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漁村,如何打造?

2020-12-17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陳雪怡 羅霞

  8月17日,2019年第五屆瓊海潭門趕海節開幕。與前幾屆相比,今年的潭門趕海節不僅內容更加豐富了,國內外遊客也更多了。潭門趕海節也逐步成為有影響力的休閒漁業節慶活動大品牌。

  休閒漁業增添時尚文化元素,對國內外遊客更具吸引力。而挖掘傳統古老的漁業文化內涵,與現代遊客的需求結合,則打造出了內容獨特的休閒漁業新業態。

  作為休閒漁業的一種業態,民宿因漁村而興;而作為休閒漁業的重要載體,漁村還有待發展。如何結合獨特漁業文化,打造建設美麗漁村,推動漁民轉產轉業,是做好海南休閒漁業發展這篇文章的關鍵一環。

  漁業文化豐富獨特

  近日,河南遊客黃先生的妻子配圖發了一條朋友圈:被民宿裡掉下來的椰子樹小枯葉「砸到」。

  朋友圈一發出,便收到不少評論。「所有人都在問『這麼美的民宿在哪』,沒有一個人關心我的『傷情』。」黃先生的妻子看著朋友圈的評論哭笑不得,忍不住向居住的海景民宿主人符名林「抱怨」。

  符名林的「無所·歸止」海景民宿,在距離瓊海潭門港數百米的石碗村的海邊。符名林說:「沒有漁村村落和漁業文化,也就沒有民宿的『漁味』和『魚獲』。」

  「遊客之所以選擇海邊漁村的民宿,主要是因為可以品嘗當地海鮮美食,了解其悠久的耕海歷史,更重要的是能夠就近體驗趕海習俗。」當過10年漁民的符名林深諳此情,於是「洗腳上岸」選擇發展民宿,讓更多人了解潭門漁業文化,也以此維繫他與「漁」的情緣。

  「上千年來,海南沿海漁民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物資源而生存,創造出適合當地環境的漁業技能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獨特的漁業文化,如潭門祭公祭海、陵水疍家調等。另外,源自五指山川流不息的萬泉河、南渡江,也孕育了海南中部的少數民族漁業文化。」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錢衛國說,這些傳統的漁業文化,內容豐富、原生性強,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傳統文化、民俗風情與漁業的有機結合,也為休閒漁業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資源尚待深入挖掘

  走訪海南沿海市縣多個漁村後,海南智漁可持續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漁業項目經理羅一鳴發現,目前海南漁村仍處於相對初級發展階段,傳統捕撈方式及漁村傳統文化保存較好。而且,受海流河流、地形地貌等影響,各地漁業資源呈現出顯著的時間和地區性差異,當地漁民使用漁業資源的方式和漁村文化也各有不同。海南漁村還有許多等待挖掘的豐富文化資源,有足夠大的潛力向市場提供「差異化」「有故事」「有品質」的旅遊體驗。

  以常年被跟蹤調查的瓊海潭門漁村為例,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類學博士王利兵指出,文化和社會資產是漁村不可或缺的資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漁民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和態度。

  豐富資源有待深入挖掘、政策指導有待深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健全、村民觀念需要及時轉變等,是海南建設美麗漁村、發展休閒漁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熟悉臺灣休閒漁業發展的臺灣環境資訊協會項目負責人謝璧如建議,美麗漁村的休閒活動不僅是捕魚、挖螺,而應該將自然體驗、文化活動融入到民宿、漁家樂等經營中,能讓其朝著更加精品化、精緻化的方向發展,也能讓更多人成為海洋的保護者。

  建美麗漁村須多方推動

  「你趕過海嗎?知道怎麼趕海嗎……」聊起漁村村民的趕海挖螃蟹經歷時,三亞西島夢姆淘民宿主人陳育文的臉上洋溢著孩童般的興奮,幾乎忍不住站起身來比划動作。而讓他更興奮的是:「我的家鄉西島,面積不大,卻是海南美麗漁村的典型示範。」

  「2017年,西島開始建設美麗漁村,雜亂的菜市場被改造成特色集市,海邊的荒地成為特色社區廣場。」西島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黎慶學說,西島還牽手文創團隊開展建設,居民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垃圾廢棄物製成的藝術品可以裝點扮靚漁村,既美了漁村,又樂了村民。

  「建設美麗漁村,在旅遊方面,海南應加強各地傳統漁業文化風俗的挖掘,發展以漁業體驗、漁村旅遊為主要模式的項目,以漁業文化、教育科普、主題公園等多元素融合的展示項目,以點帶面,促進休閒漁業業態跨越式發展。」省旅遊協會執行會長、海南康泰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繁華表示。

  錢衛國建議,海南應因地制宜建設美麗漁村,充分挖掘當地漁業文化特色,結合具體的漁事活動開展多種類型的旅遊休閒活動,包括海洋休閒旅遊活動、休閒海釣活動,發展具有南海漁家風情的民宿、漁家樂等。

  「在建設美麗漁村、發展休閒漁業的同時,還要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相關培訓引導、激發村民主觀能動性等,改善漁村生產生活環境,轉變村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羅一鳴說。

