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首艘軍艦誕生記:起義巧妙騙過美艦(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誕生記

  為深入了解和準確反映當年「黃安」艦起義的真相,我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走訪了多名起義領導人親屬和健在的起義骨幹,特別是電話採訪了起義組織者之一的孫露山老人,並收到了他寄來的海軍北海艦隊黨史辦整理的回憶資料和起義領導照片。這些珍貴的資料和親口講述,為我們再現當年「黃安」艦起義的歷史實情幫助極大。

  「黃安」艦是一艘日本的護航驅逐艦。1945年下水,排水量810噸,最高航速16.5節,艦員編制126人。二戰結束時,盟軍將日本聯合艦隊尚存的131艘中小型軍艦分四份,由抽籤分配給中、美、英、蘇四國作為戰爭賠償。中國獲賠7艘驅逐艦、17艘護航驅逐艦、2艘驅潛艦、1艘運輸艦和7艘其它艦隻總共34艘軍艦,總噸位約3.6萬噸。「黃安」艦接收時僅有航海和動力設備,沒有火炮和其他武器裝備。1947年7月送青島海軍造船所修理並安裝武器。整修後被命名為「黃安」號,隸屬國民黨海軍第二軍區。

  1948年底,濟南已解放,我軍正向青島外圍逼近。當時的中共膠東區委和東海地委統戰部、中共青島市委、膠東軍區和東海軍分區政治聯絡部,都不約而同地將策動國民黨軍艦起義作為削弱其海軍力量、瓦解其海上防線的重要突破口。於是通過各自領導和聯繫的地下工作者,積極開展物色和組織敵艦起義的秘密工作。不久,便將目標鎖定在因有我黨多名地下工作人員,統戰基礎較好的「黃安」艦。

  領導「黃安」艦青島起義的主要組織者是中尉艦務官鞠慶珍、準尉槍炮軍士長王子良、少尉槍炮官劉增厚和上士槍炮班長孫露山,他們當時分別受我黨不同的地下組織領導。他們按照上級指示,在擴大組織的過程中,彼此試探表明了各自身份,從而形成了起義的領導核心。

  根據上級指示,四人領導小組多次秘密策划起義行動,一面分頭聯絡、爭取更多的起義骨幹,一面抓緊搶修,並開始往艦上裝運槍炮彈藥、通訊器材和大批糧食、物資。2月7日,艦長劉廣超通知鞠慶珍上級指示「黃安」艦2月9日離港,到青島港外錨地待命,讓鞠慶珍加緊督辦艦務工作,做好出港的準備。鞠慶珍當天就將這一期待已久的起義時機,通知了起義骨幹。

  2月9日,大修完畢的「黃安」艦從造船碼頭駛向青島前海,停泊在「小青島」西側。當晚,四人領導小組在艦上秘密舉行了碰頭會。劉增厚提供從海軍造船所得到的情報,青島守軍將於2月12日以後陸續南撤。從各方面的情況分析,起義時間已刻不容緩,大家一致同意立即舉行起義,時間定在2月12日晚。因為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艦長劉廣超必定離艦回家過節,其他家在青島的官兵也會上岸,此時艦上官兵散亂鬆懈,有利於起義行動。同時,為防止起義人員家屬遭迫害,會議要求以「上艦過節」為名將有關家屬接上艦,隨艦行動、協助起義。會議決定由劉增厚上岸,將行動計劃報請上級批准。

  2月12日,艦長劉廣超果然回家過節去了。隨著天色漸漸變黑,海上颳起了七八級大風,「黃安」艦也在波濤中劇烈晃動。7點鐘,起義領導小組作了行動前的最後碰頭,進一步明確了分工,並分發了武器。王子良將白床單撕成布條發給大家作起義聯絡袖標,大家商定要儘量避免流血,只要對方不反抗就不要開槍。如果行動受挫,寧可艦毀人亡也絕不投降。隨後起義人員各就各位,等待起義的命令。

  晚上8點,按照事先約定,王子良、劉增厚衝進艦長室,先將副艦長劉振東等扣押起來。隨後,艦上的各重要部門也都被起義人員控制,不準任何人隨便出入機艙,於8點30分宣布起義。8點50分,鞠慶珍發出起航命令。當「黃安」艦緩緩駛向外海時,引起了當時停泊在青島沿海的美艦懷疑,立刻打來信號詢問去向,鞠慶珍令信號回答:「風浪太大,擇地避風。」巧妙地騙過了美艦。為了防止在南下途中被發現遭飛機轟炸,「黃安」艦又將全艦燈光熄滅,在黑暗中全速前進。途中就釋放了被關押人員,大多數官兵主動要求參加起義。

