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來海南旅遊的李靜,近日跟朋友去三亞西島遊玩了兩天。他們白天在景區潛水、遊泳,看落日,夜晚去漁村裡找一家靠海的民宿住下來,再去農家樂吃海鮮,晚上就聽著海浪聲入眠。
李靜的經歷不是個例,西島民宿正逐漸受到遊客的青睞。
「現在有10家民宿在營業,還有7家民宿正在開展運營前的工作,準備開業。」三亞市天涯區西島社區居委會主任黎慶學說,從2015年西島居民黎小康開起西島第一家民宿後,短短4年內,西島的特色民宿越來越多。
當前,我省提出把發展鄉村民宿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一個抓手,計劃到2021年全省建成480家特色民宿。480家特色民宿,這不是一個小數目,民宿經營者看中的是什麼資源?政府該如何扶持或引導鄉村民宿項目資本落地,產生社會經濟效益,西島或許能給人們提供一個參考的答案。
2015年,在外打工的西島社區居民黎小康回家創業,在漁村開辦民宿「小康別苑」,有遊客來漁村住民宿,他會帶著遊客去趕海、看珊瑚石屋、講西島女民兵的故事,讓遊客深入了解漁村的生活與歷史。「小康別苑」民宿很快就火了,春節期間,一房難求,房價最高超過千元。
「很多遊客上島後就在這裡住下來。他們喜歡從漁村漫步到景區,去潛水或者拍照、跑步,中午到市場買海鮮或者到農家樂吃海鮮,晚上就住在漁村的民宿。」黎慶學說,儘管如此,2017年前,西島的景區與漁村之間圍著一道圍牆,遊客不能自由進入漁村,村民也無法隨意進入景區,阻礙了西島的發展。
後來,三亞市政府對西島社區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對漁村的碼頭、道路、社區廣場、菜市場等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海上書房、西島文創館、女民兵展館等公共服務設施相繼建成。2017年11月,西島漁村一期建成,漁村與景區的圍牆大門正式開啟,景區和漁村資源相融合。
在牛王島瀏覽壯闊的海天一色,到漁村老屋區撫摸珊瑚石屋牆,感受風吹雨打的歲月痕跡;在用廢棄漁船改造成的海上書房看看書,到女民兵紀念館裡聽西島女民兵保衛西島的故事。有美景、有故事的西島,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住宿遊玩,甚至有遊客住下來後就變成了「西島人」。
來自江蘇的王海港就是新來的「西島人」,2017年他隨朋友來西島遊玩,看到西島的旅遊資源豐富,人氣也越來越旺,萌生了在西島辦民宿的想法。他在西島漁村承租了一棟民房,按照漁家元素主題進行改造裝修。今年,王海港在西島的「遠方」民宿已經開業,生意還不錯。
黎慶學介紹,漁村的建設思路是保護第一,開發第二,尤其是村裡的珊瑚石老屋,是寶貴的文化物質遺產,由政府來統一規範管理這些房屋的開發利用,「我們現在已經成立了西島旅遊協會,將會進一步加強對西島所有民宿的規範管理。」
黎小康說,政府鼓勵西島民宿發展,在西島辦民宿,從備案建設、開門營業、營業額達到一定程度後,政府都會有相應的獎勵。民宿生意越做越好,黎小康的客房也在增多,現在家裡的兩棟別墅樓都改造成了民宿,「現在一年能有近20萬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很多。」
根據海南鄉村民宿發展實施方案的目標,我省鼓勵一些市縣依託突出的旅遊資源優勢創建鄉村民宿集群。如今,不僅是三亞的西島社區、在瓊海市博鰲鎮、萬寧市興隆旅遊度假區,也逐漸呈現出民宿集群化態勢發展。
(本報三亞10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