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助理、省旅遊委主任陸志遠表示,海南是南海絲路的重要一站,希望遊客可以通過在島上的遺存,比如老港口、老商埠,以及更路簿、海撈瓷等,換一種符合旅遊者實際的方式來觸摸那段輝煌的歷史。
■ 本報記者 楊春虹
從「濱」到「海」的突破
作為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其實自上世紀80年代發展旅遊開始,海南一直是中國濱海旅遊的領跑者。「無論擁有的資源還是目前的發展水平,海南的海洋旅遊都引領著中國海洋旅遊。但如何實現從『濱海』到『海洋』的邁進,是海南急需突破的一個問題。」中國旅遊報社社長高舜禮認為,在引領中國濱海度假十餘年後,海南需要向更廣闊的海洋邁進。
2013年1月1日,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中國海洋旅遊年啟動儀式在三亞舉行。選擇在海南舉辦啟動儀式,業界認為順理成章——海南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又具有發展濱海旅遊的成功經驗。
很多人將這一次的啟動儀式與1996年在亞龍灣舉行的中國休閒度假遊開幕式聯繫在了一起,認為對海南旅遊乃至中國旅遊都有重要意義。如今被業界稱為「96·1·1」的那次開幕式,開了中國休閒度假的先河。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第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凱萊度假酒店開業,開放式的大堂、穿著花襯衫的工作人員,都讓剛剛接受了國際商務酒店的酒店星評人員大跌眼鏡,並因此改變了中國酒店的評星標準。
也正是以「96·1·1」為起點,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將海南作為進入中國的橋頭堡。現在,海南五星級標準的度假酒店已達到70家。亞龍灣更成為中國高端度假的代名詞,海棠灣、清水灣等又一批度假海灣也開始走向市場。
陸志遠認為,大力發展海洋旅遊是海南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內在要求,國際旅遊島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更進一步提出要重點發展濱海度假旅遊、海洋觀光旅遊、海島旅遊、郵輪旅遊、遊艇旅遊、海上運動旅遊等,打造世界級海洋探奇景觀區,實現海洋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有機結合等,為海南海洋旅遊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是中國旅遊產品轉型的又一次突破。作為多年以大陸型觀光產品為主的中國旅遊,在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正開始嘗試著邁向海洋,這對上千年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而言,無論在文化還是產品上,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首先要認識到海洋產品最核心的是沙灘,沙灘是海洋與海岸的連接帶、是濱海活動的承載帶,也是濱海生態的過渡帶,尤其好的沙灘更是海洋旅遊的核心資源,一定要開發為公共性產品,否則將會大大降低旅遊產品的價值。」省旅遊委巡視員陳耀認為,對於海洋旅遊產品的開發,一定要研究海洋旅遊的規律,海洋旅遊的自然資源大同小異,包括海灘、海面、海岸等,這些資源大都相同,如果只建設高星級酒店,大家的區別僅僅就是氣候的差異、生態的好壞。「千萬不能簡單模仿海南,這樣的產品肯定是沒有吸引力的。」陳耀說,海洋旅遊作為一種新業態,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的增長和消費習慣的改變,郵輪、遊艇等會從現在的高端旅遊,慢慢變成普通旅遊產品。
郵輪旅遊領跑者
郵輪、遊艇旅遊,被海南視作從「濱」到「海」的重要突破點。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海南就已經開始接待國際豪華郵輪。1994年9月,世界三大郵輪公司麗星郵輪公司旗下「雙魚星號」豪華郵輪第一次到訪海口,海南開始成為國際豪華郵輪的重要停靠港。
然而,海南並不滿足於此。2002年,海南開工建設全國第一個8萬噸級郵輪專用碼頭,並於2006年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郵輪碼頭———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2011年,海南迎來第一艘以三亞鳳凰港為母港的國際郵輪,現在,三亞鳳凰國際郵輪港已成為麗星郵輪、皇家加勒比等世界知名郵輪企業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母港或停靠港。
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作為海洋大省,海南更是將發展郵輪旅遊放在突出位置。《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重點發展郵輪旅遊」,「推進國際郵輪母港發展」。
國際郵輪發展經驗表明,當一個地區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1萬美元時,郵輪旅遊消費開始起步,人均2萬美元時將達到高峰,隨後增速減緩。
「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郵輪旅遊也將會在中國獲得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2011年11月麗星郵輪在三亞開啟母港航線時,儘管此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海南4家旅行社還是毫不猶豫地成為麗星郵輪在海南的第一批合作社。
