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田園城市勁奏農業交響曲

2020-12-04 海南日報數字報
  據初步統計,2015年1月-10月瓊海農業增加值54.5億元(農業總產值84.7億元),同比增長3.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0元,同比增長10%。預計全年農業增加值達71.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

  ■ 本報記者 蔡倩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這是歌謠裡的田野。

  萬畝田洋環繞著一個個美麗的村莊,一個個村莊點綴著廣闊的田洋,這是瓊海的田野。來這裡看看吧,歌聲裡的希望就在這片田野上。一畦畦農田、一片片檳榔,將鄉野渲染成綠色的海洋;一條條棧道、一道道河流,在綠色的海洋裡蜿蜒。一片片果林中,檸檬花飄香,番石榴掛果。一個個村莊裡,新房屋成行,石板路縱橫……田園城市奏響的農業交響曲,給人們呈現出如詩的畫卷,讓農村展現出全新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瓊海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發展戰略,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抓好高效農業、品牌農業和休閒農業建設,著力推進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據初步統計,2015年1月-10月瓊海農業增加值54.5億元(農業總產值84.7億元),同比增長3.4%,初步統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0元,同比增長10%。預計全年農業增加值達71.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

  高效農業做強做大

  「我市已經建立起了六大高效農業支柱產業,分別為水稻、優新水果、瓜菜、熱作、特色畜牧、遠洋捕撈和水產養殖。」瓊海市農林局局長顏業禮介紹,近年來,瓊海加快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樹品牌、促融合,全面改造提升農業產業,夯實了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基礎。

  走進瓊海市潭門鎮屯下村,一排排嶄新的小洋樓林立,一輛輛小車停在路旁。據該村村民介紹,這個村共有33戶人家,家家戶戶都種植紅泡椒,種植面積達到300多畝,每畝每年純收入近1萬元,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而嘉積鎮龍壽村的農民李明芳,今年也迎來了一個好收成——他種植的7畝蓮霧,因果實品質好、賣價高,純收入達到25萬元。

  這樣的例子,在近兩年的瓊海並不鮮見,該市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顏業禮告訴記者,瓜菜生產方面,瓊海引進推廣優新品種和精細化品種,調整種植布局,形成「一村一品」「一洋一品」的生產格局。

  截至10月,今年瓊海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2.8萬畝,總產量56.3萬噸,產值17.6億元,其中常年蔬菜種植面積8.1萬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14.7萬畝。

  水果生產方面,在繼續鞏固珍珠石榴、香蕉生產的同時,突出抓好以大路鎮為中心的蓮霧產業園區、以陽江鎮和中原鎮為中心的火龍果產業園區、以塔洋鎮為中心的檸檬產業園區建設,截至10月,2015年全市水果種植面積14.4萬畝,總產量23.1萬噸,產值12.1億元,同比增長4.19%。

  熱作生產方面,繼續抓好與海南大學的科研合作,推進瓊海油茶標準化種植、加工、育苗三項技術的地方標準化制定,大力推行油茶標準園建設,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該市油茶產業,截至10月,全市熱作種植面積達到99萬畝,總產值32.1億元。

  品牌農業做優做響

  依託「中國胡椒之鄉」「中國火龍果之鄉」「中國番石榴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蓮霧之鄉」等品牌,瓊海持續推動品牌農業發展,進而提升「田園城市」的品質。「國家農業公園、特色小鎮和品牌農業建設是我市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三駕馬車』。」瓊海市農林局副局長雷震介紹,瓊海把全市農業品牌創建工作當做一盤棋,統籌規劃、精心打造,立足資源和區域優勢,充分挖掘各鎮最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

  據了解,今年瓊海計劃打造各類農產品品牌43個,投入資金447.5萬元。其中,公共品牌8個,各鎮特色品牌35個。公共品牌已完成設計,目前正抓緊製作,確保8大產品在冬交會期間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不斷提高瓊海農業品牌影響力。同時認證了一批「三品一標」產品,全市新增農產品商標42個,目前全市擁有農產品商標數112個,獲得農業部「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共1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4個,綠色農產品1個;已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企業1家,即海南新發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在著手申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或合作社8家。

