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2020-12-12 海南日報數字報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這句俗語用在飲食上,也很恰當。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編者

  昌江海尾炒粉:

  炒一盤海的滋味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海南人愛吃米粉,在昌江黎族自治縣也一樣,問一問昌江人早餐吃什麼,炒粉、湯粉、醃粉、腸粉……種類繁多,但都離不開米粉的滋味。

  湯粉食材做法幾近統一,醃粉靠的是一勺滷汁提味,腸粉也許能嘗到些粵式味道,但終究,這都不算是昌江的味道。可一旦問起炒粉哪家味道好、有特色,許多昌江人都會說:「那要去海尾試試。」

  坐落在昌江西海岸的海尾鎮,是我省重要的漁港之一,漁業的興盛,也決定了當地人的口味,來自大海的饋贈,讓一份簡單的炒粉,有了海的滋味。

  無論是魷魚還是鮮蝦,開漁之後的海尾港,炒進鍋裡的配料選擇多種多樣,沒有特殊的要求,幾隻大蝦算得上是「標配」,加上一些自家醃製的酸菜,炒粉本身的油膩被消去些許,同時也增加了味覺的層次感。而每家不同的酸菜口味,又讓做法雷同的炒粉有了自家的特色。

  一份炒粉,少不了雞蛋,正是口味與營養的搭配,讓炒粉長期霸佔著海南人的早餐菜單。但在海尾,雞蛋從來不是最好的「配角」。

  「海尾炒粉,怎麼少得了海尾的鹹水鴨蛋!」聽到有人問起炒粉放雞蛋,早餐店裡的食客明顯有些「急」了。鴨蛋替代雞蛋的加入,是海尾炒粉重要的加分項,比雞蛋更濃鬱的味道和更高的含油量,讓炒粉有了另一番滋味。

  而在海尾鎮的早餐店裡,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的調味料,還有當地有名的紅花辣椒。雖比不上鮮辣醬的辣,但勝在更香;雖比不上油潑辣子的醇厚口感,但勝在更鮮。這份來自當地漁民的發明,為海尾的早餐味蕾點綴上最後一味調料。

  凌晨四五點的海尾港,東方未白、燈火未熄,遠航的漁船歸來,海尾碼頭上的夜宵攤正等著做最後一單生意。

  「老闆,一份炒粉。」凌晨的餐桌上,一份炒進海鮮和鴨蛋的炒粉,是夜宵,也是早餐,滋味叫醒海上歸來的味蕾,也開啟了海尾漁港一天的熱鬧。

  ★★★推薦點:

  1.海尾鎮海尾碼頭老船長飯店

  2.海尾鎮鎮墟一條街

  臨高乳豬:

  一份早餐的力量

  ■ 本報記者 張惠寧

  臨高乳豬名聲在外,但是許多人不知道,臨高人吃乳豬是從早餐開始的。乳豬之於臨高,不僅是一種地方風味,更是一種飲食方式,一種生活習慣。

  「一碗蒸的或烤的乳豬,一碟酸菜,一杯糯米酒,一碗乾飯,就是我們臨高最有特色的早餐了。」臨高人唐凱說。

  文明中路的公園烤豬店已經開了15年了,店主名叫秦小琴,她的母親已經賣了32年乳豬。我們一行人早上8點多到,店裡已經坐了不少客人,大多是兩人對坐或三五成群。再看每張餐桌,大家點的東西幾乎都一樣。「這湯是蒸乳豬留下的湯,加點黃豆,很是美味。」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客人的桌子上,通常還配有一杯糯米酒或地瓜酒。當地人說,這早上的一杯酒,是跟朋友慢聊生活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為什麼早餐就要吃乳豬?好多人都跟我說早上吃肉,會覺得滿身都是勁,幹活有力。」臨高縣原文體局退休幹部全德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餐吃乳豬的生活習慣源自臨高民間養乳豬的風俗。海南日報記者從臨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臨高全縣60多家乳豬店,從早餐到夜宵,一天要消費掉1000多頭乳豬。有的店專做早餐,從早上6點多開始營業至上午10點多鐘;有的店則是下午三四點營業至次日凌晨四五點。

