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記者陳銳海)2018年8月以來,我國28個省份先後發生了111起非洲豬瘟疫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非洲豬瘟病毒是否會感染人?目前我國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3月1日,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專家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實驗室主任李鳳琴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農組織以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都沒有把非洲豬瘟列為人畜共患病。歐盟食品安全局在官方網站上也強調,非洲豬瘟不會影響人類和其它的物種。「另外,世界各國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試圖用豬瘟病毒感染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但都沒有獲得成功。這說明非洲豬瘟病毒在自然界當中的唯一宿主就是豬。」
「雖然非洲豬瘟只感染家豬或野豬,對人沒有危害,但對養豬業、國民經濟和國計民生的影響非常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認為,我們國家是養豬大國,養豬數超過世界一半,佔53%。在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佔比達62%。所以,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和各級政府對非洲豬瘟都是高度重視。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認為,我國對非洲豬瘟採取的防控措施都是有利的,對疫情的控制都是有效的。「首先,我國通過疫情的排查和監測,早發現、早處置,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實際上,我們及時發現了68起疫情,超過疫情總數的6成。」
其次,楊漢春表示,所有發生的111起疫情都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沒有發生二次擴散。截至目前,已經有九成疫情按規定解除了疫區封鎖。「同時,我國加強對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使由調運引發的疫情比例從35%下降到了15%。禁止使用餐廚剩餘物餵豬的規定,使全國因餐廚剩餘物餵豬引發疫情的比例由50%下降到44%。」
楊漢春強調,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汙染面,豬瘟疫情的發生以及傳播的風險很大。即使在一些解除封鎖的地區,或者還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也不排除有再次發生疫情的可能。「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去做好非洲豬瘟的防控,這是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很艱巨的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