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農特產品聲名鵲起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雞屎藤粽真好吃!給我來兩盒。」「雞屎藤粽怎麼賣?」5月26日,在位於海口名門廣場的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會場,來自海口馨藝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的產品——雞屎藤粽受到消費者青睞。不少市民遊客在現場大口品嘗,並向工作人員詢問、購買,還有不少遊客購買真空包裝的粽子寄給家鄉的親朋好友。

  雞屎藤粽子是瓊海近年來推出的名氣較大的農特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雞屎藤粽子已經成功走進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為海南粽子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除了雞屎藤粽,瓊海五色粽、靈芝雞粽、黑豬肉粽等名優農特產品也通過持續創新產品,不斷更新產品載體,在海南乃至全國的農特產品市場上聲名鵲起。

  A

  持續創新 產業添活力

  出生於瓊海的李會革是海口馨藝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也是他最先探索將雞屎藤這一海南常見植物融入海南粽子。

  「經過3年多的培育,目前雞屎藤粽僅在端午節前後的訂單就達到10萬個,銷售額超過100萬元。」李會革說,相較於普通粽子,雞屎藤粽更易消化,而且口感更清爽,「相對來說不會太黏牙,很多人喜歡吃。」

  「開發雞屎藤粽是我們挖掘家鄉名優農特產品的一種努力。」李會革說,除了雞屎藤粽,他還推出了雞屎藤月餅,並於2017年與省內知名品牌香江德福公司合作研發了雞屎藤餅乾,同年推向市場,藉助海南家樂福、海南郵政等渠道,銷售2萬餘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活力。」

  為了打造品牌,壯大產業規模,瓊海一直重視推動粽子企業等創新製作工藝,提高粽子製作水平,提高保鮮技術,打動不同消費者的味蕾。

  「與一般粽子相比,我們的五色粽款式新穎、色彩鮮豔,在這次的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上有不少單位主動下訂單。」海南碧鄉石碧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相關負責人介紹,五色粽的製作源於當地苗家的五色糯米飯,由於製作出的粽子外觀、口味都與普通粽子有明顯差別,在粽子市場上很有獨特性。

  將原本不易保存、運輸的五色糯米飯製作成粽子,既豐富了瓊海名優粽子的種類、數量,也讓水口仔村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據了解,五色粽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重要產業支柱。

  斑蘭葉是東南亞的熱帶植物,含有角鯊烯,具有保健養生的功效。在瓊海中原鎮,斑蘭粽已經成為當地聞名遐邇的農特產品,斑蘭粽一經面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瓊海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瓊海市高度重視農特產品創新,僅在粽子單品上,就已形成「鎮鎮有名粽,鎮鎮有特色」的粽業格局。其中代表產品包括雞屎藤粽、五色粽、斑蘭粽、雜糧粽等。目前,瓊海正推動農業跨領域發展,將名優農特產品與旅遊伴手禮等相結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B

  載體更新 產品變「網紅」

  瓊海優質農特產品資源眾多,例如瓊海煙塘的土雞和土雞蛋,便在當地聞名遐邇。

  「如今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煙塘的土雞這一『香餑餑』已傳遍大江南北。」李會革說,由於海南的地理位置條件,通過傳統途徑很難迅速打響優質農特產品的名氣,「但現在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能輕鬆完成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工作。」

  據介紹,2014年底,李會革針對性研發了一款椰子雞湯套餐,主打全國市場。經過努力,這款定價198元一套的椰子雞湯套餐已經在淘寶、京東、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店上線,僅代理就突破了500餘人,最遠賣到了西藏、新疆烏魯木齊等地。

  在李會革看來,通過網絡營銷,能讓更多人走進他的家鄉——瓊海煙塘,讓更多沒有來過瓊海的人了解瓊海,從而喜歡瓊海,投資瓊海。

  「這兩天賣得特別好,不僅現場的粽子賣得快,網絡上也接到一批訂單。」海南特麥拉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帶來的產品是斑蘭粽與柳媽粽,「原材料都是精心挑選的,因為風味純正,很受消費者喜歡。」

  就瓊海市農產品與原生態食材而言,不少消費者直言「很喜歡」。家住海口的陳曦透露,她很喜歡瓊海的雜糧與冷飲小吃,「以前想吃正宗的產品只能到瓊海去買。而現在很多店的產品都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購買,比以前要方便很多。」

  據了解,得益於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瓊海名優農特產品的發展勢頭近年來愈發強勁。

  瓊海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起,瓊海市便大力推動農村淘寶項目,讓農產品和旅遊服務搭上網際網路平臺,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

  目前,藉助電子商務平臺,瓊海已把辣木麵條、土家醬菜、手工藝品等一批名優農特產品發送到全國各地。瓊海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瓊海市通過提升全市光纖網絡覆蓋率,完善農特產品進網的硬體基礎,把以前藏在深山乏人問津的農產品變成了「網紅」。