  懂吃的食客會約朋友早點到乳豬店,「去晚了,就吃不到乳豬的好部位。比如說乳豬肚腩和肋骨部位。」臨高人符小榮說。

  值得一提的是,到乳豬店點餐,只需告訴店家,要烤的還是要蒸的,是幾個人食用,店家便會配上相應份數的乳豬肉。一般一人份20元,包括一碟乳豬肉、一碗飯和一碗湯。

  ★★★推薦點:

  1.臨高臨城阿建烤乳豬店,臨高縣臨城鎮新鎮南路舊電影院旁

  2.臨高臨城公園烤豬店,臨高臨城文明中路

  3.臨高臨城金獎烤乳豬店,臨高臨城新橋南路133號

  4.臨高臨城聖原烤豬第一家,臨高臨城新橋南路

  東方伊麵湯:

  暖心暖胃 至味清歡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走進東方市的早餐店,老闆娘都會熱情地為每一位食客端上一杯熱茶。先喝杯茶暖暖胃,這是東方人吃早餐前的第一件事。

  東方的早餐種類豐富,從粥到面再到粉,可選項實在是太多,能讓人挑花了眼。這其中,一碗伊麵湯,樸素又實在,是清晨暖心暖胃的清歡至味。

  東方早餐的份量很足,伊麵湯也不例外。不同的早餐店,伊麵湯的風味更是不同。有的早餐店,注重湯汁的鮮甜,用海白、鮮蝦熬煮湯頭,一大碗伊麵湯裡,滿滿海的鮮味。湯裡還有飽吸湯汁的豬肉絲、絲瓜片、荷包蛋,分量十足。根據不同的口味,店家還會提供酸菜提味,喜歡辣椒的食客,舀一點辣椒添進面裡。辣椒的紅、絲瓜的綠、酸菜的棕、荷包蛋的白、面的淡黃,一碗伊面的色彩,就因為幾種材料的搭配,碰撞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食慾。

  有的早餐店,則更注重湯汁的醇厚,麵湯是提前用豬大骨和黃豆煮了許久的高湯,香濃的滋味,奠定了整碗面的格調。這樣一碗麵,還要加上一勺蒜頭油,才完成最後的點綴。面端上桌後,把蒜頭油攪拌均勻再入口,吃起來是一番濃香湧上舌尖,偶爾還能吃上幾粒煮得綿綿的黃豆,增味增色。

  東方的伊面不同於其他地區。海南島的許多地方,伊面多是指油炸的雞蛋面,細細的面絲團成一團,柔軟適口。東方的伊面外形看起來更接近於生面,但又不完全是生面。東方市華僑經濟區小蘇飯店的老闆蘇恆介紹,東方的伊面原料雖也是雞蛋和麵粉,卻在製作的時候,多加了一些鹼面,這樣就使得麵條製作出來之後更韌,更不易被湯水泡得膨脹,吃起來的口感也更彈。

  一碗伊面下肚,舌尖上是濃濃的滋味。這時候,熱茶的溫度涼了一些,是最適口的時候。

  ★★★推薦點:

  1.八所鎮島西路青島啤酒燒烤廣場早餐店

  2.東方華僑經濟區小蘇飯店

  3.八所鎮永安西路郭記餐飲店

  白沙酒糟煮雞蛋:

  酒釀醇香入心脾

  ■ 本報記者 曾毓慧

  與海南大多市縣主打粉湯的早餐有所不同,白沙黎族自治縣有種早餐——酒糟煮雞蛋,保留了傳統的黎家酒釀味道,用調羹舀上幾口,淡淡的米酒醇香留於唇齒之間,本地百姓久吃不膩,外來客人越吃越喜歡。