  圍繞品牌農業建設,瓊海堅持以農業標準化技術應用作為著力點,通過創辦示範基地,帶動該市農業標準化技術的推廣普及。目前,瓊海已先後建成全國胡椒標準化示範區、全國冬瓜標準化示範區、全國檳榔標準化示範區、國家級肉雞標準化示範場等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場)13個。如冬瓜標準化示範區,全市實施面積(3年累計)達到4.97萬畝,增產增效非常顯著。農業標準化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農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

  「在我市商標註冊的農產品中,飄仙牌胡椒、量子牌食用油、品香園牌椰子糖等已被評為海南省著名商標,大路金兔大米、翁氏醬菜等一大批品牌產品已成為市場的搶手貨。所以農產品品牌需要做得大、叫得響。」雷震告訴記者,瓊海還通過強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強化政策扶持與強化大企業引進、大項目帶動等一系列舉措來強化品牌農業的建設。

  休閒農業做美做富

  近年來,瓊海市通過把農田、果園、魚塘、河道等資源整合,加入綠道、餐飲、客棧、咖啡廳等旅遊元素,大力打造農村農業觀光,使休閒農業大步發展。據初步統計,1—10月瓊海休閒農業累計接待達到121.8萬人次,營業收入達95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21%。

  在塔洋鎮「七星伴月」景區內,「草根三味」農家樂顧客盈門。這家農家樂由6戶農民合股投資130多萬元興建而成,廚師、服務員與清潔工都是當地的村民。農民逐步通過鋪面經營、土地出租、打工和種植、養殖等多方面增加收入,從原來的單一生產性收入增加為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和生產性四項收入,也激發了廣大農民參與開發休閒農業的熱情。

  這是瓊海發展休閒農業的一個生動示例。依據農村農業資源特色,想方設法深入挖掘休閒功能,目前,在潭門、博鰲、塔洋、萬泉等鎮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遊鄉村。

  建設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萬泉河國家農業公園、濱海國家農業公園,瓊海以此帶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旅融合發展,不斷把更多的遊客吸引到老百姓家中,助推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讓人們在城市裡就可以感受到鄉村田園氣息,讓農村居民同樣享受到城市文明的品質生活。據統計,截至10月,瓊海共有海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6家,今年組織申報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3家。全市休閒農業企業達到20家,其中農家樂8家,休閒農莊5家,休閒農業園區4家,其他3家,帶動農戶2846戶發家致富。

  此外,瓊海還大力推動農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今年6月在大路鎮正式啟動「網際網路+農業風情小鎮」試點,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大路鎮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搭建起大路鎮政府網、大路鎮農旅商網、微信公眾號、淘寶天貓和京東官方旗艦網店「兩網一號兩店」平臺,實現了惠農政策、農旅信息、農業科技、市場行情、農產品質量和銷售等信息的交互流通。同時,建立特色農產品展銷中心,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打響「五朵金花」農產品品牌,帶動當地農村經濟提速發展。比如蓮霧,通過網際網路訂購銷往省外30噸,通過鎮展銷中心實體店賣出近300噸。在試點的示範帶動下,中原、博鰲、陽江等鎮也相繼著手實施「網際網路+」建設工程,如潭門鎮基本實現了鎮墟街道、居民點、商鋪、旅遊景點、學校和公共場所光纖和Wifi全覆蓋,並通過「智慧潭門」手機APP平臺,集中推介悠久的航海、耕海、守海文化,以及豐富的地方特色產品,促進了相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我們打造休閒農業的過程中,農民不是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的主體,因為他們是自己事業的經營者、管理者和受益者。」雷震表示。

  (本報嘉積12月9日電)

  相關連結

  瓊海名牌農產品

  胡椒:瓊海享有「中國胡椒之鄉」的美稱,是我國種植胡椒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中國第一株胡椒就是由祖籍瓊海的華僑王裕文於1947年從馬來西亞帶回故鄉種植。目前瓊海市胡椒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年產量1.1萬餘噸,是瓊海市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

  蓮霧:作為「中國蓮霧之鄉」,瓊海全市蓮霧種植面積近7000畝,每畝年純收入達1.5萬元左右。目前,瓊海種植蓮霧品種包括臺灣黑珍珠、臺灣黑金剛、臺灣黑鑽石等,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看好。