  2月13日凌晨4時許,「黃安」艦終於安全駛抵連雲港外海。2月14日,新海連特委在連雲港舉行歡迎大會,向全體起義官兵頒發了「首創起義」紀念章。2月16日,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籤發命令,給全體起義官兵每人晉升二級。鞠慶珍升任為少校、「黃安」艦艦長。

  1950年4月23日,「黃安」艦被命名為「瀋陽」號。隨後,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等多次海戰,還與兄弟艦艇一起擊沉、擊傷國民黨護航驅逐艦「太平」號和其他艦艇,再立戰功。(王夕源)

相關焦點

  • 62年前國民黨黃安艦起義 成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軍事上有句名言:「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三軍之中,海軍花費最大,最體現綜合實力。航空母艦的出現,無疑是人民海軍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  這一刻,距離人民海軍的誕生已經過了62年。
  • 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周年。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海軍軍區把沒有任務的兵艦都抽了油。有的兵艦上的策反關係情緒動搖,怕飛機炸、怕軍艦追,現在只有『崑崙』號是運輸艦,未被敵人注意,又有自己的同志在上邊,所以上級黨委決定組織『崑崙』號起義,給其他軍艦打氣。」又說,目的地是去連雲港;聯絡信號是白天掛紅旗,晚上開紅燈;行動方式是先召集軍官開會,布置起義士兵在外把守,如不同意起義,就把他們關起來押走。陳、沈都表示同意。
  • 南京紅色印跡|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
    中共策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起義地位於棲霞區燕子磯街道笆鬥山附近的長江水面。1948 年2 月,林遵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負責從江陰到安慶的江防,配合國民黨陸軍抵抗人民解放軍南下。林遵對國民黨的統治深惡痛絕,他與上海地下黨員、海軍總司令部新聞處上校專員、《海軍月刊》社社長郭壽生聯繫。郭壽生動員他率部起義,他欣然接受,開始積極籌備。1949 年2 月25 日,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在上海吳淞口宣布起義,林遵受到鼓舞,積極與郭壽生聯繫商量起義的具體事項。
  • 揭秘:66年前「重慶艦」起義之謎 揚州人王頤楨策劃
    導讀:去年7月份,為了紀念「甲午海戰120周年」,由央視拍攝的8集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重慶艦》在山東青島開拍。在青島期間,攝製組採訪了「重慶艦起義」的主要策劃、領導者,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主席王頤楨等人,青島是攝製組到達的第一站,之後將到當年重慶艦在國內停靠過的南京、上海、煙臺、葫蘆島等城市展開攝錄。
  • 1949年「黃安」艦青島起義始末
    鞠慶珍上「黃安」艦時,將好友張杰從「海澄」號調來,任航海班長;還從青島海軍造船廠調來周文竹、遲德賢、張金諾、王書恩等,安排在電工、輪機等部門。    1949年1月下旬,「黃安」艦修理工作接近完成。國民黨海軍將300噸軍用物資運抵「黃安」艦停靠的碼頭。艦長劉廣超派劉增厚負責裝艙。劉增厚發現有一箱手槍,就和孫露山一起將之搬進一個小倉庫,從而解決了起義槍枝不足的問題。
  • 國產首艘航母入列,為什麼起名「山東艦」,舷號「17」?
    【軍武次位面】:風滿樓熱烈慶祝,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於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交付我國海軍。從此中國結束了靠自己實力不能造航母的歷史,也結束了中國只有一艘航母的歷史。軍艦也不列外,艦名代表番號,舷號代表代號,但隨著海軍信息的交流互通目前均是公開稱呼,成了區分艦艇類型的標誌。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令》規定,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驅逐艦則以大、中城市命名;護衛艦以中小城市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等,可見是按照大小和功能根據地域大小而定名。
  • 「靈甫」艦官兵起義內幕:先後有77位人員北上
    「靈甫」艦原為英國「亨特級」護航驅逐艦,是一艘英國政府「租借」給國民黨海軍的護航驅逐艦,租期五年,蔣介石以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擊斃的張靈甫的名字命名,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將其作為座艦。此後尚鐳在「靈甫」號上先後發展了高沖天、柏銘、黃杰、馬光禎、江文炳、廖景聖、高光祚(後來改名高光)、王維、高炳琦等9人,組成「軍艦起義核心小組」。對起義後開往的目的地,尚鐳、高光等人考慮有四處:連雲港、煙臺、葫蘆島、安東(今丹東)。
  • 日本自吞苦果,無條件投降,列強贈送的軍艦,它們最後命運如何?