  據史書記載,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品嘗了黎家酒釀後詩云:「小酒生黎法,乾糟瓦盅中」「凍醴寒初泫,春醅暖更饛」等,由此可見蘇軾對黎酒是推崇備至的。千百年來,古法孕育的酒釀酒糟成為黎族人滋補身體的佳品,延續至今。

  在白沙電子商務產業園元門鄉店面裡,「黎小灶甜酒」的掌柜王秀婷跟我們分享了酒糟煮雞蛋這一特色早餐的做法。烹製之前,先準備好黎族山蘭米(白糯米或紅糯米)酒糟、雞蛋、枸杞、生薑片、紅棗、雞屎藤等。做法大抵如下:煮一小鍋水,先放生薑、枸杞、紅棗等,混著不同比例的酒糟煮沸,起鍋前半分鐘,將事先攪拌均勻的雞蛋液緩緩澆入鍋中,用筷子在鍋裡繞圈攪拌,使得入鍋的蛋液形成黃白相間的絮狀蛋花,即可起鍋。伴著熱氣,輕輕舀一調羹,含在嘴裡,米酒醇香進鼻息,溫潤甘甜入心脾。

  「有人喜歡湯,有人更愛細嚼發酵後的米粒,潤滑、甘甜,最有黎家的味道。」王秀婷介紹,酒糟不僅可以益氣、生津、活血,還有利於孕婦消腫,也適合哺乳期婦女通利乳汁。白沙電商運營人員劉桂珍介紹,省內不少市縣都有給產婦、大病初癒者食用酒糟煮雞蛋的習俗。

  除了酒糟煮雞蛋,白沙人的早餐也越來越向粉湯類「看齊」,如牙叉鎮祥和街的妮妮早餐店(粉店)、縣一小校門旁那間沒有名字的牛腩粉店,也是不少當地人早餐的「打卡地」。還有不少人願意騎車到位於白沙原生態茶香小鎮的成記石磨手工粉店吃一碗粉。「石磨研製,能讓粉條更有韌性,口感也更順滑。」店主成鈺是廣東人,早年學得廣東信宜地道的「食慣嘴」石磨粉技藝後,選在海南白沙經營石磨粉店,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石磨研製粉條技藝。一碗熱乎乎的石磨粉,勾動著食客的味蕾,況且,只要走出店門散步兩三分鐘,即可盡賞成片梯田美景的茶園,值得一來。

  ★★★推薦點:

  1.酒糟煮雞蛋,雅釵農貿市場

  2.成記石磨手工粉店,原生態茶香小鎮茶城路25號(農墾白沙醫院旁)

  3.妮妮粉店,牙叉鎮祥和街101號(無店招)

  儋州米爛: 

  柔軟如絲味綿長

  ■ 見習記者 李豪傑

  「長坡米爛洛基粽,木棠歐饃永昌蔥;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不知什麼時候起,儋州調聲裡就有了這幾句唱詞。這當中唱到的米爛,早已是儋州特色小吃的一張名片,也是儋州人最喜歡的早餐之一。

  當清晨的陽光掠過瓊西大地,儋州人不慌不忙又開始了新的一天。在儋州市文化中路二街,一家名為「胖阿姨米爛」的店鋪門口食客絡繹不絕。有剛剛結束晨練的阿姨,有正要去上班的年輕人,也有特意驅車趕來的遊客,吃米爛成為大家幸福一天的打開方式。

  家住附近的符阿姨是這家米爛店的常客。她把海螺湯往碗裡倒了一些,笑著說:「外地人剛喝海螺湯可能覺得不好喝,吃得多了就會覺得搭配海螺湯的米爛更有味!」

  米爛起源於儋州市長坡鎮,形似海南粉,卻具有粉更軟、汁更淡、味更鮮的特點。米爛的主料米線,潔白晶瑩、柔軟如絲,當它的表面撒上花生米、肉絲、酸菜、豆角、芹菜、魷魚乾、小蝦皮這些配料的時候,只是一眼便驚豔了一個早晨。

