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發展好 瓊菜香天下

2020-12-27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陳成智

  1993年「下海」經商的時候,也許符史欽自己都沒想過,自己和7位夥伴東拼西湊50萬元開的海鮮大排檔,有朝一日會成為資產十幾億元、員工6000多人的大企業,甚至能把正宗海南菜的大旗插到島外。

  企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環境的發展勢頭息息相關。政府財政收入的錢袋子鼓了,大家的錢袋子跟著鼓了,餐飲業才能取得長足而有活力的發展。

  符史欽沒有忘記,「海南發展好,企業才會好」。文昌雞、椰子、五腳豬、豆腐……無論龍泉的店開到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食客吃到嘴裡的,依然是濃濃的海南味道。

  核心提示

  一位總是勻速跑的中長跑選手,突然加速跑意味著什麼?

  龍泉集團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剛剛過去的2017年,龍泉一口氣在上海開了5家店,在新加坡開了一家店。今年1月,龍泉在三亞的第四家店開業。

  1993年從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任上「下海」時,符史欽也許自己都沒想到,當年他和7位朋友東拼西湊50萬元開的海鮮大排檔,有朝一日能把正宗海南食材、海南菜的大旗插到島外,插到國外。

  「海南發展好,企業才會好。」日前,符史欽兩次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暢談創業25年酸甜苦辣興衰沉浮。

  1

  「大家的錢袋子鼓了,餐飲業才能發展」

  1993年,房地產泡沫退去後的海南,開始體驗經濟低迷的陣痛。

  「我就記得,好多老闆跑路了,到處都是房地產半拉子工程。」符史欽說,當時就是在「下海」潮的帶動下,自己有了離開體制內的強烈衝動。

  「我們這些人,當時就是隨大潮,隨大流。說心裡話,沒有太多的準備,選擇餐飲,是因為『民以食為天』,是很隨意的一個選擇。說實話,我們是做了才想,不是想好了才做。」回首自己的「下海」史,符史欽說。

  符史欽創業最初的幾年,也是海南經濟發展最為艱難的幾年。1992年海南GDP較上年狂飆41.5%,而到了1994年增幅跌至11.3%,1995年、1996年的增幅更是分別暴跌至3.8%、4.7%。他用「過山車」一詞,來形容早年海南經濟發展暴漲暴跌給人的感覺。

  「企業的發展,一定是和海南經濟發展大勢相關聯的。龍泉起步的幾年,趕上了海南經濟發展的低谷和爬坡期,1997年又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經歷了『非典』,人們都不敢去公眾聚集場所,餐廳裡一個人都沒有,2007年又碰到其他地區禽流感爆發,人們不敢吃雞……所以,一路走來,龍泉人幾乎沒有一天是輕鬆的。」符史欽說。

  「最困難的一次,董事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全員減工資20%到30%。讓我欣慰的是,許多員工沒有在危難之際選擇逃離,而是與我們共渡難關。」符史欽回憶道。

  有些事,當時看來是滅頂之災,事後看來卻讓人感嘆「禍兮福之所倚」。符史欽說,比如「非典」,當年給海南旅遊業、餐飲業帶來的殺傷力是巨大的,但此後海南「健康島」「無疫區」的美名,恰恰又極大地推動了旅遊業、養殖業的發展。龍泉文昌雞養殖此後風生水起,也與此不無關係。

  在符史欽看來,25年來,海南的GDP從1993年的260多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462.5億元,海南的經濟總量大了,政府財政收入的錢袋子鼓了,省委、省政府拉平全省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率先在全國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在醫療、社保、就業等重大民生問題上,為幹部群眾辦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事。大家的錢袋子跟著鼓了,餐飲業才能發展。

  2

  「特區發展不創新不行,企業發展不創新也不行」

  燃油附加費改革「一腳油門踩到底」、「小政府大社會」、對企業實行直接登記「先上車再買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風雲激蕩的30年中,「海南首創」的舉措和經驗,層出不窮。

  對此,符史欽如數家珍。他認為,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最值得我們記取的,就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精神。

  「特區發展,不創新不行;企業發展,不創新也不行。」符史欽說,創業不久,大家就清晰地意識到,不創新菜品,不對傳統的海南菜加以改革、提升,不著力延伸餐飲業產業鏈,龍泉可能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遑論發展?

