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市井椰味飄香

2020-12-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文昌人喜歡到「老爸茶」店裡「吃茶」。《紅樓夢》中林妙玉說,飲茶「一杯曰品,二杯為解渴,三杯就是驢飲了。」文昌人「吃」茶能吃一個下午,稱不上「品」,但「吃」的是悠閒與舒適,是午覺後的慵懶與市井中的熱鬧。這「吃」茶的味道,最不可缺少的還有一份份美味可口的「椰味」。

  三角餾:

  舌尖上的「福、祿、壽」

  自古以來,椰子就是海南人的輔食。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載:「瓊山人亦皆從事貿易,不堪力耕,禾雖三熟,而稌秔往往不給,多取盈於果瓜。家有檳榔之園,椰子之林,斯則膏腴之產矣。」而文昌椰子半海南。

  每個周末的下午,在文昌的老爸茶店裡,人聲鼎沸。大樹下,老者正在推著老花鏡隨手翻報;三五成桌的老友聊聊天,偶爾還隔桌說著什麼;坐在茶位上似乎什麼都不想的爺爺,正在看著坐不安穩的頑皮孫子……

  像往常一樣,在文城港成茶店裡,文昌中學退休教師雲凰點上一壺綠茶,一個三角餾,輕咬一口,薑汁、椰子汁交織香濃迴轉。「沒有牙齒的老人最愛吃三角餾了,軟綿綿的,好咬,又香甜」,雲凰說。

  在茶店的廚房裡,點心師傅王寶綏正忙著準備三角餾。王寶綏介紹,基礎的做法是,先將帶有淡香的「牛洗粉」和「米築」(糯米)揉在一起,再用攪拌機打碎,一直軟儂到如棉花糖般,再加上滾燙的開水,繼續攪拌,後將之揉成麵團。

  「製作三角餾最關鍵的是裡面的餡兒,可甜可鹹。」王師傅說,若是甜的做法,就先將椰子肉刨成碎泥,加上磨碎的生薑,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紅白糖,一起攪拌均勻。將餡包入麵團內後,再捏成三角形的形狀,蒸熟即可入食。

  由於做法比較簡單,味道可口,不僅是茶樓裡有三角餾供應,在清晨的集市上,也偶有農村人家用扁擔挑著兩大籮筐,零售自製的三角餾,家庭主婦們買完菜總是順便捎上一兩個給家裡的孩子、大人們當點心。

  據《文昌餐飲文化》記載,三角餾的名字源於三角的形狀,這三個角,在民間有著代表福、祿、壽的說法。如果適逢孩子滿周歲,就在三角餾上點一個「小紅點」,外祖必須送來表示祝賀,祝孩子三星高照,也可以給父母祝壽,祝父母高壽無疆。若逢喬遷之喜,也有贈送主人三角餾的習俗。當然,若是無喜事,而僅僅是在茶樓裡作為小吃,「小紅點」是不可輕易點的。

  雜糧椰子

  糯米糕裡的「養生」味

  既是「吃」,那留香的便不僅是傳統的「椰子餾」,為了抓住現代人「養生」的口味需求,一些做工可以媲美粵港糕點的各種椰子小吃,已然成為眾多茶樓競爭中吸引客源的「王牌」。

  高粱椰子糯米糕、益母草椰子糯米糕、地瓜椰子糯米糕、椰蓉包、椰子小餅、椰子蛋糕……在文昌文城文建東路一茶樓擔任領班的莊曼雪說,這家她工作不到半年的茶樓裡,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客源如潮。店裡最受歡迎的,還是各式各樣的椰子小吃。「上次有一個華僑團到店裡喝茶,一位年輕的男子邊吃邊拍照發微博,說是給在新加坡的太太看看,饞一饞她呢。」

  「椰子肉這東西很好,它和什麼食物都合得來,而且把它和其他食物一起煮、燉、炒,或者當成糕點的重要輔料,味道都非常獨特,而且營養豐富。」該店糕點師傅謝師傅最為得意的一個作品是如「雞仔餅」般大小的「椰子小餅」。「椰子小餅」與一般的西餅做法類似,用麵粉和椰蓉,加上雞蛋調合好後,再在麵團上留一個小口,再放入椰子奶餡,送進烤箱。出爐後的「椰子小餅」,不僅奶香十足,從顏色的搭配上,金黃與乳白的映襯秀色可餐。像這樣的點心,端上一杯熱咖啡,便是港劇中小白領們優雅的下午茶。

