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

2020-12-20 三秦網

核心提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抑鬱症患者面對面,試圖尋找「城裡」「城外」的溝通之道。

新聞提示:

20年,磨盡了李娜的盼頭。

發病時,她用拳頭狠勁砸自己的頭,想看看裡面有怎樣的怪獸。「想過各種花樣的死法,這種痛苦,你想不到。」

痛苦,從失眠開始。前一晚,睜著眼熬到天亮。到第二天,她又要為下一場睡眠而擔憂,長期以往,反覆無常。

公開報導顯示,在中國,抑鬱症患者高達9000萬,不論貧富、老幼,平均15人中就有一人患病。

更多人則給抑鬱症貼上「精神病」標籤--就像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經受著迷茫、絕望、逃避,外面的人表現出誤解、不屑、歧視。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走進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抑鬱症患者面對面,試圖尋找「城裡」「城外」的溝通之道。

來自三個抑鬱症患者的樣本報告

「世界精神衛生日」 本報直擊抑鬱症治療

從鹹陽來西安的路上,李娜的丈夫絮絮叨叨,埋怨了一路。

他穿著整套藍色西服,款式陳舊,手裡拎著塑膠袋,裝在四顆蘋果,一卷衛生紙。

「你才40歲,別人是忙著掙錢,你是忙著給自己找病,丟人不?」一直走到醫院門口,丈夫都認為,妻子的抑鬱症,是性格內向、不和人溝通所致。

李娜不這麼認為,「你不懂,」走出門診大廳,她站在花壇旁吸了口冷氣,看著很疲憊,「我想死一萬次。」花壇裡,有兩株凋謝了的月季,枯敗的葉子,灑落一地。

「就像是惡魔一樣,我害怕極了」

事實上,打從上網尋找醫院起,李娜都是偷著進行的。

在傳統價值觀裡,即便到今天,聽說過再多因抑鬱症而產生的悲劇,人們仍容易將抑鬱症誤解為是精神不正常,甚至是瘋子,談虎色變。

20年前,因為失眠、厭食,李娜去西京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抑鬱症,開了一大堆藥。

吃了兩天,不管用,李娜乾脆把藥扔了。「當時,我不懂啥叫抑鬱症」,有次,她向朋友講起自己的病,朋友反問她,「是精神病嗎?」

李娜是鹹陽人,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天天吵架,家庭的影響,讓她從小就內向自閉。她朋友很少,也討厭社交,很少會主動交朋友,「我覺得別人都不懂我,把心事告訴他們,說了也白說。」

婚後,她試著將心事講給丈夫聽。丈夫是個樂天派,開朗熱情,每次談話,都會拿出一大堆道理勸她,給她寬心。

李娜似乎並不買帳。「說實話,我也想找人說說話,但是身邊沒有你能和我說到一起去,」夫妻倆每次聊天,都不歡而散,起初,李娜還有精力辯解幾句,後來完全所謂了,「你愛說你說去吧。」

這種狀況,伴隨著兒子的出生,一度得到緩和。李娜的兒子今年12歲,在兒子身上,她看到了久違了的希望,「過去吧,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但是新生命的降臨還是會讓你知道,作為母親,你有了盼頭。」

去年夏天,兒子突然問了她一句,媽,為什麼好久沒看你笑了?敏感的李娜發現,「過去的那個我又回來了,就像是惡魔一樣,我害怕極了,提醒自己不能犯病,甚至多次想過自殺,只是覺得對不起父母,沒勇氣去做。」

極端案例比比皆是,多位抑鬱症患者告訴記者,都曾琢磨過怎麼自殺。有位中年大叔,兩次自殺未遂。他的手腕上,至今能看到橫七豎八的刀疤。

「連抑鬱症患者都不懂抑鬱症是怎麼回事,更何況他們的家人,很少人會把『不高興』當成是一種病,」西安精神衛生中心重症精神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貴斌說,懷疑自己有抑鬱症的人,多數會選擇去綜合性醫院的神經內科、心血管科、中醫科看病,「所有的檢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毛病,最後簡單的歸結為性格內向、內心不強大等等。」

有人將抑鬱症比喻為「心靈的感冒」,這個比喻兩重意思,一是感冒人人會得,誰都有可能得抑鬱症;二是感冒好治,抑鬱症可以被治癒。

李貴斌說,抑鬱症識別率低,治療率低,發病因素多元。他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如果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不高,且沒有任何客觀原因,無自知力,在排除了其他疾病,比如吸毒、精神分裂症等後,就得考慮是不是抑鬱症了。」他特別強調,抑鬱症屬於精神疾病,而不是神經疾病。