  於是,龍泉把風靡文昌婚宴的「頭盤菜」引入海口酒樓,第一個推出以椰子水為火鍋湯底的「椰子雞湯」,第一個推出「隔水蒸雞」,第一個推出將中藥材與文昌雞烹飪結合的「龍泉皇帝雞」,基於瓊北火山口黑豆磨製豆腐製作「石鍋豆腐」……

  耐人尋味的是,無論龍泉的菜品如何創新變化,主食材依然是絕對的海南原材料,比如文昌雞、椰子、五腳豬、豆腐等。因此,無論龍泉的店開到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食客吃到的,依然是濃濃的海南味道。

  創新不僅體現在菜品上,還體現在人員培訓和體制機制變革上。

  「做餐飲的沒文化,有文化的不願做餐飲。這是當年我真實的感受。」符史欽說,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龍泉下決心創辦自己的培訓學校。這所學校的上課方式跟許多學校不一樣:那些從農村招收來的青年,上午上課,下午上班,上學期間每個月就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讀兩年半,拿到中專文憑。這種完全創新的教育模式,受到許多年輕人歡迎。

  龍泉還制定了明晰的「文憑補助」制度,中專生、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分別對應多少補助,員工如通過自考等渠道拿到大專或本科文憑,集團還報銷相應學費。

  為了解決員工的積極性問題,龍泉還著手建立利益共同體,把員工變成股東,把打工者變成合作者,把團隊骨幹變成新一代創業主體,一批優秀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當年在海口龍昆南路起步時,海南餐飲界強手林立,一起步就高大上的餐館酒樓非常多,沒幾個餐飲業老闆會把龍泉看在眼裡。25年過去了,今天回頭看,不少當年牛氣沖天的餐飲企業如今連牌子都沒有了,而龍泉員工從幾十人增長到6000多人,總資產從50萬元發展到如今的十幾億元,成為海南餐飲界的常青樹,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3

  「幹部作風建設,餐飲業感受是最明顯的」

  早年開飯店做餐飲最怕什麼?符史欽說,賒帳記帳。

  「當時,沒有一家店是不掛帳的,甚至有些成了死帳,追都沒法追。可以說,25年來海南黨風政風建設,餐飲業感受是最明顯的。」符史欽感慨地說。

  符史欽記得,早在上個世紀末,包括海南日報等媒體在內,對一些公務人員公款消費賒帳敗壞黨風政風,甚至吃垮一些飯店的行為,進行了力度空前的曝光,公款吃喝的風氣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轉。但最明顯的,還是中央八項規定及海南省「二十條」配套措施出臺後,公款消費得到了根本的遏制。

  「那種『打別人屁股不疼』、吃飯不給錢的公款吃喝已經絕跡了,現在各酒店吃飯給公務單位開發票的都很少很少,即便有公務接待,標準也是很低很低。」符史欽說。

  符史欽說,有些主打高檔路線的餐館酒樓,裝修奢華,菜品昂貴,動輒吃一頓飯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樣畸形的消費不會長久,餐飲業只有回歸到真正依靠社會大眾消費,回歸真正的市場經濟,才可能永葆活力和生機。

  「所以,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一批高檔酒樓倒下,而我們因為一直主打大眾消費而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並快速搶佔三亞、廣州、深圳、上海等消費群體巨大的市場,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符史欽說,早些年,海南時常有人感嘆公款吃喝風難剎,事實證明是可以剎住的;當中央八項規定和省裡政策出臺時,行業裡也有人擔心餐飲業會經歷一場風暴,而龍泉以及一大批省內優秀餐飲企業生存發展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4

  乘國際旅遊島建設東風

  讓海南菜飄香天下

  風,起於青蘋之末。

  海南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有時就直接投映在餐飲業上。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符史欽認為,這不僅是海南發展的裡程碑,也給海南餐飲業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2013年7月,龍泉在三亞開設了第一家餐飲直營店,到今年1月,已經開了第四家。而且,讓我們吃驚的是,原本以為三亞旅遊淡旺季很明顯,餐飲業也同樣會有淡旺季,但現在的財務報表表明,客人從年頭擠到年尾,淡旺季幾乎沒有太大差別,這就是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後,三亞車流、人流、現金流發生明顯變化的體現。」符史欽舉例說,國家給予海南的離島免稅政策,8年來持續放寬額度和品種,讓遊客體驗到了特區的購物政策,給海南旅遊業、餐飲業帶來的利好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符史欽注意到,不獨三亞,這幾年海南的交通和旅遊基礎設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球幾乎說得上名字的知名酒店管理集團,都紛紛搶灘海南;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旅客吞吐量雙雙突破2000萬人次,博鰲機場開通;環島高鐵大大方便了市民遊客出行,跨市縣購物、就餐輕而易舉;高速公路網正在連接所有市縣;一批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正在把海南襯託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域旅遊省份……

