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超過200億的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項目計劃於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就能建成運營。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國際醫藥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凱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優勢,廣州國際醫藥港立足廣州、輻射全球,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作為廣東省「十二五」、廣州市「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廣州國際醫藥港早在2004年就已經省政府批准立項,2006年獲國家批准建設,2010年7月奠基開工,2016年,立白集團通過受讓國企股權成為廣州國際醫藥港建設主導方,重新啟動項目。
陳凱旋表示,從項目立項到最後國有資本退出民營資本進入,中間過去了12年,大環境和政策背景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項目定位也從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重點項目「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萬慶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定位上說,相比之前面向國內市場的項目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很明顯是一個面向世界的項目,而且與時俱進,目標是與現代醫學、人工智慧相結合,打造智慧健康產業,而不僅僅是研究醫藥。
去年7月,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上致辭時指出,發展生物產業對於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馬興瑞表示,廣東將進一步完善綜合性扶持政策,大力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向生物產業集聚,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物產業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推動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生物經濟集群。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也同日在會上也表示,廣州將推動生物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率先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重鎮。
「十二五」期間,廣州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14%,高於全市工業平均增速。去年3月,廣州正式提出IAB計劃,生物醫藥產業被列為未來廣州的支柱產業之一。
根據《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到2021年,廣州的生物產業規模要實現5000億元,增加值達12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4%。承擔任務的6個行政區在生物健康產業的「分工」各有不同,其中就包括廣州國際醫藥港所在的荔灣區,主打醫藥健康產業。
目前,荔灣區已經集聚了一批醫藥龍頭企業,包括廣藥集團、國藥控股廣州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廣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大參林連鎖藥業和大翔藥業等。廣州國際醫藥港建成運營後,全市9個生物健康產業基地將共同支撐起廣州的生物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更重要的是,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需要一個面向世界的大健康的綜合平臺,因此廣州國際醫藥港將以大健康產業綜合體為抓手,帶動大健康產業上下遊企業進駐發展,以點帶面,以面連結整體,實現『產業園區化』的發展目標,打造千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陳凱旋說。
據悉,廣州國際醫藥港大健康綜合體的預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已經籤訂意向協議超兩千份,涵蓋行業龍頭商戶、檢測機構、醫療機構、大健康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等等。其中,全球頂尖國際醫療集團IHG(英國國際醫院集團)已經確定進駐,開設Medical Mall(醫療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