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題自測抑鬱症?心理專家:不靠譜

2020-12-21 半月談網

近日,多名媒體人因患抑鬱症自殺身亡,抑鬱症這一話題由此引發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各類「抑鬱症自測題」也在網上熱傳。做題真能測出是否患上了抑鬱症?

在網上流傳的一份《抑鬱自測表》中,列舉了15個問題,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打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抑鬱症傾向越明顯。0-4分,沒有抑鬱症;5-10分,偶爾有抑鬱情緒;而如果達到31-45分,則是有嚴重抑鬱症。

記者搜索發現,網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抑鬱自測表,稱可幫助快速診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問題大都大同小異,如:在最近的兩周裡,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是否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或是讓家人感到失望?是否對很多事都很自責?是否經常失眠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

對此,心理專家指出,做題測抑鬱症並不靠譜,網上熱傳的自測題只能測試你是否有抑鬱情緒,但不能作為診斷抑鬱症的依據。比如,一個人失戀了,或工作不順心,都會出現沮喪、情緒低落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患上了抑鬱症。如果真懷疑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最好去看專業的心理醫生。

據了解,抑鬱症的典型症狀主要有心境低落、興趣缺乏、疲勞乏力三項,具體表現為悲傷、心裡難受、有壓抑感、活著沒意義,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生活乏味,疲乏、無力、無精打採。北京協和醫院魏鏡教授表示,很多人生活壓力太大,長期得不到釋放,久而久之就得了抑鬱症。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不要壓抑自己,可以向自己的朋友進行傾訴,多和朋友交流,儘快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多參加體育活動,比如打球、爬山等等,保持身心健康,並培養自己的興趣,豐富業餘生活。

網友觀點:

@小孔:工作壓力其實大家都大,我覺得抑鬱症的人工作一般做的很好,但是對自己要求高太在乎別人看法,完美主義,我就是工作都受讚美,但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累,想太多。

@Norman Sartorius教授:抑鬱症在女性中發病率略高,圍產期抑鬱症在再次懷孕和生產時易復發,有軀體疾病或者殘疾的患者更易患抑鬱症,有家族史的更易患病。此外,受教育程度越低的發病率越高,農村人群發病率要高於城市。