  火龍果:瓊海是「中國火龍果之鄉」,全市種植面積近6000畝,年產果1萬餘噸。火龍果營養豐富,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

  珍珠番石榴:瓊海於2012年8月獲評「中國番石榴之鄉」,目前全市種植番石榴面積為2.3萬餘畝。番石榴是最佳抗氧化的水果,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脂質、礦物質和纖維質及鉀、鈣、磷、鐵等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常吃有助於抗老化、促進新陳代謝、調理生理機能。

  山柚油: 作為「中國油茶之鄉」,瓊海主要種植的為油茶原生品種,與內陸油茶主產區所種植的改良油茶品種相比較,其產品茶油具有色澤鮮明、香氣濃鬱、味道純正的特點。

  嘉積鴨:嘉積鴨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在瓊海已經有150多年的養殖歷史。該鴨紅冠黃蹼,羽毛黑白相間。由於瓊海市嘉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海南民間把嘉積鴨視為補虛勞之藥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可滋補身體;同海參共燉食,滋補之功效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 

  溫泉鵝:溫泉鵝是萬泉河沿岸農戶飼養的本地鵝,以食百草為生,育肥階段入籠填養,以糠等粗飼料填食,具有營養豐富,肥而不膩,清淡原味、醇香可口的特點。

  (蔡倩輯)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歡樂時節田園唱牧歌
    讓我們直奔田園城市瓊海,享受田園的悠閒與愜意!  看不完的田園美景、遊不完的休閒綠道、吃不盡的各色美食,歡樂遍布在這座田園城市中。  有人說,與瓊海的美麗邂逅,讓我們發現海南不僅有陽光、海水和沙灘,還有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田園風光,以及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莊。這裡有自然田園之美、南洋風情之美、時尚現代之美……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來了還想再來的美麗城市!
  • 海南日報數字報-觀論壇風雲 品瓊海味道
    ■ 本報記者 蔡倩  這是一座不缺焦點的城市,暮春三月,萬千矚目,群賢畢至。  這是一座拒絕浮躁的城市,惠風和暢,花香鳥語,田園牧歌。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農特產品聲名鵲起
    5月26日,在位於海口名門廣場的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會場,來自海口馨藝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的產品——雞屎藤粽受到消費者青睞。不少市民遊客在現場大口品嘗,並向工作人員詢問、購買,還有不少遊客購買真空包裝的粽子寄給家鄉的親朋好友。  雞屎藤粽子是瓊海近年來推出的名氣較大的農特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雞屎藤粽子已經成功走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為海南粽子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歌碧歐」
    田園城市·幸福瓊海——  千年等一回的邂逅  《瓊海縣誌》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華僑何麟書從馬來亞引進咖啡種籽,在境內試種100畝,獲得成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一種味道,叫瓊海
    夕陽下,到散布在田園間的阿叔農家樂、萬泉河舊事、草根三味、多文人家等農家廚房品本地特色菜,是瓊海舌尖之旅的又一個必備行程:端坐于田園間的餐桌旁,清風徐徐吹過,抬眼是美麗的田園和農舍。還沒看夠眼前的美景,一桌豐盛的農廚美味已經呈現:或是大名鼎鼎的嘉積鴨、溫泉鵝,或是萬泉河裡的小蝦、小蟹,又或許,就是農家房前屋後原生態的蝦醬炒地瓜葉,原汁原味,健康美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海玩一把海南式小清新
    ■ 本報記者 蔡倩  觀賞罷海南熱帶島嶼激情魅力,是否還想體驗有休閒和文化特色的海南式小清新生活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泡湯吸氧歸田園
    到瓊海鄉間體驗田園生活的悠閒自在,去保亭七仙嶺腳下的溫泉池裡「發呆」,到五指山登山賞紅葉,呼吸最純淨的空氣,這或許都是不錯的選擇。  ■ 本報記者 易建陽 蔡倩  騎行田園品海味  漫步玉帶灘、萬泉河竹筏漂流、博鰲亞洲論壇會址參觀等遊玩方式中規中矩,卻不一定能深度感受到瓊海這個田園城市的真正魅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雙溝溪的水「活」了
    順著彤彤手指的方向,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在雙溝溪裡,有幾條長約三十釐米的羅非魚來回遊動,魚脊不時在水面上劃出一道道波紋。在彤彤驚訝的叫聲中,幾條大魚慢慢沉入溪底。  「變化真大,已經很久沒有在雙溝溪見到這麼大的魚了。」家住瓊海市嘉積城區的市民呂佳也感嘆,她說,「以前雙溝溪汙染嚴重,水體又黑又臭,從附近路過,大家都捂著鼻子。因為汙染嚴重,這條小溪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看不到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忠銳生態大米銷量登頂
