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

2020-12-10 海南日報數字報
  中國飲食裡素有「南粉北面」的說法,這點在地處祖國南端的海南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海南各市縣的早餐似乎都離不開一碗粉,醃粉、湯粉、打起邊爐吃粉,海南人吃粉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但海南早餐又不僅僅只有粉,溫潤暖胃的粥、濃香軟綿的粽子、醬汁鮮香的包子……在各種食材的碰撞和風味的交匯中,吃出了海納百川的飲食包容性。上期的《旅遊周刊》沿著G98高速的東段尋味早餐,這期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編者

  五指山「春利」鴨雜麵

  湯鮮甜麵筋道

  ■ 本報記者 李夢瑤

  小巷深處的一碟炒海南粉,鄰家阿嫂小火慢燉的麵湯,車站邊的一碗稀飯配酸菜炒小腸……每當思鄉情湧上五指山小夥王加逸的心頭時,藏匿於山城街頭巷尾市井食店裡的一抹抹煙火氣,便會朝他撲面而來。

  位於五指山市海榆南路的「南文早餐」是當地的一家老字號了,不太起眼的店面裡有著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招牌餐食:大骨粉。新鮮的豬頭骨燉得軟爛脫骨,鋪滿一碗細滑的米粉,澆上兩勺濃白的高湯,再撒些香菜和蔥花,一碗熱騰騰的大骨粉便被端上了桌。

  王加逸偏愛加一勺店家自製的辣椒,辣裡帶著酸,鹹裡帶著鮮,幾筷子下去,一碗粉很快見了底。店家阿婆說,慢火熬製的高湯是他們家大骨粉的「靈魂」,為了保證味道,一天只煮一鍋,賣完了就是賣完了,想吃這口,只能明日請早。

  大隱於市的老食店,往往門面不大,固執地堅守著一畝三分地兒,哪怕價格一年年往上漲,老闆也從阿嫂變成了阿婆,只要味道是「老」的,食客們自然會年復一年地赴約。

  坐落於南聖河畔的「春利飯店」,便擁有著這樣一幫忠實的擁躉。面是手工擀的,清湯燙過後鋪上一層鴨雜和綠豆芽,再往裡頭澆一勺秘制的湯汁,就是這樣一碗工序簡單的鴨雜麵,每天都有人尋味而來。

  「吃了十多年了,就好這口!」五指山市民章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家店鴨雜麵的特點在於麵筋道、湯鮮甜,吃時加一勺桌上佐餐的霸王辣椒醬,又會另有一番風味。

  粉湯、醃粉、炒波紋面、豬腸粉……五指山的早餐吸收周邊縣市的精華,瓊式風味佔據主流,各家各店自己摸索著進行改良,加些秘制的湯料或配菜,食材碰撞,風味交融,造就出多彩的飲食風貌。

  ★★★推薦點:

  1.五指山市海榆南路44號南文早餐

  2.五指山市通什燈光球場右側大樹下粉湯店

  3.五指山市河南西路春利飯店

  屯昌「麗雅」粉湯

  邊爐上的「海南第一早餐」

  ■ 見習記者 謝凱

  湯粉是海南早餐的一大特色,在屯昌縣城一處嘈雜的農貿市場裡,有一種湯粉被稱為「海南第一早餐」,深受市民及遊客的青睞。

  早上7時許,海南日報記者沿著昌盛三路行走,進入中興路的水口農貿市場內,穿過幾間民房,一家家大排檔的黃綠紅相間的廣告招牌引人注目,市場尾處有一家麗雅飯店,此店的湯粉做法講究、吃法獨特、味道鮮美,故被人稱為「海南第一早餐」。

  一入飯店,老闆便熱情招呼,飯店外擺放七八張大圓桌,每張桌子能坐十來個人,桌子中間放著一個燃氣爐,如同北方的「火鍋」宴,讓人們對吃早餐的概念有顛覆性的認識。

  待客人落座後,老闆先給客人端上泡好的綠茶和配製好的蘸料盒。接著便會根據人數推薦食客上多大的鍋、配多少食材,一般是五人半斤,十人一斤。等個幾分鐘,老闆便會端上熬製許久的豬骨湯頭或者用當地小黃牛肉熬製的湯頭放到桌上的燃氣爐上再細火煮沸。

