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油煙不粘鍋玩概念?
選個好鍋是技術活。
不粘鍋的塗層分級是區分不粘鍋質量的重要依據。
從40元到4000元不等
春節,親戚間串門時,忍不住入廚炫下手藝,更是一個大家交流廚房裡的寶貝、切磋廚藝的好時光。然而,春節過後,記者採訪發現,廚具市場進入了新一波的小高潮,近日「無油煙不粘鍋」的概念正在被追捧:既可以達到熱油烹飪的目的,又能減少高溫帶來的飲食隱患,並減少油煙對烹飪者的健康影響以及對廚房環境的油煙汙染——「無油煙不粘鍋」聽起來好處多多。
可是面對琳琅滿目號稱「無油煙」、「不粘」的產品,消費者有很多困惑:它們真的能做到「無煙」、「不粘」嗎?從40元一套到4000多元一隻都有,究竟該怎麼選?
文、圖片整理\記者 馮秋瑜
地攤貨不敢買
高大上不懂買
春節時,Sami去朋友家串門看到他們家用的炒菜鍋,油煙少還不粘,很羨慕。朋友表示,鍋是去年11月在網上血拼到的,原價1800多元,打折後不到700元。Sami後來就在商場和網上轉悠,但越來越覺得「暈頭轉向」:「市場上各種價位和材質的炒鍋都號稱『無油』、『不粘』,不過有的說自己是『銅芯複合鋼』,有的說是『陶瓷塗層』,甚至還有說是『鑽石粉塗層』……不僅對所謂的技術『蒙查查』,而且鍋的價格更五花八門,有一套『不粘鍋八件套』只需要40元就能買,也有一種『瑞士進口鍋』,一隻就要4180元。這種鍋的材料到底有什麼不同,應該怎樣選擇?」
和Sami一樣不知該怎樣選的大有人在。網友阿朱表示,在網上看到,號稱「最牛逼」的鍋是比利時的greenpan,「這個牌子的鍋價格不便宜,據說可以加熱到400℃,特富龍最多不能超過250℃。」丹麥Gastrolux的不粘鍋更稱為「受熱均勻」;德國woll牌宣稱是「世界最好的不粘鍋」;Swiss Diamond使用了「熱噴塗技術」形成不開裂、不起泡、不起皮的不粘鍋保護層,號稱「只要保養和清洗得當,不粘鍋表層將終身不脫落,承諾保用25年」……阿朱表示,「如果花多點錢物有所值也好,就怕被忽悠。」
網友neesonpupu近日花1998元在電視購物上買了一隻「頂級瑞士進口鑽石不粘鍋納米塗層煎炒鍋」,沒想到用起來的時候就發現,煎蛋的時候能做到不粘,煎魚和炒飯時卻常常粘鍋,而且只用了2次就出現了劃痕。
「不粘」:塗層分級是區分質量的重要依據
為什麼市場上的「無油煙不粘鍋」有如此巨大的價差?據華南家電研究院廚衛部專家王超介紹,這主要是由於塗層級別的不同決定的。
據了解,不粘鍋塗層基本上分兩類:一類是水性不粘氟碳塗料,主要是由PTFE提供不粘性。另一類是近幾年才興起的陶瓷塗料。區分水性氟碳塗料鍋和陶瓷塗料,可以通過看漆膜的顏色來辨別,非常光滑而且光澤度很高的是陶瓷塗料;偏軟且光澤度不高,基本上都是黑色的是水性氟碳的。
不粘鍋的塗層分級是區分不粘鍋質量的重要依據,級別由上而下價格相差很大,對生產工廠的技術要求不同,性能也完全不一樣。所以同是不粘鍋,有的幾十塊錢,有的幾千元。
「由於技術的限制,金屬炊具不具備不粘功能,必須要在其表面噴塗非金屬類的樹脂材料,而價格的差別則與鍋具表面的塗層材料及噴塗工藝技術有關。目前使用最多的樹脂類塗料主要涉及炊具的耐腐蝕、耐酸鹼性、耐溫、耐磨、不粘性以及是否含有對人體健康的有害成分;噴塗工藝技術的成熟與否則涉及塗料的附著力、抗衝擊、使用壽命等。消費者憑眼睛是無法判斷不粘塗料的好壞,最多只能觀察塗層顏色是否均勻,基體材料是否有裸露。」
因此專家不建議大家選用不粘鍋作為炒鍋:「塗層炊具由於硬度不夠,不耐磨或者附著力差,無論是何種不粘塗料,其硬度有限,不耐磨,即使用木鏟也無法保證長期使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產品的使用壽命最多也就只有半年,以後就慢慢脫落,不粘效果也就沒有了。」
在不粘鍋的標準方面,我國目前只有涉及安全性能的國標《食品容器內壁聚四氟乙烯塗料衛生標準》和行業性的《鋁及鋁合金不粘鍋》標準,並沒有關於塗層分級方面的標準。
「無油煙」:沒可能 只能「少油煙」
在選購過程中,除了要留意鍋的塗層外,不少「無油煙鍋」宣稱「智感油溫」、「控制油煙」,事實上,有這麼神奇嗎?
據中國家電研究院標準事業部專家張亞晨介紹:『無油煙鍋』應該說是『少油煙鍋』。「無油煙鍋」是利用鍋體較高的熱容量、均勻快速的熱分布,將鍋內油溫控制在發煙溫度之下,削弱了產生油煙的基本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油煙的產生,其使用的鍋體材料的控溫性是技術的核心。
從鍋體材料來看,目前流行的全鋼炒鍋以及複合材料炒鍋,重點都在強調鍋底的控溫性能,不再是以往導熱快的鋁合金,而加入了銅芯,使溫度更穩定,這些材料以及更加精細的打磨技術才是控溫和不粘的關鍵。「複合金夾層」導熱均勻,耐用度高,聚能效果佳,有助於促進食材均勻熟成。而不鏽鋼材料的抗化學性高,不容易與一般食物或清潔劑起化學反應,具有良好的物理不粘性能,鍋身無塗層,使用上無臭無味、安全穩定,不用擔心塗層脫落而影響家人飲食健康。
不過,從功能使用上來看,即便是「少油煙」也不是一勞永逸。一般來說,一口新買的炒鍋可能在剛使用時不產生油煙,可是用一段時間之後就產生油煙了,很多人抱怨是鍋不好,其實可能是在使用期間「燒乾了鍋」而導致鋁合金中間的鋁融化了,儘管依然可以使用,但減少了一層厚度的鍋底自然溫度就產生了變化,進而產生油煙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建議普通的合金炒鍋應該兩三年換一個的原因。
此外,油煙的產生還與使用油品的品質密切相關。即便是進口的兩三千元的炒鍋,如果油溫控制不當也會產生油煙,而中餐烹飪中的所謂「爆炒」、「幹煸」、「燻炸」都是容易產生油煙的烹飪方法。
使用建議:
「不粘」、「無煙」有「土方」——先將清洗乾淨的鍋先加熱,鍋熱到一定程度,灑一點水進去,水不會蒸發,而是在鍋裡跑來跑去,這說明鍋夠熱了,此時加油改小火,使溫度降一點,打入雞蛋,等一面煎透再翻面,就不會粘鍋了。過去「油冒煙」了再「爆鍋」這樣的烹飪傳統,多是因為油的品質不夠高,不必非要等油開,也是「減煙」的好辦法。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