  「做好的糕點,一定要捨得用好料」,謝師傅介紹,現代人在飲食上忌甜膩,重養生,近年來,一些雜糧椰子糕也愈加受歡迎。椰子搭配的各種糯米糕做法大同小異:必須先用冰糖煮化水後,用椰子碎肉、椰子汁加上瓊脂粉凝聚成糕。形狀可自由切割,菱形、方形,小三角形隨心情。「選擇加冰糖是為了口感好,有一種入口不知甜膩的爽口。喜歡吃哪種口味的糯米糕,就再往其中加料。」

  當然,在炎熱的酷夏,你若是不喜歡吃椰子糕點,也可選擇一碗清涼解暑的「椰子糕」。椰子糕和廣東龜芩糕做法相似:用椰子肉榨汁,加入適量的椰子粉,通過桂林粉將之溶在一起,後在方盤裡冷卻,再切成小塊,放入保鮮櫃裡,是夏日解暑的良品。

  椰子鹽的「草根情」

  從傳統到現代美食,椰子從未離開文昌人的舌尖。對於年近八旬的雲凰老人來說,椰子小食不斷出新的做法不僅挑戰著現代人的味蕾快感,更承載著過往濃濃的「草根情」。

  雲凰老人告訴記者,孩提時代,不少農民家裡由於物資短缺,沒有糖,便用椰子碎鹽炒蒜頭,稱作「椰子鹽」,作為一項簡單、省錢、又好吃的佐料。

  「比如,先將芋頭煮熟,再將芋頭蘸著椰子鹽吃。還可以到集市上買一些小魚,也是用『椰子鹽』來炒」,雲凰老人邊回憶邊砸吧著嘴說,我還記得,小時候上學,媽媽還用椰子肉炒花生,再加點鹽,用一個透明玻璃瓶裝著,夠我吃一個星期了。椰子還可以做「涼拌」,先用豇豆葉燙一下拿起來,再用楊桃水代替入酸味,加上辣椒、椰子碎,一酸一甜,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趣橫生」醉椰鄉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你在這裡看不到巍峨高山與崇山峻岭,但這裡有參天椰樹能遮天蔽日。你在這裡品不到醇香咖啡與幽香綠茶,但這裡有最天然的椰汁能讓你流連忘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島話椰食
    椰子的吃法也變著花樣,椰子飯、椰子雞、椰子糕、椰子清補涼……還有製成成品的椰子脆片、椰子脆餅、椰奶咖啡等,在這個被稱為椰島的地方,椰子美食怎可錯過?  吃掉盛飯的器皿  上椰子飯的時候,分幾種情況。初嘗者驚喜不已;飢餓者大呼來得正好;滿桌佳餚,吃得七七八八再上,完美感便打折了。  先說最常見的椰子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油膏溫暖呵護抗疫一線白衣天使
    「椰子油不錯,我們手乾裂,擦上去就好很多了」「我們給抗疫一線的同行們用了,大家感覺不錯」2月22日,在海南第六批援助湖北防控疫情醫療隊向荊州市中醫院捐贈的物品中,不但有N95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還有兩箱來自海南島的愛心之物——堯香堂海南椰油膏。這是海南堯香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的萬盒椰油膏中的一部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光:廿載功夫烹出濃濃椰香
    誕生於1996年的春光,從一開始就烙刻著「椰子故鄉」的基因——來自文昌東郊椰林,生產的是最地道的海南味道;秉具椰鄉人民「穩紮穩打」的性格,一步一腳印將產品賣到全國再賣到全世界。  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中國椰子類食品龍頭企業的春光,帶動起海南椰子產業發展,形成鮮明的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模式,並將來自海南的logo擺上世界各地貨架,產品出口至英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年味飄香黑豆腐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卓斌  「過年吃豆腐,寓意讓子女清清白白做人,同時沾點福氣、富貴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或與親朋小聚,或是獨享時光,這裡總有一種味道會擊中你的味蕾——本期《旅遊周刊》就帶你在氤氳的市井風情中,一探海南的夜宵文化。  海口十三小燜面:  一碗麵裡誇海口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飲食的愈發多元化,使得許多年輕人對食物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吃夜宵,是在夜色裡撫慰味蕾的最好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凍:椰子與奶酪「混搭」的美味