  「一斤裝的山蘭酒賣98元,一盒天然胡椒賣38元,不僅價格賣得好,而且賣得多、賣得快。」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村民馬振明高興地說,「大家以前都不敢想,足不出戶還能把自家的農特產品賣出去。」

  此外,瓊海市還結合電子商務平臺,以規範化種植、精品化設計,打造一系列擁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農產品,讓「網際網路+農業+貧困戶」有機結合,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瓊海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依託電商平臺,推動瓊海特色農產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的交流合作,助推現代特色農業做大做強,著力完善物流等相關配套服務,進一步加強電子商務發展。

  (撰文/元宇)

  2019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瓊海展商(部分)

  瓊海嘉積涼爽冷飲店

  參展商品:芒果腸粉、榴槤綿綿冰

  瓊海嘉積麥記甜品店

  參展商品:芒果綿綿冰、榴槤綿綿冰、芒果腸粉、布丁

  海南叄圓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

  參展商品:福水蓮花、百香果茶

  海南木養元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參展商品:辣木茶、辣木曲奇、辣木酥餅、辣木麵條、辣木籽

  瓊海溫泉發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參展商品:北仍山山柚油

  瓊海中原甄想記椰子加工有限公司

  參展商品:椰漿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歡樂時節田園唱牧歌
    讓我們直奔田園城市瓊海,享受田園的悠閒與愜意!  看不完的田園美景、遊不完的休閒綠道、吃不盡的各色美食,歡樂遍布在這座田園城市中。  有人說,與瓊海的美麗邂逅,讓我們發現海南不僅有陽光、海水和沙灘,還有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田園風光,以及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村莊。這裡有自然田園之美、南洋風情之美、時尚現代之美……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來了還想再來的美麗城市!
  • 海南日報數字報-觀論壇風雲 品瓊海味道
    又是一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與瓊海這座田園城市的相遇,猶如春日裡最美妙的一場邂逅。瓊海,這塊千百年來秉承美麗從容的萬泉河水潤澤的地方,因充滿傳奇的紅色娘子軍、殊驚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捍衛南海主權的潭門漁民,彰顯著與眾不同的品質;而如今,瓊海又以多姿多彩的風情小鎮、如詩如畫的美麗田園、有滋有味的瓊海小吃散發著別樣的風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歌碧歐」
    上點年紀的海南人,或許還會記得,當年海外鄉親回鄉時,就是帶著印有這種圖案的美味點心分送給家鄉親朋的。  這一次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他們帶回了一個類似老式爆米花機器的東西——這是東南亞一帶曾經用來烘焙咖啡的用具。幸運地,他們還從一個開了很多家咖啡連鎖店的瓊海鄉親那裡,尋到了曾經的老咖啡配方!和前幾次到東南亞一樣,他們這次又順道帶回了一批過去的咖啡杯、搪瓷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一種味道,叫瓊海
    夕陽下,到散布在田園間的阿叔農家樂、萬泉河舊事、草根三味、多文人家等農家廚房品本地特色菜,是瓊海舌尖之旅的又一個必備行程:端坐于田園間的餐桌旁,清風徐徐吹過,抬眼是美麗的田園和農舍。還沒看夠眼前的美景,一桌豐盛的農廚美味已經呈現:或是大名鼎鼎的嘉積鴨、溫泉鵝,或是萬泉河裡的小蝦、小蟹,又或許,就是農家房前屋後原生態的蝦醬炒地瓜葉,原汁原味,健康美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雙溝溪的水「活」了
    順著彤彤手指的方向,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在雙溝溪裡,有幾條長約三十釐米的羅非魚來回遊動,魚脊不時在水面上劃出一道道波紋。在彤彤驚訝的叫聲中,幾條大魚慢慢沉入溪底。  「變化真大,已經很久沒有在雙溝溪見到這麼大的魚了。」家住瓊海市嘉積城區的市民呂佳也感嘆,她說,「以前雙溝溪汙染嚴重,水體又黑又臭,從附近路過,大家都捂著鼻子。因為汙染嚴重,這條小溪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看不到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月餅漸成消費市場「新寵」
    9月6日,雖然還未到中秋,但是在瓊海市長坡鎮長坡敬老院內,29位老人們卻提前過了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團圓節。  「咱們瓊海的月餅好吃,瓊海的孩子們真有心啊!」面對前來慰問的瓊海美欣月餅工作人員代表,長坡敬老院內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  瓊海月餅味美情意濃。美的不僅是滋味,還有瓊海月餅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田園城市勁奏農業交響曲
    熱作生產方面,繼續抓好與海南大學的科研合作,推進瓊海油茶標準化種植、加工、育苗三項技術的地方標準化制定,大力推行油茶標準園建設,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該市油茶產業,截至10月,全市熱作種植面積達到99萬畝,總產值32.1億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字號試水新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當清香的班蘭葉,遇上中秋月餅,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海玩一把海南式小清新
