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聞名遐邇的鋪前海鮮

2020-12-2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潘高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然,也孕育出一方美食。鋪前,三面環海,自然盛產海鮮。這裡的海鮮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海鮮美食遠近聞名。

  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鋪前馬鮫魚。據悉,2010年入選博鰲亞洲論壇接待宴品,鋪前馬鮫魚卓越的品質曾贏得各國元首廣泛讚譽。

  馬鮫魚俗稱「黑魚」,又叫「門魚」,其皮色銀白,帶有海藍深黑色的花斑痕,身軀狹長似魚雷,口大、眼大、牙齒鋒利。當地漁民介紹,上等的馬鮫魚只有在風高浪急的颱風夜才會從深海底浮上來,所以,想要捕獲成功,就必須冒著沉船的危險,迎著巨浪,果斷出擊。

  深海馬鮫魚,肉質結實,味鮮刺少。據科學檢測,其膽固醇含量低,卻富含DHA元素、蛋白質、胺基酸及鈣、鐵、鈉等微量元素,是公認的「健康有機食品」。

  此外,鋪前還有新鮮的石斑魚、膏蟹、龍蝦和鰲魚等。

  鰲魚又叫「馬鮁魚」,人稱「魚中之聖」,魚皮薄、骨軟、刺少、腥味淡,魚肉質細嫩,色鮮白,雖豐厚卻不粗澀,體壯而不多脂,觀其色便可令人食慾大增。

  在鋪前,鰲魚通常有三種吃法,一是清蒸,二是油烤,三是煎湯。鋪前人尤其愛吃魚鼻魚眼部位,據說皮嫩骨脆,吃起來又軟、又脆、又嫩、又香。難怪鋪前有句諺語云:「賣田當地吃鰲鼻。」意為農家人甘願賣田地來吃鰲鼻,其美味程度不言而喻。

  鋪前的龍蝦也是頗具盛名。這裡的龍蝦膏多肉嫩,味鮮美,營養豐富,是海南名貴的海產珍品。龍蝦的肉和殼也可作藥用,殼還可製作成精美的工藝品。

  除龍蝦外,鋪前還盛產八節蝦、白殼蝦、沙蝦、角蝦、紅腳蝦、赤尾蝦等。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酸辣甜鹹」鋪前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潘高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溪北四堡,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鋪前糟粕醋銷量蹭蹭上漲
    關注海文大橋通車  本報文城3月19日電 (記者蘇慶明)3月19日,在文昌市鋪前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市鋪前鎮新興街綜合改造項目(一期)》批前公示
    文昌市鋪前鎮新興街綜合改造項目(一期)位於鋪前鎮鎮區,建設單位為鋪前鎮人民政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鋪前大橋徵海記
    2015年9月10日,文昌鋪前港,海上廢棄的漁排屋裡,我們就這樣第一次看到他們那一雙雙布滿鏽漬、幹繭和水泡痕跡的大手。拉過幾百斤重錨的手早已不疼了,他們的面龐蘊含著溫暖的笑,卻又分明讓人心觸動。  就在這個夜晚,我省重點項目——鋪前大橋文昌片區海上搬遷工作全部完成。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番客村」老宅思鄉曲
    文\見習記者 習霽鴻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見習記者 封爍  近日,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公布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文昌市鋪前鎮美寶村榜上有名。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村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市鋪前鎮新興街綜合改造項目(一期)方案》批...
    文昌市鋪前鎮新興街綜合改造項目(一期)位於鋪前鎮鎮區,建設單位為鋪前鎮人民政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面要出鍋前,打上一顆生雞蛋,與面和湯汁一起攪拌均勻,半熟的蛋液融入面中,是讓這碗燜面達成美味的最後一招。會吃的小夥伴會偷偷告訴你:第一口要先吃粘著蛋液的那些面。  「面」海口,絕不只有燜面。伊麵湯、炒麵、海鮮面、炒粉、河粉湯,這些粉面,色香味足。「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可以選擇的夜宵種類很多,也有許多食客願意走進老巷、老店,去品一品正宗的海南夜宵。
  • 海南日報數字報-樂東海鮮三大特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海南沿海,每個市縣的海鮮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打造精品旅遊項目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在鋪前看到,這裡的道路車水馬龍,港口海鮮集市、老街糟粕醋小吃店前都排起了長隊。  「我們相信,文昌的發展會加快,鋪前的明天會更美好!」這是在鋪前販賣了20多年海鮮的生意人葉保勸的感慨。他道出了許多鋪前人的心聲。那麼,鋪前接下來究竟要做哪些事情?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呢?對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文昌市有關部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海鮮做足海南味
    在海南,從美食小街到燒烤排檔到酒樓飯店,甚至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海鮮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逢開漁時節,大量鮮香海味登上食客餐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新鮮的海味產品,經過清蒸、爆炒、燻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出不同的佳餚特色。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不拘泥於傳統烹飪工藝,嘗試將海鮮與最地道的本土食材相結合,用特色的料理方式做出最地道的海南味,吸引了遊客紛沓而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塔市海鮮蘊藏著吃的學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塔市的紅樹林海邊,有一家海鮮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鋪前漁港重現「漁歌唱晚」
    文昌鋪前鎮鋪漁村漁民黃亞文對今天的收穫比較滿意,除去成本,此次出海大概能賺600元。  漁民們不會忘記,在颱風過後,當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清理港口,為他們出海捕魚創造了有利條件。  等不起,搶時間清理港口  颱風「威馬遜」重創鋪前漁港,掀起的巨浪讓港口內的漁船和漁排遭受毀滅性破壞,鋪前港一片狼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破海鮮排檔宰客之「困」的海南經驗
    曾經出現欺客宰客現象的三亞海鮮排檔,一度讓遊客談之色變。海鮮宰客帶來的慘痛教訓,讓政府監管部門下定決心重典治理。  如今的海南海鮮排檔還宰客嗎?海鮮排檔市場有何變化呢?成為事關民生的海南市場監管第一問。  整治  近10家海鮮店因宰客被取締  幾年前的三亞海鮮市場,因為欺客宰客被眾多遊客所詬病,「海鮮宰客」甚至一度成了三亞的代名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A  新格局下的新需求  國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老字號「穩坐江山」,新明星「C位出道」  今年的「雙11」,海南農產品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銷售品類。  京東數據顯示,「雙11」期間,海南特色農產品上行產品前五名為:香蕉、菠蘿/鳳梨、椰青、芒果、火龍果。
  • 沙蟲海白冬瓜湯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裡品海鮮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曲口毗鄰著名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這裡出產的海鮮久負盛名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雞
    說到海南,四大名吃也好,十大風味也好,文昌雞總是無疑義排在第一位的。按理,海南以生產海鮮著稱,海鮮的名頭,應該比文昌雞響亮才對。天下何處無雞,文昌雞有啥稀罕的?它哪裡有龍蝦鮑魚高級金貴名頭響亮!  但海南人偏偏就是最鍾情於雞!  對此,初來海南的人不大容易理解。我也曾經不理解。二十多年過去,如今成了地道的島民,慢慢也自以為明白了文昌雞何以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