  人們常常用「千錘百鍊」來形容經受艱難的考驗,而大米變成製作米爛需要的米線也要經歷一番「千錘百鍊」。為了保證米線的柔軟,大米先要在冷水中浸泡兩天。泡好的大米被磨成米漿、揉成米糰,再經過蒸、舂等環節後,米爛團被裝進一個帶有噴頭的細長袋子。此時,需要製作者用手使勁擠壓口袋,一條條潔白細長的米線才會流出。

  完成這樣的加工過程十分辛苦,但它賦予了米爛泥土的氣息、勞動的芬芳和故鄉的味道。這不僅讓遠赴他鄉的儋州人對吃不到米爛生出「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感慨,更讓初嘗米爛的人們瞬間產生深深的迷戀。

  ★★★推薦點:

  1. 胖阿姨米爛,那大鎮文化中路二街

  2. 儋州米爛小鋪,鼎尚廣場

  澄邁金江粉:

  色白如雪味酸甜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梁小奕

  說起海南的粉,很多人會想到文昌抱羅粉和萬寧後安粉,其實,澄邁縣金江鎮也是喜食粉的地方。甚至有人說,金江粉就是最早的海南粉。不過,另一種公認的說法是,金江粉是海南粉的一個分支,兩者在味道和配料上略有不同。

  海南粉以鹹鮮味為主,而金江粉吃起來會有一些酸甜的味道,特別開胃。金江粉的配料多達十餘種,主要有牛肉乾、豬肉乾、花生仁、蘿蔔乾、黃瓜、鹹菜、香菜、芝麻等,再淋上各種配料精心熬成的秘制滷汁,上桌即可享用。

  清晨,路過澄邁金江鎮文化北路與解放中路的交叉口,會看到一個在一棵老芒果樹下賣海南粉的小店,那裡必定人滿為患,食客們暢食熱聊,好不熱鬧。這家很多澄邁人從小吃到大的粉店,因為位於一棵老芒果樹下,店主便取名「芒果腳粉店」。店家做的金江粉,不僅米粉色白如雪、細嫩爽口,而且配料十分豐富多樣,滿滿一碗金江粉,澆上獨家秘制的滷汁,十分誘人。店家招牌上還寫著「借問靚粉何處有,眾人遙指芒果腳」,可以說是很霸氣了!

  由於店內出品精良,地理位置也很優越,因此生意火爆,經常早上9點半左右,粉就全部售罄了。

  來到芒果腳粉店,在外面檔口喊一聲:「來一碗粉!」操作間的阿姨動作麻利,放粉拿料澆汁一氣呵成,瞬間香味四溢。著急的可以打包帶走,不急的就坐下慢慢享用。

  「吃早餐要趁早,來晚肯定沒得吃了。」食客許小姐這樣描述,「他家的滷汁和別家的不一樣,特別有味道而且不鹹。粉很細,容易入味,裡面的瘦肉很有嚼勁,總之就是很好吃。」

  除了常規的吃法,澄邁本地人還發明了蝦醬拌粉的新吃法,海味配鹹香,堪稱一絕。精心熬製的醇厚滷汁伴以蝦醬,纏著細粉和豐富的配料,入口絲滑鮮爽,怎一個美字了得!

  店家很實在,一碗金江粉配送一碗由酸芋梗、竹筍加豬骨熬成的例湯,十分解膩。

  除了金江粉,澄邁人的早餐也是豐富多樣,湯粉、粉仔、薏粿等美食也經常出現在澄邁人的早餐桌上,享用完美味的早餐,在熙熙攘攘的煙火氣中開啟忙碌又充實的一天,是澄邁人的常態。

  ★★★推薦點:

