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2020-12-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周年。

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如果您只看到人民海軍今天的輝煌,還不足以理解百餘年來中國人為擁有一支強大海軍所付出的艱辛。只有翻開中國海軍發展的歷史,才能明白今日海軍的來之不易。

重慶號失聯

1949年3月2日早上,剛剛做完禱告的蔣介石突然得到報告,重慶號巡洋艦偷偷開出上海吳淞口,一路北上開往煙臺了。

其實,國民黨海軍與重慶號失去聯繫已經4天了。起初他們不敢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蔣介石,而是一連數日不斷地用無線電呼叫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勸他返回上海。鄧兆祥始終不應,只一股勁兒地往北開。眼看重慶號是鐵了心要投奔共產黨,海軍才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正蟄居在老家奉化的蔣介石。

得知重慶號起義,蔣介石怒不可遏。他在當天的日記中狠狠地寫道:「此乃我海軍之奇恥大辱,惟有將其炸沉,以免為匪利用。」

仗打到1949年3月,蔣介石手中已沒有幾張牌了。而重慶號就是僅剩的牌中重要的一張。據說,1949年初蔣介石在一次宴會上給他的將軍們打氣說:「有長江天險,有海空軍在,有重慶號巡洋艦在,共軍又能奈我何?」

如今,蔣介石倚重的重慶號也起義了。這對他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重慶號長154.22米,寬15.54米,吃水5.03米,64000馬力,標準排水量5220噸。它原本是一艘英國軍艦。據說,二戰期間,招商局在香港訂製的6艘艦艇被港英當局徵用並送到了歐洲戰場。為了補償中國,二戰後,英國政府把戰功赫赫的「阿瑞圖薩」號巡洋艦送給了中國,改名「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中,重慶號是裝備最好、火力最強、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重慶號」起義

1948年10月,回國不久的重慶號被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調往東北參加遼瀋戰役。重慶號上的官兵基本都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還是大學生。當年他們響應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如今卻要將槍口對準自己同胞,他們怎麼也想不通。

當時,東北已全境解放,國統區局勢緊張,「重慶號」多數官兵思想動蕩不安,不願作國民黨的殉葬品。共產黨地下組織抓住艦上人心渙散這一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工作,成立解放委員會,培育和發展進步勢力。

1949年2月,趁重慶號回上海保養期間,艦上的年輕官兵與中共地下黨聯繫,成立了「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2月17日,重慶號奉命開往吳淞口錨地待命,「解委會」感到,重慶號此行很可能是要去阻止解放軍過江。緊要關頭,他們決定起義。2月25日凌晨1時30分,「解委會」切斷無線電和電話,取出武器,拘留了艦上的軍官。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艦長鄧兆祥不但沒有阻止他們起義,還積極參與進來。

其實,中共中央南京局董必武早就通過民主人士何燧找到國民黨海軍部參謀長周應聰,去做艦長鄧兆祥的工作。

鄧兆祥

鄧兆祥系福建馬尾系海軍人員,受到桂永清的排擠。桂永清派親信牟秉劍為副艦長,監視鄧兆祥,並準備讓牟接替鄧兆祥艦長的職務。因此,當周應聰對鄧兆祥做策反工作時,鄧兆祥同意在時機成熟時起義。

在鄧兆祥的指揮下,重慶號開出吳淞口,次日清晨7時順利抵達解放區煙臺港。

「一定要炸沉重慶號」

得知重慶號起義的當天,蔣介石就給南京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炸沉重慶號。

次日清晨,4架轟炸機從臺灣新竹基地起飛,一路飛到重慶號上空。可它們剛一露頭兒,沿岸和艦上就炮火齊發。轟炸機不敢降低高度,只好在高空胡亂投下幾枚炸彈,就匆匆飛走了。第二天,幾架飛機補充了油料和彈藥,再飛臨煙臺時,竟發現重慶號消失了。

得知重慶號失蹤,本就氣悶的蔣介石把王叔銘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蔣公事略稿本》中記載了當時的情景:「接見王叔銘副總司令,以據報重慶號艦叛逃,泊於煙臺港內,我空軍轟炸不中,竟被其逃逸無蹤。公以此為我空軍之莫大恥辱,當對王叔銘副總司令嚴加訓斥,矚望轉告周至柔總司令,使其知恥負責也。」

挨了一頓臭罵,空軍方面不敢怠慢。國民黨空軍第二軍區少校陳鍾琇找來一張山東半島沿岸的地圖,沿著最後一次發現重慶號的坐標,劃了一個扇形圖。以重慶號的平均速率,推算它可能走到了什麼位置。根據這個大體的測算,偵察機開始了地毯式搜索。

