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有人鑽進三十米深的地洞裡釣魚,這能釣到魚嗎?

2020-12-27 騰訊網

一些沉迷垂釣的釣魚愛好者,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有「冒險精神」的一批人,為了釣魚,可以毫不猶豫踏遍江河、闖入荒僻深山......

甚至在廣西,一些「異想天開」的釣魚愛好者,為了釣魚,竟不惜鑽入幾十米深的地洞中.......

不知成型於哪個地質時代的古老地洞,距地面足足有三十米深,底下有碧水流出。

這幽深冷冽的水潭裡,會有魚類生存嗎?

地底下也有魚釣?

第一次見到的人可能都會有這個疑問——事實上,地底下的世界一樣生機盎然,洞穴魚、水族種類繁多,自成體系......

(這從地底流出的碧水潭裡,其實棲息了許多奇魚、怪魚)

因此,只要熟悉了這「地下世界」的水族特性,一樣能釣到「盆滿缽滿」,而其神奇幽秘的垂釣體驗,更是原生一般的江河垂釣。

地洞裡的魚大都為「無鱗魚」

「這個小鯰魚多,也很好釣,沒人釣過的地方用蚯蚓一次能釣幾十條......」

廣西一位讀者曾向長江君介紹這種神奇的「地下釣魚經歷」——他們所說的小鯰魚,是一種俗稱「巖鯰」的小體型鯰科魚,魚身纖細無鱗,常見體型在10-20公分.......

巖鯰一般棲息在深山水潭、地下水脈之中,顯然是一種冷水魚,且生長速度和極限體型,都比大家熟悉的河鯰、江鯰要遜色許多。

並且,據當地的釣友介紹,因為常年生活在黑暗的地底下,巖鯰的視力幾乎退化,主要靠觸覺(鬍鬚)和嗅覺覓食,因此釣巖鯰最好使用味道重的「腥餌」,比如蚯蚓、雞鴨內臟等,會有奇效。

這些生活在黑暗地底「怪魚」能吃嗎?

這就見仁見智了,或許有的人認為這些魚常年「不見天日」,吃起來不太衛生(據說甚至有人認為「陰氣重」)。

不過在當地釣魚人看來,這些洞穴裡的無鱗魚,都是「嫩滑軟彈」的上佳食材......

(同樣是洞穴裡一種常見的魚類,當地人叫油魚)

