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土名透出濃濃海南味

2020-12-1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更路簿》上記載的南海各個島礁的名字,都是由最先發現他們的海南老漁民特別是潭門漁民命名的,帶有濃厚的海南話色彩。」與潭門老船長打了17年交道的原潭門邊防派出所四級警士長符史寶,翻看著這些年來整理的南海島礁傳統稱謂與現代名稱對比這樣解釋。這些名稱對比都是他通過比照《更路簿》的方位記載,再通過尋訪老船長,從他們口中一點點搜集、總結而來。

  「潭門老漁民口中的南海島礁傳統地名命名方法很多,有的按照島嶼上的所見所聞來命名,比如用漁獲的多少、種類來命名島礁名稱。」符史寶說,通過走訪潭門老船長,他也弄明白了一些南海島礁的命名含義。在這份古今對比的島礁名單中,島礁的古時舊稱帶著明顯海南話的規則:對於南海中的各個島礁、暗沙、暗灘的形態用圈、門(孔)、嶼(峙)、線、塘這些名詞來表示。

  比如南沙群島中的無乜礁在潭門漁民口中就被稱為「無乜線」,在海南方言中,「乜」字是「啥」或「什麼」的意思,「無乜」就是海南方言中的「沒有什麼」。因為礁盤較小,漁民在那裡什麼也捕撈不到,因此他們就為這個礁盤命名為「無乜線」,意思一目了然,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一個礁盤;而位於南沙的北康暗沙、南康暗沙被漁民們稱為「墨瓜線」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裡的礁盤上出產一種被海南漁民稱為「墨瓜參」的海參。

  還有一些島礁命名規則是根據所見所聞命名。符史寶舉例說,位於西沙群島中的北礁在《更路簿》中記載為「幹豆」。潭門老船長告訴他,那是因為潭門漁民出海總要在船上帶一些豆子泡發豆芽,最初的漁船經常在北礁觸礁沉沒,後來的漁民們經常能在這裡拾獲不少沉船遺留下的豆子,而且豆子經過日曬,大都已經乾癟,因此潭門漁民就將北礁稱為「幹豆」;位於南沙群島的彈丸礁,在《更路簿》中記載名為「石公釐」,是因為彈丸礁的礁石邊緣樹立著一塊塊如同石人像一般的礁石,宛如在島礁圍上了一圈籬笆,石頭人像在海南方言中俗稱「石公」,「釐」則是籬笆的意思,因此漁民形象地稱該礁為「石公釐」;而在潭門漁民闖南海航線中最重要的淡水補給地——南沙南威島,因為島上有許多海鳥棲息,漁民就直接將其命名為「鳥仔峙」。

  在《更路簿》的命名中,還有一種漁民們用島嶼的形狀命名的,比如南沙群島中的司令礁,在潭門漁民口中被稱為「眼鏡」,就是因為這個島礁的形狀就像一副眼鏡;西沙群島中的華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因為作為環礁形似一個個籮筐,又因它們距離較近,因此潭門漁民分別將它們稱為「大筐」、「二筐」、「三筐」。

  符史寶介紹,潭門漁民對位於南沙的日積礁的命名,則依靠《更路簿》定位時的方位。當年,海南漁民們去日積礁捕魚時,多由南威島補充淡水後出發,用羅庚定位時,漁民會將指針指向乙辛方位即可到達。但在東邊還有一個用「乙辛」方位能夠到達的蓬勃暗沙,為了顯示區別,漁民們便把日積礁稱為「西頭乙辛」,把蓬勃暗沙稱為「東頭乙辛」。

  位於南沙的渚碧礁被稱為「醜未」,也是因為渚碧礁在上一個漁業作業點中業島的西南方,按照《更路簿》的記載,行船通過中業島至此,需要在羅庚上使用「醜未」的方位,因此渚碧礁被漁民命名為「醜未」。

  符史寶表示,這些年他走訪了許多老船長,看了若干本《更路簿》,儘管不同版本的《更路簿》對地名稱呼略有不同,但這種差別只是同音不同字,屬於記錄上的差異。如今,這些地名還在潭門漁民口中代代相傳,僅僅從那一個個帶有海南方言特色的島礁名稱中就能看出,南海早已是潭門漁民們經營多年的祖宗海。

  符史寶用17年時間,走訪數十位老船長和許多潭門漁民,探究潭門漁民口中的那些南海地名的奧秘。符史寶依據這些走訪,整理出潭門漁民口中的南海各個島礁傳統稱謂。

  西沙部分島礁現代名稱與《更路簿》傳統名稱對比:

  趙述島—船艦

  東島—貓興

  永興島—貓注

  珊瑚島—老粗

  深航島—三腳

  金銀島—尾嶼

  甘泉島—圓嶼

  羚羊礁—筐仔

  中建島—半路

  北礁—幹豆

  盤石礁—白嶼仔

  華光礁—大筐

  玉琢礁—二筐

  浪花礁—三筐

  南沙部分島礁現代名稱與《更路簿》傳統名稱對比:

