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今日2月25日:國民黨最大巡洋艦「重慶號」起義

2020-12-16 中國軍網

資料圖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蔣介石集團即將崩潰的時刻,「重慶號」巡洋艦官兵因不滿國民黨政府依附帝國主義,推行反人民的內戰政策,於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吳淞口毅然起義。艦長鄧兆祥率領全艦官兵547人,脫離國民黨統治,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號」起義後,立即向北駛入解放區港口,2月26日抵達山東省煙臺港,受到當地人民解放軍、人民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重慶號」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的艦隻,系1948年5月英國政府贈給國民黨政府的。艦重7000餘噸,全長505英尺,寬51英尺,6.4萬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30海裡,續航力4000海裡。艦上裝有不同口徑的主炮、副炮、高射平射兩用機關炮共22門,高射機槍8挺,魚雷發射管6門。

「重慶號」巡洋艦官兵的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引起了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大恐慌。3月初,「重慶號」駛抵葫蘆島後,美國海軍曾出動3艘潛水艇到葫蘆島海面,阻止該艦轉移,並於3月17日至20日,連續出動有美國國徽的B29式轟炸機多架輪番狂轟濫炸。20日,「重慶號」巡洋艦沉入海中。

責任編輯:杜汶紋

相關焦點

  • 戰史今日2月25日:「重慶」號巡洋艦起義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發動起義。該艦起義後由吳淞口向北航行到達東北解放區。「重慶號」於3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多架B-2重型轟炸機炸沉於遼西葫蘆島附近的渤海灣內。艦上官兵安全登陸,進入東北解放區。
  • 組圖:重慶號巡洋艦舉行起義
    「重慶號」巡洋艦是當時國民黨海軍中較大的一艘旗艦,排水量為7500噸,全長為505英尺,寬51英尺,64000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30海裡,連續航行能力4000海裡,艦上的武器裝備有各種炮22門,高射機槍8挺,魚雷發射管6個,還有雷達、通訊等設備。該艦由英國 製造,曾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艦齡較長,被英方淘汰,並於1948年5月贈給國民黨。
  • 重慶號起義 遭國民黨空軍獵殺擊沉始末
    「重慶號」「武裝起義解委會」全體成員。作者系臺灣歷史學者1949年2月25日凌晨,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部分官兵趁該艦在上海吳淞口附近停泊時,猝不及防發動起義兵變,艦長鄧兆祥被起義官兵說服,親自指揮「重慶號」航向業已解放的山東煙臺。為防止這艘海軍旗艦為對手所用,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空軍執行獵殺「重慶號」的任務。
  • 蔣介石聽到「重慶號」巡洋艦起義的消息後,氣得渾身發抖(一)
    1949年2月25 日凌晨,停泊在上海吳淞口外的國民黨最大的一艘重巡洋艦「重慶號」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武裝起義。它英勇地衝破黑暗,投向人民的懷抱。這一壯舉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加速了蔣家王朝的滅亡。「重慶號」重巡洋艦,是英國贈給國民黨政府的一艘重型軍艦。原名「震旦號」,是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K」艦隊旗艦,在當時是一艘擁有現代化裝備的新型巡洋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艘軍艦戰績輝煌,被譽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功勳巡洋艦」,並受到英國女王的加冕。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海軍為接運英艦回國,在重慶各大專院校招考海軍學員。
  • 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只有翻開中國海軍發展的歷史,才能明白今日海軍的來之不易。 重慶號失聯1949年3月2日早上,剛剛做完禱告的蔣介石突然得到報告,重慶號巡洋艦偷偷開出上海吳淞口,一路北上開往煙臺了。其實,國民黨海軍與重慶號失去聯繫已經4天了。
  • 海軍巡洋艦起義主要策劃領導者,正軍級大連艦艇學院副院長
    大多數讀者對國民政府軍隊中陸軍部隊的起義投誠事跡都有所耳聞,而對於國民政府海軍、空軍部隊起義事跡就了解的不太多了,尤其是踢到海軍起義事件時,大多只對發生在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的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的有所了解,其實有關於國民黨海軍部隊比較著名、大型的起義事跡,在1949年2月份就出現過,林遵將軍率部起義也是在此次成功起義的影響下促成的,這就是在解放戰爭史上著名的「重慶」號巡洋艦起義事件
  • 此人是國民黨海軍艦長,1949年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過得如何?
    鄧兆祥在解放戰爭末期擔任了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的上校艦長,因為厭惡內戰,不願意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並且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和平起義後的鄧兆祥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他是廣東省高要縣人。
  • 「重慶」號巡洋艦在蔣介石轟炸中駛向解放區,毛澤東連說三聲好
    這艘曾經是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旗艦的巡洋艦,原名叫「奧路勒」,後被蔣介石改名「重慶號」,任命鄧兆祥為該艦的上校艦長。為接受和使用好「重慶號」,鄧兆祥他們在英國一待就是兩年多,進行了各種作戰技術和遠程航行的訓練。1948年5月26日,「重慶號」巡洋艦從英國樸次茅斯港起航回國,8月14日經香港、上海等地駛至南京下關碼頭。
