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加工待轉「小而精」

2020-12-04 海南日報數字報
  關注冬交會

  ■ 本報記者 況昌勳

  香蕉粉、牛大力酒、海洋礦物泥漿面膜、魚乾、胡椒調味油、生物藥品……今年冬交會上,不少企業或科研機構展示出農產品加工品,相比往屆,農產品加工品所佔比重有所增加。

  但是,從展出的農產品加工品來看,加工品種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初級加工多、深加工品少,加工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困擾著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由此看來,我省農產品加工也還處於起步階段,加工業仍然是海南農業的「短板」。

  瓜果不耐儲需加工彌補

  近年來,海南瓜果菜時常出現價跌或滯銷現象,但因保鮮貯藏難等制約,農民只能無奈看著瓜果菜爛在地裡或只能賤賣。海口綠悠谷合作社負責人符慰之說,如果有加工企業,就可以解決這道問題。

  今天記者在冬交會海口展區看到了青金桔粉。海南南派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建華介紹,10噸青金桔可以加工成1噸青金桔粉,儲藏時間能夠達到2年。「我們現在與上海、河南等飲料企業或連鎖冷飲店合作,半個月我們在海口、文昌收購了1萬噸的青金桔加工原粉。」

  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農產品加工業是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解決農產品保鮮難問題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規模以上企業達250多家,產值達400多億元,初步形成果蔬、水產、畜禽等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業格局。

  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偏低

  今年參展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由去年10多家增加到了30多家,但是記者在現場發現,加工品種僅有羅非魚、金槍魚、蝦等少數幾種,大多數企業生產的加工產品基本一致,缺乏自身特色。

  省海洋與漁業廳市場處調研員覃學友坦言,雖然我省水產品加工企業已經增加到了218家,但是加工產品品種單一、雷同多。「目前海南水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47%,發達地區為70%,差距很大。特別是捕撈的海鮮產品,基本上沒有加工。」

  種植業也如此。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0.36:1,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1。

  「即食式的高附加值小產品海南至今還是空白。」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品牌與商業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許劭藝說,省外將很多瓜果菜和水產品做成零食,把不少次品做成了高檔品。

  小而精或是發展方向

  「制約海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原料是一個因素。」多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海南雖然熱帶農產品豐富,但是由於耕地面積小,單個品種的種植規模均很小,一旦上線深加工,就會出現原材料短缺問題。「海南農產品整體價格也比內地和東南亞國家高。」

  不過,海南誠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成立說,生鮮產品銷售講究品相,但是加工對原料品相沒有要求。「現在,海南有許多農產品質量好但是因為品相差而銷售不出去,加工企業可以將其變廢為寶。」

  覃學友也表示,海南每年有30多萬噸的小雜魚,幾乎被廉價地當成魚飼料或者有機肥,一斤才幾角錢。「而在省外,企業用這些小雜魚加工成小魚乾等即食式食品,身價大增,每斤售價近百元。」

  也有專家表示,海南農產品加工業,不一定要走大工業道路,可以學習臺灣開展小作坊加工,將農產品加工成特色產品而不是標準化的工業品,這樣更有競爭力,而且準入門檻也不高。