18日清早,飛行員王金篤飛到葫蘆島上空。曾在青島駐防的王金篤經常去葫蘆島近海釣魚,對這裡的地形十分熟悉。這天,他在空中突然發現,葫蘆島多出來一小塊長方形的「新島」。他覺得納悶,把飛機拉低準備仔細瞧瞧。可他剛一靠近,岸上就槍炮齊鳴。

王金篤把發現「怪島」的情況報告給陳鍾琇。陳鍾琇把葫蘆島空照圖和重慶號正上方鳥瞰圖,兩廂一對,斷定那個所謂的怪島就是經過偽裝的重慶號。

原來,由於煙臺港離當時美軍駐防的青島太近,停泊5天後,中共中央命令重慶號開赴葫蘆島。到達葫蘆島後,一連幾天沒見著國民黨轟炸機的影兒,蘇聯專家提出,應該給重慶號偽裝一下。

偽裝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談何容易。當年曾在重慶號服役的周榮老先生回憶,號召一下,成千上萬的遼西農民推著小車,趕著毛驢,運來了幾萬斤秫秸。不到三天,重慶號就被蓋得嚴嚴實實,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大草垛。

不過,大草垛的秘密最後還是暴露了。一天上午,周榮正好當班,一架飛機突然低空飛來。周榮看到機艙裡有個胖子,依稀就是桂永清。接著,飛機上撒下了一麻袋紙片,周榮隨手撿起一張,上面是桂永清向重慶號官兵賠罪,希望大家迷途知返的傳單。

艦長鄧兆祥感到,這可能是敵人對重慶號採取重大行動的前奏,立即命令大家撤除偽裝,不能讓軍艦葬身火海。

3月19日一早,9架國民黨軍轟炸機出動向重慶號狂轟濫炸。三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附近海岸陷入一片火海。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當天下午中央指示,拆下艦上的精密儀器和武器,打開海底門,將重慶號自沉海中。

對於只有舢板、木船的解放軍而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重慶號不光是國民黨的王牌軍艦,當時在全亞洲也是最先進的。人民海軍尚未成立就能擁有這樣大的軍艦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可無奈缺乏空中保護,解放軍與這條大船只能失之交臂了。

修復代價太大無奈放棄

1950年2月,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就成立了重慶號打撈委員會,主持工作的是一個蘇聯專家組。1951年4月,海軍青島基地工兵營和海軍某部潛水分隊的潛水員,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了打撈工作。

工兵們在艦體上拉上鋼絲繩,用岸上的攪拌機拉著鋼絲繩一點點把重慶號扶正。潛水員潛到艦底,關閉當年打開的艙門。最後再用抽水泵將艦內的海水抽出去。沉沒兩年的重慶號終於浮出水面。

當時,國家已打算把重慶號改名為黃河號,重新編入海軍部隊服役。但經過一番考察後,蘇聯專家認為修復重慶號代價太大。

蘇聯專家組出具的一份名為《關於修復重慶號的報告》中稱,修復工作約需3年,國外訂貨約需5千萬盧布,國內修理費約需1800億元人民幣(舊幣)。這個費用比買一艘新巡洋艦還貴。

無奈中國當時沒有修復巡洋艦的技術能力,只得放棄了。

後來,重慶號上的主機和鍋爐分別作價處理給一些地方單位,火炮和雷達作為海軍學校的教具,船殼則拖到上海打撈局做水上倉庫。1960年,上海打撈局曾試圖把從江陰封鎖線上打撈出水的海容號主機安在重慶號身上,可最終還是失敗了。1964年,重慶號撥給天津渤海石油公司作為海上鑽油平臺的宿舍船,並改名為「北京」。

上世紀90年代,廢棄將近半個世紀的重慶號被徹底解體,船殼送入煉鋼爐化作鋼水。「重慶」二字的艦牌收藏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供人憑弔。

1949年重慶號無奈自沉後,半個世紀,中國不復有巡洋艦。新中國成立後,很長時間內,我國大力發展小炮艇,出現過「小炮艇萬歲」的說法。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這顯然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擁有大船,到深海去,永遠是海軍和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時至今日,這個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來源:北京日報紀事微信公眾號

