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老頭魚是一種冷水魚,在東北很久以前都是,那種棒打狍子,瓢取魚的物產豐富的年代。這種老頭魚,也就是餵雞鴨的東西,誰也沒把它當做成美味。可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不斷地去捕撈河裡的魚,現在大河裡的冷水魚也是越來越少。自然而然的,這種冷水魚叫做老頭魚的,也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老頭魚又叫沙姑鱸子,也有人叫它山胖頭,這種魚活動性不強,不遠遊,生命力極強,在缺氧的情況下也能生存,在水較淺的泡子裡也能越冬。冬天來臨,水面結冰,但它可以潛伏在水底泥土中,幾乎一動不動,就像青蛙和蛇一樣處於冬眠狀態。正因這老頭魚有這般本事,於是,也有人叫它還陽魚。
說起老頭魚,北大荒人沒有不知道的,東北民謠:「棒打狍子瓢舀魚」,舀的就是北大荒沼澤地水泡子裡的老頭魚。說瓢舀魚有點誇張,不過,釣魚是實實在在的事,釣魚咱也不是外行,但也算不上內行。以前曾有過在大河中釣魚的經歷,找根柳條子或色木棍,綁上根竹梢子,這就是釣魚的魚竿;再找根高粱杆,選出一段,撥去外皮,只留下中間的芯,往魚線上一系,這就是魚漂。就這樣簡陋的設備,也常常是收穫頗豐。其實,不是釣術高明,而是河中魚太多。
聽朋友介紹說,這老頭魚由於兇猛和貪吃的習性所致,它比一般的魚都要好釣。釣竿不用細說,手杆就好;釣餌簡單,蚯蚓即可;漂適中就行,沒有什麼特殊要求;與釣其它魚所不同的是魚鉤掛好蚯蚓甩入水中,不要靜等,而是要藉助手杆上下的輕微運動來挑逗起老頭魚貪吃的欲望,從而誘其上鉤。
老頭魚不會像鯽魚那樣頂漂,也不會像柳根子那樣先逗食;它只要發現釣餌,便會毫不客氣地將其一口吞下。也就是說,你只要見到漂被猛地拉了下去,這魚就算釣著了;而且你不必擔心它會吐鉤,因個性所致,它常會把鉤給吞到肚子裡。老頭魚習慣於吞鉤,因此,釣它也是很費魚餌的,釣三兩條就得掛一次魚餌。
這老頭魚還真的好釣,不一會兒的功夫就釣了十幾條。旗開得勝固然好,但得意忘形卻千萬要不得。這不,高興之時,一不心卻將裝蚯蚓的餌料盒弄到了池中。只能再去挖蚯蚓了;垂釣『工作』也只好暫告一段落。這時,旁邊有人說:聽說以前有人用肉渣釣過老頭魚。用肉渣釣魚,還真有點創意。有腿快的,早已去廚房找來幾小塊碎肉。用刀切成適當小塊兒,掛到鉤上;甩杆,暫時的寂靜。正當大伙兒都對用肉釣魚的做法產生疑問時,突然,魚漂被猛地拉入水中;收杆,一條老頭魚也隨之露出了水面。這老頭魚不愧是肉食魚,兇猛的本性讓它連豬肉也不放過。
在以前,這是沒人願意釣到老頭魚的,就算釣到了也是扔在河邊,沒有人會要的。因人們都說它有毒,就連用它來餵雞餵鴨子也不敢,所以很多,也容易釣。而如今,卻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老頭魚肉質細嫩,刺少味美,富有營養。這種魚儘量別幹炸;宜做醬燜或紅燒,無論哪種做法,都是一道不錯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