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文創美食 品出文化味

2020-12-0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圖\見習記者 李天平

  「大海的波濤」卷送著幾絲茶香入口,綿密芝士中是海島上的清新;天藍色的「海水」飲品上飄著奶油製成的白色浪花,一口冰爽中儘是大海邊的清涼……8月24日,由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與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聯手打造的南海餐廳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亮相。

  此次開業,餐廳推出多款包含博物館元素、南海文化元素的食品,不僅如此,作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重要餐飲服務方,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還特意在此推出幾款國宴菜品,讓前來參觀的遊客感受南海風味的同時也能嘗到國宴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我省文化單位首次嘗試推出食品類的文創產品。

  「由此一來,大家不僅能在博物館裡看到有關南海文化的藏品,也能在我們的餐廳裡『品』出南海文化。」博物館負責人說。

  匠心造出文化味

  2018年4月,坐落在瓊海潭門港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正式亮相,場館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擔綱設計,融合現代美學風格與中國文化元素,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如今,這裡已成為展示南海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博物館。

  從建館之初起,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就將文創產品開發放在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已經研發出了300餘種文創產品,多款產品榮獲省內外大獎。

  如今,國內文博機構文創產品的開發早已是琳琅滿目,作為文博類文創研發的領軍者,故宮博物院的「上新」除了傳統文創產品外,視頻作品等都受到熱捧。2018年底,故宮角樓咖啡更是橫空出世,收穫好評。現在,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故宮博物院官方網店購買到從文物中「走」出來的美食產品。

  要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手段。南海文化是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最大IP(智慧財產權),在與高質量出品的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合作時,文化要素成為首要前提。

  用本地咖啡研磨的南海特濃咖啡,咖啡師特意在奶泡上拉出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線條圖;在海洋酷樂等別具夏日風情的飲品上,印有博物館標誌的巧克力牌也是別出心裁。

  博物館地處潭門漁港,海鮮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南海餐廳特別選用本地海鮮製作海鮮炒飯,並將其做成網紅「錦鯉」狀,在餐廳開業第一天便贏得不少人氣。波紋綠茶芝士蛋糕設計師將「波浪」元素融入蛋糕設計。琳琅滿目的文創美食讓眾多遊客在美味之中感受悠遠的南海文化。

  海南本地名菜齊亮相

  地處海南,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也希望這一道道海南本地美食能讓人們通過飲食文化了解海南特色。

  打開精心設計的藍色系海洋風菜單,潭門海螺粉湯、大路牛腩飯、定安黑豬排骨飯、海南雞飯、西沙海鮮餃子、萬寧馬鮫魚飯,還有一款款精美的博鰲雜糧令人禁不住想要嘗嘗「海南的味道」。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機構,擔負著文化宣傳科普的重要職能,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在參觀完展覽後品嘗一道本地美食,通過如此「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讓南海文化留在腦海之中。

  毗鄰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酒店一方也拿出「博鰲芝士烤紫薯」「楊枝甘露」兩款曾上過國宴的菜品,作為「博物館網紅美食」推出。

  為了配合特色餐飲,博物館還特別設計了獨特的華光礁吉字套裝餐具、滿池嬌青花紋樣紙巾、印象七連嶼馬克杯,別具南海特色。

  據了解,在「華光礁I號」的出水文物中,底部帶有「吉」字的大碗比比皆是,「吉」字歷來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博物館特意採用「吉」字元素,製作瓷器餐具套裝,器型以出水文物中瓷器的造型為基礎又進行了微調,讓餐具既帶有文物自身造型韻味,又有著現代簡約的風格。

  滿池嬌青花紋樣同樣來自於館藏出水瓷片, 這一代表性紋飾是元代典型的皇家御用紋飾。

  「文化+食品」打造海南文旅品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已啟動智能化的研發系統,設計團隊會根據前方文創產品銷售的數據來進一步了解消費者們的喜好,不斷優化設計,同時擴充現有文創產品品類。目前,博物館還與盛大網絡公司合作,正在開發大型更路簿主題手遊產品。

  「下一步,我們還會進一步豐富食品系列,現在我們也在與本地企業春光食品合作,為『南海禮物』系列開發食品。如此一來,大家不僅可以在博物館裡吃,還可以帶著『南海味道』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說。