  1.芒果腳粉店,澄邁金江鎮文化北路與解放中路的交叉口,紅綠燈位置

  2.金江內街金江粉,澄邁金江內街

  3.老街海南粉,澄邁老街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
    上期的《旅遊周刊》沿著G98高速的東段尋味早餐,這期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五指山市民章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家店鴨雜麵的特點在於麵筋道、湯鮮甜,吃時加一勺桌上佐餐的霸王辣椒醬,又會另有一番風味。  粉湯、醃粉、炒波紋面、豬腸粉……五指山的早餐吸收周邊縣市的精華,瓊式風味佔據主流,各家各店自己摸索著進行改良,加些秘制的湯料或配菜,食材碰撞,風味交融,造就出多彩的飲食風貌。
  • 大茂酸菜:人間有味是清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酸菜炒粉絲  本版圖片由蘇曉傑、王家專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冰 通訊員 王家專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代大學問家蘇軾在他的這首《浣溪沙》中用寥寥數語寫透了粗茶淡飯中富含禪意的人生況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島早餐地圖之西線:人間至味是清歡
    「一碗蒸的或烤的乳豬,一碟酸菜,一杯糯米酒,一碗乾飯,就是我們臨高最有特色的早餐了。」臨高人唐凱說。文明中路的公園烤豬店已經開了15年了,店主名叫秦小琴,她的母親已經賣了32年乳豬。我們一行人早上8點多到,店裡已經坐了不少客人,大多是兩人對坐或三五成群。再看每張餐桌,大家點的東西幾乎都一樣。「這湯是蒸乳豬留下的湯,加點黃豆,很是美味。」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每年每人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種類擴大到45種,增加了電子消費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的商品。  7月1日是該政策實施首日。雖然位於海口、三亞、博鰲三地的四家免稅店開業時間不一,但當天各店「開門營業」的氛圍是相同的——熱烈而充滿期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編者的話:  如果說海南的早餐很特別,那麼海南的夜宵則更「紅」!卸下一天的忙碌與疲勞,在寧靜的夜幕下走進海南喧囂、熱鬧而又煙火氣十足的夜宵「江湖」,是許多海南人和外地遊客的一種嚮往。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阿里巴巴公布的一組趣味數據,透露出年輕人在買什麼——例如,在「00後」消費者中,枸杞成交額增速151.75%,健康食品、國貨美妝、家鄉味等成為年輕消費者購物車裡的「關鍵詞」。  「尚南堂今年推出白桃烏龍茶、荔枝紅茶兩種新品,粉色系的小清新包裝,可攜式茶包,背後還有一小段推介海南原產地的廣告語,主要瞄準年輕消費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聞香 赴約去!
    交通便利,百步之遙即可打卡本地購物商圈和熱鬧夜市,深度體驗海南本地美食。酒店海景客房均可180°正面觀海。聚味軒海景中餐廳多款招牌菜天天半價;打卡星空100海景酒廊網紅下午茶,享受三亞灣醉美海景;還有宜客樂西餐廳人氣自助晚餐即將於4月11日恢復營業,期待您的光臨!  優惠活動  1、酒店精心推出「暢遊福朋」套餐,3天2晚僅需888元,贈送海景酒廊雙人下午茶套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風與陽光 相戀的海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進入到冬天,北方已經冰天雪地寒風凜冽,可是在海南,反而感覺氣候更好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滿滿「科技範」濃濃海南味
    ■ 本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單雲鵬   通訊員 劉澤群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T2航站樓8月26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計劃年內投入運營,8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T2航站樓,提前體驗T2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海鮮做足海南味
    在海南,從美食小街到燒烤排檔到酒樓飯店,甚至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海鮮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逢開漁時節,大量鮮香海味登上食客餐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新鮮的海味產品,經過清蒸、爆炒、燻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出不同的佳餚特色。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不拘泥於傳統烹飪工藝,嘗試將海鮮與最地道的本土食材相結合,用特色的料理方式做出最地道的海南味,吸引了遊客紛沓而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魚乾 垂涎欲滴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除了休漁期,海南的各個港口平時都很忙碌,男人們出海打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