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不再
今│全省腰果不到2000畝
大多野生或半野生
技術人員轉戰非洲
6月3日,樂東黎族自治縣熱作辦副主任陳求煥,頂著滿頭的汗水,帶著記者,一路詢問,在鄉間尋找腰果。
「去年下鄉,我還在那塊田裡看見20多畝的腰果,現在也被砍了。」在尖峰鎮尖峰村的一塊農田前,陳求煥顯得有些失望。幾經周折,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我們才在一塊山坡上,尋找到幾十株「殘存」的腰果樹。
「都被砍了,種植其他的作物,這片腰果之所以能留下,是因為在山坡上,不好開發。」給我們帶路的樂東尖峰鎮尖峰村村民王雄說。
據村民介紹,這片腰果林,如今已無人管理,樹長到4米多高,果熟了也無人採摘。走進林裡,一顆顆腰果,熟透了從樹上掉落,被鳥兒啄食。
而在25年前,這裡「低頭抬頭都能見到腰果樹」,是我省8大腰果場之一———樂東尖峰鎮腰果場,種植面積達1萬畝以上,每到五六月份,上千果農在這兒採摘腰果,甚是壯觀。
「如果不是聽年紀大的村民介紹,我們根本不知道這裡曾經大面積種植過腰果。」許多年輕的樂東尖峰鎮居民,從未見過腰果。
曾為我省最大的腰果場———樂東腰果場,命運也相似。1990年代,該場2萬畝腰果地,被租賃給企業、農戶,用於種植香蕉、菠蘿、冬季瓜菜等。如今,辦公樓還掛著「樂東黎族自治縣腰果場」和「中共樂東黎族自治縣腰果場黨支部委員會」兩塊牌子,但已人去樓空了。
人去樓空的還有始建於1958年的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廠長李宏文告訴記者,2009年,已經運轉了51年的加工廠,停產改制,加工的設備全被搬走,廠房荒廢,長出了雜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腰果研究的團隊,如今在海南沒有用武之地,轉到非洲研究、推廣技術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質所研究員黃循精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省腰果種植面積為2600畝,這些年也是年年減少,現在全省腰果種植面積不到2000畝,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
昔│種植面積近20萬畝
質價超越南 暢銷多國
至今仍被國外客商「惦記」
曾幾何時,腰果曾經在海南輝煌一時,「樂東腰果」無比風光。
一項榮譽就可以證明。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生產的腰果仁、美味腰果仁、腰果梨汁、濃縮汁、涼果、蜜餞、腰果油等7個腰果系列產品曾獲得全國輕工業優秀新產品獎,美味腰果仁獲第五屆亞洲及太平洋國家貿易博覽會金獎。
腰果,進入海南,始於1940年代初。當時,中國從國外引種腰果,由於自然條件、氣候環境等原因,最終只在海南和雲南的西雙版納引種成功。
1975年—1978年,海南開始大規模種植腰果。統計年鑑顯示,1978年種植面積達19.49萬畝,佔全國腰果面積的98%,分布在樂東、三亞、陵水、東方、昌江、萬寧等地,其中樂東最多。1975年—1995年,海南形成了8大腰果場,樂東6個,陵水和萬寧各1個。
「因為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樂東腰果在品質上比其他地方要高出一籌,到1980年代末,樂東腰果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中國腰果之鄉』的美譽不脛而走。」樂東熱作辦主任邢孔輝說。
不僅是種植,海南腰果加工也曾聞名全國。
海南腰果研究中心主任王丁說,早在1980年代,海南擁有樂東、海口兩家腰果加工廠,其生產的「牡丹牌」、「南端牌」腰果仁,暢銷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成為海南出口創匯拳頭產品。
海南建省後,海口腰果加工廠撤銷,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成為海南唯一的腰果加工廠。
「一年加工量達到850噸殼果,有300多工人,在北京、廣州等地設銷售點。」李宏文回憶起過去的輝煌,仍很自豪。他說:「相比越南的腰果,樂東腰果脆而香,沒那麼硬。」
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辦公室主任羅勾踐,曾是駐北京銷售代表。他說,那時樂東腰果名氣很大,供不應求,「貨一到,馬上就被提走了,價格比泰國和越南平均每斤要高出4元。」
「直到現在,還陸續有客戶求貨,甚至有日本和香港客商指名要樂東腰果,但我們已無貨可供。」羅勾踐說。
原因種種
效益低下
每畝收益不到香蕉1/3
農戶紛紛改種瓜果菜
海南腰果的衰敗,始於1995年前後。
「(上世紀)80年代海南腰果開始陸續結果上市,鮮果的收購價在2元/斤-3元/斤,在那年代還是不錯的,到九十年代初,漲到3元/斤以上。」樂東黃流鎮種植戶老張回憶說。
「不過,到1995年,價格就開始下跌,僅2元/斤-2.5元/斤,但其他物價卻在上漲。」老張說,「不賺錢,那時候,由於技術、品種等原因,每畝產量不到60斤殼腰果,如果2.5元/斤,才150元。」