「海南地理區位、氣候條件、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完全可以和美國的邁阿密相媲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陸志遠表示,在郵輪旅遊、海洋旅遊快速發展的熱潮中,海南可以憑藉更加方便快捷的郵輪邊境旅遊異地辦證政策,以及得天獨厚的、四季如春的熱帶海島氣候,領跑中國郵輪旅遊產業發展。
遊艇是海南發展海洋旅遊的切入點。短短幾年間,海南已經建成了包括三亞鴻洲、三亞亞龍灣、三亞半山半島、海口美源、海口新埠島等數個國際標準遊艇碼頭,全省現有遊艇碼頭泊位超過千個。
陸志遠認為,發展遊艇產業同樣是推動海南海洋旅遊由「海岸」真正走向「海洋」,實現海洋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國際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當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遊艇經濟就開始萌芽。去年我國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遊艇產業將是我國繼汽車產業後又一個黃金產業。
目前世界遊艇年消費額高達400億美元,如果加上相關的維修、管理、娛樂等費用,全球每年的遊艇經濟收入超過500億美元。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海南發展遊艇裝備製造業的潛在市場空間非常巨大。遊艇除了本身價值不菲外,遊艇業形成的產業鏈不僅可以吸收大量的勞動力,還可以為當地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收入。
打造南海旅遊品牌
今年2月海南推出的7條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在旅遊業界和旅遊市場引發了強烈關注,海南也成為國內第一個系統推出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的省市。「未來我們將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不斷推出海南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陸志遠表示,將會努力推動海南成為國際旅遊集散地,推動中國遊客從海南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吸引外國遊客到海南度假和經海南到其他省市,實現多國共同發展旅遊和合作共贏,並以旅遊促進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金融業以及相關加工業發展。
大力發展以郵輪為核心的海洋旅遊,更被視為是推進中國——東協海洋旅遊經濟圈的重要推手之一。去年11月,海南與香港、臺灣、菲律賓等共同加盟成立的「亞洲郵輪專案」,今年會通過利用這一合作平臺,吸引更多郵輪公司開通海南航線,開發更多郵輪旅遊產品,努力推動環海南島郵輪旅遊和「中國—東協」郵輪旅遊產品。
同時,海南將會加強海洋旅遊規劃編制,今年底前會完成《海南省海洋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並將加快推進郵輪母港和航線建設,將依託三亞、海口,加快建設鳳凰島國際郵輪母港二期和海口灣南海明珠國際郵輪母港。
「我們將培育和豐富海洋旅遊產品。」陸志遠表示,將會依託沿海市縣的濱海旅遊度假區,積極培育和豐富海洋觀光、潛水、衝浪、帆船帆板、水上飛機等海上運動旅遊產品;積極引導和規範發展海洋垂釣和休閒漁業,促進近海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向旅遊業方向轉化,滿足廣大遊客體驗海洋文化的需求。我們還將繼續辦好海口國際遊艇展、中國(海南)萬寧國際衝浪節、世界職業風箏衝浪巡迴賽(海口站)、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等展會賽事,進一步提升海南海洋旅遊魅力。
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
海南南洋文化之旅
◆海口騎樓老街——文昌鋪前老街——文城文南老街——瓊海潭門千年漁港——瓊海博鰲蔡家老宅——瓊海中原南洋小鎮——萬寧和樂鎮小北港——萬寧東山嶺——陵水椰子島——三亞藤橋——三亞鳳凰鎮
海南老商埠行蹤之旅
◆海口鐘樓——文昌清瀾港——瓊海大路鎮龍灣港——瓊海潭門港——瓊海博鰲港——萬寧港北港——陵水新村港——三亞崖城大疍港
海南西海岸探秘之旅
◆澄邁老城——臨高新盈港——儋州鵝蔓港——洋浦千年古鹽田——儋州白馬井——昌化古城——東方魚鱗洲——樂東九所——樂東龍沐灣——三亞崖城
海南美食之旅
◆海口騎樓小吃街——文昌雞飯——潭門海鮮——中原南洋小吃——萬寧興隆咖啡——陵水新村魚排——三亞鳳凰鎮回民魚湯
尋寶之旅
◆海口香街——文昌文南老街——瓊海潭門小鎮——萬寧興隆印尼風味餐——興隆咖啡、香料——陵水海產乾貨——三亞珍珠
新聞回放
2月7日,在千年漁港、絲路古鎮潭門舉行的2015絲綢之路旅遊年海南啟動儀式上,海南發布了包括南海絲路·海南南洋文化之旅、南海絲路·海南老商埠行蹤之旅、南海絲路·三沙郵輪之旅等7條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遊客可以跟著這些主題線路,感受和體驗海南南洋文化、騎樓建築、老港口、南洋美食等,了解那段光輝的南海絲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