  美濟礁—雙門礁

  永暑礁—上武礁

  太平島—黃山馬

  景宏礁—秤鉤、鉤嶼

  大現礁—流浮島

  無乜礁—無乜線

  奈羅礁—勞牛勞、劉牛劉

  日積礁—西頭乙辛

  舶蘭礁—高佛

  南華礁—荷落門

  柏礁—海口線

  六門礁—六門沙礁

  蓬勃堡礁—先頭礁、浪花堡礁

  畢生礁—石盤

  鬼喊礁—鬼喊線

  西礁—大弄鼻

  東礁—大銅送、大銅統

  中礁—弄鼻仔

  南子島—艾羅下嶼

  鴻庥島—南乙

  南威島—鳥仔嶼、西烏島

  安波沙洲—鍋蓋嶼

  金盾暗沙—尼青嶼

  中業島—鐵嶼島

  西月島—紅草島

  北子島—艾羅上嶼

  馬歡島—大羅童島

  費信島—小羅童島

  司令礁—眼鏡

  雙黃沙洲—雙黃嶼仔

  南鑰島—第三島

  仁愛礁—斷節礁

  浪口礁—三閣

  彈丸礁—石公釐

  南海礁—銅鐘

  蒙自礁—線排頭

  信義礁—雙杆

  仙賓礁—魚鱗

  仙娥礁—鳥串

  安達礁—銀鍋

  北康暗沙、南康暗沙—墨瓜線

  半月礁—海公

  (李磊 輯)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網站一上線,訂單量就不斷更新和增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滿滿「科技範」濃濃海南味
    ■ 本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單雲鵬   通訊員 劉澤群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T2航站樓8月26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計劃年內投入運營,8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T2航站樓,提前體驗T2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味濃濃 回味無窮
    「我們力圖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展示海南文化精髓。」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舞蹈總監姜鋼說。演出現場熱情的竹竿舞、鬥笠舞,都盡顯海南文化的魅力。  海南風情驚豔亮相  今晚,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格外璀璨,具有海南韻味的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請到天涯海角來》《乘風破浪》唱響神州大地,來自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三亞市歌舞劇院、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南中學、省文化藝術學校等近千名舞蹈演員將海南少數民族風情、國際旅遊島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年味濃濃歡樂多多
    我省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精彩紛呈的旅遊活動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了具有濃濃年味的旅遊體驗。各市縣紛紛推出具有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的文化旅遊產品,及時向社會推薦一批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旅遊套餐和旅遊線路。  海口推出春節期間「深度自由行5大主題旅遊產品10條旅遊線路」「一日遊、兩日遊必去景點4條精品線路」,全面提升春節長假優質旅遊供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A  新格局下的新需求  國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老字號「穩坐江山」,新明星「C位出道」  今年的「雙11」,海南農產品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銷售品類。  京東數據顯示,「雙11」期間,海南特色農產品上行產品前五名為:香蕉、菠蘿/鳳梨、椰青、芒果、火龍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客人的桌子上,通常還配有一杯糯米酒或地瓜酒。當地人說,這早上的一杯酒,是跟朋友慢聊生活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為什麼早餐就要吃乳豬?好多人都跟我說早上吃肉,會覺得滿身都是勁,幹活有力。」臨高縣原文體局退休幹部全德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餐吃乳豬的生活習慣源自臨高民間養乳豬的風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本地食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客人的桌子上,通常還配有一杯糯米酒或地瓜酒。當地人說,這早上的一杯酒,是跟朋友慢聊生活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為什麼早餐就要吃乳豬?好多人都跟我說早上吃肉,會覺得滿身都是勁,幹活有力。」臨高縣原文體局退休幹部全德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早餐吃乳豬的生活習慣源自臨高民間養乳豬的風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油膏溫暖呵護抗疫一線白衣天使
    2月19日中午,公司將連夜打包整理好的一萬盒總價值59萬元的海南椰油膏準時運送到海口美蘭機場。當天下午5時,海南椰油膏作為一名特殊的「旅客」,跟隨著海南第六批援助湖北防控疫情醫療隊,一起奔赴湖北,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帶去一份特殊的「海南禮物」和海南之愛。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墾·農經  本報訊 (記者歐英才 通訊員劉霞)黑色的咖啡汁從摩卡壺裡慢慢流出,咖啡清香瀰漫開來,杯測師們依次品鑑並打分……11月14日,位於黎母山腳下的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咖啡加工廠內,9名專業咖啡杯測師正對母山咖啡進行杯測評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 赤誠心 芒果甜
    ■ 本報記者 昂穎 通訊員 胡詩鈞  四月中下旬,正是海南芒果豐收的季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光:廿載功夫烹出濃濃椰香
    老字號鑄造了一個地方獨特的商業文化,堪稱商業文明發展的標誌和城市文明發展的圖騰,它們大都經歷過優勝劣汰的殘酷商戰,最終統領一行名震一方。在每塊閃亮招牌的背後,都有一部創業、發展、低谷、崛起的感人故事。  從今天起,本報記者將走進部分「海南老字號」,全景展現「海南老字號」以及海南知名企業、品牌的歷史、文化、特色、故事、發展變遷、創新傳承等,以紀錄的方式挖掘和展現「海南老字號」品牌價值與內涵,破解「海南老字號」文化密碼,見證「海南老字號」的歷史和傳承,探尋「海南老字號」的傳承創新之道,感受海南商業力量,使之成為無形的精神資產,煥發出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