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美食之都,尤其是早茶文化更是從清朝流傳至今。相傳是在招待外賓的時候,因為外國人吃麵包喝牛奶。我們聰明的中國人就用紅茶和點心代替,廣受好評。如今早茶不僅僅是美味的點心,更是一種交流。大家圍著一張桌子,聊的內容五花八門,什麼都說,更像是找樂子。難怪廣州早茶又叫嘆茶,因為實在是享受。有什麼悶在心裡不方便跟家人說的話,也都會吐出來,然後身心舒暢。
清晨四五點,街上就有很多早起鍛鍊的老人。鍛鍊完都聚在茶館食肆門口,五點半門一開,食肆引來了第一波客人。他們都是食肆的老熟人,熟練的放報紙佔位子,泡早茶點餐。可不會安靜<等美食上場。熱火朝天聊著各自的家常。他們都是退休老人,兒女都在上班,這早茶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打發時間找快樂。大家之前並不熟識,因早茶而相聚。更是不約而同的日日如此。只要不是生病,他們都不會錯過早茶愉快的相聚。早茶還叫做嘆茶,他們十分享受讚嘆這種無話不談的時刻。剛進食肆的時候,完全看不出是老人。就像頑童一窩蜂地往學校食堂擠一樣。鞋擠掉了也要等先佔好位置,泡好早茶才來悠哉的把鞋子穿好。
廣州早點不僅種類多樣,美味可口,更是種藝術品。正如奶黃包。現在有了各種藝術造型,正式改名「象形點心」。價錢也水漲船高。比普通的要貴一半,如喜鵲登梅、綠茵白兔、小金豬等。做這些造型很費時間。我們普通人當然學不來啦。小編認為廣州早點的味道已經足夠驚豔,自己做就不強求外表,有裡子就很棒了。
奶黃包的餡料
奶黃包吃起來鬆軟可口,奶香味濃鬱,還有蛋黃的味道。不知道現在的零食蛋黃派時有沒有借見奶黃包的做法。製作奶黃包要準備:雞蛋高筋麵粉、牛奶、乾酵母、黃油、白糖、食鹽和水。黃油也可以用玉米油橄欖油來代替、這樣做對老年人來說更健康。將雞蛋打散加入白糖,攪拌均勻。不能吃糖的話,可以用木糖醇代替。然後將雞蛋白糖混合液倒入牛奶。繼續攪拌均勻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可以用篩子過濾一遍、吃起來口感會更細膩。然後分幾次往裡面加入麵粉、邊加邊攪拌。小編告訴你一個技巧,攪拌的時候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不會形成麵疙瘩。最後加入融化的黃油。當然小編認為用玉米油或者橄欖油更健康。接著就放在蒸籠上大火蒸。每隔五分鐘左右,打開蒸籠蓋攪拌一下。如此重複三四次。就蒸好了。將它放涼凝固,就可以做成合適大小的奶黃包的餡料。
奶黃包的麵皮
奶黃包的麵皮白白胖胖,還可以給它做成形態各異寓意喜慶的小動物。先準備一個大盆倒入溫水,然後加入乾酵母,放入白糖和鹽。溫水和白糖都有助於酵母更快發酵。然後慢慢向裡面加入麵粉。(普通麵粉也可以做的。)用筷子攪拌成雪花狀。小編認為新手做的話可以先少加點水。這樣攪拌的雪花狀麵粉會幹一點。然後邊揉的時候邊少加點水。慢慢調整到合適的狀態。做好後蒙上一層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發酵至原來的一倍大的時候就好了。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揉捏麵團給它排氣。多揉一會兒,揉成光滑的麵團,再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放入之前做好的奶黃餡兒慢慢收口。都做好後再蓋上保鮮膜,靜置二十分鐘二次發酵。
最後一步就是上鍋蒸奶黃包。小編再告訴你們一個技巧,將奶黃包蒸到上氣後,不要馬上掀開鍋蓋。關火後要悶上五分鐘才好。
小編自己只會做圓圓的奶黃包。但是鬆軟的外皮,香甜的奶黃餡已經讓我很滿足了。尤其是剛出鍋的時候熱騰騰的,奶香味更加濃鬱。你喜歡吃奶黃包嗎?會做什麼造型的奶黃包呢?可以留言與小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