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不該有病恥感 三個測量表可自測

2020-12-21 半月談網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引起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從疾病負擔看,目前抑鬱症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焦慮患者已達9000萬,並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抑鬱焦慮已成為社會病,各行業都有心理亞健康者,每個群體都存在患病的可能。

但大多數人對抑鬱焦慮認知不足,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焦慮障礙,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患有這種疾病,認為是種恥辱,多採取心理牴觸和迴避的態度,導致了我國抑鬱症就醫率不足10%。

而由於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抑鬱焦慮給很多患者帶來嚴重影響,這與高發病率形成強烈反差。

抑鬱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長期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中無法自拔,而又諱疾忌醫。其實,患有抑鬱焦慮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許多人一生中多少都會有這樣的階段,關鍵在於採取何種態度應對,戰勝抑鬱焦慮其實是一場與自己的「心理」的對決,需要積極勇敢地面對。

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抑鬱,規範治療是恢復的關鍵之一。目前,抑鬱焦慮的主要治療方式是使用抗抑鬱藥物。有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鬱劑顯著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

然而,在現有的抑鬱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部分患者並沒有按照醫囑規範用藥,對藥物治療存在認知誤區:擔心藥物成癮、戒斷反應等副作用,或者認為抑鬱焦慮難以徹底治癒而放棄。事實上,嚴格按照指南規範使用抗抑鬱劑,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藥的藥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指南推薦一線用藥,儘可能減少副作用。臨床經驗也表明,通過規範治療8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癒。

