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穹平

  時間的長河千轉百回、日夜奔騰,而歷史的規律靜水流深、一脈以循。

  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中央把新聞輿論工作提高到「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的戰略高度。在4月20日召開的全省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保銘向全省新聞輿論界發出號召,要求高舉旗幟、創新引領、為海南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撐。

  每當決戰決勝,更知上下同欲者勝。走正道、強陣地、抓隊伍,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這就是此時此刻,海南所形成的空前共識。越是任務艱巨,越要極大用好新聞輿論的強大思想武器;越是眾聲喧譁,越要旗幟鮮明壯大主流輿論聲音;越是碎片傳播,越要凝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的強大動能。

  這既是天涯熱土上的生動實踐,也是改革攻堅的迫切需要,更是決勝長遠的永恆考題。

  樹立忠誠奮鬥的輿論自覺

  文章千古事,乃貫道之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任何政黨要奪取和掌握政權,任何政黨要實現長治久安,都必須抓好輿論工作。

  所以,針對當前新聞輿論工作,也只有放在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滔滔大勢中去忠實記錄風雲、忠誠矢志奮鬥、忠勇亮劍爭鋒,才能獲得其根本價值。

  「當前海南正處在深入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全面建設國際旅遊島,實現海南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在全省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保銘開宗明義指出,必須「高舉旗幟、凝心聚力,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團結穩定鼓勁的良好輿論氛圍。」

  當前海南,更加需要的正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輿論自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強調的正是旗幟和方向這一根本問題。

  在歷史的新天裡,「心連心,話小康」、「綠色崛起路線圖」、「海南篇章」、「瞭望春天」、「站在9+2最前沿」、

  下轉A02版

  上接A01版

  「農村奔小康樣本調查」、「火熱的國電」、「沸騰的西環」……圍繞十八大及歷次全會、省委六屆歷次重要會議、全國「兩會」和省「兩會」、海南解放6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博鰲亞洲論壇、泛珠論壇等一系列重大主題報導,一次次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強勢推出;圍繞省域「多規合一」等重點改革、全省3年打違攻堅、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一次次權威解讀、引領共識、凝聚人心;圍繞西環高鐵、昌江核電、西南部電廠、中線高速等重大工程項目,一次次貼身採訪、解疑釋惑、多維呈現,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改革創新、百業興旺的海南,也讓人更加清晰看到,新聞媒體必須姓黨,必須堅定不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必須牢記最核心的歷史使命就是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成為海南最強音。

  當前海南,更加需要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輿論自覺。

  新聞輿論不但是發展的「推進器」,也是社會的「粘合劑」。人民神清氣爽,風氣天朗氣清,離不了新聞輿論的守望共同夢想、彰揚社會正義。

  從鸚哥嶺青年團隊堅守理想、奉獻青春、激勵全國,到瓊中女足十年磨劍、鏗鏘綻放、走向世界;從基層黨員幹部抗擊超強颱風「威馬遜」時的捨生忘死、衝鋒在前,到十萬鐵軍奮戰西環高鐵、博鰲機場建設的拼搏苦幹、甘於奉獻;從臨高牙醫呂海鷹的一躍入海、捨身救人,到英雄保安王才發的臨危不懼、勇鬥歹徒;從「感動海南人物」的連辦4年、深入人心,到「海南最美村官」的一鳴驚人、催人奮進,無一不是各新聞媒體深入挖掘、細心採訪、精當編排的結晶之作,推動海南凡人善舉層出不窮、美德義行蔚然成風,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正氣充盈、上下同心的海南,也讓人更加清晰看到,新聞輿論工作必須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和水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源源不絕地滋養著世道人心、華夏文明。

  當前海南,更加需要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輿論自覺。

  真理越辯越明,但謠言並不會主動給真理穿鞋的時間。在眾聲喧譁、「沉默螺旋」的新媒體時代,在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信息「逆差」當中,新聞輿論必須守土盡責、發揮「定音錘」和「壓艙石」作用。

  從三亞「宰客門」、「天價房」輿論風波教訓的深刻記取,到西南部電廠落地時面臨「妖魔化」、引發多次群體性事件的最後成功處置;從南海網連發網評文章化解「威馬遜」颱風中「發黴麵包事件」的網上憤怒情緒、消除輿論「次生災害」,到三江鎮群體性事件的全省媒體統一科學釋疑、一錘定音;從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所拍攝的形象宣傳片《請到海南深呼吸》經央視強勢播出,走進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引起包括彭博社、美國廣播公司等全球數百家媒體關注和報導,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只有時刻牢記為遠大理想矢志奮鬥的信仰,堅持新聞輿論正確政治方向的無限忠誠,永葆「必須成為黨和人民喉舌」的唯一定位,在風雲變幻新時期的一切新聞輿論工作,才會勢如庖丁解牛、書寫新篇、開闢新局,才會更好傳播真理、組織群眾、推動工作。

  構築敢打必勝的輿論陣地

  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託,人在哪裡,新聞輿論的陣地就應該在那裡。

  當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爭鋒日益激烈。如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波詭雲譎中,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看清「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變革方位?