  • 揭秘:66年前「重慶艦」起義之謎 揚州人王頤楨策劃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軍海軍部隊中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上海吳淞口起義,直駛解放區煙臺,這是我國人民革命戰爭中一件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而這次起義主要策劃者、領導者王頤楨是揚州人,他編著的《重慶艦起義——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驚險細節,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 南京紅色印跡|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
    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位於棲霞區燕子磯街道笆鬥山附近的長江水面。1948 年2 月,林遵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負責從江陰到安慶的江防,配合國民黨陸軍抵抗人民解放軍南下。林遵對國民黨的統治深惡痛絕,他與上海地下黨員、海軍總司令部新聞處上校專員、《海軍月刊》社社長郭壽生聯繫。郭壽生動員他率部起義,他欣然接受,開始積極籌備。1949 年2 月25 日,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在上海吳淞口宣布起義,林遵受到鼓舞,積極與郭壽生聯繫商量起義的具體事項。
  • 70年前的今天,曾經的國民黨王牌軍艦向著光明,啟航!
    1949年2月25日   長江江面一艘國民黨軍艦悄然起航   向著目的地——解放區煙臺港駛去   這艘軍艦正是當時國民黨海軍的王牌軍艦   「重慶號」   為了它
  • 國民黨海軍的王牌戰艦重慶號為何投奔解放區?
    重慶號2 重慶號被國民黨寄予厚望,它參加了遼瀋戰役,它的威力驚人,一發炮彈,就能炸掉解放軍一個排的防禦陣地。重慶號上的官兵大多反對內戰,同時深受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鬥爭的排擠,情緒不穩,畢重遠認為,這是策反的好機會,他主動成立了一個「士兵解放委員會」,開始策划起義。
  • 我國第一艘林仙級巡洋艦,老蔣命名「重慶」卻被我國主動沉入海底
    我國第一艘林仙級巡洋艦,蔣介石命名「重慶號」,卻被我國主動沉入海底1949年對我國而言,是一個風雲激蕩的特殊年份。當年,大批國民黨軍官兵棄暗投明,當時國民黨海軍最大的戰艦——「重慶號」巡洋艦也跟隨,加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國海軍艦艇監造官,代表中國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的起義將領
    周應聰,1900年~1985年4月21日,福建福州人。國民黨海軍起義留用將領。畢業於煙臺海軍學校第十三屆駕駛班(1921年3月轉為吳淞海軍學校畢業)。1929年11月12日赴英國留學。1932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後任「海容」號巡洋艦航海長;1934年7月21日任「通濟」號炮艦練習艦少校艦長;1935年1月12日任「莊瑞」號巡洋艦教官,17日調任「海容」號巡洋艦副艦長;1936年1月1日任駐英國公使武官,7月13日任國民黨海軍第2艦隊中校參謀長。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從1949年2月至12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國民黨海軍就有21起海軍起義,起義艦艇97艘,起義官兵3800多人。這些海軍艦艇和部隊的起義、投誠,削弱了國民黨海軍的有生力量,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他們的功績載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史冊。但起義發動後又不幸失敗的起義人員,對於瓦解國民黨海軍同樣起到了積極的貢獻,同樣也功不可沒。本文所擷取的4宗起義未能成功的經過,便屬這類。
  • 萬噸級為何不叫巡洋艦?
    網傳055大驅照片   自2017年6月28日下水以來,055型大型飛彈驅逐艦一直吸引著國內外諸多關注。近日社交媒體流傳的照片顯示,已經下水的055型驅逐艦首艦舷號噴塗為「101」,意味著國產最新、噸位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這艘驅逐艦重啟了退役功勳艦艇的舷號。它不僅預示著該艦服役在即,也透露出這艘萬噸大驅下一步的服役方向。   有網友猜測,北海艦隊的驅逐艦通常從101開始編號,東海艦隊驅逐艦從131開始編號,南海艦隊從160開始編號。
  • 曾經的伏龍芝——拉扎耶夫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
    伏龍芝號核動力巡洋艦屬於是前蘇聯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一艘,標準排水量1925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最高航速30節 ,是20世紀80年代首屈一指的現代裝有電子作戰系統的巡洋艦。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是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
  • 戰史今日4月28日:朱毛紅軍井岡山會師(圖)
    戰史今日4月28日:朱毛紅軍井岡山會師(圖) 2015-04-28 11:14:3410日,徐世昌總統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6月17日,在英國幹預下,直奉兩系停戰議和,籤訂和約。  1928年4月28日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在寧岡礱市勝利會師。  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工農武裝割據」。
  • 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作為大英帝國實力尊嚴的象徵,排水量達41785噸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當時最大的主力戰艦,她的出現昭示著不列顛統治下的和平未曾消弭,英國依然保有世界霸主的地位。胡德家族的最後一位將軍便是霍勒斯·胡德少將,此人在指揮第3戰列巡洋艦分隊參加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時,因座艦「無敵」號被擊爆沉而不幸遇難,其遺孀則在2年後主持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下水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