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沉迷垂釣的釣魚愛好者,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有「冒險精神」的一批人,為了釣魚,可以毫不猶豫踏遍江河、闖入荒僻深山......
甚至在廣西,一些「異想天開」的釣魚愛好者,為了釣魚,竟不惜鑽入幾十米深的地洞中.......
不知成型於哪個地質時代的古老地洞,距地面足足有三十米深,底下有碧水流出。
這幽深冷冽的水潭裡,會有魚類生存嗎?
地底下也有魚釣?
第一次見到的人可能都會有這個疑問——事實上,地底下的世界一樣生機盎然,洞穴魚、水族種類繁多,自成體系......
(這從地底流出的碧水潭裡,其實棲息了許多奇魚、怪魚)
因此,只要熟悉了這「地下世界」的水族特性,一樣能釣到「盆滿缽滿」,而其神奇幽秘的垂釣體驗,更是原生一般的江河垂釣。
地洞裡的魚大都為「無鱗魚」
「這個小鯰魚多,也很好釣,沒人釣過的地方用蚯蚓一次能釣幾十條......」
廣西一位讀者曾向長江君介紹這種神奇的「地下釣魚經歷」——他們所說的小鯰魚,是一種俗稱「巖鯰」的小體型鯰科魚,魚身纖細無鱗,常見體型在10-20公分.......
巖鯰一般棲息在深山水潭、地下水脈之中,顯然是一種冷水魚,且生長速度和極限體型,都比大家熟悉的河鯰、江鯰要遜色許多。
並且,據當地的釣友介紹,因為常年生活在黑暗的地底下,巖鯰的視力幾乎退化,主要靠觸覺(鬍鬚)和嗅覺覓食,因此釣巖鯰最好使用味道重的「腥餌」,比如蚯蚓、雞鴨內臟等,會有奇效。
這些生活在黑暗地底「怪魚」能吃嗎?
這就見仁見智了,或許有的人認為這些魚常年「不見天日」,吃起來不太衛生(據說甚至有人認為「陰氣重」)。
不過在當地釣魚人看來,這些洞穴裡的無鱗魚,都是「嫩滑軟彈」的上佳食材......
(同樣是洞穴裡一種常見的魚類,當地人叫油魚)
不過,長江君也要提醒,許多洞穴魚類都已成了保護性魚種,捕撈、食用、買賣都可能觸犯相關保護法規。
因此在進行這種神奇的洞穴垂釣時,需要小心甄別,另外也要注意適度索取。
洞穴裡遊出的裂腹魚
畢竟,像巖鯰、裂腹魚、油魚等珍奇魚類,在我國整個江河水系中的野生種群數量已岌岌可危。
作為一名普通的釣魚愛好者,保護它們種群數量,也是為維繫我國物種多樣性做出了非常有價值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