「晚上怎麼都睡不著,快憋瘋了」

李貴斌同時兼任睡眠醫學科主任,這是個開放病區,初期抑鬱症患者在這裡接受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並輔助心理疏導,住院周期約15天。為了防止病人自傷,帶入病房的物品都經過嚴密的檢查。

「所謂『想不開』,是一種病,僅靠心理疏導是沒有用的,」 當然,李貴斌也提醒,醫學上已經有了針對抑鬱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有解決情緒劇變和創傷的認知療法,還有能快速緩解重症病人症狀的電痙攣療法。

19歲的大三男生劉軍,正在接受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法。

即便是全身蓋著藍色的被子,頭上戴著腦電圖定位帽,也掩蓋不住這張俊朗的臉,他皮膚白皙,高鼻梁,五官很精緻。

磁信號從治療板中傳出,治療板的一頭,貼著劉軍的頭部右額葉背外側區,磁信號發出來的振動波,發出不同頻率的震動--這是通過磁信號刺激大腦神經,對腦電波進行幹擾。

「我不知道啥是抑鬱症,反正一直心情不好,晚上怎麼都睡不著,快憋瘋了,」做完治療,劉軍和母親坐在了記者對面。

劉軍在西安某知名大學讀管理專業,一上大學,他就開始睡不著。起初,他以為自己是神經衰弱,沒太在意。

「可能高考前整夜看書,睡得遲導致的,好吃好喝的,有啥愁的?你把要求降低點,別太要強,」坐在一忙的母親插話。

劉軍沒有理會,「有時,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除了上課,其餘時間都在宿舍,睡覺、玩手機,宿舍的人一起出去逛街吃飯,我很少參與,反正就不想說話。」

沒人注意到劉軍的痛苦,大家只覺得他靦腆內向,有人甚至鼓勵他找個女朋友。「並不是找女朋友能解決的,」劉軍露出一絲苦笑,「就是感覺壓力好大,前途渺茫,快窒息了。」

後來,他聽說了抑鬱症,他上網去查,將網上的臨床表現,一條條與自己對比,「每一條都像在說我。」他偷偷去買阿普唑侖片,這是一種鎮靜催眠藥物,藥物的副作用讓他嗜睡、乏力。

今年國慶節,劉軍回到老家,母親發現了不對勁,打電話問遠在北京的親戚。親戚說,快去看看醫生,會不會是抑鬱症。這個沒有文化、沒有工作的農村婦女,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

國慶收假,劉軍以「家中有事」為由,給學校請了半個月假,第一次接受專業治療。

有多少抑鬱症患者會去主動接受治療呢?尚無公開的統計數字,但多位專家給出的判斷,一致認為在5%左右。

「舊的恐懼走了,新的恐懼來了」

不到一個月,王昕瘦了20斤。

從白天到夜晚,除了睡就是吃,他甚至連穿衣服、洗臉的心情都沒有。他吃藥,但拒絕去醫院治療。妻子勸他,兒子勸他,誰勸他,他罵誰。

他說自己「中邪」了,專門從山西老家請來風水先生,將臥室的家具調整了方位,將瓷磚地板換成木地板。

「我爸雖文化程度不高,但經營鋼材生意多年,走東闖西,見過世面,應該是西安最早一批下海的商人,」在王昕兒子眼中,父親曾是很多人羨慕的成功商人,在圈子裡呼風喚雨,如魚得水,似乎不應該這麼消極。

大約三年前,王昕去醫院看病,說他睡不著覺、頭疼、眼睛發花,有時甚至感到煩躁。醫院給他做了磁共振,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王昕以為是壓力大,帶著妻子去法國度假。「所有人都玩的很開心,就我一個人感覺鬱悶,每次坐飛機,想從飛機上跳下來,這樣就解脫了。」王昕將抑鬱症比喻為一種「說不出來、摸不到、莫名其妙的疼痛」,可是具體哪裡疼?他說不出來。

第一次自殺,並不是因為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而是抑鬱症所帶來的無限循環的、久治不愈的絕望。就像是一個看不到底的黑洞,一個解不開的死結,「繞啊繞,舊的恐懼走了,新的恐懼來了,活生生把你吸進去。」

去年,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王昕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出院後,他嘗試著鍛鍊身體,學習釣魚,家人每天有選擇的告訴他一些可以開心的消息,但堅持了沒多久,他又絕望了。

