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卻獨有一座「百花嶺」聲名在外。居住在山腳下的人們一年又一年聆聽著山風吹拂,同樣見證著百花嶺名稱的變遷。

  烏紗嶺與黑沙嶺

  若是以「百花嶺」為關鍵詞查找瓊中當地的縣誌古籍,怕是無功而返。在不少營根人的記憶裡,縣城西南面的那座山叫做官爹帽、官爹嶺,又名烏紗嶺,只因百花嶺地貌遠眺像烏紗帽,故得此戲稱。

  「烏紗嶺戴黑帽,天黑黑要下雨。」這句流傳於當地的農諺,意思是早晨出門時烏紗嶺上如有烏雲蓋山頂,當天營根地區就會下雨。這樣說起來,烏紗嶺還是一座活的氣象山呢。

  原本是民間的戲語,漸漸流傳開去,便也被「官方認證」。1934年,廣東省陸軍測繪學校編制的營根地區地形圖中,「黑沙嶺」作為山名首次出現在地形圖上。為何「烏紗嶺」又變成了「黑沙嶺」?只因在海南方言中兩者同音,故而出現混用,一直到解放後,黑沙嶺都是中央出版地圖中的標準名稱。

  1981年10月瓊中開展地名普查,所編撰的《瓊中縣標準地名錄》中標有:「普查名稱/黑沙嶺,標準名稱/黑沙嶺」;中央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旅遊地圖冊》1994年12月第1版、2010年6月第3版的瓊中縣地圖中,均標記有「黑沙嶺」。

  可見,長期以來官方記載中只見「黑沙嶺」,並不承認「百花嶺」。

  白花嶺與百花嶺

  相較「烏紗嶺」與「黑沙嶺」,「白花嶺」一名似乎流傳得更廣。

  據當地老人介紹,因山嶺上遍地開滿白花,故得名「白花嶺」。又有一說,白花嶺上有瀑布,因流水花白色,故名「白花嶺」「白花瀑布」。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營根地區隸屬定安縣南鄉歸化圖南蛇峒。在1930年代中期出版的《定安縣誌》中,便能尋見白花嶺的記載。白花嶺腳下北面有白花村,1950年代還創辦有白花小學,在1950年代瓊中檔案館的報表圖冊中,同樣能找到關於白花嶺、白花村和白花小學等稱謂。

  同樣是在記載有「黑沙嶺」的那版《瓊中縣標準地名錄》裡,標註營根鎮街巷(路)名時記錄有「類別/路標準街巷(路)名稱/白花路,備考/因通往白花嶺而得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寫的現象已然存在。

  1956年,黨中央在文藝界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瓊中縣委創辦了「百花報旬刊」,某日召開全縣三級幹部大會時,會上有位領導宣告:「白花嶺」更名「百花嶺」。自此,白花嶺更名百花嶺,白花瀑布易名百花瀑布,白花村改稱百花村,白花小學命名百花小學。

  因更名備案核准時間稍晚,以至於此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仍存在「黑沙嶺」「白花嶺」等多種叫法。直到近些年,以「百花」命名的單位實體逐年增加,百花嶺的名號也漸趨響亮。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幽百花嶺 觀瀑覓清涼
    文\海南日報記者 賈磊  通訊員 陳歡歡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 海南日報數字報-寄情山水間 徜徉樂土裡
    ■ 本報記者 李磊  2018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的腳步還未走遠,五一小長假馬上就來了。還沒定好出行計劃的人,不妨開上自己的愛車,去看看海南島中線的美麗山色,在山林間尋找別樣的樂趣。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周刊| 「美舍河」名稱的由來
    一條城市內河多種民間叫法  「美舍河」名稱的由來美舍河鳳翔公園段的迷人景色。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通訊員龍泉攝  美舍河沿河步行道是附近市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  文\海南日報見習記者梁君窮 實習生鄭景瑩  「我小時候,河口渠約有7米多寬,水清河深,鄉下來的船載著稻米和蔬菜順南渡江而下,到了司馬坡附近就拐進河口渠中,沿河口渠走兩公裡左右就駛進了美舍河。五公祠處以前有一個渡口,船在那裡停泊卸貨,柴米再從那裡送進府城。」10月17日上午,海口市瓊山區城東社區原社區主任王正安在美舍河畔回憶他小時候看見的場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銅鑼灣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公告
    經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技術處電腦隨機選定確認,受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委託,定於2016年1月4日上午10:00在我司拍賣廳公開拍賣:位於海南省五指山市翡翠大道東側雙大和園和沐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中:富美田園 雨露溫潤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腹地,有「三江之源、森林王國、綠橙之鄉、黎苗家園」的美稱,森林覆蓋居海南之冠,是全省生態核心區,素有「綠色寶庫、海南心肺」之美譽。  在瓊中,你可以任意開啟高山、森林、濱水、峽谷、鄉村等五種避暑模式,隨時隨地盡情搭配,就是這麼任性!  高山茂林 沁人心脾  高山茂林之地,大概是遊人最愛的避暑去處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詩路花語
    扇動著那雙透明的翅膀  百花嶺瀑布  ■ 陳波來  林莽中遠遠懸垂的一道白練  你相信是有說道的  三百米衝決,飛濺,跌跌撞撞  你相信每一片水聲都有  響噹噹的來歷,都有  淪落塵泥的去處  整個亂石堆疊的溝澗  就是一個碰撞與消磨的世道  而百花嶺上百花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土名透出濃濃海南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更路簿》上記載的南海各個島礁的名字,都是由最先發現他們的海南老漁民特別是潭門漁民命名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濟州 絲路姊妹
    ■ 本報特派記者 周元 杜穎 曹健  對在海南生活多年的人來說,即使是第一次來濟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初現和「興隆」由來
    海南島的地名也是豐富多彩的,涉及遷瓊始祖、古代先賢、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有些地名甚至隱含著族群遷徙密碼,承載著語言學價值,通過尋找地名掌故,勢必有助於提升海南旅遊的文化含金量。《海南周刊》今起推出「海南地名溯源」欄目,以饗讀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