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醫藥港有望「升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2020-12-15 第一財經

總投資超過200億的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項目計劃於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就能建成運營。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國際醫藥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凱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優勢,廣州國際醫藥港立足廣州、輻射全球,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作為廣東省「十二五」、廣州市「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廣州國際醫藥港早在2004年就已經省政府批准立項,2006年獲國家批准建設,2010年7月奠基開工,2016年,立白集團通過受讓國企股權成為廣州國際醫藥港建設主導方,重新啟動項目。

陳凱旋表示,從項目立項到最後國有資本退出民營資本進入,中間過去了12年,大環境和政策背景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項目定位也從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重點項目「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萬慶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定位上說,相比之前面向國內市場的項目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智慧健康城很明顯是一個面向世界的項目,而且與時俱進,目標是與現代醫學、人工智慧相結合,打造智慧健康產業,而不僅僅是研究醫藥。

去年7月,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上致辭時指出,發展生物產業對於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馬興瑞表示,廣東將進一步完善綜合性扶持政策,大力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向生物產業集聚,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物產業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推動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生物經濟集群。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也同日在會上也表示,廣州將推動生物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率先建成全國乃至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重鎮。

「十二五」期間,廣州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14%,高於全市工業平均增速。去年3月,廣州正式提出IAB計劃,生物醫藥產業被列為未來廣州的支柱產業之一。

根據《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到2021年,廣州的生物產業規模要實現5000億元,增加值達12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4%。承擔任務的6個行政區在生物健康產業的「分工」各有不同,其中就包括廣州國際醫藥港所在的荔灣區,主打醫藥健康產業。

目前,荔灣區已經集聚了一批醫藥龍頭企業,包括廣藥集團、國藥控股廣州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廣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大參林連鎖藥業和大翔藥業等。廣州國際醫藥港建成運營後,全市9個生物健康產業基地將共同支撐起廣州的生物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更重要的是,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需要一個面向世界的大健康的綜合平臺,因此廣州國際醫藥港將以大健康產業綜合體為抓手,帶動大健康產業上下遊企業進駐發展,以點帶面,以面連結整體,實現『產業園區化』的發展目標,打造千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陳凱旋說。

據悉,廣州國際醫藥港大健康綜合體的預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已經籤訂意向協議超兩千份,涵蓋行業龍頭商戶、檢測機構、醫療機構、大健康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等等。其中,全球頂尖國際醫療集團IHG(英國國際醫院集團)已經確定進駐,開設Medical Mall(醫療商場)。

相關焦點

  • 廣州國際醫藥港最快明年投入運營 多方角力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產業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陳俊傑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的歷史機遇下,各方加快了傳統產業升級與整合的腳步。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此前由於歷史原因「停擺」多年的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項目計劃於今年12月建成封頂,最快2019年底投入運營。作為國家戰略級新興產業的生物產業,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未來1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健康產業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 粵港澳大灣區首家Medical Mall將落戶廣州國際醫藥港
    5月18日,廣州國際醫藥港與英慈醫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廣州國際醫藥港合作推出Medical Mall(醫療商城)。
  • 2019廣州國際美食節暨「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產業論壇」開幕
    11月22日,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烹飪協會聯合主辦,廣州市商務局、番禺區政府等單位組織承辦的「2019年廣州國際美食節」在番禺雄峰國際美食文化城開幕。作為「2019廣州國際美食節」的同期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產業論壇」在廣州星河灣酒店隆重舉辦。
  • 廣州國際美食節今日開鑼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薈萃
    2019年廣州國際美食節今日在番禺區雄峰國際美食文化城鳴鑼啟幕,並將持續至12月1日,為期10天。今年美食節有什麼特色美食和活動?記者了解到,本屆美食節不僅有「廣州味道」「港澳美食」,還有「國際食材」。而且,致力於粵港澳大灣區美食文化融合,首次設立「粵菜師傅走進美食節」環節,有「粵菜師傅」在現場親自給市民傳授粵菜烹飪技巧,還有「粵菜師傅風採」廚藝表演節目,勢必讓市民遊客的「尋味」之旅更加豐富多彩。
  • 新世界中國落子廣州南站 引入國際教育資源打造大灣區文化教育交流...
    、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廣州市政府將這裡列為重大發展平臺,新世界中國將引入英國著名國際學校品牌,打造面向全球的高端綜合商務服務區,成為大灣區新興產業全面合作的門戶樞紐。目前,廣州南站商務區建設正迎來爆發期,大力引入多元化產業,為未來經濟發力蓄能,而位於其核心位置的新世界中國廣州南站國際學校項目,作為國際化教育文化產業,能配合區域發展,拓展豐富產業經濟資源配置,助力番禺區綜合實力升級。
  • 首家華潤萬家創新精品門店 落戶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健康方舟
    根據最新消息,廣州首家華潤萬家創新精品門店已於日前正式敲定,選址荔灣區廣州國際醫藥港首期健康方舟! 廣州國際醫藥港交通位置示意圖   經營面積超10000㎡ 「超市+服務」引領消費升級   作為世界
  • 廣州市委書記: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
    16日,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參加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港澳地區廣州市政協委員座談。南方日報消息,張碩輔表示,廣州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關於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部署,攜手港澳和珠三角兄弟城市,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共贏發展,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著力深化穗港澳科技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首家Medical Mall落地廣州
    這種在國際上名為「Medical Mall」的新業態,明年將率先出現在廣州。5月18日,廣州國際醫藥港與國際知名的英慈醫療IHG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後者將幫助廣州國際醫藥港做商業規劃、運營管理,並引進國際高端優質醫療服務機構,此舉也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家Medical Mall正式落地廣州。
  • 加速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這些內容你要知道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建設4年,根據《規劃綱要》,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 大灣區藍皮書④|是什麼抑制了大灣區與港澳和國際人才的連結?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級第四大灣區,正在崛起。   12月6日,2019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論壇·智繪美好大灣區,將在廣州廣交會威斯汀酒店正式舉行。屆時,郎鹹平、曹雲珍、萬劍吟等一眾海內外專家學者聚首廣州,共議大灣區發展前景。  此外, 論壇現場將重磅發布《「智繪美好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 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廣州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撬動千億科技金融資本 廣州國資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第八屆金交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發展論壇暨大灣區科技金融路演活動上,廣州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科金集團)正式揭牌運營。
  • 粵港澳大灣區的航運新機遇 - 物流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今後,粵港澳大灣區將從六個方面謀劃發展的重點: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全球創新高地,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攜手構建「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打造CEPA升級版;培育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加快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共建金融核心圈,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 南沙打造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謝明在專題發布會上表示,自貿區掛牌五年來,南沙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聯動發展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全面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圍繞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建設,聚焦深海、深空、深地等重點發展領域,攜手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推動南沙科學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學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核心科創平臺前瞻布局。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城際交通網 摁下發展快速鍵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陳惠婷 朱子榮):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將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記者專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鄧江年、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和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
  • 廣州南沙衝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廣州南沙衝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 通訊員南宣  刷臉吃飯、取款、考勤,虛擬試衣,這些都在未來城市成為現實。全智能化的城市安防系統、智能識別的交通信號燈、遍布街頭的無人商店……雲從科技「XCity人工智慧展廳」展現了人工智慧賦能各個行業的未來圖景。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來源:國務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有哪些投資機會?
    18日晚間,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公布。《規劃綱要》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內容豐富,極有分量,其中要求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