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鯽魚剎手,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
說到廣西柳州,咱們就不得不提起「千裡飄香的螺螄粉」,真是臭味一絕,不過咱們今天是要說一座柳州的廢棄枯井。
一、枯井釣魚,意外釣到「稀罕魚」。
近日,一位家住廣西柳州的釣魚人,突發奇想的跑到離家不遠的枯井裡釣魚,結果還真釣到了。
據這位釣友說,這口井已經廢棄多年了,他用蚯蚓試試看,魚餌剛放下去就釣上來了一條小魚。
沒過多久,這位釣友又釣上來一條「彩色魚」,這種魚看起來還非常的美觀,從表面看上去和羅非魚有點像似。
(這種小魚雖然和羅非魚有點像,但並不是羅非魚)
從釣友的魚箱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魚都是小型魚類,但品種繁多,有的可能大家都認識。
二、這些不常見的「稀罕魚」是外來魚種?
根據這位釣友釣獲的魚來看,其實並不是什麼外來魚種,實際上就是本土原生魚類。
「彩色魚」,因善於好鬥,所以被稱之為鬥魚,它是我國原生魚類,鬥魚這幾年作為原生觀賞魚,飼養在魚缸裡很火。
上圖這種魚,別看它小,它可是大有來頭的,這種魚的學名叫石板溪,對水質要求非常苛刻。
石板溪,通常是棲息在清澈見底的山間溪流裡,所以它的經濟價值也非常高,人工飼養的每斤都要過百元。
下圖這魚,但起來酷似小鯰魚,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沒見過,它的學名叫:水蜂子魚,是屬於高山冷水魚,部分不算廣泛。
下面這條兩條魚似乎就有些奇怪了,因為這兩條魚的顏色和正常魚不一樣。
從外形來看,這兩條魚都是屬於鯰魚類,但顏色卻與鯰魚截然不同,難道變異了?
三、枯井裡釣上的鯰魚顏色為何不同?
其實,這井裡釣上來的鯰魚,顏色各種各樣,並非發生了變異,而是環境所造成的。
因為廣西地區的地下暗河很多,所以很多井水都是屬於冷水井,這些魚就容易出現「白花」,屬於自然現象。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如有侵權,請原創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修改,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