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2021-01-10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並記錄她們的資料,為其赴日訴訟提供證據。從34歲激情滿懷的青年,到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陳厚志堅守了21年孤獨而壓力甚大的志願者之路,成為海南許多倖存的「慰安婦」的精神支柱。

  在《海南周刊》創刊10周年之際,海南日報記者回訪陳厚志,再次傾聽他的志願者故事。

  呵護「親人」

  記者第一次見陳厚志是在2015年11月,跟隨香港惠明慈善基金會的志願者團隊,探訪澄邁、臨高、陵水、保亭四縣的9位「慰安婦」。這些受害者多數住在偏僻鄉村,有的更是離群索居。一路上領隊李南都在跟一位海南大哥通電話問路,到了保亭才見到「遠程指路人」陳厚志,他穿著一身迷彩服,頭上戴頂帽子,熱情地張羅著。

  「這個問題,你就別問老人了,一會兒我給你講。」老人們說黎語,陳厚志在旁幫忙翻譯,可是每有人問出「揭傷疤」的問題,一向古道熱腸的陳大哥立刻就會變臉制止提問者。在他心裡,這些老人像他的親人一樣,既然是親人,又怎麼忍心一遍遍地讓她們回憶過去的傷心事呢?

  「我們早期掌握的數字是海南有25位老人仍在世,但只有15位老人願意公開。」要找到她們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不僅受害者不願回憶當年的慘痛經歷,他們的子女更是不願意老人曝光這段經歷。陳厚志和志願者們一次次登門,用誠意和耐心感動老人,終於,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勇敢地站出來,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為史正名

  此後,這些調查取證的資料和照片被整理出來,正是通過這些資料,讓人們最早了解到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者,廣大社會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2001年7月,黃有良、陳亞扁等8名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倖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並給予相應賠償,開始長達8年多的漫長訴訟之路。

  遺憾的是,訴訟結果最終還是未能如願。「現在只有王志鳳、李美金、陳連村和卓天妹4位老人在世,走了的那些老人直到去世都沒有等到正義來臨。」這些年來,陳厚志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曾有相同經歷的海南老人,深感時間緊迫。

  「我會陪她們到最後,希望能完成她們的願望。」陳厚志表示,他會一直幫助老人,不要讓她們覺得自己被遺忘。未來,如果這些老人不在了,他將把這些影像資料進行整理展出,用他21年守住的歷史足跡發聲,因為正義需要照亮時光的黑暗,歷史必須要得到最後的正名。

相關焦點

  • 134 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陳厚志事跡
    陳厚志 陳厚志,男,黎族, 1962 年 12 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金江農場南茂區養殖場職工。 他是保亭縣小有名氣的民間攝影師, 16 年來甘當志願者,義務為海南「慰安婦」受害者調查取證,成為了那些飽經滄桑倖存老人的精神依靠。 2008 年 12 月,陳厚志作為黎語翻譯,陪同 82 歲高齡的陳金玉前往日本東京,代表原告參加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者一案二審的第二次開庭。走進東京的審判庭,當陳金玉老人撕心裂肺的黎語控訴和哭聲感動全場時,連他也震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回訪歷屆「感動海南」人物 陳厚志為慰安婦奔走一生
    「感動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陳厚志:要為海南慰安婦奔走一生 越來越多志願者加入幫助慰安婦  近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對兩屆「  陳厚志,如今人們依然清晰記得,這個為海南慰安婦奔走近20年的志願者。2013年1月10日晚,他捧起了「感動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的獎盃。  「拿到獎盃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工作的目標。」那一刻陳厚志的心一下子敞亮了,「以前,總感覺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做,能力小,覺得孤獨、無助。可從那天起,我有了目標:要為海南慰安婦奔走一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自今年3月17日,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啟動以來,海南日報派出多名精幹記者,奔赴全省各地,發掘、講述三尺講臺上點亮一生精彩的人和事,呈現躬耕在教育一線的教師群體的奮鬥與堅持。截至7月21日,60名由大眾推薦產生的「最美教師」候選人的感人事跡呈現在海南日報教育周刊的版面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 保亭道德模範提名者陳厚志:覺得做的事很值得
    陳厚志 南國都市報記者汪承賢攝  甘當16年志願者,為海南慰安婦老人多方奔走的保亭金江農場南茂區養殖場職工陳厚志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前往北京期間,陳厚志接到電話被告知保亭南林鄉羅葵村委會什號村87歲林亞金阿婆重病,遠在北京的他十分焦急,通過電話協調保亭的醫院及紅十字會,將阿婆送往醫院治療。因老人無經濟來源,她的家人無力支付住院期間的醫療費和生活費,陳厚志於是與一起上京接受表彰的海南南國食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惜商討如何解決。劉漢惜則表示,願意資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歷史多稜鏡下的宋氏家族
    這套叢書以個體研究與家族研究相結合,從小處著手,立足整個家族,內容涉及宋耀如與孫中山、宋氏家族的親情與民族情結、宋氏家族與海南華僑、宋氏家族與近代中國文化、宋氏家族與海南等諸多主題,全面分析了宋氏家族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地位與作用,講述了宋氏家族各個個體之間的濃濃親情與愛國情懷。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峰如指翠相連
    ■ 本報記者 劉襲 易建陽   通訊員 張太東    美麗中國,海南先行。海南綠色崛起,山城勇於探索。  記者近日走進五指山市,猶如墜入綠色的蒼茫大海,潤肺醒腦醉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嶺南嘉果話枇杷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時至11月初,正是嶺南嘉果枇杷花開的時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魁匾額背後的歷史風雲
    文\本刊特約撰稿 丁英俊  一塊海南文昌葉氏家族流傳至今的文魁匾額,背後卻與清代最大的科場案——鹹豐八年順天鄉試舞弊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寫滿了歷史風雲。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編者的話:  如果說海南的早餐很特別,那麼海南的夜宵則更「紅」!卸下一天的忙碌與疲勞,在寧靜的夜幕下走進海南喧囂、熱鬧而又煙火氣十足的夜宵「江湖」,是許多海南人和外地遊客的一種嚮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