類似王昕這樣的病人,李貴斌接觸過很多。他坦言,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復發率極高,醫生能做的,只是幫助患者消除臨床症狀,讓初期患者有效恢復,讓重症患者穩定病情。

「抑鬱症的治癒率約在70%-80%,並不可怕,但是必須得配合藥物治療,即便出院後,短時期內也不能停藥,這樣才能像正常人一樣回歸社會,擁有正常的社會功能,」在李貴斌看來,焦慮、抑鬱是人性的必然的成分,不可能清除掉。因為只要人類存在,一定會有抑鬱的情緒。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在經歷過正常人不必經歷的痛苦之後,徹底康復後的他們,對幸福的敏感度更高,也比較容易知足。

「相比過去,很多人開始重視『抑鬱症』,但是對這種病的病理本質還是停在原地。」李貴斌認為,更多的應該是全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寬容、接納和關愛。全社會應該形成對抑鬱症患者的公共救助體系,科學的、標準的進行幹預,重視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常識,「請你輕鬆面對這份痛苦,而不是逃避和否定。」

(應求訪者要求,文中抑鬱症患者系化名)

本報記者 宋雨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因服用藥物增加了患抑鬱症機率
    中國日報網6月16日電 有研究者提醒稱,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為服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比如避孕藥、抗酸劑和一般性的心臟病藥物,而增加了患抑鬱症的機率。一篇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報告指出,由於這些藥都是常見藥,人們通常意識不到其中的潛在的致鬱的副作用。
  • 關注抑鬱症患者:給他們陽光、自由和一點花的芬芳
    5月21日,2016國際神經精神疾病高峰論壇於北京舉行,來自全球300多位神經精神疾病專家以及以研發神經精神藥物知名的丹麥靈北(中國)總裁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先生出席會議,共同關注中國精神疾病的問題。
  • 大便、巧克力等新方法解決抑鬱症匯總說明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pression and Anxiety上的研究報告吸引了媒體的關注,媒體報導指出,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能夠幫助減輕機體抑鬱症症狀。專家對一種致幻真菌進行研究,隨著吸毒人員越來越多,人們對這種真菌也開始重視,這種真菌叫裸頭草鹼,又名裸蓋菇素,曾被科學家用於緩解癌症焦慮情緒,後來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其中一些活性成分提取對12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這12位抑鬱症患者症狀均得到了緩解,而且還有其中5個人在3個月後完全緩解。
  • 抑鬱症患者不該有病恥感 三個測量表可自測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近段時間以來,有關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引起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約為11%。
  • 哪些話最好不要和抑鬱症患者說?人們對抑鬱症有哪些誤解?
    美國6.7%的成年人都會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發作。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不可能理解抑鬱症患者到底經歷了什麼。缺乏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教育,以及媒體的嚴重錯誤導向,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抑鬱症的錯誤認識。希望下面的事實,能幫助澄清一些與抑鬱症有關的誤解,並提供一些對抑鬱症患者不應該說的話。
  • 抑鬱症患者,請卸下你的「病恥感」
    「病恥感」讓抑鬱症患者耽誤治療  「20年前,很少有人知道抑鬱症、焦慮症。」李凌江表示,近年來,一些知名人士患抑鬱症的新聞,讓這種疾病逐漸被公眾了解。目前,抑鬱症已是一種現代社會常見的、嚴重且複雜的疾病。據世衛組織估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遍布各年齡段。
  • 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若有其中三個,可能是被抑鬱症「盯」上了
    生理出現變化抑鬱症患者在生理方面往往會表現為食慾減退、體重會在某個時期裡突然迅速下降、目光呆滯、面容衰老等,有部分抑鬱症患者症狀尤其明顯,比如反覆並且持續性地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等症狀,種種跡象和心源性疾病類似,但其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方面的疾病。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說到抑鬱症,大家腦子裡閃過的詞兒會有哪些?張國榮、自殺、絕望……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是沒辦法相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竟然會被「抑鬱症」這個傢伙折磨得生無可戀,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抑鬱症,不直接損害人的肉體,而是隱形藏起來,慢慢地折磨人的心靈。
  • 相比抗抑鬱藥物 鍛鍊和飲食等天然療法也能有效改善抑鬱症患者的症狀
    圖片來源:choosehelp.com2004年發表的一篇綜述報告中,研究者指出,當與活性安慰劑相比較時,從統計學數據來看,抗抑鬱藥物幾乎並沒有明顯的療效。1)鍛鍊2017年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隨機指定參與者每周步行或慢跑三次(每次30分鐘),服用抗抑鬱藥物左洛復或安慰劑,研究結果表明,鍛鍊相比藥物治療更加有效。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多篇研究鍛鍊對抑鬱症影響的文章進行回顧性分析後發現,鍛鍊或許是一種有效的抗抑鬱療法。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研究證明,存在家族史的抑鬱症患者及首發未用藥和緩解期抑鬱症患者中,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海馬體體積縮小,不同程度的體積變化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的疾病狀態。 研究表明,抑鬱患者杏仁核的外側和基底外側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縮。 根據世衛生界組織報告,全球大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僅在中國就有超過9000萬人正飽受抑鬱症的折磨。換句話說,在你我的身邊,平均每15人中間就有1名抑鬱症患者。 對深陷抑鬱中的人而言,每一天似乎都是一種折磨。