    不過,椰子可不止砍開喝水這簡單的一種吃法,聰明的人們還發明了椰子凍、椰子糖、椰子飯、椰子粉、椰香文昌雞等多種食法,其中尤以椰子凍最為獨特,那爽滑、沁香、Q彈的口感,令人難忘。  不過,從越南等國進口的椰子凍由於物流環節多、中轉時間長,價格較貴,渠道有限,消費的數量並不比海南本地的椰子凍更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奶咖啡:椰子與咖啡的美麗邂逅
    椰奶咖啡,將濃濃的椰奶注入濃香四溢的海南咖啡,咖啡的濃鬱深沉與椰奶的柔滑巧妙結合,調製出風味獨特、香醇溫潤的佳品。泡上一杯,椰香撲鼻,細膩滑口,濃而不苦,形成了一種獨特風味的海南特色咖啡,絕對讓你流連忘返。  椰奶咖啡最初是由海南老牌咖啡品牌——力神咖啡的老工程師們研發出來的,上世紀90年代,椰奶咖啡便領軍咖啡市場,對推動國人對咖啡的認可起到巨大的啟蒙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6萬株香水椰子種苗引入海南
    而泰國香水椰一株一茬果達到200個椰子。海南日報記者日前從海南農墾科學院了解到,從去年11月至今年,該院陸續從泰國引進6萬株香水椰子種苗,並在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區的生態熱帶新果園、學院農業科學研究所與文昌研究所種苗基地進行種植。  「目前大批種苗長勢良好,比較適應海南環境。」海南農墾科學院院長李智全介紹,香水椰子是綠矮椰子中的一個特異變種類型,是近幾年新崛起的嫩果型椰子新品種,目前在市場上銷售非常緊俏。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興隆品咖啡
    在興隆或海南的許多地方,喝咖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生意可以不做,咖啡不可不喝。每個咖啡店都有自己固定的老客,奶茶咖啡、椰香咖啡、速溶咖啡、純咖啡,各有所愛,但味美濃鬱的興隆純咖啡似乎更受青睞。  一日有閒,我走進興隆墟西北面的一間咖啡店。剛進門口,就被濃鬱的咖啡香氣所縈繞。身著東南亞服飾的興隆姑娘正穿梭在咖啡客間斟咖啡,見有來客,便微笑點頭致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渾身都是寶
    說起椰子,海南人民都知曉「椰子渾身都是寶」這句老話。但有關椰子的其他知識,你還了解多少?海南日報記者12月24日特別採訪研究椰子的專家,為大家講解椰子二三事。  椰子樹是海南省樹,是我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而海南則是我國唯一的椰子主產區。「當前海南種植了50萬餘畝椰子,全國98%的椰子種在海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對海南椰子產業發展十分了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廚房」等你來品嘗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旅遊營銷模式,精心策劃不同主題,其中以「美食+旅遊」的方式,打造出一張海南旅遊的新名片。  以食為媒引八方客  8月25日,以「『嗨』在旅途,盡享『口』福」為旅遊促銷主題的海口城市餐廳在成都迎來開業的第三天,當天,餐廳推出「清涼一夏」主題飲品和主打菜品「和樂蟹海鮮粥」「一品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雕師林慧:巧手演繹文化魂
    女椰雕師林慧,以前人為師,將這一手藝傳承下來。  婀娜多姿的藤蔓間,清晰可見一隻靈巧的小松鼠在覓食,枝葉布滿了整個香器,相互映襯,葡萄的果實顆顆圓熟懸掛其中,藤枝漫捲,成串成簇……動物與靜物形神兼備,相得益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夏季最IN特色甜品
    各地的夏日解暑飲品多種多樣,身處熱帶的海南在消暑解涼方面更是倍加用心。除了擁有綠豆湯等流行全國的夏日解暑飲品外,擅長就地取材的海南,還有不少消暑的驚喜。  在海南,可一定得嘗嘗椰子水和清補涼。椰子水清甜解渴,備受當地人垂愛,而用其配合更多消暑食材做成的清補涼,更是一絕。當年蘇東坡品嘗過當地百姓製作的椰奶清補涼後極為稱讚,據說在瓊暑期幾乎每日必食一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本報金江11月29日電 (記者陳卓斌)綠水環繞,咖啡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