  (本報海口12月14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產品加工,如何念好精深二字訣
    這12個海南特色產業就包括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如何使農業「高效」,深加工顯然是其中的必選課程。  5月22日、23日兩天,劉賜貴在文昌實地檢查調研時,對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立足椰鄉資源、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打造海南特色農產品牌,並帶動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表示讚賞。在熱科院椰子研究所,劉賜貴指出,海南是椰子故鄉,要注重延伸椰子產業鏈。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卻背負著沉重的發展枷鎖——產業規模小,過於依賴旅遊產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困境衝擊著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科研機構不斷發力,企業探索市場步履堅定,海南咖啡產業探索精深化的發展道路。「尋找和鍛造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這一觀念在業內人士中廣為流傳並被認可。  產業探索仍曲折  海南是我國最早種植咖啡,也是最早推出咖啡加工的地區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尚南堂今年推出白桃烏龍茶、荔枝紅茶兩種新品,粉色系的小清新包裝,可攜式茶包,背後還有一小段推介海南原產地的廣告語,主要瞄準年輕消費者!」尚南堂海南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郗志強介紹,作為海南的新興本土茶葉品牌,公司採取數位化精準營銷,經大數據分析發現,近年來年輕消費群體數量明顯增長,因此也在主打產品鷓鴣茶的基礎上,多元化精細化滿足年輕群體的需求。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創新推動瓊臺農業融合發展
    ,近幾年來我們深入推動兩地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科研、教育培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臺灣優質百香果和可可種苗繁育技術正是在我們的努力下,成功引進海南。」近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謝文盛表示。  小小百香果,飄香致富路。記者從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獲悉,目前,海口、昌江、屯昌等地建成的百香果無毒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300萬株,可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百果香3萬畝,年產值可突破4億元,為海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效抓手和技術支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的燈籠椒我愛吃」
    海南聲音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作為國內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發展農業有著特別的優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辣海南 問椒江湖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編者的話:  在吃辣成為風尚的當下,渝貴川湘地區確實引領風騷,殊不知以清淡飲食為主的海南卻也有自己獨特的辣椒文化。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海南的?海南現在都種植些什麼辣椒?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味道香飄世界
    這場海南美食「盛宴」,在「精」不在「貴」,它「盛」在了品類與文化,「盛」在了匠心與巧思,用最原生態的海南食材傳遞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飲食文化。第三部分是椰鄉生態文化,海南街頭常見的薏粑、清補涼在此登場,嘉賓們以此體驗濃濃椰風。第四部分則是黎苗文化,以五指山小黃牛、黎家三色竹筒飯為代表的海南少數民族美食被呈現在外國友人面前。海南水果部分,則集中供應了瓊中綠橙、青棗、蓮霧等具有海南熱帶特色的新鮮水果。  看著22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翻閱著手中的畫冊,這一趟色彩斑斕的海南美食之旅讓賓客們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渾身都是寶
    說起椰子,海南人民都知曉「椰子渾身都是寶」這句老話。但有關椰子的其他知識,你還了解多少?海南日報記者12月24日特別採訪研究椰子的專家,為大家講解椰子二三事。  椰子樹是海南省樹,是我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而海南則是我國唯一的椰子主產區。「當前海南種植了50萬餘畝椰子,全國98%的椰子種在海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對海南椰子產業發展十分了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差異化發展海南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在省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董敬軍提出,海南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還處於產業發展的低端,需要突出「差異化」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行業規範力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本月正式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高度關注農業和6億農村人口的福祉,其中有兩項涉及鄉村休閒旅遊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海經濟期待花香四溢
    近兩年,隨著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深入發展,看海有了新的內涵——冬天來海南看最美大地花海。  瓊海龍壽洋花海 、萬寧永範花海 、三亞鳳凰花海,瓊東南海岸線上分布的成片花海,已悄然成為我省旅遊新的吸引物,最美「花鏈」串起了旅遊發展新的經濟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的難題 政企的考題
    椰子產業是無可替代的海南特色!」多名被採訪對象,對此十分堅定。  「椰子文化,早已植根海南,這種文化積澱是國內其他城市不可能複製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副所長陳衛軍反問:「如果你看到椰子產品的生產廠地是浙江,會不會覺得很奇怪,甚至懷疑產品的真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念好「椰子經」種出「金椰子」
    本報文城8月16日電 (記者王玉潔 傅人意)椰子加工業是海南特色產業,「椰子加工之路要怎麼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腰果品牌如何扶起來
    廠長李宏文告訴記者,2009年,已經運轉了51年的加工廠,停產改制,加工的設備全被搬走,廠房荒廢,長出了雜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腰果研究的團隊,如今在海南沒有用武之地,轉到非洲研究、推廣技術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質所研究員黃循精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貧困戶的小銀魚乾成了「網紅」產品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真沒想到,我生產的小銀魚乾能在海南愛心扶貧網上賣得那麼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魚乾 垂涎欲滴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除了休漁期,海南的各個港口平時都很忙碌,男人們出海打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重點招商任務表
    19.加密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  20.發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賃業態  21.打造體現熱帶風情的精品小鎮  2  熱帶高效農業  22.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23.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省  24.圍繞種業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對外開放  25.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