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並記錄她們的資料,為其赴日訴訟提供證據。從34歲激情滿懷的青年,到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陳厚志堅守了21年孤獨而壓力甚大的志願者之路,成為海南許多倖存的「慰安婦」的精神支柱。
在《海南周刊》創刊10周年之際,海南日報記者回訪陳厚志,再次傾聽他的志願者故事。
呵護「親人」
記者第一次見陳厚志是在2015年11月,跟隨香港惠明慈善基金會的志願者團隊,探訪澄邁、臨高、陵水、保亭四縣的9位「慰安婦」。這些受害者多數住在偏僻鄉村,有的更是離群索居。一路上領隊李南都在跟一位海南大哥通電話問路,到了保亭才見到「遠程指路人」陳厚志,他穿著一身迷彩服,頭上戴頂帽子,熱情地張羅著。
「這個問題,你就別問老人了,一會兒我給你講。」老人們說黎語,陳厚志在旁幫忙翻譯,可是每有人問出「揭傷疤」的問題,一向古道熱腸的陳大哥立刻就會變臉制止提問者。在他心裡,這些老人像他的親人一樣,既然是親人,又怎麼忍心一遍遍地讓她們回憶過去的傷心事呢?
「我們早期掌握的數字是海南有25位老人仍在世,但只有15位老人願意公開。」要找到她們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不僅受害者不願回憶當年的慘痛經歷,他們的子女更是不願意老人曝光這段經歷。陳厚志和志願者們一次次登門,用誠意和耐心感動老人,終於,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勇敢地站出來,控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為史正名
此後,這些調查取證的資料和照片被整理出來,正是通過這些資料,讓人們最早了解到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者,廣大社會開始關注這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2001年7月,黃有良、陳亞扁等8名中國海南島「慰安婦」事件受害倖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日本政府公開道歉,並給予相應賠償,開始長達8年多的漫長訴訟之路。
遺憾的是,訴訟結果最終還是未能如願。「現在只有王志鳳、李美金、陳連村和卓天妹4位老人在世,走了的那些老人直到去世都沒有等到正義來臨。」這些年來,陳厚志送走了一位又一位曾有相同經歷的海南老人,深感時間緊迫。
「我會陪她們到最後,希望能完成她們的願望。」陳厚志表示,他會一直幫助老人,不要讓她們覺得自己被遺忘。未來,如果這些老人不在了,他將把這些影像資料進行整理展出,用他21年守住的歷史足跡發聲,因為正義需要照亮時光的黑暗,歷史必須要得到最後的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