  (本報海口8月18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亞西島社區打造美麗漁村
    如今,小康別苑成為西島漁村第一個成功運營的民宿,7間客房總不愁客源,小康的收入也比以前打工時高了不少。  小康就地致富的故事,也讓村民們動心。順應村民這股發展的內生需求,三亞市委、市政府將西島社區打造「美麗漁村」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今年10月,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調研西島時提出,要用兩到三年時間,把西島打造成標杆性的島嶼旅遊景區,並帶動社區居民就地發展實現增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水港邊的千年漁村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中午時分到東水港,正值退潮時期,漁港邊上的一對漁民老夫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邢少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禾椰娘」在不走商超渠道、不做鋪天蓋地宣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好的銷售成績,出乎她的預料。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地同類企業強大的營銷攻勢,讓邢少戀感覺壓力不小,有時,她也不得不為內地企業品牌代加工產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它的顏色不僅僅是咖啡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 海南日報數字報-「願海南與花蓮常來常往」
    在這一濃鬱的懷舊氛圍下,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連日來,帶著攜手前行的心願,傅崐萁偕同花蓮縣議長賴進坤,率縣政府一級主管及縣議會團隊一行40餘人來我省參訪,學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及推廣經驗。  「走在『1942民國街』上,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中國。」傅崐萁認為此次到海南可謂不虛此行,他希望類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觀光旅遊可以在臺灣落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魚乾 垂涎欲滴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除了休漁期,海南的各個港口平時都很忙碌,男人們出海打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打造精品旅遊項目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在鋪前看到,這裡的道路車水馬龍,港口海鮮集市、老街糟粕醋小吃店前都排起了長隊。  「我們相信,文昌的發展會加快,鋪前的明天會更美好!」這是在鋪前販賣了20多年海鮮的生意人葉保勸的感慨。他道出了許多鋪前人的心聲。那麼,鋪前接下來究竟要做哪些事情?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呢?對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文昌市有關部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三亞天涯區西島美麗漁村建設讓村民在家吃上「旅遊飯」
    立足「生態島」建設,打造美麗漁村西島總面積2.68平方公裡,島上漁村共有1103戶居民,常住人口4512人。與漁村相隔的西島旅遊度假區是國家4A級景區。2017年,三亞啟動西島美麗漁村建設,要求突出「漁村」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麗漁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如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波詭雲譎中,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看清「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變革方位?  其實,在中國地方傳媒格局中,素有「廣東的報紙、湖南的電視、海南的網絡」的說法。因此,海南「小省辦大媒體」的切身體會,也讓人更習慣於這樣看問題:一定要在歷史大勢中感知發展脈搏,一定要在時代變革中懂得順勢而為,也一定要在勇立潮頭時扛起海南擔當。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項目該如何收費?
    此次聽證會首開了海南景區(景點)價格聽證先河。聽證人、海口市物價局局長吳健林認為,此次聽證會真實有效,海口市物價局將根據聽證筆錄、聽證報告、提出價格制定的具體意見,徵求當地政府意見後,報海南省物價局做最終審批。  一  紅樹林該不該收費?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打造聖女果採摘季活動升級版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採訪了解。  「鄉村休閒遊」變「全域旅遊」  海南日報記者發現,相比往年,今年活動的名稱有了改變,從「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變成「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光坡全域旅遊」。  光坡鎮黨委書記龍靖說,從「鄉村休閒遊」變為「光坡全域旅遊」,表明在讓活動串起更多旅遊資源、拓展更多旅遊業態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灘拾貝
    像海南島三亞附近漁村一帶的海灘,你走到上面去,可以發現每一步都有貝殼,而且構造千奇百怪,用句古話來形容,真可以說是「鬼斧神工」。據到過西沙群島的人說,那邊的情形就更可觀了。要找到特別美麗、離奇的貝殼就得到特別荒僻的小島去。貝殼究竟有多少種呢?這樣的題目正像問天上的星,問地上的樹,問草叢裡的昆蟲,問碳水化合物有多少種那樣的不易回答。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亞西島4年建起17家民宿
    ■ 本報記者 孫慧  從西安來海南旅遊的李靜,近日跟朋友去三亞西島遊玩了兩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風與陽光 相戀的海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進入到冬天,北方已經冰天雪地寒風凜冽,可是在海南,反而感覺氣候更好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中美食:醉美生態造就山水美食
    開欄的話:  為了順應消費需求升級新趨勢,精準對接市場靶向發力,大力促進我省餐飲業的交流,展示海南獨特美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比比哪家海南雞飯好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陸建安)2月23日,海南雞飯烹飪大賽暨海南優質雞展示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海鮮做足海南味
    在海南,從美食小街到燒烤排檔到酒樓飯店,甚至是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海鮮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逢開漁時節,大量鮮香海味登上食客餐桌。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新鮮的海味產品,經過清蒸、爆炒、燻烤、油炸、燉煮等不同烹飪方式,呈現出不同的佳餚特色。三亞益龍海景漁村酒樓,不拘泥於傳統烹飪工藝,嘗試將海鮮與最地道的本土食材相結合,用特色的料理方式做出最地道的海南味,吸引了遊客紛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