」、「綠色崛起路線圖」、「海南篇章」、「瞭望春天」、「站在9+2最前沿」、  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  「農村奔小康樣本調查」、「火熱的國電」、「沸騰的西環」……圍繞十八大及歷次全會、省委六屆歷次重要會議、全國「兩會」和省「兩會」、海南解放6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博鰲亞洲論壇、泛珠論壇等一系列重大主題報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加工廠實現全自動化生產
    本報海口7月1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吳思敏 通訊員劉霞)記者今天從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獲悉,該集團引進系列全自動化生產設備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加工待轉「小而精」
    海南南派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建華介紹,10噸青金桔可以加工成1噸青金桔粉,儲藏時間能夠達到2年。「我們現在與上海、河南等飲料企業或連鎖冷飲店合作,半個月我們在海口、文昌收購了1萬噸的青金桔加工原粉。」  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農產品加工業是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解決農產品保鮮難問題的有效手段。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儂從南洋回瓊保家國
    ■ 本報記者 習霽鴻  海南人將下南洋稱作「去番」。20世紀,眾多海南人離鄉,去番謀生。靠著勤勞與智慧,他們不但在南洋站穩了腳跟,不少人甚至還成了當地望族,家世顯赫。  1937年,日寇侵華。
  • 海南日報數字報-1950年代,坐著炭車去旅行
    ■ 文\海南日報記者 馬珂 通訊員 麥世曉  7月的早晨,陽光已然刺眼。70歲老人蔡秀名來到海口汽車東站,準備去文昌看望老友。走到站口,蔡秀名不禁回頭,虛著眼睛望了一眼斜對面的五公祠外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