  其實,在中國地方傳媒格局中,素有「廣東的報紙、湖南的電視、海南的網絡」的說法。因此,海南「小省辦大媒體」的切身體會,也讓人更習慣於這樣看問題:一定要在歷史大勢中感知發展脈搏,一定要在時代變革中懂得順勢而為,也一定要在勇立潮頭時扛起海南擔當。

  在這場爭奪人心的特殊戰役中,新聞輿論工作始終處在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前沿,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主戰場,輿論陣地的善建、善管、善用,變得至關重要。

  新的歷史重任,呼喚矩陣嚴備、守土盡責的陣地意識。

  輿論陣地從來就沒有什麼真空地帶,如果不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中,就會掌握在敵人手中,就會犯顛覆性的錯誤。當務之急,就是要增強網際網路思維,著力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這既是求變圖存的壓力,也是鳳凰涅槃的機遇,更是決勝長遠的關鍵。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旗下旅遊衛視、三沙衛視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端、海南IPTV和微信微博矩陣的新媒體集群不斷壯大,4K演播室亮相全國「兩會」現場,「中央廚房」式新聞中心即將投入使用。

  大刀闊斧、創新轉型的媒體融合進程,與時俱進地鞏固和壯大著新聞輿論陣地,為搶佔輿論引導制高點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系列輿論引導案例中頻頻顯露身手、掌握引導主動、收穫民心稱讚。

  新的歷史重任,呼喚旗幟鮮明、敢於亮劍的引導意識。

  既有眾聲喧譁,必有雜音浮現。尤其是處在旅遊熱門目的地這個聚光燈下的海南,在重大和熱點事件面前要保持客觀冷靜,勇於發聲、善於發聲、激濁揚清、旗幟鮮明地展開輿論鬥爭,正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要義。

  在抗擊超強颱風「威馬遜」時,海南日報官方微博始終保持第一時間發聲,所主持話題在2014年新浪微博全國熱點話題中排第二名,閱讀量達1.2億人次。

  三亞歷來是國內外輿論關注的重點,在2014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針對「天涯海角只是幾塊石頭」的輿論攻訐,海南日報報紙、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號聯動回應,成功扭轉輿論風向、呵護海南旅遊形象;當「候鳥廳官」畢國昌三亞街頭裸奔事件發生時,省內各媒體均客觀報導、理性引導、彌合分歧。

  2015年6月,當國內外媒體罔顧事實、唱衰海南時,省內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協同共進、針鋒相對、破除謠言,讓造謠輿論煙消雲散、責任媒體一一道歉。

  當「抗戰十大謠言」等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甚囂塵上,海疆在線推出闢謠專題《為抗戰中被顛倒的歷史和抹黑的英雄正名》,收集整合史料、反擊醜化英雄的險惡用心,雄辯證明了「記住英雄才是記住歷史」的不刊之論。

  新聞輿論上的決戰決勝,來自於輿論陣地的夯實,也來自於責任擔當的彰揚,更來自於引導技能的提升。

  新的歷史重任,呼喚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意識。

  意識形態、新聞輿論,都屬於「在頭腦中搞建設」的事,說教、灌輸、喊口號已被日益淘汰,什麼樣的信息傳播、價值傳播才是最有效的?這也是從「新聞宣傳工作」向「新聞輿論工作」思路轉移上的必然思考。

  高明的引導,就是讓受眾在情感共鳴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仿佛根本沒有引導一樣。真正的成效往往也就在「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點石成金,就在「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精微洞悉。於是,遵循變革中的傳播規律,一個個融合報導的經典案例漸次列開。

  2015年3月20日起,《大風起兮稻花香》報導利用融媒體平臺進行「數字大製作」,整合海南日報旗下文字、圖片、視覺圖表、視頻、動畫等多種新聞資源進行一次華麗呈現,網絡訪問量一舉突破1500萬次,讓「袁隆平的中國夢」傳遍大江南北,受到中宣部高度評價。