  「這個粉湯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新鮮的豬骨和小黃牛的牛肉來熬湯,味道很不錯的。」麗雅飯店的老闆羅麗雅介紹,骨湯選用屯昌本地黑豬豬腳處的骨頭,用大鍋小火慢熬煮至湯的顏色泛白,鮮而不膩。之後根據客人的選擇搭配食料,有豬瘦肉、粉腸、牛肉、青菜等。不可或缺的一種配料是海南自產的胡椒粉,與骨湯搭配,能增加湯的鮮度。搭配好的食材端上來後,服務員開始將其放進砂鍋中一起煮,再用盤子將準備好的粉條端上來。據介紹,這裡的粉條用本地大米手工製作,跟機器制的粉條口感大不一樣。

  大約10多分鐘後,砂鍋裡的湯和肉煮開了,食客們盛出湯和肉,喝點熱湯,再蘸著海南獨特的醬料吃肉。湯和肉吃得差不多了,再把粉條放入砂鍋的湯中燙煮兩分鐘左右。店家會提醒初次來的客人,這粉不宜燙太久,否則煮得過爛,味道將會大打折扣。燙好的粉條撈出放到碗裡,撒上蔥花或者醃製好的酸菜,一碗地道的屯昌粉湯就等待著食客們的大快朵頤。

  當然,屯昌人的早餐也並不是粉湯一統天下,楓木醃粉、烏坡地瓜粉、蘿蔔糕、粽子、億粿等美食在屯昌亦受當地人的喜愛。

  ★★★推薦點:

  1.麗雅飯店(粉湯)人均20元左右,以結伴為好,不售賣單人份粉湯。地址:屯昌縣城水口農貿市場內

  2.老禮堂(海南本地特色糕點)人均35元左右。地址:屯昌縣城大華路與商貿二路交叉處

  樂東黃流「阿五」酷粉

  酷味悠遠,回味綿長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梁君窮

  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是有名的美食鎮,其中黃流酷粉是人們早餐的重要選擇之一。

  一個「酷」字,就像吃早餐時品味黃流酷粉那樣——酷味悠遠,回味綿長。

  謂之酷味悠遠,是因為黃流酷粉在滄桑變遷中,見證和延續著久遠的歷史。

  「黃流酷粉歷史很長了,我小時候就常吃,那是陪伴黃流人一生的味道……」年逾七旬的當地人陳鴻漢感慨地說。

  早在清朝道光年間,黃流酷粉就已成為當地人的早餐必選種類之一。

  不過,彼時,此道早餐卻不叫「黃流酷粉」,而是被稱為「黃流亨粉」。

  這個名稱是如何演變的呢?

  原來,在當地方言中,「亨」字與「酷」字的讀音相近。當某一天有人將這道早餐喚作「黃流酷粉」,也許還不會有太多效應,但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為常。

  真正讓黃流酷粉與生活方式中的「酷味」勾連起來,與港臺文化的流行有關。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流地區受港臺文化影響,一些年輕人會有意無意地在穿著、舉止上流露出「港臺範」。他們在吃早餐時,一邊慢條斯理地撥拉著碗裡的黃流酷粉,一邊發出較為誇張的港臺式笑談聲,顯得酷味十足,一時竟成為那個時代的一種時尚。

  謂之回味綿長,是因為黃流酷粉作為美食,讓人吃了還想吃。

  為什麼黃流酷粉的魅力如此之大?

  在黃流鎮美食街或老巷有不少早餐店,比如在一家掛牌為「阿五酷粉」的店,點一碗黃流酷粉,在熱氣騰騰的大碗裡,用筷子翻開配料,會發現內容豐富,有淡水小蝦、油炸花生米、炒酸菜、蔥花等。佐以醬料,其香美程度,實在無可形容!