如果覺得最近情緒不佳、身體不適,又不能確定是否抑鬱焦慮,可使用PHQ-9/GAD-7/PHQ-15三個簡單便捷、可靠的自測量表工具,快速識別。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做題自測抑鬱症?心理專家:不靠譜
    在網上流傳的一份《抑鬱自測表》中,列舉了15個問題,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打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抑鬱症傾向越明顯。0-4分,沒有抑鬱症;5-10分,偶爾有抑鬱情緒;而如果達到31-45分,則是有嚴重抑鬱症。記者搜索發現,網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抑鬱自測表,稱可幫助快速診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問題大都大同小異,如:在最近的兩周裡,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 峨眉山跳崖女孩遺書:抑鬱症惹的禍?抑鬱症自測表,測一下吧!
    原來,女孩留遺書表示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由於不堪其苦於是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脫。事發後,由於很多人對抑鬱症的不了解,從而對女孩的惡意猜測頗多,認為抑鬱症是因為自身太過脆弱,甚至認為抑鬱症患者都是矯情云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抑鬱症的知識。什麼是抑鬱症?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發現抑鬱症,而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案件也隨著越來愈多,以至於抑鬱症問題已經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2003年4月1日,香港影壇著名人物張國榮在酒店的24樓終身一躍,結束了其精彩的一生。後經自殺原因曝光,得知原來是抑鬱症害了他。這抑鬱症到底有多恐怖?
  • 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
    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世界精神衛生日」 本報直擊抑鬱症治療從鹹陽來西安的路上,李娜的丈夫絮絮叨叨,埋怨了一路。他穿著整套藍色西服,款式陳舊,手裡拎著塑膠袋,裝在四顆蘋果,一卷衛生紙。「你才40歲,別人是忙著掙錢,你是忙著給自己找病,丟人不?」
  • 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科學家發現,測量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產生的腦電波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是否會對治療產生反應。 這使患者能夠轉換到新的治療,而不是繼續無效的治療(和抑鬱)數周而不知道結果。 這項工作在ECNP大會上發表。
  • 醫生崩潰 從這張自測表就能看出來……
    健康界將一份《抑鬱程度自測表》 交由14位醫生和護士自評測試。自測結果顯示:有3位沒有憂鬱症,6位偶爾有憂鬱情緒,4位有輕度憂鬱症,1位有中度抑鬱症。中國醫師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醫生每周工作時間平均達51小時,其中26~35歲醫生每周工作時間最長,平均工作52.43小時;有24%醫師能夠休完年假,23.6%不休年假,一半醫師少休,4.4%醫師不知道有年假。
  • JACC研究|自測血壓|高血壓|血壓測量|...
    準確測量血壓時診斷和管理高血壓的基礎。一般而言,去醫院量血壓是診斷和評估高血壓的常規做法。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家庭自測血壓和動態血壓監測,對於預測心血管事件和靶器官損害價值更大,這可能與這兩種方法更能反映真實血壓有關。2019年,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也指出,患者應該在家量血壓。
  • 「焦慮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治療焦慮抑鬱症有哪些辦法?
    當你有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來看看自己的進步和優點吧,你或許這時會感到一絲絲的滿足。當你對自己不滿足的時候,或者自責又嫌棄自己的時候,你並不糟糕,至少你還是一個健康的人。今天繼續我們的「焦慮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的一問一答回答模式之「治療焦慮抑鬱症有哪些辦法?」這篇文章的問題是從第46問到65問。之前的問題,請查看前面兩章,而後面的問題,請持續關注更新即可。46、得抑鬱症要不要告訴同事、朋友?這裡需要注意什麼?
  • 高血壓患者自測血壓要注意4個細節,一天測幾次血壓合適?
    長期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很大,可引發冠心病、心肌增厚、腦出血、腦梗塞、腎衰竭、眼底動脈硬化、急性眼底病變等,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而無症狀的高血壓不容易被發現,所以更「狡猾」,危險係數也更高。因此,要掌握判斷是否得了高血壓方法,一般情況下,不同時段測量三次血壓,如果血壓都超過正常值(即收縮壓≥139mmHg和/或舒張壓≥89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了。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家中的血壓自測是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血壓自我監測中,下面細節需要注意:1、 血壓計的選擇。
  •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殺手!如此可怕,我們該如何自檢自救?
    據悉,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的第二大殺手。而且大量的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連年遞增,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而且衛健委發布方案,方案提出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這一舉措,對於家長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抑鬱症慢慢逼近,我們應該有所警惕。
  • 一所大學有40人被確診為抑鬱症
    抑鬱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從情緒、認知、動機和生理上都有明顯異常的反應,判斷是否得病通常在上述方面。「對生活失去興趣,無意義感,嚴重的,會出現自殺傾向。」章文記得曾接待一位歷經3年半心理輔導的女生,這女孩當時甚至記不住7個字以上的短句,「得了病,身心巨大痛苦,普通人往往難以理解,我們的流程是先詢問症狀,嚴重者建議轉診同時通知家屬或老師,不嚴重者就心理諮詢。」
  • 前列腺增生,仨患者中兩個在「硬扛」,自測表來了!
    有種病就像與男性年齡綁定一般,過了40歲便出來搗亂,它的醫學名字叫「前列腺增生」,也是人們常說的前列腺肥大。與一些身體器官衰老後呈萎縮狀態不同,前列腺的衰老是從增生開始的,當它肥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排尿困難。雖然前列腺增生在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群體中發病普遍,且非常影響生活質量,就診率卻大約只有三分之一,差不多三個患者中就有兩個在「硬扛」。這是為什麼呢?
  • 懷疑有抑鬱症的傾向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教你如何自查
    關於抑鬱症這種疾病,相信很多人多少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並沒有深入去了解,然而正是因為大家的不了解以及不重視,導致患上這種疾病渾然不知,甚至很多人會把抑鬱症患者當成怪人以及是矯情,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這麼簡單的。
  • 媒體:北京一所著名大學有40人被確診為抑鬱症(2)
    從碩士確診為抑鬱症至今,她犯了三次病,兩次在國內,一次在國外交換期間。最近一次病發是在寫作博士論文期間,被論文和就業的雙重壓力所困擾,幾個月來她常失眠,身體狀態也越來越差,抑鬱再次來襲。「注意力下降,記不住東西,根本就寫不下去。吃過數十種抗抑鬱的藥,忍受過噁心無力、渾身酸痛的副作用,這些和抑鬱本身的症狀混在一起,生不如死。」
  • 都說抑鬱症患者都常壓抑情緒,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不壓抑自己?
    很多人紛紛表示不理解,為什麼你有個抑鬱症這麼麻煩,當下誰沒有點痛苦,我憑什麼要這樣顧及你的情緒,我難受的時候誰管我啊!好像大家看完之後不但不覺得他可憐,甚至會覺得不公平。抑鬱不等於抑鬱症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不高興的時候或階段,為什麼突然就有了抑鬱症這樣一個概念呢?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 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若有其中三個,可能是被抑鬱症「盯」上了
    近年來,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那麼,抑鬱症的具體表現究竟有哪些?我們又該怎樣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抑鬱症?以及對於抑鬱症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今天我們來一一為大家解答。抑鬱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生理出現變化抑鬱症患者在生理方面往往會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會在某個時期裡突然迅速下降、目光呆滯、面容衰老等,有部分抑鬱症患者症狀尤其明顯,比如反覆並且持續性地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種種跡象和心源性疾病類似,但其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方面的疾病。
  • 杭州市七醫院主辦抑鬱症診療研討會
    四個月內,做了三次胃鏡,三次腸鏡、四次CT檢查,還住院治療個把月,各家醫院依舊是診斷她沒有器質性疾病。  「到了今年,大媽的老胃病症狀還是照舊。老人急於尋求治療,花了不少冤枉錢,家人很不理解她,開始埋怨她杞人憂天。老人非常痛苦。最近,我再回顧大媽的病史,發現她有明顯的失眠等軀體形式障礙。我又請大媽到我的門診裡看看,最終確診她有抑鬱症。我給她開了抗抑鬱症的藥物,每天吃半片。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說到抑鬱症,大家腦子裡閃過的詞兒會有哪些?張國榮、自殺、絕望……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是沒辦法相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竟然會被「抑鬱症」這個傢伙折磨得生無可戀,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抑鬱症,不直接損害人的肉體,而是隱形藏起來,慢慢地折磨人的心靈。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在35歲以下的中國年輕群體中,近三成有抑鬱風險。和10年前相比,問題變得更嚴重了。另一項針對中國大學生的調查也顯示,在看似舒緩的校園中,抑鬱症的發病率也在持續升高,大一和大三尤其是高發期。微博@財經網 對此做了個調查:「你每天刷社交媒體幾個小時」。4萬人參與,絕大多數人回答的是:「刷幾個小時,不刷更抑鬱」「醒著就刷,一直爽一直刷。」與抑鬱症的高發律和危害性不匹配的,正是抑鬱症的識別率和治療率一直都很低。就算是被識別的患者,通常也不是第一時間就醫。
  • 廣東省人民醫院陳魯原:自測血壓更有效防治高血壓
    5月17日是第8個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將今年的主題定為「知曉你的血壓」。在我國,患者以及醫務人員對於家庭自測血壓還缺乏正確認知。  自測血壓讓醫務人員更加準確診斷病情  門診測血壓欠準確 能自測血壓患者僅三成  陳魯原教授指出,由於門診偶測血壓存在一定的不足,無法反映患者過去一個月血壓的平均值,加上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影響,容易產生「白大衣」效應,測出的血壓值可能會偏高,導致不準確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