  • 得抑鬱症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3個患者的真實經歷,給出了答案
    長期這樣的生活會對我們的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患上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生活是痛苦的,因為從外表上看,抑鬱症患者與普通人沒有區別,但抑鬱症患者每秒鐘都可能瀕臨崩潰,因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外人無法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抑鬱症發展到最後,往往會導致自殺。
  • 印度調查怪病原因 患者血液樣本發現重金屬鉛鎳
    很多患者隨後康復,但已有一名45歲男性不治身亡。當地官員曾表示,這一不明疾病與新冠肺炎無關,所有患者新冠病毒檢測均呈陰性,患病原因可能與水汙染有關,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美聯社報導稱,受影響地區的水樣暫未顯示出任何汙染跡象。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這篇短小精悍的漫畫作品記錄了作者罹患抑鬱症20年的親身經歷。作者從小遭受了大量來自原生家庭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尤其是父親的粗暴教育。動輒被打罵,內心長期恐懼、壓抑,這是他兒童、青少年時期的常態。小學、初中階段,作者成績優秀,尤其喜歡並擅長歷史科目。
  • 焦慮和抑鬱症同時存在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多篇文章揭秘抑鬱症...
    doi:10.1001/jama.2020.10224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後發現,維生素D的補充或許並不能預防中老年人群患抑鬱症。
  • 抑鬱症向年輕人蔓延 杭七院青少年患者三年增兩倍
    日前,兩位青年才俊的隕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而抑鬱症是否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更是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來自杭州市七醫院抑鬱症門診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門診總量大幅上漲,其中14歲~28歲青少年的就診數量也持續增長,2014年比2013年增長了52%,2015年更比2014年增長了89%,可見,抑鬱症年輕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經常有自殺的念頭?可能是這4個原因
    每次看到有抑鬱症自殺的消息,總會看到這樣的留言獲得高贊:「既然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其實說這種話的人,真的不了解抑鬱症。我曾經聽到一個抑鬱症患者說到抑鬱症對他的折磨:「真的是死都不怕,怕的是活著。在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死亡就是最大的誘惑,就像沙漠中的人看到水源,真想馬上喝掉。」
  • 春季抑鬱症患者明顯增多 多飲養神湯水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雲、通訊員朱宏報導:2012年春節過後,廣州經歷了長達63天沒有陽光的日子,除呼吸道等器官患者增加的同時,心理疾病患者也在增加。記者昨日從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獲悉,受天氣影響,近期鬱症患者大幅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長60%。
  • 36組家庭,最小的患者僅9歲半:得抑鬱症的,往往都是好孩子
    「36組家庭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9歲半,最大的29歲。」這是「渡過」創始人張進組建的抑鬱症社群中,一個青少年抑鬱症療愈親子營的真實情況。2018年12月30日,「渡過」第二期親子營在蘇州開營。張進說:「本打算招22個家庭,但報名者太多,最後擴大至36個家庭。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失眠者佔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的都是抑鬱症患者。有些人失眠只是身體內分泌失調的一種表現。並非所有的失眠都會得抑鬱症,也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會有失眠的表現。失眠是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軀體表現特徵之一,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抑鬱症狀呢?
  • 全球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 ,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作為一種常見病,正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據悉,全球預計有3.5億抑鬱症患者,截至到今年9月底,全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620萬人,其患病率高達2.1%。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精神疾病,是一種很難自愈的情緒障礙,是大腦內部出了問題。抑鬱症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抑鬱症患者生命能力很低,顯得很懶,不想動,懶得連學校也不去了,單位不請假就曠工了,甚至躺在床上不起來了,不刷牙不洗臉,不打扮自己等個人生活方面也懶得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