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波濤」卷送著幾絲茶香入口,綿密芝士中是海島上的清新;天藍色的「海水」飲品上飄著奶油製成的白色浪花,一口冰爽中儘是大海邊的清涼……8月24日,由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與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聯手打造的南海餐廳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亮相。
此次開業,餐廳推出多款包含博物館元素、南海文化元素的食品,不僅如此,作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重要餐飲服務方,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還特意在此推出幾款國宴菜品,讓前來參觀的遊客感受南海風味的同時也能嘗到國宴特色。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我省文化單位首次嘗試推出食品類的文創產品。
「由此一來,大家不僅能在博物館裡看到有關南海文化的藏品,也能在我們的餐廳裡『品』出南海文化。」博物館負責人說。
匠心造出文化味
2018年4月,坐落在瓊海潭門港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正式亮相,場館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擔綱設計,融合現代美學風格與中國文化元素,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如今,這裡已成為展示南海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博物館。
從建館之初起,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就將文創產品開發放在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已經研發出了300餘種文創產品,多款產品榮獲省內外大獎。
如今,國內文博機構文創產品的開發早已是琳琅滿目,作為文博類文創研發的領軍者,故宮博物院的「上新」除了傳統文創產品外,視頻作品等都受到熱捧。2018年底,故宮角樓咖啡更是橫空出世,收穫好評。現在,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故宮博物院官方網店購買到從文物中「走」出來的美食產品。
要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文創產品是一種重要的創新手段。南海文化是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最大IP(智慧財產權),在與高質量出品的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合作時,文化要素成為首要前提。
用本地咖啡研磨的南海特濃咖啡,咖啡師特意在奶泡上拉出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線條圖;在海洋酷樂等別具夏日風情的飲品上,印有博物館標誌的巧克力牌也是別出心裁。
博物館地處潭門漁港,海鮮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南海餐廳特別選用本地海鮮製作海鮮炒飯,並將其做成網紅「錦鯉」狀,在餐廳開業第一天便贏得不少人氣。波紋綠茶芝士蛋糕設計師將「波浪」元素融入蛋糕設計。琳琅滿目的文創美食讓眾多遊客在美味之中感受悠遠的南海文化。
海南本地名菜齊亮相
地處海南,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也希望這一道道海南本地美食能讓人們通過飲食文化了解海南特色。
打開精心設計的藍色系海洋風菜單,潭門海螺粉湯、大路牛腩飯、定安黑豬排骨飯、海南雞飯、西沙海鮮餃子、萬寧馬鮫魚飯,還有一款款精美的博鰲雜糧令人禁不住想要嘗嘗「海南的味道」。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機構,擔負著文化宣傳科普的重要職能,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在參觀完展覽後品嘗一道本地美食,通過如此「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讓南海文化留在腦海之中。
毗鄰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酒店一方也拿出「博鰲芝士烤紫薯」「楊枝甘露」兩款曾上過國宴的菜品,作為「博物館網紅美食」推出。
為了配合特色餐飲,博物館還特別設計了獨特的華光礁吉字套裝餐具、滿池嬌青花紋樣紙巾、印象七連嶼馬克杯,別具南海特色。
據了解,在「華光礁I號」的出水文物中,底部帶有「吉」字的大碗比比皆是,「吉」字歷來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博物館特意採用「吉」字元素,製作瓷器餐具套裝,器型以出水文物中瓷器的造型為基礎又進行了微調,讓餐具既帶有文物自身造型韻味,又有著現代簡約的風格。
滿池嬌青花紋樣同樣來自於館藏出水瓷片, 這一代表性紋飾是元代典型的皇家御用紋飾。
「文化+食品」打造海南文旅品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已啟動智能化的研發系統,設計團隊會根據前方文創產品銷售的數據來進一步了解消費者們的喜好,不斷優化設計,同時擴充現有文創產品品類。目前,博物館還與盛大網絡公司合作,正在開發大型更路簿主題手遊產品。
「下一步,我們還會進一步豐富食品系列,現在我們也在與本地企業春光食品合作,為『南海禮物』系列開發食品。如此一來,大家不僅可以在博物館裡吃,還可以帶著『南海味道』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說。
考慮到博物館的實際情況,餐廳餐食以簡餐為主,除了一部分在博物館餐廳製作外,還有一部分由酒店製作完成後配送。
事實上,與博物館的合作也是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的一次全新嘗試。「在文旅融合發展愈發緊密的當下,此次與博物館合作對於酒店而言是要以這個『小切口』去探索更多文化合作的可能性。我們也希望通過『文化+食品』讓海南的海洋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酒店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宋新建說。他本人亦是我省旅遊飯店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在他看來,文化機構的品牌與高品質餐飲的結合更加有利於打造出海南文旅的品牌,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建設帶來更多豐富的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