    抗戰勝利之初,英、美、法三國贈送的川江炮艦因為「美原」艦在此前已因故除役,只剩下四艘,但仍然是民國海軍中陣容較為齊整的一組主力艦。但當時戰爭已然結束,且英美等國對華租借或贈予的新軍艦紛紛到來,日本海軍滯留在華的軍艦也都成為中國海軍的戰利品,中國海軍的艦隻數量頓時猛增,此時四艘川江炮艦的地位顯得已不如當年那般重要。
  • 汪偽海軍起義,成立八路軍海軍支隊,為我軍海軍的奠基
    1949年4月23日,華東野戰軍奉命在泰州白馬廟組建海軍部隊,人民海軍就此誕生。經過了近70年的建設,人民海軍由弱變強,擔負著保衛祖國萬裏海疆的重任。其實,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中,就曾有一支海軍部隊。這支海軍的誕生及後來發展歷程,極富傳奇色彩。
  • 這座城市並不靠海,71年前,人民海軍為何誕生在這裡?
    泰州不靠海,卻是新中國人民海軍的延生地。這聽起來讓人們很覺意外,按照一般的思維習慣,既然是海軍,就得有軍艦,既然有軍艦,就得在海裡。那麼順理成章,海軍應該在海上或海邊,其誕生地通常應該是在沿海的某座城市。海軍源於泰州,到底是何緣何故呢?這事還得從渡江戰役說起。
  • 中國國產航母與萬噸055大驅 是否會參加海軍70周年閱艦式?
    浩漢笑 今年是人民海軍建軍70周年,將在青島海域進行大規模的國際海上閱艦式。相較於上一次2009年海軍建軍60周年的閱艦式,十年以來,人民海軍的大發展使得能夠參加海軍節的現代化軍艦在質、量兩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 中國海軍下一步發展,軍艦仍將「下餃子」?5年新增4支法國海軍
    在眾多軍迷心中,我國海軍的發展備受關注。在2020年,051系列驅逐艦大部分進入退役狀態,053系列也逐步退役,新一代驅逐艦像「下餃子」一樣進入現役。6艘52C型、14艘052D型、30艘054A型,以及跨時代的055大型驅逐艦,這些軍艦基本上構成我國的現任海軍主力艦隊,在反潛、反艦、通訊、偵查、戰場事態感知能力都有較大提升。而更讓人欣喜的是,只這一年下水的軍艦就相當於一支法國海軍,我方海軍不斷創造下輝煌紀錄,但卻不會就此止步。
  • 不懂軍艦,如何治海軍史?
    2004年,馬幼垣寫出《詹天佑曾否參加甲申中法海軍馬江戰役問題平議》,他在文中說:「史學雖不是史料學,但治史不可說出超越材料允許的話,故資料如何配備始終是成敗的關鍵。此文的籌備長逾四十年,原因即在此。」一個嚴肅學者的甘苦其實全在其中了。馬幼垣治海軍史的特長,更多體現在對於世界海軍的廣博視野和對軍艦發展的了解之上。他的《北洋海軍「平遠」艦考釋》一文,首先討論「平遠」艦仿自何種軍艦。
  • 遼寧艦今日通過海峽南下!075艦已提前抵達 中國海軍主角三亞集結
    遼寧艦航母編隊浩浩蕩蕩穿越海峽最新消息稱,遼寧艦19日晚航行進入臺灣北方海域,並連夜進入海峽,預計今20日會通過海峽往南邊航行。而就在一天前,12月18日夜間,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行臺灣海峽,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監控。
  • 戰史今日2月25日:「重慶」號巡洋艦起義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發動起義。該艦起義後由吳淞口向北航行到達東北解放區。「重慶號」於3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多架B-2重型轟炸機炸沉於遼西葫蘆島附近的渤海灣內。艦上官兵安全登陸,進入東北解放區。
  • 中國對遼寧艦做了什麼?為何俄海軍司令一登艦,臉色就變了
    其中的海軍雖然不是發展歷史最久的一個兵種,但在現代戰爭中依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說到海軍,人們首先就會想到航母這一大國重器。航母作為一種大型海軍軍艦,能為艦載機提供起降平臺,使一國海軍在遠離本國陸地的情況下也能具備強大的打擊能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母就已經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到今天,戰力強大的現代航母更是各國海軍的嚮往。
  • 從長江駛入大海--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創建
    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進抵長江的時刻,長江下遊的國民黨海軍黨海軍的一些艦艇正在醞釀起義,中央還考慮到,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會接收更多的國民黨海軍人員的裝備,這樣,人民解放軍需要立即成立一支海軍,特別是成立一個海軍機關,領導並建設起自己的海軍。
  • 美艦穿越臺灣海峽畫面曝光 又是這艘劣跡累累的軍艦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臺灣媒體2月15日援引臺灣防務部門的消息稱,當天一艘美國軍艦由北向南航經臺灣海峽,但未提及這艘美國軍艦的型號,也沒有對美軍行動做過多說明。2月16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布了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的消息,並發布了現場的畫面。
  • 中國海軍發展史:也曾民國貧弱,只能用大豆換軍艦
    引 子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周年。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