  真誠熱情的黃流人,根本沒想到過要對美食配料保守秘密。經營美食的店主林玉桃,坦陳了製作的四道工序:第一步,挑選本地秈米洗淨,磨成米漿,炸成米糰;第二步,製作秘醬,將姜搗碎放入腐乳,以白酒入味,把蒜等調味料捏搗成泥狀;第三步,將魔鬼魚和豬顎肉添上鹽、少量味精、白沙糖、八角香葉粉、蒜蓉醬、老抽等攪拌均勻;第四步,加入麵粉攪拌,放入油鍋中炸熟。

  在每個酷粉攤前,一口大湯鍋是其標配。有道是:鍋內乾坤大,湯裡日月長;酷味風頭勁,粉絲人氣旺。

  ★★★推薦點:

  1.樂東黃流鎮美食街

  2.樂東黃流鎮老巷

  保亭「蓮媽媽」地瓜粥

  曉市清歡味

  ■ 本報記者 梁君窮

  說起海南的早餐,粉佔得大半席,後安粉、港門粉、抱羅粉,或是直接一大碗粉湯,大都滋味濃鬱,熱氣騰騰。未吃完,人已汗溼青衫。到了保亭,一座山環水抱的小城,晨起,夏日清涼,不喜滿身的汗漬,早餐自然也得寡淡些。曉市喧鬧間,一碗地瓜粥,最是清歡味。

  地瓜粥賣得不貴,一份才3塊錢,但晨起的人多了,或是趕著入曉市賣東西的村民,或是在這裡頤養的外來客,亦或是提著公文包的上班族,老闆娘也賺得很開心。她不停從鍋中盛出地瓜粥,分到各碗裡,在風扇的吹拂下,熱氣漸去。「大夥都忙,放涼了方便吃。」

  地瓜粥端上,碗中分明,只有兩色,純白色的是秈米,淡黃色的切成絲的地瓜,無論怎麼看,聯想到的都只是「平平無奇」這個詞。食物終究不是用來看的,嘗上一口,入口溫潤,解渴,輕咀,米粒熟軟。再一口,地瓜與白粥同時入口,微有清甜味,剛要尋,又不得,兩口三口接連入肚,一碗即見底。若覺得分量不夠,鹹菜、雞蛋、包子、饅頭等都會成為搭配地瓜粥的選擇。

  這樣一碗地瓜粥是如何煮出來的?老闆娘介紹,先將地瓜去皮洗淨,切成細絲。然後淘淨秈米,伴著地瓜絲入鍋,加水,先以猛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半小時左右成稀粥即可。

  與各種粉的味道鮮美濃鬱相比,地瓜粥算得上清淡,無論形色還是味道,仿佛得到中國山水畫留白藝術的韻味。甘甜為實,看似無味的寡淡卻別有韻味。清代畫家笪重光說「無畫處皆成妙境」,這裡也可是「無味處皆成妙境」,尤其在萬物剛醒,人們還有些睡眼惺忪的清晨。

  相比寡淡,用清歡一詞來形容更有妙處。蘇東坡言「人間有味是清歡」,一生寫了無數吃喝事,到頭來卻認為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歡。早餐時,人們享受一日裡最早的閒暇,午餐免不得要充實,為下午的忙碌積累體力;晚餐,可能也會在觥籌交錯的應酬間解決。

  「吃得清淡些」,這樣的勸誡現代人聽得多了,卻依然吃不好這一日三餐。所以不妨在早餐時來一份地瓜粥,除了溫潤暖胃,更傳有生津止渴,解酒毒,降壓等功效。

  ★★★推薦點:

  1.蓮媽媽地瓜粥店:保亭縣城新民路50號,農業銀行保亭支行對面

  2.民興地瓜粥店:保亭縣城溫泉北路

  3.黎風地瓜店粥:保亭縣城教育路21號

  4.各個市場小店亦有

  瓊中「榮興來」豬雜粉湯

  吃出大餐的滿足感

  ■ 本報記者 李夢瑤 通訊員 陳歡歡

  山林初醒,晨霧還朦朧,穿行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的街巷,三五街坊聚攏在簡而不陋的店肆,點上一碗接地氣的粉湯,或幾籠精緻的廣式點心,鮮活而平凡的一天便在水霧蒸汽中拉開序幕。

  自北向南橫貫城區,海榆中線兩側食肆林立,一間緊挨著一間。「老瓊中」阿民會順著一條通向老車站的坡路往上,待到「榮興來飯店」的招牌在一簇簇濃蔭間乍隱乍現,這才進店尋一處空位緩緩坐定。

  小店開了15年,阿民便在這裡吃了整整15年。不為別的,單單只衝那碗豬雜粉湯而來。

  常見的粉湯多是一大綹米粉鋪滿碗面,幾塊瘦肉、酸菜和蔥花浮在表面,偏偏這家的配料竟比粉還多,一大把豬血、豬心、豬肚、豬肝、豬舌、粉腸統統丟下去,混合著胡椒味濃厚的豬頭湯,一碗普通的粉湯便也吃出了大餐的滿足感。