@海桑:我做了一下網上的抑鬱症自測表,分數挺高的。沒做之前還覺得沒有什麼,現在做了,反倒覺得自己確實是抑鬱了。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峨眉山跳崖女孩遺書:抑鬱症惹的禍?抑鬱症自測表,測一下吧!
    原來,女孩留遺書表示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由於不堪其苦於是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脫。事發後,由於很多人對抑鬱症的不了解,從而對女孩的惡意猜測頗多,認為抑鬱症是因為自身太過脆弱,甚至認為抑鬱症患者都是矯情云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抑鬱症的知識。什麼是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不該有病恥感 三個測量表可自測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近段時間以來,有關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引起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
  • 好心情心理自測量表,讓您足不出戶即可對心理狀況了如指掌
    近年來,各類與心理相關的社會問題頻發。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傳統的方式已無法滿足當下人們的需求,獲得新的知識、提升更強的心理健康維護能力已成為全體國民迫切需求和心理健康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 網上心理測試真的能相信嗎?只不過是一場心理遊戲而已
    網上心理測試真的能相信嗎?如何正確性的看待心理測試?憑直覺選個圖形,看看自己屬於哪類性格;回答幾個問題,預測一下職業發展……如今網絡上所謂的「心理測試」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探索自我的衝動,而簡單易行的心理測試似乎提供了一種途徑。
  • 心理諮詢市場泥沙俱下:找到靠譜的心理醫生,還得仔細分辨
    而作為個人,我們目前又該如何找到一名靠譜的心理諮詢師呢?近些年來,抑鬱症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科普文章都有講到,抑鬱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一般的情緒問題,身邊親友的安慰開導解決不了問題,應該及時看心理醫生。殊不知,找心理醫生,也可能會把抑鬱症患者推入另一個火坑。
  • 杭州市七醫院主辦抑鬱症診療研討會
    記者 張姝 通訊員 徐勤    12月4日-5日,由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承辦的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抑鬱症中西醫診療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在杭召開。市七醫院院長張永華說,本次大會邀請的專家都是當今國內抑鬱症治療領域的專家。除了學術研討外,專家們還將給來自全國各地的精神科醫生授課,並在本周六舉辦義診。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核心提示: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3.5億名,每年有近8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死亡。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
  • 自測抑鬱症?不要再嚇自己了看看臨床上如何診斷抑鬱症
    在當今社會的高壓下,很多人都會多多少少有抑鬱症的傾向,只是有些人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可以從容的面對負面情緒。而不是深深的陷入抑鬱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沒有相應承受能力的人可能患上抑鬱症,不僅僅沒有和抑鬱抵抗的能力,反而引起抑鬱的情緒持續積壓而導致人走上極端的不歸路。
  • 養生「專家」「能量療愈法」治抑鬱症
    「把宇宙中的能量導過來到身上,把身體內不和諧的能量場和信息置換掉……」這並非好萊塢科幻片裡的臺詞,而是一名沒有任何醫師資質的「專家」,向抑鬱患者介紹的「能量療愈」法。作為一種精神障礙,抑鬱症屬於精神科的範疇。相關法律明文規定,精神障礙需由合法醫療機構中的精神科執業醫師診斷治療。
  • 合肥專家: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這四類人群要注意
    如何早期識別抑鬱症,遭遇心理困境有哪些求助途徑 …… 近日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知名專家、合肥市 " 名醫工作室 " 領銜人王克永教授在採訪中就相關話題進行了解讀。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關鍵作為研究治療抑鬱症的資深專家,王克永認為,《工作方案》的出臺是心理健康行動的一項重要落地舉措。
  • 北京首個官方心理測評量表發布 可實現自測與自助調節
    北京首個官方版的心理健康居民自測量表今天發布。十幾分鐘、80道題,就可以得出一個綜合的心理健康報告。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在北京安定醫院召開的「居民心理健康測評工具及促進技術研究」重大項目成果推廣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心理健康測評量表已經發布,居民可以通過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綜合平臺,給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個體檢。
  • 自從得了抑鬱症,整個人都聰明了?
    輕微抑鬱症的話,一般不用服用藥物,通過心理疏導與宣洩是可以康復的。對於中度抑鬱症和中度抑鬱症患者,就需要結合藥物治療。02經典案例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有時會覺得自己很聰明呢?本人經醫院診斷為重度抑鬱症。但患病以來,經常會感覺自己很聰明,別人學不懂的理論和解不了的難題,我都不是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 銘師堂升學e網通誠邀心理名師,精心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俄羅斯專家:懶惰或許是抑鬱症徵兆
    當出現這種徵兆時,什麼時候只需要自我控制,什麼時候需要去看醫生,國外心理專家給予了一些建議。俄新社13日報導稱,塞爾維亞心理學專家帕維爾·卡恰洛夫表示,懶惰是人的天性。甚至有人表示,懶惰是進步的動力,因為很多發明的誕生都是因為人類希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輕鬆。實際上,懶惰通常也是人體一種本能的保護性反應,這有助於擺脫不必要的工作。
  • 美國心理學博士抑鬱症測試題,不但能自測還有療愈方法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抑鬱症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突如其來的一種疾病,很多時候人們對它的了解還知之甚少。但是臨床上關於抑鬱症的診斷有時候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標準,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模糊不清。為此人們也不斷在完善抑鬱的測評量表,這裡美國新一代心理治療專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David D·Burns博士設計出一套抑鬱症的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鬱症清單(BDC)」,這個自我診斷表可幫助你快速診斷出你是否存在著抑鬱症。
  • 還在玩朋友圈裡的心理測試?看這裡,權威測試平臺今日上線!
    △點擊觀看視頻01朋友圈裡的心理測試不靠譜《5張圖測測你的心理年齡》、《測測你的心理陰暗指數》、《邪門的心理測試,據說準確率高達90%!》……現在,點開朋友圈就能看到大家轉發的各種心理測試連結,上網也能找到各種心理測試的軟體。儘管自己也知道不怎麼靠譜,但總會不自覺地試上一試。這些軟體娛樂一下還可以,如果要想當成心理健康的測試工具,科學性就要打個問號了。不過,之所以這麼多人會選擇去測這樣的心理測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特別關注,有這樣的需求。
  • 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每個人都經歷過,做這些可以幫助抑鬱症自愈
    也許是社會進步了,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病現在也層出不窮,這裡面就包括抑鬱症。聽到有人因抑鬱症而自殺讓人不僅噓噓。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像感冒一樣常見,青春期的時候最容易患抑鬱症,很多人像感冒一樣莫名其妙自己就好了,但也像感冒一樣,如果太嚴重,可能會引起別的併發症。
  • 醫生:自測表不靠譜
    日前,利維坦公眾號發布一篇文章引發人們對自拍成癮的關注,《國際心理健康和成癮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過度自拍並把自拍傳到網上可能是一種精神障礙。研究者把這種障礙稱為「自拍成癮」。2月19日,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評判「成癮」是有標準評價方法的,一些自測表並不靠譜,但如果一旦達到成癮的程度就要考慮採取措施「戒除」。
  • 懷疑有抑鬱症的傾向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教你如何自查
    關於抑鬱症這種疾病,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並沒有深入去了解,然而正是因為大家的不了解以及不重視,導致患上這種疾病渾然不知,甚至很多人會把抑鬱症患者當成怪人以及是矯情,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這麼簡單的。
  • 網上的在線抑鬱症測試題真的有用嗎?
    在我們深入了解網上的那些抑鬱症測試作用之前,先了解這些測試的局限性及其巨大的誤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抑鬱症測試是一些治療醫師在他們自己的治療實踐中所實際使用的方法。但是,在網上進行的抑鬱症自測和醫生所提供的測試,存在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