王雄從1990年開始種植了4畝腰果,他告訴記者,效益差,到了2001年,就以200元/畝的租金,出租給了省外老闆種植香蕉等熱帶水果。
業內人士介紹,1995年開始,海南各腰果場承包給省內外的房地產、貿易、農林等企業,腰果樹連年遭砍伐,改種香蕉、芒果、桉樹、木麻黃等作物。
到2002年,海南腰果種植面積銳減至4.7萬畝,收穫面積4.1萬畝,並逐漸趨於失管狀態,平均畝產僅50斤。
2005年,颱風「達維」摧毀了海南腰果最後一根「稻草」。當年9月26日,「達維」以12級的風力在萬寧登陸,腰果種植區樂東、東方等市縣風力達到12級以上,陵水也達到11級以上,大量腰果樹折斷,造成毀滅性打擊。
數據顯示,颱風之後,海南腰果種植面積從2.7萬畝,銳減到1.3萬畝。由於腰果效益低,被風摧毀後,農民沒有恢復種植的積極性,紛紛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王雄坦言:「農戶不會再種腰果,即使後來價格上漲,但是每畝的產值也不到800元,而香蕉的收益有3000元/畝以上。」
分配不均
加工很賺錢 種植不賺錢
未獲反哺 農民失去種植積極性
有業內人士表示,海南腰果最後的沒落,也與腰果產業鏈上的「貧富不均」有關。
王丁從1987年就開始研究海南腰果,他說:「加工賺錢,種植不賺錢,加工未能反哺種植,是腰果產業發展不可持續的關鍵原因之一。」
王丁給記者算了一筆帳,5斤殼果加工成1斤果仁,殼果價格在2元/斤-3元/斤,也就是1斤果仁的原料成本在10元—15元,加上加工的費用,也不到20元。而果仁的價格在60元/斤-70元/斤,平均每斤利潤在40元以上。
「而當時,海南腰果產業實行的是種植和加工分開,加工廠雖然利潤高,並未分配給上遊種植業更多的利潤,導致農民失去了積極性,最後加工廠也無原料可加工。」王丁說。
2009年,全省腰果種植面積僅5600畝,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因無腰果可加工,被迫停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1995年海南腰果收購價下跌,也與當年腰果購銷市場全面放開有關。在市場競爭下,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由於體制不順、資金缺乏等原因,逐漸失去競爭力,自身的生存變得困難。
隨著越南等國家的腰果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樂東腰果銷售開始逐漸滑坡。「我們的種植、加工成本高,售價也比國外高,銷量就開始下降,一年不如一年。」李宏文說。
由於終端市場的下滑,到2004年,海南腰果收購價僅6000元/噸—6400元/噸,低於國際腰果貿易價800美元/噸—900美元/噸,進而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待破瓶頸
完全「放養」豈能高產
必須改變種植觀念 精心照料
腰果進入海南之後,就一直沒能得到精心「照料」,這是產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海南腰果由外貿系統的土產公司負責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但是,除了每年給腰果場很少的化肥、農藥外,無其它直接生產資料的投入。」一位曾在腰果場工作的老職工向記者抱怨,「腰果樹長期處於缺肥少水狀態,怎麼可能高產?」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一項調研,佐證了這位老職工的說法。1980年—1990年,海南腰果樹實際施氮肥不足0.5千克/株,磷肥、鉀肥幾乎沒有。
1987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樂東衝坡鎮腰果場對10齡連續5年不施肥的腰果樹施氮、磷、鉀肥(每株施尿素3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氯化鉀2千克),結果使殼腰果平均產量由每公頃93.0千克增加到826.5千克,產量增加9倍多。
中國熱科院梁李宏等專家調研表示,海南腰果樹長期管理粗放,重收輕管,提前10年—15年進入衰退期,1991年後海南腰果全面處於失管、半野生和野生狀態,生產期的腰果樹提前早衰,低產低效。
業內人士表示,海南如要重振樂東腰果品牌,要改變農民種植觀念,加大種植管理技術培訓。
選種不能不加選擇
腰果新品種亟待推廣
「低產,與種子也有很大關係。」王丁說,海南腰果樹是1975年—1978年從坦尚尼亞、斯裡蘭卡進口加工腰果仁和未經選育的腰果種子直播的實生樹,每株的差異性也大,有的產量不錯,有的很低,總體上年產殼腰果10公斤以上的高產樹比例不足1%。
從2003年起,省農科院腰果研究中心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合作,共同開展了「巴西腰果優良品種的引種及初級系比試驗」項目的研究工作,成功從引種的7個腰果品種篩選出6個適宜本土種植的腰果新品種,果仁大、產量高。
專家介紹,這些品種均適應樂東腰果植區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未發現有新的病蟲害,生長習性上表現為果實較大,單個果實重量是海南現有栽培品種的2倍至3倍,填補了我國沒有粗仁級果仁腰果的空白。