  店家阿嫂說,豬頭湯從凌晨四點開始熬製,選取的豬雜也都是當天送來的新鮮食材。「店裡也供應其他餐食,可唯獨這粉湯賣得最好。」順著她的身後望去,牆邊壘起待洗的空碗已有半人高,仍有一波波食客陸續趕來。

  長長的坡路盡頭,早已搬遷的老車站空空蕩蕩。儘管繁華不再,周邊的一些老店依舊堅守原地,何起璋的早茶店便是其中一家。看起來頗有些年份的兩間低矮門面裡,食客們將幾張圓桌圍聚,面前大多擺著一碟排骨包或叉燒包。

  「都是當天凌晨送來最新鮮的排骨和豬肉,經過醃製、晾乾後,浸滿鮮香濃鬱的醬汁。」何起璋介紹,尤其是排骨包,輕輕一咬,排骨軟爛入味的肉便能與骨頭分離開來。與別處不同的是,這家排骨包和叉燒包的麵皮經烤制而成,塗上一層淡淡的糖漿,一口下去,鮮與甜在舌尖交匯,恰到好處。

  從父親手中接過擀麵杖,何起璋將自家手藝傳承到了第30個年頭。他說,中途也曾試過用機器製作麵皮,發現口感差了不少,很快就恢復了手工揉面,為的就是不讓老食客們失望。

  仿佛是食肆與食客之間一個個無言的約定,風味常存,人便不散。

  ★★★推薦點:

  1.榮興來飯店,瓊中營根鎮營交路

  2.瓊中營根鎮營交路老車站旁的早茶店

  3.十八子海南粉店,瓊中營根鎮水潮巷路口

  4.瓊中賓館,瓊中營根鎮營根路

相關焦點

  • 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_美食特產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早餐地圖(中)  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上期的《旅遊周刊》沿著G98高速的東段尋味早餐,這期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 尋味海南中部老字號早餐店
    中國飲食裡素有「南粉北面」的說法,這點在地處祖國南端的海南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海南各市縣的早餐似乎都離不開一碗粉,醃粉、湯粉、打起邊爐吃粉,海南人吃粉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但海南早餐又不僅僅只有粉,溫潤暖胃的粥、濃香軟綿的粽子、醬汁鮮香的包子。這次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 尋味海南中部老字號早餐店(建議收藏)
    中國飲食裡素有「南粉北面」的說法,這點在地處祖國南端的海南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海南各市縣的早餐似乎都離不開一碗粉,醃粉、湯粉、打起邊爐吃粉,海南人吃粉的方式可謂花樣百出,但海南早餐又不僅僅只有粉,溫潤暖胃的粥、濃香軟綿的粽子、醬汁鮮香的包子……在各種食材的碰撞和風味的交匯中,吃出了海納百川的飲食包容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字號試水新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當清香的班蘭葉,遇上中秋月餅,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A  新格局下的新需求  國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老字號「穩坐江山」,新明星「C位出道」  今年的「雙11」,海南農產品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銷售品類。  京東數據顯示,「雙11」期間,海南特色農產品上行產品前五名為:香蕉、菠蘿/鳳梨、椰青、芒果、火龍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魚乾 垂涎欲滴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除了休漁期,海南的各個港口平時都很忙碌,男人們出海打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編者的話:  如果說海南的早餐很特別,那麼海南的夜宵則更「紅」!卸下一天的忙碌與疲勞,在寧靜的夜幕下走進海南喧囂、熱鬧而又煙火氣十足的夜宵「江湖」,是許多海南人和外地遊客的一種嚮往。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尋味舌尖上的鶯歌海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不論依山或是傍海,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千姿百態的飲食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蚊子:癌症剋星?
    這種從海南保亭鄉間庫蚊身上分離出來的M1天然病毒,能選擇性地感染並殺傷包括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  當中山大學教授顏光美課題組向世界宣布這一消息時,也將「海南庫蚊」——來自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毛岸村的蚊子,推向了人們視野。  M1天然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它們與海南的蚊子有什麼關係?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文化節豐富對海南美食認知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葉媛媛)9月9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016海南美食文化節將在海口名門廣場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