  同樣受中宣部表揚的還有《海南農村奔小康樣本調查》,通過小村莊、小人物、小故事,在家長裡短中深度切入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的悄然變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可感可學。

  2014年5月,海口拉麵館店主馬牙古拜拾金不昧的事跡被海南、青海兩地媒體聯動報導後,海南網友深受感動,自發啟動「我們都去吃拉麵」微博活動,從全省各市縣源源不斷趕到馬牙古拜的店裡吃一碗拉麵,以這樣樸素的方式幫助他早日賺錢還清老家貸款,讓青瓊兩地的感動回流交織、同頻共振,人性之美涓滴成海。

  這就是鐵的事實、好的道理,與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相融相生的良效,就是按傳播規律辦事,把握好時度效,收到真正說服力、親和力、感染力的良效。

  問題是時代的心聲,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和歷史任務,提升新聞輿論引導水平的路沒有終點。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積極改革創新、加強學習研究、著力破解難題、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才能打贏輿論引導的主動仗,為全局添彩、為海南爭光。

  鍛造可堪大用的新聞隊伍

  任何大事、實事、好事,都是人幹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鍵在人。有沒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強大隊伍,直接關係新聞輿論工作的成敗。

  「海南是一片值得新聞人矢志奮鬥、傾情書寫的熱土!」省委書記羅保銘為奮戰在海南熱土上的大批有情懷、有擔當、有水平的名記者、名編輯深情點讚,並把提高領導能力、建設強大隊伍提到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全局的關鍵位置。

  海南,要特別重視領導新聞輿論的水平。

  群眾在哪兒,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就要深入到哪兒;群眾訴求什麼樣,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方式也就要及時因應、隨風而變。故而方向決定出路,水平決定進程。抓好新聞輿論工作,是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和考驗功力的現實問題。

  怎麼提高領導新聞輿論水平、推動中心工作?中央領導同志示範在前。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4年時間幾乎每周都為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寫一篇時政短評,其中就包括《努力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等名篇,擔任總書記後又多次對新聞輿論工作作出重要論述和全面部署。

  王岐山同志在擔任海南省委書記時,親力親為狠抓尖峰嶺炸山採石、白沙糖廠排汙松濤水庫、海口地下水過度使用、東寨港紅樹林低水平開發等問題,親自主導拍攝《松濤九問》電視報導,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海南省代表團審議時,生態問題依然是他的關心重點。

  海南是網絡大省的輿論特殊環境,和建設國際旅遊島的中心任務,決定了領導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特別重視外向型、網絡型、熱點輿情易於發酵的特點。

  面對海南出現的破壞生態、社會治理、凡人善舉等熱點問題,省委書記羅保銘總是第一時間作批示,特別是為草根英雄站臺、為最美村官點讚,引領海南正氣高揚、民風向善,讓海南百姓更加堅定發展信心,讓中外遊客更加青睞海南之美。

  因此,要領導好新聞輿論工作,各級黨委要承擔好政治責任和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要親力親為、靠前謀劃,要指導重要報導、把關重要稿件、在出現重大輿情時主動發聲。

  各級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於用媒體宣講政策、了解民情、動員群眾、推動工作,特別是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包容一切和風細雨或忠言逆耳的聲音,積極回應關切、解疑釋惑、凝聚民心、匯聚民智。

  在全省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羅保銘特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當主流媒體的忠實讀者、觀眾、粉絲,要求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黨員幹部都要下載海南日報和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的新聞客戶端,因為「這個客戶端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黨報、黨臺」,可謂用心良苦、語重心長。

  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更要發揮「指揮部」作用,善建、善管、善用各類新聞媒體和輿論引導渠道,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不斷壯大主流輿論。

  海南,要特別重視傳媒領軍人才的培育。

  兵強強一個,將強強一幫。輿論生態與媒體格局都已發生深刻變革,新聞輿論工作環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如果帶隊伍的決策者、領軍者、扛旗者仍「以不變應萬變」,無法放寬視界、拓展思路、帶頭衝鋒,必然限於自娛自樂、自拉自唱、自說自話、畏首畏尾、陣地萎縮、名存實亡的困局,實際上也是一種失職瀆職。

  不日新者必日退。越是面臨大多數新聞媒體領導十分熟悉的傳統媒體經營收入的「斷崖式下跌」,越要堅信媒體融合、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對強者而言只會是戰機閃現,對弱者而言才意味著一籌莫展。