    本報海口6月16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周靜泊)6月16日下午,海南愛心扶貧網第32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月餅漸成消費市場「新寵」
    9月6日,雖然還未到中秋,但是在瓊海市長坡鎮長坡敬老院內,29位老人們卻提前過了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團圓節。  「咱們瓊海的月餅好吃,瓊海的孩子們真有心啊!」面對前來慰問的瓊海美欣月餅工作人員代表,長坡敬老院內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  瓊海月餅味美情意濃。美的不僅是滋味,還有瓊海月餅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 海南瓊海:冬日田園忙耕種
    近日,海南全島各地陽光普照,瓊海市當地農民在田園裡播種、追肥、除草、澆水,確保不誤農時。↑2021年1月13日,海南瓊海嘉積鎮的農民在一處田野公園裡管理花卉。CICPHOTO/蒙鍾德 攝↑2021年1月13日,海南瓊海嘉積鎮的農民在一處田野公園裡移植瓜菜種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牌百花齊放 碩果百姓共享
    12月14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現場,來自河南的客商李獻偉走進瓊海館內,邊走邊看,不時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中的產品。  在今年冬交會上,瓊海市精心組織100多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參展。榴槤蜜、五指檸檬、番石榴等水果以及瓊海油茶、鹹水鴨蛋、生態大米等眾多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像李獻偉這樣的外地客商前來洽談合作。
  • 揚州公道: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共奏鄉村振興「田園交響曲」
    近年來,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力培育鄉土人才、開辦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奏響了鄉村振興「田園交響曲」。    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河東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徐大中,多年來,紮根農村,承包了上百畝農田,創辦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科學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道路,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尤其是鄉土人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海經濟期待花香四溢
    近兩年,隨著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深入發展,看海有了新的內涵——冬天來海南看最美大地花海。  瓊海龍壽洋花海 、萬寧永範花海 、三亞鳳凰花海,瓊東南海岸線上分布的成片花海,已悄然成為我省旅遊新的吸引物,最美「花鏈」串起了旅遊發展新的經濟鏈。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明月寄相思 瓊海月餅憶鄉愁
    近年來,海南傳統「瓊式月餅」強勢崛起,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低脂低糖 美味健康  瓊海生態優良、物產豐富,是海南美食最集中、最豐富、最具特色的市縣之一。嘉積鴨、溫泉鵝、清補涼、雜糧小吃等是遠近聞名的瓊海美食。瓊式月餅,也是瓊海眾多特色美食之一。  昌隆、金隆、海星、良昌、老樹、津可佳……瓊海月餅企業眾多,但無一例外鍾情都於瓊式月餅的製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夜騎瓊海 在晚風中放飛心情
    在瓊海市萬泉河路上,20餘名騎行者有序地排成一列,勻速穿梭在都市裡、騎行在田園邊,享受著夜晚騎行的樂趣。騎行者們身穿緊身騎行服、頭戴頭盔,腳下的單車車頭裝著夜行燈,車尾裝著尾燈,騎行隊伍中有60多歲的老人,也有十多歲的中學生,吸引了眾多路人的目光。  這群來自瓊海阿七單車俱樂部的夜騎人,在當地掀起了騎行新潮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字號試水新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當清香的班蘭葉,遇上中秋月餅,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重點招商任務表
    19.加密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  20.發展度假民宿等新型租賃業態  21.打造體現熱帶風情的精品小鎮  2  熱帶高效農業  22.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23.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省  24.圍繞種業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對外開放  25.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