作者:黃加佳

監製:董少東

編輯:黃加佳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關焦點

  • 62年前國民黨黃安艦起義 成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軍事上有句名言:「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三軍之中,海軍花費最大,最體現綜合實力。航空母艦的出現,無疑是人民海軍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  這一刻,距離人民海軍的誕生已經過了62年。
  • 重慶號起義 遭國民黨空軍獵殺擊沉始末
    「重慶號」「武裝起義解委會」全體成員。作者系臺灣歷史學者1949年2月25日凌晨,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部分官兵趁該艦在上海吳淞口附近停泊時,猝不及防發動起義兵變,艦長鄧兆祥被起義官兵說服,親自指揮「重慶號」航向業已解放的山東煙臺。為防止這艘海軍旗艦為對手所用,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空軍執行獵殺「重慶號」的任務。
  • 戰史今日2月25日:國民黨最大巡洋艦「重慶號」起義
    資料圖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蔣介石集團即將崩潰的時刻,「重慶號」巡洋艦官兵因不滿國民黨政府依附帝國主義,推行反人民的內戰政策,於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吳淞口毅然起義。「重慶號」起義後,立即向北駛入解放區港口,2月26日抵達山東省煙臺港,受到當地人民解放軍、人民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重慶號」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的艦隻,系1948年5月英國政府贈給國民黨政府的。艦重7000餘噸,全長505英尺,寬51英尺,6.4萬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30海裡,續航力4000海裡。
  • 戰史今日2月25日:「重慶」號巡洋艦起義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發動起義。該艦起義後由吳淞口向北航行到達東北解放區。「重慶號」於3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多架B-2重型轟炸機炸沉於遼西葫蘆島附近的渤海灣內。艦上官兵安全登陸,進入東北解放區。
  • 組圖:重慶號巡洋艦舉行起義
    抵抗行動   周老作為「重慶艦」上的一名老兵,對於當年「重慶艦」上的抵抗行動記憶猶新。他稱:「『重慶艦』起義到達錦州水域的葫蘆島後,我們已經得知蔣介石要派飛機來轟炸。   怎麼辦?我們請示上級,當時中央的批示是:一定要保住『重慶艦』上的人。因為我們是新中國第一代的人民海軍,成長起來不容易,所以中央認為人是最寶貴的。
  • 人民海軍首艘軍艦誕生記:起義巧妙騙過美艦(圖)
    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誕生記   為深入了解和準確反映當年「黃安」艦起義的真相,我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走訪了多名起義領導人親屬和健在的起義骨幹,特別是電話採訪了起義組織者之一的孫露山老人,並收到了他寄來的海軍北海艦隊黨史辦整理的回憶資料和起義領導照片。
  • 南京紅色印跡|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
    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位於棲霞區燕子磯街道笆鬥山附近的長江水面。1948 年2 月,林遵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負責從江陰到安慶的江防,配合國民黨陸軍抵抗人民解放軍南下。林遵對國民黨的統治深惡痛絕,他與上海地下黨員、海軍總司令部新聞處上校專員、《海軍月刊》社社長郭壽生聯繫。郭壽生動員他率部起義,他欣然接受,開始積極籌備。1949 年2 月25 日,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在上海吳淞口宣布起義,林遵受到鼓舞,積極與郭壽生聯繫商量起義的具體事項。
  • 服役年限高達70年的海軍老兵,壯舉震驚中外,看看他究竟什麼背景
    有了這艘現代化的「重慶號」,國民政府就像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曾誇大其詞:即使損失了全部的艦艇,「重慶號」也將在長江上下遊繼續作戰!1948年,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正在圍困錦州城,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坐鎮「重慶號」,指揮艦上火炮向堅守在塔山的我東北野戰軍展開攻擊,但是效果不佳。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作為一個軍迷,尤其是喜歡談論軍艦的軍迷,我對「大和」號戰列艦是存有一點敬畏之心的;但作為對海軍有一點了解,特別是對海戰有一點膚淺的認識的我來說,我又非常不看好「大和」號戰列艦。在和美國打太平洋戰爭時也是這樣,一激動,先把珍珠港炸了,後來打起來又保守了,處處躲讓,怕軍艦被打完了,結果就是慘敗。「大和」艦在有建造想法時,可以說是考慮周全的,但真的造時,許多人已經看出不合適的苗頭,連喜歡巨炮大艦的山本五十六都反對,但決定者就是要造。
  • 新中國第一海戰:海軍將領孔照年,成功用小艇打贏敵人的大艦
    新中國第一海戰:海軍將領孔照年,成功用小艇打贏敵人的大艦文/無計讀史國民黨被趕到臺灣去之後,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賊心依舊不死。蔣介石用了很多種辦法,無論是派間諜派特務,還是在海面上組建「海狼隊」對大陸進行襲擾。
  • 蔣介石聽到「重慶號」巡洋艦起義的消息後,氣得渾身發抖(一)