而且,部分品種還具有早花早果的習性,比我省原有的腰果品種實生種苗提早2.5年—3.5年開花結果,這就有助於我省選育出早結果且豐產的腰果新品種,以縮短生長期,降低果農前期投入。
據介紹,新品種腰果,3齡每畝每年腰果產量70公斤,5齡150公斤,6齡200公斤,7齡250公斤,8齡以後能夠達到300公斤。
但是,因為現在海南的腰果樹大多被砍伐,這些選育的新品種「藏在深閨無人知」。
不能再走「種植加工脫節」老路
必須破解產業鏈條貧富不均
「當然,破除種植與加工的脫節,是重振樂東腰果品牌的先決條件。」王丁說,「300公斤的殼果,至少能加工成60公斤的果仁,按照目前市場價120元/公斤,產值在7200元以上,由於種植成本和加工成本均不高,還是很高效的;如果加工不反哺種植,按目前4元/公斤殼果的收購價,8年後種植產值也才1200元/畝,農民種植積極性肯定不高。」
重振潛力
消費年增10%
價格依然堅挺
品牌影響猶在
對於重振海南腰果品牌,多數業內人士表示看好。
專家們表示,海南腰果之所以沒落,與過去的技術和管理有關,目前腰果供給量遠遠小於需求量,分析近十幾年的銷售情況可以發現,消費量在增加,價格一直堅挺,海南可以開拓的市場空間非常大。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追求綠色健康生活。腰果仁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糖及維生素,營養豐富,對改善皮膚光澤氣色、防治心血管疾病、控制癌症病情均有幫助。
目前,我國每年消費的腰果仁約為2.5萬噸,並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長,95%以上均是從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進口。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按照國內人均年消費50克計算,全國每年腰果仁的需求量近7萬噸。
「樂東腰果的品牌影響力至今仍在,還有不少老客戶上門求購。」李宏文說,2012年,一家私人作坊式腰果加工廠在樂東黃流鎮開張,在海南樂東、東方、昌江等地,零星收購一些腰果,進行加工,「一般的包裝,3斤180元,高檔的,2斤195元。」
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孟衛東認為,海南可以藉助「中國腰果之鄉」的美譽,走高端市場。
腰果渾身是寶
腰果殼油需求量大
果梨可釀酒可制醋
「腰果的價值不能只是盯著果仁,它的果殼、果梨,價值更大。」長期從事國際農業信息情報收集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質所研究員黃循精說,「過去,我們把果殼、果梨當作副產品丟棄,而一些發達地區加工果殼,把果仁變成了副產品。」
專家介紹,腰果殼含有40%—50%的腰果殼液,而腰果殼液含90%的腰果殼油酸和10%的卡杜酚,是一種幹性油,可製成改性環氧樹脂、高級油漆、優質剎車皮和海底電纜絕緣材料等。美國卡德萊公司用腰果殼油生產的汽車工業摩擦粉、剎車皮等,暢銷全球。
目前,我國每年消耗20萬噸腰果殼油全部依賴進口。
腰果梨的價值也不可忽視。「腰果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0.2%,是柑桔的5倍—7倍,且香味濃鬱。」海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李從發說,「但是由於單寧(多酚)含量高,澀味較重,且纖維多,鮮食,就像吃沒有熟的柿子,很多人不習慣。」
樂東腰果綜合加工廠曾嘗試用腰果梨榨汁,「由於沒有除去單寧,口感並不好,市場的接受度不高。」王丁說,海南腰果梨利用率一直不高,大部分被丟棄。「但是,腰果梨的產量很高,平均是殼果的5倍—7倍。如果每畝殼腰果產量為300公斤,那麼腰果梨至少有1500公斤,白白浪費實在可惜。」王丁說。
李從發研究認為,腰果梨可以釀製成腰果梨酒,澀味適中,口感較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李從發說:「有一次得了口腔潰瘍,喝了100毫升的腰果梨酒,第二天就好了。」
李從發說,1噸腰果梨可以釀製600公斤—650公斤的腰果梨酒。
也有專家研究表示,腰果梨汁與橙汁、芒果汁、菠蘿汁進行混合加工,可以豐富營養成分,並改善腰果梨汁的口感,也有較大的開發價值。此外,腰果梨還可以製作糖漿、罐頭、蜜餞、糖果、醬、醋和泡菜等。
腰果梨經榨汁後的腰果梨渣用途也廣泛。有國外專家研究發現,腰果梨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用來提取其中的不溶性纖維,也可以用來生產生物乙醇等。
(本報抱由6月9日電)
海南腰果
種植面積
逐年減少
(數據來源:海南統計年鑑)
年份 種植面積
1978 19.5萬畝
1985 16.1萬畝
1995 13.2萬畝
2001 5.6萬畝
2005 2.7萬畝
2010 5400畝
2011 3555畝
2012 2625畝
腰果全身是寶
腰果梨
腰果梨汁、腰果梨酒、糖漿、罐頭、醬、泡菜等
腰果殼
高級油漆、優質剎車皮、海底電纜絕緣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