  「我們正謀求在海口、三亞、瓊海之外的市縣開店,也繼續著眼於珠三角、長三角以及東南亞拓展。」符史欽說,龍泉最近5年明顯加快了步伐,是之前20年厚積薄發的結果,也得益於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中外遊客源源不斷湧入。

  「不是之前不想跑快點,而是當時根本不具備快跑的條件。」符史欽坦陳,「現在我們有條件把文昌雞、椰子雞、石山豆腐賣出海島、賣出國門了,海南健康島、陽光島的美名,海南的陽光、沙灘、海水、藍天,都會以美食作為承載物。中國有粵菜、湘菜、魯菜等多種菜系,我們就是要讓瓊菜飄香天下。」

  創業25年,符史欽最欣慰的是,當初擊掌盟誓的8位創業人,始終風雨同舟、初心不改、牽手同行,沒有因為利益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

  「沒有國家發展、海南發展的大氣候,就沒有企業發展的小氣候。我們要感恩所有的顧客,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土壤,沒有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生機與活力,沒有眾多消費者對海南菜的追捧,我個人也好,龍泉也好,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符史欽感慨地說。 (本報海口3月5日訊)

  史欽寄語

  談宗旨

  「我們不追求賺快錢,不追求一夜暴富,而是細水長流穩紮穩打,賺自己應該賺的錢。我不能說別人賺快錢不對。有些人可能做一兩個項目就成了億萬富翁,但有些錢你可能賺不來。我們懂什麼就做什麼。」

  談文化

  「做餐飲的沒文化,有文化的不願意做餐飲?我不信!我們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在企業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烈氛圍。」

