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詩路花語

2020-12-21 海南日報數字報
  日記

  ■ 顏小煙

  我的觸感是柔軟的

  痛點抵達的地方,是一面

  可以折射傷口的多稜鏡

  我的傷口裡住著白雲,住著雪花

  住著蒼山洱海的滄桑感

  每一次的雨都會在黃昏降臨

  每一朵花都會在暗夜綻開

  我的悲傷是一隻藍色的蝴蝶

  它總喜歡停在別人的肩頭

  孤獨地,一次又一次地

  扇動著那雙透明的翅膀

  百花嶺瀑布

  ■ 陳波來

  林莽中遠遠懸垂的一道白練

  你相信是有說道的

  三百米衝決,飛濺,跌跌撞撞

  你相信每一片水聲都有

  響噹噹的來歷,都有

  淪落塵泥的去處

  整個亂石堆疊的溝澗

  就是一個碰撞與消磨的世道

  而百花嶺上百花開

  仿佛是一種呼應,就是水

  也要在一塊接近雲朵的峭壁

  開出滿眼皎潔的水花

  你相信匆匆從溝澗低咽而去的

  又唱著歌回到山頂

  陽光花瓣

  ■ 高燕

  你在岸邊,撥開小霧

  一時間

  把影子弄丟了

  我琢磨著,一尾魚

  含住了清晨的露珠

  吸引

  一顆顆小眼睛

  在家門口

  眺望遠歸的父親,只要一見到

  那天真的像花瓣

  滿地綻放

  滿江紅

  ■ 王振德

  渺渺石塘,秋冬至,舳艫千裡。

  隨鰹鳥,浮家泛室,沐風櫛雨。

  合浦珠還妻子樂,盜賊夜遁船家喜。

  正旦臨,孤島月兒缺,星星泣!

  漁神廟,薪火續。

  牽星術,文明繼。

  憶趙佗開海,幹雲豪氣。

  百代秋風催葉落,千般春夢逐潮替。

  看今朝,一帶一路興,恆接力!

  註:牽星術:又稱過洋牽星術,漢朝航海家發明的技術——利用星宿的高度來測定船舶航行的位置和方向。

  趙佗:今河北正定人,秦朝龍川縣令,漢初南越王,採取「和輯百越」之策,大力推行江海貿易。

  赤水河

  ■ 陳奮

  放步當年萬裡程,

  長懷回望渺無聲。

  迎風吹角傳邊報,

  拔寨收旗為遠徵。

  夷谷合圍槍作陣,

  平林堵截賊連營。

  狂瀾既倒將何去,

  敵焰其銷在此行。

  赤水驚流迎暴寇,

  金沙隔岸笑追兵。

  馳穿天路凌霄漢,

  飛度雄關歷百城。

  草地陰陰吟戰骨,

  雪山岌岌憶雄英。

  紅軍兒女真豪邁,

  不朽輝光映日生。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宋代貶官的渡海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宋朝時期,海南島與山東沙門島並稱為兩大貶官目的地,因此有大量官員因各種罪名被貶謫到海南。而這些貶官們在到海南島時,必須要渡過瓊州海峽。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蘇軾詩裡過春節
    餘官於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寄給在汴京的弟弟蘇轍。在詩題中,詩人介紹了歲晚家鄉特有的風俗。其中《別歲》寫到:  故人適千裡,臨別尚遲遲。  人行猶可復,歲行哪可追!  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  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  東鄰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根地瓜藤連起致富路
    大學生返鄉創業  沙土地裡掘金  8月4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橋頭鎮沙土村,57歲的村民楊其良正在田裡忙碌,鮮嫩的地瓜葉匍匐在沙土地上,肆意地生長著。據悉,今年的採收季剛過,現在是育苗期,9月就要開始新一輪的栽種了。  「一畝地一年的收益少說也有上萬元!種得越多,收益越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蘇軾制墨與海南松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張曉甜  墨是中國古代文人日常幾乎唯一的書寫著色塗料,古人對治墨用墨非常用心,工藝技巧不斷推陳出新。而一些知名的文人也對研究制墨和用墨樂此不疲,北宋文學大家蘇軾就是其中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奔跑海南」文昌站5月13日開跑
    ,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委、省總工會支持,省文體廳、文昌市政府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奔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環島全民健跑活動第三站——文昌站將於5月13日開跑。擁有278.5公里海岸線的文昌是海南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境內清瀾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文昌有中國椰子之鄉、華僑之鄉、排球之鄉、文化之鄉、航天之鄉、書法之鄉以及長壽之鄉等美譽,自然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是海南重點旅遊城市,譽為「陽光東海岸上的明珠」。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環島健跑海口站、瓊海站男女組冠軍黃葉青、張爽將依舊參賽,兩人對文昌站的比賽充滿信心,表示還要繼續「領跑」全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
    上期的《旅遊周刊》沿著G98高速的東段尋味早餐,這期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五指山市民章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家店鴨雜麵的特點在於麵筋道、湯鮮甜,吃時加一勺桌上佐餐的霸王辣椒醬,又會另有一番風味。  粉湯、醃粉、炒波紋面、豬腸粉……五指山的早餐吸收周邊縣市的精華,瓊式風味佔據主流,各家各店自己摸索著進行改良,加些秘制的湯料或配菜,食材碰撞,風味交融,造就出多彩的飲食風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仙山數七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