  考慮到博物館的實際情況,餐廳餐食以簡餐為主,除了一部分在博物館餐廳製作外,還有一部分由酒店製作完成後配送。

  事實上,與博物館的合作也是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的一次全新嘗試。「在文旅融合發展愈發緊密的當下,此次與博物館合作對於酒店而言是要以這個『小切口』去探索更多文化合作的可能性。我們也希望通過『文化+食品』讓海南的海洋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酒店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宋新建說。他本人亦是我省旅遊飯店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在他看來,文化機構的品牌與高品質餐飲的結合更加有利於打造出海南文旅的品牌,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建設帶來更多豐富的旅遊產品。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式瓊味:創意給美食加味
    不過,近年來,隨著海南旅遊交往不斷密切,世界各地餐飲文化在此交融,不少本土廚師取長補短,通過精心設計、巧手烹飪,打造創新瓊菜,通過創意配料、豐富口感為瓊味加分,讓人們固以為的清淡瓊味增添更多的「記憶點」與「吸睛力」。  到四面環海的海南旅遊,必點菜餚一定有新鮮海味。無論是海鮮酒樓、星級餐廳,亦或是漁家漁排、海鮮廣場,使用水煮、白灼或是清蒸等方式,是處理新鮮上岸的「海貨」的常見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文化節豐富對海南美食認知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葉媛媛)9月9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016海南美食文化節將在海口名門廣場拉開帷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市井椰味飄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文昌人喜歡到「老爸茶」店裡「吃茶」。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據海南省商務廳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海南農產品網絡零售額82.68億元,同比增長35.03%,佔比相對靠前的類別為水果、茶飲、蔬菜,分別銷售67.58億元、5.25億元、2.88億元。  B  如何烹出鄉愁新味  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既關注品質品牌,也喜歡鄉愁味道  每年「雙11」過後,消費者的年齡佔比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這導致的最直觀後果就是,海南咖啡在市場中失去了本味,質量參差不齊。  「比方說,同樣貼著興隆咖啡的牌子,不同廠家產品味道完全不同,可謂千款千味。」海南興科熱帶作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興科)市場部副總經理王海茹說,由於當人們品嘗興隆咖啡時,酸甜苦澀各不相同,消費者怎麼知道真正的興隆咖啡是何滋味?興隆咖啡如何牢牢吸引它的「粉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廚房」等你來品嘗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旅遊營銷模式,精心策劃不同主題,其中以「美食+旅遊」的方式,打造出一張海南旅遊的新名片。  以食為媒引八方客  8月25日,以「『嗨』在旅途,盡享『口』福」為旅遊促銷主題的海口城市餐廳在成都迎來開業的第三天,當天,餐廳推出「清涼一夏」主題飲品和主打菜品「和樂蟹海鮮粥」「一品鴿」。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或與親朋小聚,或是獨享時光,這裡總有一種味道會擊中你的味蕾——本期《旅遊周刊》就帶你在氤氳的市井風情中,一探海南的夜宵文化。  海口十三小燜面:  一碗麵裡誇海口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飲食的愈發多元化,使得許多年輕人對食物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吃夜宵,是在夜色裡撫慰味蕾的最好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打造聖女果採摘季活動升級版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採訪了解。  「鄉村休閒遊」變「全域旅遊」  海南日報記者發現,相比往年,今年活動的名稱有了改變,從「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變成「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光坡全域旅遊」。  光坡鎮黨委書記龍靖說,從「鄉村休閒遊」變為「光坡全域旅遊」,表明在讓活動串起更多旅遊資源、拓展更多旅遊業態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臺灣媒體攜情南下品讀「瓊味」
    參加此次活動的20位臺灣媒體代表來自臺灣中華日報社、臺灣古都廣播公司、臺灣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臺灣今日新聞、臺灣警察廣播電臺、臺灣東森電視、臺灣勝利之聲廣播電臺、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臺灣青年日報、悠遊臺灣新聞網、臺灣101新聞網、民時新聞報等媒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記者帶你逛展館 品文化嘗美食
    海口館  糯米鴨味美  黑豬臘腸香  本報海口9月28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基層群眾送「文化年貨」
    、海南省圖書館共同舉辦的「2019年公共數字文化走基層」系列活動在海口市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動。從1月15日至20日,活動響應中宣部和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文化小分隊」下基層的要求,結合海南公共文化建設實際情況,在三沙市、海口市美蘭區和瓊山區三地聯合開展,為基層群眾在農曆新年前夕送上文化「厚禮」。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聞名遐邇的鋪前海鮮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潘高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然,也孕育出一方美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必吃榜單揭曉
    ,並於近日公布2019海口美食必吃榜單。這是海南日報記者12月2日從活動承辦單位獲悉的。  海口國際食尚美食消費季活動由省商務廳、海口市政府組織,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承辦,於今年7月啟動。活動期間,瓊菜美食文化節、湘菜美食文化節、西餐美食文化節、火鍋美食文化節、品牌酒店美食文化節、休閒美食文化節等六個不同餐飲業態的美食節慶活動陸續舉行,共346家門店和大型商業綜合廣場參與消費季促銷活動,累計341.3萬人次參與,累計活動直接交易額7.98億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漁村,如何打造?
    休閒漁業增添時尚文化元素,對國內外遊客更具吸引力。而挖掘傳統古老的漁業文化內涵,與現代遊客的需求結合,則打造出了內容獨特的休閒漁業新業態。  作為休閒漁業的一種業態,民宿因漁村而興;而作為休閒漁業的重要載體,漁村還有待發展。如何結合獨特漁業文化,打造建設美麗漁村,推動漁民轉產轉業,是做好海南休閒漁業發展這篇文章的關鍵一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