    1949年2月25 日凌晨,停泊在上海吳淞口外的國民黨最大的一艘重巡洋艦「重慶號」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武裝起義。它英勇地衝破黑暗,投向人民的懷抱。這一壯舉給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打擊,加速了蔣家王朝的滅亡。「重慶號」重巡洋艦,是英國贈給國民黨政府的一艘重型軍艦。原名「震旦號」,是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K」艦隊旗艦,在當時是一艘擁有現代化裝備的新型巡洋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艘軍艦戰績輝煌,被譽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功勳巡洋艦」,並受到英國女王的加冕。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海軍為接運英艦回國,在重慶各大專院校招考海軍學員。
  • 從長江駛入大海--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創建
    從1949年2月至1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人民解放軍接收的原國海軍軍艦艦員起義共16起,計先後主要有:「黃安」號、「重慶」號等軍艦,海防第2艦隊等編隊,「靈甫」號、「永明」號等艦,起義艦艇共73艘,起義官兵3300餘名(後來又從各地徵招原國民黨海軍700餘人)。
  • 揭秘:66年前「重慶艦」起義之謎 揚州人王頤楨策劃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軍海軍部隊中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上海吳淞口起義,直駛解放區煙臺,這是我國人民革命戰爭中一件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而這次起義主要策劃者、領導者王頤楨是揚州人,他編著的《重慶艦起義——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驚險細節,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 「重慶」號巡洋艦在蔣介石轟炸中駛向解放區,毛澤東連說三聲好
    11歲考入黃埔海校,兩次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 經歷了北洋、民國、人民海軍長達七十一年的海軍生涯。抗戰勝利後曾因率「重慶」號巡洋艦起義而震驚中外。 新中國成立後,他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六十二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北海艦隊、海軍副司令員等要職。蔚藍色的大海,激蕩著大海之子鄧兆祥寬廣的胸懷。
  • 海軍巡洋艦起義主要策劃領導者,正軍級大連艦艇學院副院長
    大多數讀者對國民政府軍隊中陸軍部隊的起義投誠事跡都有所耳聞,而對於國民政府海軍、空軍部隊起義事跡就了解的不太多了,尤其是踢到海軍起義事件時,大多只對發生在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的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的有所了解,其實有關於國民黨海軍部隊比較著名、大型的起義事跡,在1949年2月份就出現過,林遵將軍率部起義也是在此次成功起義的影響下促成的,這就是在解放戰爭史上著名的「重慶」號巡洋艦起義事件
  • 此人是國民黨海軍艦長,1949年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過得如何?
    鄧兆祥在解放戰爭末期擔任了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的上校艦長,因為厭惡內戰,不願意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並且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和平起義後的鄧兆祥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他是廣東省高要縣人。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從1949年2月至12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國民黨海軍就有21起海軍起義,起義艦艇97艘,起義官兵3800多人。這些海軍艦艇和部隊的起義、投誠,削弱了國民黨海軍的有生力量,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他們的功績載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史冊。但起義發動後又不幸失敗的起義人員,對於瓦解國民黨海軍同樣起到了積極的貢獻,同樣也功不可沒。本文所擷取的4宗起義未能成功的經過,便屬這類。
  • 我國第一艘林仙級巡洋艦,老蔣命名「重慶」卻被我國主動沉入海底
    我國第一艘林仙級巡洋艦,蔣介石命名「重慶號」,卻被我國主動沉入海底1949年對我國而言,是一個風雲激蕩的特殊年份。當年,大批國民黨軍官兵棄暗投明,當時國民黨海軍最大的戰艦——「重慶號」巡洋艦也跟隨,加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人民海軍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祖國海疆的水上尖兵
    新華社北京7月25電 題:人民海軍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祖國海疆的水上尖兵陳輝、楊祖榮水面艦艇部隊是在水面遂行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是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郜耿豪介紹,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成立,人民海軍從此誕生。1949年11月8日,華東軍區海軍在南京組建第1、第2艦艇大隊,人員三分之二來自華東軍區海軍學校培訓的學員,三分之一是原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也是海軍的「火種」部隊。
  • 汪偽海軍起義,成立八路軍海軍支隊,為我軍海軍的奠基
    1949年4月23日,華東野戰軍奉命在泰州白馬廟組建海軍部隊,人民海軍就此誕生。經過了近70年的建設,人民海軍由弱變強,擔負著保衛祖國萬裏海疆的重任。其實,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中,就曾有一支海軍部隊。這支海軍的誕生及後來發展歷程,極富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