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依山或是傍海,不同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千姿百態的飲食風味。在海南,海鮮是不可或缺的美味,而各個市縣的海味又不盡相同。
東經108.73度,北緯18.51度,鶯歌海,面朝蔚蔚浩海,北依尖峰嶺,群山連綿,山風與海風在此相遇相糅,孕育出了獨特的美食風味。
靠海吃海的鶯歌海人,領略過波濤洶湧的浪,也享受著最美的海鮮。當地年逾八旬的老人廖國彪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鶯歌海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長白山的人參湯不如鶯歌海的鮮魚湯」。在鶯歌海,海鮮製作的方式也頗有講究,不論是清蒸、油炸還是燉煮,都能將海味發揮到極致。
傍晚時分,在鶯歌海鎮海濱街的一家飯店裡,人聲鼎沸,海味飄香。入座不一會,一盤油炸羅非魚便端了上來。剛要下筷,就被同行好友制止,如此美食佳餚,應讓相機「先吃」。既是採用油炸的做法,趁熱而食,口感最佳。裹著些許麵粉的羅非魚經過油鍋的「洗禮」,表面已變得焦黃酥脆,一口下去,外酥裡嫩,魚肉綿密濃香,美味誘人。
據當地人介紹,鹹淡水羅非魚既可算是海鮮又可算河鮮,由於生長在河流的入海口,既能適應淡水,在鹹水中生命力也極強。而當地人似乎更加偏愛鹹水羅非魚,鹹水羅非魚無土腥味,肉質鮮嫩可口。
鶯歌海鹽場員工黃春芝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傳統清蒸做法的鹹淡水羅非魚是她記憶中的絕佳美食。無需添加過多的佐料,水、魚、鶯歌海的鹽與火之間的相逢,將魚的鮮美最大程度保留下來,這便是記憶中的美味。
夜色漸濃,濱海街飯店的食客也漸漸多了起來。對於勞碌了一整天的鶯歌海人來說,一碗熱氣騰騰的酸豆醬魚湯就是最好的開胃菜餚。
在鶯歌海鎮一帶,酸豆樹隨處可見。酸豆樹亦是黃春芝孩提時期的最佳「玩伴」,「一放學,大人還在鹽地裡幹得熱火朝天,孩子們便三五成群到山間尋找繁茂無比的酸豆樹,爬樹、捉迷藏、打酸豆,開心極了。」 黃春芝說。酸豆樹的果實是酸甜的水果,酸豆樹上結出的豆莢釀製而成的醬還可作為上乘的佐料。
在烹製魚湯時,灑上幾勺酸豆醬作為調味料,就是最好的增味品。經過小火慢燉,酸豆醬慢慢散開,甘酸的酸豆醬與鮮美的魚湯交融、碰撞,空氣中瀰漫著美味交織的氣息。喝上一碗酸豆醬魚湯,開胃爽口,妙不可言。在當地,由酸豆製成的飲品也頗受歡迎。
當下時節,蝦和螃蟹尤為鮮美。豐富海產是鶯歌海最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鶯歌海人吃蝦和螃蟹,簡單且豪放。新鮮的食材,用最簡單的蒸煮方式,再蘸上秘制的醬料,食客唇齒之間餘味留香,欲罷不能。
酒足飯飽後,一陣涼爽微鹹海風徐徐吹來,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炊煙漁火,人們享受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如今的鶯歌海,像是鋪展在山海之間的絕美畫卷,而山海依舊,風味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