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粉

2020-12-14 海南日報數字報
  ■ 馬思源

  中原多麥子。麥子在中原大地上生根發芽、抽穗灌漿,待頭稍昂起,即攜了面的香奔襲來,誘我至中年。南方有稻,化而為米粉,或香鮮軟糯,或熱辣鮮香,百啖而不厭,一朝來遇,即惹了痴纏。

  海南粉白如雪、細如絲,白是大米、番茨粉賦予的美,細軟爽滑則是海南人的溫潤平和之美。一爿小店,一個主廚,一個幫手,諸多食客。市場上購來成粉,細白如中原粉絲,粉絲為乾絲,米粉為軟糯細絲。女人的手戴了手套,一抓,恰好一碗。放火上鐵勺內,水開時粉即熟燙。藍釉邊白細瓷碗盛下,佐以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肉絲、竹筍以及酸菜等,白雅藍靚,堆紅疊翠。粉細、料足、色紛繁、誘人有形中。細細拌料入味,米的清香,各種佐料的醇香,其味多樣且後味無窮。粉後海螺清湯一碗,海鮮之鮮、米粉之香相輔相成,似乎天下美味,皆醞釀其中。餐桌上一瓶橙黃色海南辣椒醬,一瓶山西老陳醋,食客隨意。食辣者筷子頭挑上一點兒海南椒,鮮辣香諸味更起。

  海南粉粉軟且糯、柔潤爽滑,似中原手工面。中原食麵,麵食豐富,手工面當是最為溫潤的記憶。和面、揉面、醒面,過一時辰,面方從遠古中帶著柔軟的嫵媚款款走來,開始溫軟、勁道起來。這一系列繁瑣過程似乎都帶了詩意。擀麵杖是面的貼心管家,手下使勁兒,面被推開如紙薄。薄而不爛,方為上品。切面是一道考驗人的功夫,用巧勁兒,刀一頭落下一頭翹起,咔嗒咔嗒,細切如絲。唯中原女人的靈巧與柔和,方能做出上乘手工面。

  剛入海口時,思鄉心切,滿心思滿眼睛都是麵食,見麵館即進,點餐療飢。每每過盡千帆皆不是,鹹香味足,鄉愁味淡,不似中原面。居海口日久,慢慢喜歡上這一碗海南粉。海南粉如人,平和衝淡、包容隨和、悠閒自然,常給人非常愉悅的體驗。

  一日晚飯時突然想念海南醃粉,逛盡街邊店皆無。醃粉即是海南粉,原來只在早上和中午才有,海南粉到晚上,基本被食客饕餮一空。女廚看我食慾深遠,即刻跑去市場稱了粉原料,輕聲細語問我有無口忌。女人身段玲瓏、手巧眼快,一會兒功夫一碗海南醃粉擺在面前。海口人善良熱情、質樸溫潤,如一塊塊璞玉,詮釋著自然之美。「醃」,即「涼拌」(也有熱食的做法)。下面是粉,舀一勺芡汁兒澆粉上,又蓋了紅紅綠綠多色彩的配料。量不大,我飯量小,剛剛好。筷子細細攪拌,芡汁兒和配料緩緩滲進粉裡,各種香味就自己溜了出來。粉細軟順從,熨帖著口腔和味蕾。

  慢慢吃,海南粉好吃。女廚說。眼神溫和熱情。海口人的熱情直接而真誠,沒有濱海路的曲曲彎彎。中原多方正,似乎只東西南北的概念,濱海地帶道路皆以海岸線為經緯。濱海道路似八卦陣,中原人在濱海,常因方向半天找不到準確目的地。開口即問,常會得人詳細指點,或因口音差異聽不明白,海口人會放下手中活計直接帶你去目的地。人常言,鼻子底下是嘴,有什麼不懂的、不會的只需問。在海口這裡嘴巴具備的問的功能得到極大發揮。

