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依山還是傍水,一個地方的美食,往往體現出當地的地理特點和風土人情。廣袤大海是瓊島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在海南,從美食小街到燒烤排檔到酒樓飯店,甚至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海鮮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逢開漁時節,大量鮮香海味登上食客餐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新鮮的海味產品,經過清蒸、爆炒、燻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出不同的佳餚特色。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不拘泥於傳統烹飪工藝,嘗試將海鮮與最地道的本土食材相結合,用特色的料理方式做出最地道的海南味,吸引了遊客紛沓而來。
常言道「七分食材,三分廚藝」,總廚王銳嚴格把關食材的挑選。儋州老鹽焗蝦,與海南傳統的蒸蝦做法略有不同。在食材的挑選上略有講究,必須挑選鮮活的野生麻蝦,其大小以半兩為佳,剪去其須,再從中間劃上一刀去腸線,也便於入味。王銳告訴記者,儋州老鹽是這道菜的關鍵,作為用傳統方法曬制而成的老鹽,鹹中帶甜,還具有消火的功效。
將10餘只蝦洗淨後,整齊擺放在老鹽之上,蓋鍋,先以猛火加熱10餘分鐘,讓鍋中的老鹽迅速受熱均勻,再以5分鐘的中火,讓蝦裡外受熱,最後以5分鐘的慢火焗至熟。經過高溫,老鹽得到蒸發,由下往上,慢慢滲入蝦肉中,空氣中滿是誘人的鮮香。無需添加其他佐料,蝦、老鹽與火的相逢,即成美味。蝦的肉質鮮嫩卻不腥,蝦殼乾爽易剝,趁熱吃上幾隻,唇齒之間餘留香味。
傍晚,儘管是寒冬天氣漸冷,但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卻仍然洋溢著火熱氣氛,還未到飯點,便座無虛席。「招牌菜疍家紅魚腩肉煲來咯!」隨著服務員一聲熱情的吆喝,滿座的食客們眼裡都泛起了亮光。陶罐蓋子揭開的瞬間,香味順著眾人的鼻腔,撲進心房。嘴裡呼著熱氣,筷子卻不見停歇。「曬乾的鹹紅魚肉質結實、鹹香兼備,五花肉肥而不膩,二者結合,豐盈鮮美,嘗上一口便欲罷不能。」在湖北遊客王南欽看來,語言似乎難以描述出眼前這道菜餚的美味,必需親自品嘗才知箇中滋味。
疍家紅魚腩肉煲,不加鹽是燉煮的關鍵。紅魚經晾曬風乾帶有天然的鹹味,便是最好的增味品。上好的帶皮五花肉,肥瘦相間,經過1個多小時的慢火燉製,美味慢慢醞釀而成。
不同地域的食材,為一種美食的誕生提供了條件。深海的馬鮫魚、臨高散養黑豬和用儋州老鹽醃製的蘿蔔乾,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了獨特的風味。
將蘿蔔切成片,曬乾,加以老鹽醃製而成的蘿蔔乾,對於海南人而言,是最為熟悉的家常小菜。炮彈魚頭蘿蔔煲也無需添加太多佐料,將蘿蔔乾鋪在鍋底,加入新鮮的馬鮫魚頭和五花肉,用蒜提味,以姜去腥,烹飪需付出時間和耐心。經過1個多小時的文火慢燉,將溫度傳給食材,讓美味釋放出來。出鍋後,香氣襲來,五花肉的肥美、魚的鮮嫩以及蘿蔔乾的濃烈,三者相互對抗的同時也相互交融,喚起兒時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用簡單的食物,展現本真的生活,讓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地地道道的海南味。「生意好的時候,客人來了一批又一批,店裡的包廂都得提前預定,現在我們的新店也在籌備階段,打算明年開門迎客。」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已有9年的歷史,好味吸引食客不斷,該店經理黃兆雲語氣中透露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