    ■ 本報記者 蔡倩  觀賞罷海南熱帶島嶼激情魅力,是否還想體驗有休閒和文化特色的海南式小清新生活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州明月寄相思 瓊海月餅憶鄉愁
    近年來,海南傳統「瓊式月餅」強勢崛起,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低脂低糖 美味健康  瓊海生態優良、物產豐富,是海南美食最集中、最豐富、最具特色的市縣之一。嘉積鴨、溫泉鵝、清補涼、雜糧小吃等是遠近聞名的瓊海美食。瓊式月餅,也是瓊海眾多特色美食之一。  昌隆、金隆、海星、良昌、老樹、津可佳……瓊海月餅企業眾多,但無一例外鍾情都於瓊式月餅的製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忠銳生態大米銷量登頂
    本報海口6月16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周靜泊)6月16日下午,海南愛心扶貧網第32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東郊椰林,找到這家叫「聚友美食園」的店鋪,只見等著吃烤雞的食客已經坐滿大堂,烤雞攤置於堂外,炭火烤制中的雞滋滋作響,摻雜著煙火氣的肉香,遠遠就能聞見。  烤雞師傅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符史智,文昌市東郊鎮人,幾年前曾在海口等地打工,學會了烤雞的基本方法,2014年回到東郊,開始做烤雞生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水果「嘗新記」
    王俏說,面對新的市場需求,他希望給海南的部分傳統水果「升級換代」。  和王俏一樣,對水果市場有著敏銳觀察力的,還有瓊海一人一口農莊負責人蘇飛燕。她常年在上海和海南兩地「飛」,對上海蔬果市場十分熟悉。  「市場的變化十分微妙。比如,這兩年上海市場對鮮食水果玉米十分青睞,對海南傳統的甜玉米品種已經『不感冒』。」
  • 海南日報數字報-品牌百花齊放 碩果百姓共享
    12月14日,在2019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現場,來自河南的客商李獻偉走進瓊海館內,邊走邊看,不時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中的產品。  在今年冬交會上,瓊海市精心組織100多種優質特色農產品參展。榴槤蜜、五指檸檬、番石榴等水果以及瓊海油茶、鹹水鴨蛋、生態大米等眾多品牌農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像李獻偉這樣的外地客商前來洽談合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旅遊,向深藍邁進
    作為多年以大陸型觀光產品為主的中國旅遊,在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正開始嘗試著邁向海洋,這對上千年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而言,無論在文化還是產品上,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首先要認識到海洋產品最核心的是沙灘,沙灘是海洋與海岸的連接帶、是濱海活動的承載帶,也是濱海生態的過渡帶,尤其好的沙灘更是海洋旅遊的核心資源,一定要開發為公共性產品,否則將會大大降低旅遊產品的價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煙雨蓑衣海南笠
    早在2005年,海南「東坡笠」就已入選第一批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南鬥笠又稱笠帽、竹笠、箬笠,分為罩笠、罩頭坡笠、越南笠三個品種,是過去較為常見的防雨防暑器具。海南人什麼時候開始編織使用鬥笠,已經無從考據,但海南人戴鬥笠的風俗由來已久。明萬曆《儋州志》記載:「男女出入多縵布帕,戴藤笠。」清鹹豐《瓊山縣誌》記載:「郡城婦女出入用柔薄草笠綰縛以蔽其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產品「土味」濃 購買熱情高
    「網際網路+愛心扶貧」公益平臺——海南愛心扶貧網正式上線運營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數字跳動著,愛心市集的成交量不斷攀升。截至10月17日20時35分,愛心市集頁面兩天訪問數累計達41萬餘人次,產品訂單金額兩天累計突破30萬元大關,兩天的支付訂單數為2869單。  火山巖味雞、富硒黑豬肉鹹鴨蛋粽子、保亭紅毛丹、瓊中蜂蜜、北緯18度紅心火龍果、凍幹芒果乾……海南愛心扶貧網上,海南各市縣獨具特色的「土味」農產品一應俱全,新鮮上線。記者了解到,網站集中展示銷售的均為海南貧困戶或扶貧合作社生產、提供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味濃情更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2004年,一直在薩爾瓦多從事水產養殖工作的埃維爾·巴斯克斯來到日本長崎大學攻讀海洋生物碩士學位。3年後,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2010年,他再次回到長崎大學攻讀博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到瓊北,品美食!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在海南休閒度假遊玩,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樂意享受美食、體驗文化。  海納百川的海南島上,海南人融匯閩粵烹藝,吸收黎苗食習,引進東南亞風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味覺體驗。海島性和移民性,使得包括餐飲文化在內的海南文化呈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化特性,這在瓊北更為顯著。  瓊北各地都遺留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