  法國人愛紅酒,巴黎街頭展眼一望,諸多店面前都有一個遮陽蓬,蓬簷兒底下三五為群,或靚男麗女或老夫老妻握杯溫婉優雅而飲。海口人則浪漫中浸潤著務實,把這種街頭浪漫演繹成海南粉的宵夜。入夜,花香飄逸,海風徐徐,海口或餐館或臨時而設的大排檔,組成一條條頗為壯觀的食之街。沿路爐火熊熊,鑊氣蒸燻,宵夜者或一家老小、或二三好友,圍桌而坐邊侃邊食。清潔、幽雅,碧海藍天,花香宜人,即使俗世裡最家常的海南醃粉,也即刻上眼起來。

  少時有兩苦,一為求不得,一為執鍾情。至中年,萬事皆遺忘,唯不忘口腹。一縷清風,兩錢明月,三五好友,多少前塵往事,均忘於江湖。生之大趣味,有閒看藍天白雲,有心聽江海波瀾,且口腹無虞、盡口腔之貪吧。

  飯時到了,該來碗海南粉了。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廚房」等你來品嘗
    ■ 本報記者 趙優  濃香四溢的海南粉、清爽香甜的清補涼……8月23日-26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沙蟲幹:比過蟲草賽海參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有人說,沙蟲是藏在沙子裡的金子,其貌不揚卻難以掩蓋其味美的光芒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舌尖上的老海南:海南粉
    做海南粉能做到被政府命名為「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南粉》繼承人」的,海南只有宋亞瓊大姐一人。 宋亞瓊大姐經營的這家海南粉店很不起眼,如果沒人帶路,即便你是海口人,估計你也很難找的到。 從海口海甸島二東路人民天橋向西50米,見路口再左轉進入一條小巷。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粉,打滷、幹拌兩相宜
    廣東有幹炒牛河,海南有海南粉。海南粉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小吃,屬於海派菜。 據海南菜館主理人輝哥介紹,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現在的海南粉,在繼承傳統的醃製方法的基礎上,吸收了外來文化,其味比原來的鮮美得多。經營海南粉生意的攤檔在海口星羅棋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風味自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太陽開始落山,陵水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海南旅遊增添舌尖誘惑
    ,「海南廚房」集結海南眾多名菜及小吃驚喜亮相2018第四屆海南國際旅遊美食博覽會,獨具海南味道的美食獲得廣大市民遊客點讚。  近兩年,我省在港澳臺市場著力打造的「海南廚房」,曾分別在香港國際旅遊展、香港美食博覽會、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臺北夏季旅展等展會展出,供當地參展嘉賓品嘗和購買海南旅遊美食,廣受好評和熱捧,有效加深當地對海南旅遊的印象,「海南廚房」已經成為我省旅遊形象IP。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塔洋「粑炒」色香全
    雖然和海口的海南粉、文昌的抱羅粉、萬寧的後安粉和陵水的酸粉等小吃比起來,瓊海的炒粉名氣沒有那麼大,但味道絕對不差。而瓊海的炒粉,當地人最為推崇的當為塔洋鎮的塔洋炒粉。  在塔洋當地,人們將炒粉的原料———河粉稱為「白粑」。據介紹,上世紀初,河粉由廣東傳入海南,由於稻米和氣候的不同,傳入海南的河粉與廣東河粉口感有著很大的區別。相對於廣東的河粉,海南的河粉更細軟、滑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拍浮米粉中
    今年過年,自駕從海南往老家鄭州趕。臨走前,特地又吃了一次海南粉湯和海南粉。別看都屬於海南米粉,它們卻相差甚遠。粉湯是重於湯,重在喝湯,粉倒是次要的。粉湯代表了海南人的飲食風格——清淡。我初來時,吃慣了北方的鹹、香和辣的風味,猛地那麼一嘗清淡的食物,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想著也許忍過幾次不再吃它也就好了,沒想到我媽愛上了粉湯,天天拉著我過去吃,直吃得我眉頭一整天地皺著,差點改不回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到海南旅遊,這碗鮮香四溢的海南粉讓我難忘
    下面說正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海南比較普遍的小吃吃貌似只有各種各樣的熱帶水果,比如椰子、芒果、菠蘿,以及這些水果衍生出的各種產品。但是作為職業吃貨,老實人還發現了一款海南的傳統美食——海南粉。在南方,吃粉就好像在北方吃麵食在南方吃米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