  海南快速推進媒體融合,但與上海、浙江等地區相比差距明顯,必須更加堅定信心、團結隊伍、凝心聚力,堅持政治家辦報、辦臺、辦網不動搖,不管在什麼樣局勢、什麼樣變革中都清醒把握住黨媒姓黨、黨管媒體的政治方向;必須夙夜在公、殫精竭慮、實事求是,在抓新聞、抓經營、抓管理、抓發展上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以輿論陣地的強大、引導效果的提升,來贏得尊嚴、書寫忠誠、堅守信仰,充分激發出「關鍵少數」帶來的「關鍵效益」。

  海南,要特別重視優秀採編人才的淬鍊。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記者筆下有一千種報導質量。一個人只有內心充滿真善美、零距離採訪、全身心投入,才能寫出感染人、激勵人、鼓舞人的傳世名篇。因而人生的答案,其實都早已寫在時間裡。

  在海南日報大院裡,至今佇立著被譽為「中國新時期新聞記者傑出代表」的記者甘遠志雕像。他在海南日報當記者的1059天,不是在採訪、就是在採訪的路上,因公殉職時年僅39歲,在國慶60周年「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成為全國新聞界唯一代表。

  2015年1月,「一輩子玩命幹新聞」、32年來每年值守夜班200多個、編版數以萬計、斬獲新聞大獎無數的「版匠」、「報痴」王蜀生也因積勞成疾、闔然長逝。

  他們用滿腔熱忱甚至寶貴生命,詮釋了對黨的新聞事業的一片忠誠、一生理想。

  為了紀念並弘揚甘遠志心繫民眾、愛崗敬業精神,從2009年起海南省記協將每年一評的「海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獎」命名為「遠志獎」,激勵名記者、名編輯、名專欄、名篇佳作不斷湧現。

  從面對歹徒、甘願用自己充當和置換人質的法制時報記者李松梅,到嘔心瀝血一個人撐起品牌評論欄目《南海平》的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副總編輯楊全,從默默堅持夜班20年的海南日報時事編輯黃娟,到春節前深入全省工地、不懼威脅追蹤到底、成功幫農民工討回3130萬元工錢的《直播海南》年輕採訪組……他們就是採編隊伍的傑出代表。

  腹有詩書氣自華,登高而呼聲自遠。從樸實記錄王岐山同志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海南省代表團審議感人場景的通訊《眷戀,何止在海之南》,到斬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電視專題片《不能忘卻的記憶:坦贊鐵路圓夢紀行》,從見功力、見深度、見效度的時政評論欄目「天涯專論」、「南海平」,到潛心挖掘海南文化、韻味悠長的特色精品「海南周刊」、「走讀海南」……這些名作名專欄,無一不彰顯了海南優秀新聞人聚焦改革發展實踐,既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又深入田間地頭找感覺的業務高度、深度和溫度。

  榜樣就在身邊,使命未有窮期,激情奔湧不息。新時期更加需要一線採編講責任、講擔當、講正氣,當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人間四月,惠風和暢。輿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了新的挑戰,系統全面的決策部署吹響了嘹亮號角。

  只要深刻領會、順勢而為、以變應變、創新推進,就一定可以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決勝全面小康和全面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藍圖打造出一支一身忠誠、一身膽略、一身擔當、一身才華的新聞輿論工作鐵軍。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魁匾額背後的歷史風雲
    文\本刊特約撰稿 丁英俊  一塊海南文昌葉氏家族流傳至今的文魁匾額,背後卻與清代最大的科場案——鹹豐八年順天鄉試舞弊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寫滿了歷史風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淡泊名利自安逸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黃小龍  一千多年前,北宋宰相盧多遜被貶崖州,從此以瓊南為家,後世以三亞水南村為原點,陸續向島內各地遷徙。
  • 海南保亭紅毛丹「一片丹心」主題公用品牌推介會舉辦
    央廣網海口8月14日消息(記者朱永)今天上午,海南保亭紅毛丹「一片丹心」主題品牌媒體推介會在海口市舉行,此次推介會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海南農墾科學院科技事業部副主任崔志富圍繞保亭紅毛丹產品特性展開全方位推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發展好 瓊菜香天下
    1993年從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任上「下海」時,符史欽也許自己都沒想到,當年他和7位朋友東拼西湊50萬元開的海鮮大排檔,有朝一日能把正宗海南食材、海南菜的大旗插到島外,插到國外。  「海南發展好,企業才會好。」日前,符史欽兩次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暢談創業25年酸甜苦辣興衰沉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文化節豐富對海南美食認知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葉媛媛)9月9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016海南美食文化節將在海口名門廣場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