  談學習

  「龍泉歷經25年發展,整體管理仍感覺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步伐,我們把店開到上海、開到新加坡,通過合作拓展的同時,可以通過派駐人員交流等形式,學習發達地區餐飲業發展在管理、技術、標準化等方面經驗,從而反哺海南門店。」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味道香飄世界
    之後,同在外交部南樓舉行的冷餐交流會則為所有與會嘉賓們提供了近距離互動的平臺,讓大家在享用海南美食的同時,暢聊海南發展新機遇。而這場耗時數月、精心籌備的海南美食盛宴也成為當日推介活動的一大亮點。伴隨著席間的熱絡交流,海南味道香飄世界。  彰顯海南飲食文化  遵循外交禮儀與活動特點,此次冷餐會持續一個半小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國宴上的「椰風海韻」
    兩個月前帶領全省大廚圓滿完成海南全球推介會冷餐會的瓊菜特級大師李學深,又一次帶領著來自三亞喜來登、海棠灣喜來登、三亞灣喜來登、神州半島喜來登、海棠灣威斯汀和石梅灣艾美等省內六家高星級度假酒店的大廚們,在年會期間精心烹製以瓊菜為主角的國宴。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舉行
    本報海口5月16日訊 (記者羅霞)海南日報記者5月16日從海南雞飯十大金牌名店評選活動總結儀式上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必吃榜單揭曉
    這是海南日報記者12月2日從活動承辦單位獲悉的。  海口國際食尚美食消費季活動由省商務廳、海口市政府組織,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承辦,於今年7月啟動。活動期間,瓊菜美食文化節、湘菜美食文化節、西餐美食文化節、火鍋美食文化節、品牌酒店美食文化節、休閒美食文化節等六個不同餐飲業態的美食節慶活動陸續舉行,共346家門店和大型商業綜合廣場參與消費季促銷活動,累計341.3萬人次參與,累計活動直接交易額7.98億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比比哪家海南雞飯好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陸建安)2月23日,海南雞飯烹飪大賽暨海南優質雞展示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美味「標準版」海南菜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文/海南日報記者 羅霞  實習生 許陽威  今年年初,由省商務廳提出、省瓊菜研究中心和省烹飪協會起草的《瓊菜 白切文昌雞》、《瓊菜 白切嘉積鴨》、《瓊菜 白汁東山羊》、《瓊菜 烤臨高乳豬》4項省地方標準通過專家審查,白切文昌雞等首批4個海南名菜終於有了地方標準,這也給一些想吃正宗白切文昌雞、白切嘉積鴨、白汁東山羊、烤臨高乳豬的人提供了一個識別標本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聞香 赴約去!
    海南本地居民憑身份證或工作證7月30日之前預訂併入住酒店即可享城市景觀房免費升級至180°豪華海景房的優惠,客房優惠價399元起。  2、酒店宜客樂西餐廳推出中西式自助早餐,特惠價68元/位。  3、三亞灣Top人氣海鮮自助晚餐,可在酒店官方微信限時搶購僅需99元/位,更有單月嗨吃通行證1499元,低至48元/天,有效期至9月30日,節假日不加價。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廚房」等你來品嘗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旅遊營銷模式,精心策劃不同主題,其中以「美食+旅遊」的方式,打造出一張海南旅遊的新名片。  以食為媒引八方客  8月25日,以「『嗨』在旅途,盡享『口』福」為旅遊促銷主題的海口城市餐廳在成都迎來開業的第三天,當天,餐廳推出「清涼一夏」主題飲品和主打菜品「和樂蟹海鮮粥」「一品鴿」。
  • 海南日報數字報-餐廳美味香 消費暖意濃
    3月27日,海南拾味館餐廳負責人龔季弘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疫情期間,拾味館在海南的22家門店相繼開始提供無接觸安心外賣服務。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點外賣,許多餐廳設立了專門的取餐區,部分餐廳要求廚房員工、打包人員每隔1小時洗手消毒一次;外賣小哥送餐前要測量體溫;準備送出的外賣附帶一張安心提示卡,仔細封裝,確保密封性良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瓊菜泰鬥、海南烹飪界「陳師門」掌門人陳中琳介紹說,做地道齋菜煲有11種食材,不能用葷油高湯。如果您吃到的不是這樣,對不起,您可能遇到山寨貨了,請記住這段口訣:甜菜水芹黃豆腐,冬菇髮菜炸腐竹,黑豆芽、黑木耳,蕎頭粉絲金針菇,祭祖拜公最傳神,素油菌湯一鍋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海口夜市便開始熱鬧起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海南旅遊增添舌尖誘惑
    ,「海南廚房」集結海南眾多名菜及小吃驚喜亮相2018第四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獨具海南味道的美食獲得廣大市民遊客點讚。  美食傳遞海南「溫度」  「一口菠蘿蜜就讓人感受到濃鬱的熱帶氣息」「能有如此美味的菜品,肯定得益於海南的好環境」……11月16日,2018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海南展館重點打造的「海南廚房」甫一亮相就人氣爆棚。「我們希望用海南優質的食材和烹飪技藝,為廣大市民遊客呈現海南味道,展現海南的生態優勢和文化魅力,讓他們用味蕾感受海南的美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周刊|十大名菜重奠瓊菜地位你吃過幾種?
    十大名菜重奠瓊菜地位和樂蟹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有時候,記住一處地方,往往是從那兒的味道開始。餐桌中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酌都沉澱著城市的風土與人文。白切文昌雞、白汁東山羊、臨高烤乳豬……不需過多介紹,海南「十大名菜」已然名聲在外。它們是海南特色美食的一張名片,也是展現海南飲食文化的一面旗幟。在它們背後,凝結著海南餐飲業對瓊菜品質化、精品化發展的不斷求索。說起海南美食,浮現在人們腦海的便是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和樂蟹這久負盛名的「四大名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 本報記者 周曉夢 尤夢瑜 梁振君 李豔玫  實習生 王迪妮 通訊員 周煒  準備好來海南「剁手」了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邢少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禾椰娘」在不走商超渠道、不做鋪天蓋地宣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好的銷售成績,出乎她的預料。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地同類企業強大的營銷攻勢,讓邢少戀感覺壓力不小,有時,她也不得不為內地企業品牌代加工產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家誠分析指出,一方面,隨著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4982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出國人消費力強勁,內需的不斷擴大明顯刺激了電商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網絡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一些銀髮族也學會了網購,電商適用人群擴大,發展電商是一種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