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裡野釣,魚獲往往五花八門,魚種、大小都很充滿隨機性。
然而下面這位老兄,釣魚不僅專釣一種魚,還都是一種性別——釣了半桶魚,全是公的羅非魚……
近日,廣西梧州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光道過客),就展示了這樣一次「神奇的釣獲」——釣了半桶魚,竟全是公的羅非魚……
怎麼知道這些魚都是公的?
這位釣魚人稱,當天用蚯蚓做魚餌,在河裡釣鯽魚時,沒想到卻全是一群「顏色豔紅的怪羅非魚」來咬鉤,他沒一會就釣了半桶——竟全是這種紅色羅非魚!
這種羅非魚身體「發紅」的現象,是一種繁殖期特有的「婚姻色」——並且是公羅非魚卻會有,經驗豐富的釣魚人應該都對此不陌生。
(在廣東,甚至有人給這種紅羅非魚取了個名字叫「羅漢魚、羅漢非」,以形容其獨特的體型外觀。)
但令許多人都感覺好奇和疑惑的是,為何這位廣西釣友,到底使用了什麼「特殊技巧」,釣起來全是公羅非魚?
這位釣友將這少見的「魚獲」發到垂釣社區裡,也是引起不少釣魚愛好者的關注和熱議……
為何釣的都是「公羅非」?
其實,這是一種「結果逆推型錯覺」——並非是這位老兄有什麼特殊技巧,也不是因為河裡都是公羅非,而是公羅非魚更容易上鉤!
有養殖經驗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當公羅非魚進入繁殖期後,其攻擊性、掠食性都大幅增強,這時候既需要大量攝食保持體力,又會在激素的刺激下,將魚餌當成「入侵者」來攻擊……
因此,當河裡有這樣一群「怒髮衝冠」的羅非魚時,往往釣魚人的漁獲,就主要是它們了。
——這種「紅色羅非魚」魚體斑紋條陳、五色斑斕,確實是上佳觀賞魚的「品相」,將它們帶回去養起來當觀賞魚似乎不錯。
但長江君提醒,大部分生物的「婚姻色」,都是在環境和激素的雙重刺激下才會顯露,一旦將它們從自然水域裡捕捉到魚缸、水箱裡,它們這種「鮮紅」的體色,很快就會消失……
可利用這種習性,將公羅非釣光使河裡羅非魚絕種?
雖然這種紅色羅非魚的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都不高,但有網友腦洞大開,認為「既然它們這麼好釣,可以把這些公羅非魚全釣走,讓河裡的羅非魚絕種」……
繁殖期時河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群——羅非魚作為一種在廣西「泛濫成災」的外來入侵物種,造成了不小的生態破壞,令人頭痛。
這……只能說網友的想法太天馬行空了,但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老司機們,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