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尋味舌尖上的鶯歌海

2020-12-2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不論依山或是傍海,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千姿百態的飲食風味。在海南,海鮮是不可或缺的美味,而各個市縣的海味又不盡相同。

  東經108.73度,北緯18.51度,鶯歌海,面朝蔚蔚浩海,北依尖峰嶺,群山連綿,山風與海風在此相遇相糅,孕育出了獨特的美食風味。

  靠海吃海的鶯歌海人,領略過波濤洶湧的浪,也享受著最美的海鮮。當地年逾八旬的老人廖國彪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鶯歌海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長白山的人參湯不如鶯歌海的鮮魚湯」。在鶯歌海,海鮮製作的方式也頗有講究,不論是清蒸、油炸還是燉煮,都能將海味發揮到極致。

  傍晚時分,在鶯歌海鎮海濱街的一家飯店裡,人聲鼎沸,海味飄香。入座不一會,一盤油炸羅非魚便端了上來。剛要下筷,就被同行好友制止,如此美食佳餚,應讓相機「先吃」。既是採用油炸的做法,趁熱而食,口感最佳。裹著些許麵粉的羅非魚經過油鍋的「洗禮」,表面已變得焦黃酥脆,一口下去,外酥裡嫩,魚肉綿密濃香,美味誘人。

  據當地人介紹,鹹淡水羅非魚既可算是海鮮又可算河鮮,由於生長在河流的入海口,既能適應淡水,在鹹水中生命力也極強。而當地人似乎更加偏愛鹹水羅非魚,鹹水羅非魚無土腥味,肉質鮮嫩可口。

  鶯歌海鹽場員工黃春芝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傳統清蒸做法的鹹淡水羅非魚是她記憶中的絕佳美食。無需添加過多的佐料,水、魚、鶯歌海的鹽與火之間的相逢,將魚的鮮美最大程度保留下來,這便是記憶中的美味。

  夜色漸濃,濱海街飯店的食客也漸漸多了起來。對於勞碌了一整天的鶯歌海人來說,一碗熱氣騰騰的酸豆醬魚湯就是最好的開胃菜餚。

  在鶯歌海鎮一帶,酸豆樹隨處可見。酸豆樹亦是黃春芝孩提時期的最佳「玩伴」,「一放學,大人還在鹽地裡幹得熱火朝天,孩子們便三五成群到山間尋找繁茂無比的酸豆樹,爬樹、捉迷藏、打酸豆,開心極了。」 黃春芝說。酸豆樹的果實是酸甜的水果,酸豆樹上結出的豆莢釀製而成的醬還可作為上乘的佐料。

  在烹製魚湯時,灑上幾勺酸豆醬作為調味料,就是最好的增味品。經過小火慢燉,酸豆醬慢慢散開,甘酸的酸豆醬與鮮美的魚湯交融、碰撞,空氣中瀰漫著美味交織的氣息。喝上一碗酸豆醬魚湯,開胃爽口,妙不可言。在當地,由酸豆製成的飲品也頗受歡迎。

  當下時節,蝦和螃蟹尤為鮮美。豐富海產是鶯歌海最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鶯歌海人吃蝦和螃蟹,簡單且豪放。新鮮的食材,用最簡單的蒸煮方式,再蘸上秘制的醬料,食客唇齒之間餘味留香,欲罷不能。

  酒足飯飽後,一陣涼爽微鹹海風徐徐吹來,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炊煙漁火,人們享受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如今的鶯歌海,像是鋪展在山海之間的絕美畫卷,而山海依舊,風味不改。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樂東海鮮三大特色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海南沿海,每個市縣的海鮮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識字醬」裡漾魚香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1月25日,已是農曆臘月二十,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尋味中部老字號
    上期的《旅遊周刊》沿著G98高速的東段尋味早餐,這期我們將沿著海南中線高速G9811,走進沿線市縣,去看看海南中部的老字號早餐店都藏著什麼風味。 面是手工擀的,清湯燙過後鋪上一層鴨雜和綠豆芽,再往裡頭澆一勺秘制的湯汁,就是這樣一碗工序簡單的鴨雜麵,每天都有人尋味而來。  「吃了十多年了,就好這口!」五指山市民章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家店鴨雜麵的特點在於麵筋道、湯鮮甜,吃時加一勺桌上佐餐的霸王辣椒醬,又會另有一番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舌尖上的記憶
    過年,總要做幾個有記憶的菜,餐桌上才有了年味。  記憶中的歲歲年年,除夕之夜我們的餐桌少不了父親做的「海南雞」「蝦米魷魚燉蘿蔔」,母親做的「紅燒肉」「香酥肉」。那是盼了一年的味道。那些年的年夜飯,是需要幾天前就開始準備的。魷魚需提前浸泡,咯咯叫著的雞提前買來罩著,定時餵給它幾片菜葉,得空就要去看一眼這雞是否還在雞籠裡站著,聞到雞屎味沒有感到是「臭的」,很開心它還在拉屎,沒死。
  • 海南周刊 | 酸豆醬魚湯——鶯歌海海鮮代表符號
    &nbsp&nbsp&nbsp&nbsp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nbsp&nbsp&nbsp&nbsp在海南沿海,每個市縣的海鮮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舌尖上的無國界之旅
    三亞福朋喜來登酒店行政總廚林峰,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有17年的工作經驗,曾在喜達屋、萬豪、凱賓斯基等國際集團的品牌酒店工作,主要擅長德國巴伐利亞菜、義大利菜、東南亞菜,他的娘惹咖喱、新加坡拉薩是餐廳主要的推薦菜。  地道本土美食  嘗一次海南味道  在三亞海韻度假酒店漁人碼頭,可以吃到自助海鮮火鍋燒烤,這可是地道的疍家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打邊爐享受原汁原味的健康美味
    如從湖南來的小蔡吃了一次海南海鮮打邊爐後,驚嘆:「魚肉的味道居然是甜的!我以前怎麼沒吃出來呢?」於是海南朋友小梁自豪地回答:「因為你以前吃的魚都讓佐料喧賓奪主了。」  海南打邊爐的底氣,在於原材料「正點」,無汙染、生態天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舌尖海味 鮮潮澎湃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幾乎是將魚蝦蟹貝從海中打撈上來的那一刻,瓊島漁家人便迫不及待地生火支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雞
    說到海南,四大名吃也好,十大風味也好,文昌雞總是無疑義排在第一位的。按理,海南以生產海鮮著稱,海鮮的名頭,應該比文昌雞響亮才對。天下何處無雞,文昌雞有啥稀罕的?它哪裡有龍蝦鮑魚高級金貴名頭響亮!  但海南人偏偏就是最鍾情於雞!  對此,初來海南的人不大容易理解。我也曾經不理解。二十多年過去,如今成了地道的島民,慢慢也自以為明白了文昌雞何以備受推崇。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舌尖上的黃流老鴨
    ■ 本報記者 侯賽  來海南旅遊,除了要品嘗享譽盛名的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和東山羊這四大名菜外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市井椰味飄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文昌人喜歡到「老爸茶」店裡「吃茶」。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