不過,長江君也要提醒,許多洞穴魚類都已成了保護性魚種,捕撈、食用、買賣都可能觸犯相關保護法規。

因此在進行這種神奇的洞穴垂釣時,需要小心甄別,另外也要注意適度索取。

洞穴裡遊出的裂腹魚

畢竟,像巖鯰、裂腹魚、油魚等珍奇魚類,在我國整個江河水系中的野生種群數量已岌岌可危。

作為一名普通的釣魚愛好者,保護它們種群數量,也是為維繫我國物種多樣性做出了非常有價值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廣西紅水河,有人釣起罕見「老鱖魚」,體長近一米、三十斤
    鱖魚,是我國淡水魚裡最「稀罕」的魚種之一,尤其是野生鱖魚,在江河裡的分布更是寥寥無幾,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也很難釣獲。 然而近日在廣西的紅水河流域,卻有人釣起一條罕見的「老鱖魚」,體型之龐大,令人咂舌。
  • 這是啥魚?廣西柳州廢井裡,居然釣到「稀罕魚」,你能認識幾條?
    本文來源:鯽魚剎手,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說到廣西柳州,咱們就不得不提起「千裡飄香的螺螄粉」,真是臭味一絕,不過咱們今天是要說一座柳州的廢棄枯井。一、枯井釣魚,意外釣到「稀罕魚」。近日,一位家住廣西柳州的釣魚人,突發奇想的跑到離家不遠的枯井裡釣魚,結果還真釣到了。據這位釣友說,這口井已經廢棄多年了,他用蚯蚓試試看,魚餌剛放下去就釣上來了一條小魚。沒過多久,這位釣友又釣上來一條「彩色魚」,這種魚看起來還非常的美觀,從表面看上去和羅非魚有點像似。
  • 廣西釣友水庫釣起「羅非魚王」,半米多長
    廣西柳州的釣魚愛好者秦先生,在垂釣時(當地的水庫),意外釣起來一條罕見的「巨無霸」——一條重達7斤多的巨型羅非魚。這條羅非魚身體寬厚,力氣驚人,據這位釣魚人稱,當時花了二十多分鐘才將其溜魚上岸,過程激動又緊張……羅非魚怎麼能長到這麼大?體長超過半米,體重7斤多,在一般人的概念裡,這是鯉魚、草魚才有的尺寸。而羅非魚號稱「非洲鯽魚」,其常見體型只比本土鯽魚略大,不過半斤到一斤之間。
  • 冬季釣魚,釣淺、釣深不絕對,但這幾種情況必須釣深
    經常有釣友問冬季釣魚到底是釣深水好還是釣淺水好,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可能是統一的,雖然整體的規律是冬季應該釣深、釣遠,但南方地區也不適用這一說法。即使在北方,你說釣深好,他就說昨天釣淺水爆護了,釣魚很難實現絕對統一,但是,基本的規律還是有的,下面這幾種情況下,我認為是必須要釣深水的,至少會比釣淺水效果好很多!
  • 男子在洞庭湖釣到1.7米長全身金黃的怪魚,有人說是千年黃骨魚
    黃骨魚相信很多釣魚人都見過,而且有很多釣魚人都吃過,但是近日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一位釣魚人在洞庭湖裡面釣魚時,釣到了一條長達一米7的全身金黃的魚,外形和黃骨魚長得很像,他都分不清這到底是什麼魚?各位釣友有人認識嗎?小編相信很多人估計是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種魚吧。
  • 長江紅尾魚難釣?釣魚高手一天能釣上百條,網友:這是魚殺手!
    釣魚,一說到釣魚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釣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江邊,河邊隨處可見釣魚的人。釣魚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人一天可以收穫很多魚,有人釣上半天也沒有收穫,但是還是樂此不疲。
  • 這樣能把魚釣絕?廣西釣魚人「專釣公魚」,釣了半桶魚都是公的
    江河裡野釣,魚獲往往五花八門,魚種、大小都很充滿隨機性。然而下面這位老兄,釣魚不僅專釣一種魚,還都是一種性別——釣了半桶魚,全是公的羅非魚……近日,廣西梧州的一位釣魚愛好者(光道過客),就展示了這樣一次「神奇的釣獲」——釣了半桶魚,竟全是公的羅非魚……怎麼知道這些魚都是公的?
  • 大蒜真的可以釣魚嗎?釣友:大蒜能釣到魚的話,辣椒也可以!
    最近屢次看到有人說起大蒜釣魚,而且把效果說的神乎其神,什麼大鯽魚、大鯉魚、大草魚甚至大青魚,統統都能釣的上來。說的效果真是令七天樂也為之一怔,但在看了這些文章後,七天樂總感覺哪裡不對!大蒜真能釣上魚來嗎?百聞不如一試,來看看釣友們親自做的試驗就知道了!
  • 立秋後我們釣魚應該釣深還是釣淺?了解這幾點,釣深釣淺一目了然
    因此只要是釣魚人都知道,秋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那麼秋季我們釣魚到底應該釣深還是釣淺呢?以下這幾點只要了解,如何選擇一目了然。沒有了夏季的烈日炎炎,魚兒也會胃口大開,這個時候不管是守大魚也好,釣小魚也罷,只要資源不是太差,出門作釣基本上都會有一個不錯的收穫。而這個時候作釣水深反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從水深一兩米到三四米甚至五六米都是能夠釣得到魚的,這個時候的窩料和餌料反而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 「釣魚癮」是個啥癮 有人野外搭帳篷連軸釣,錢不掙也得先把魚釣完
    進入4月,沂河畔聚集著大量的釣魚愛好者。齊魯晚報訊(記者 邱明)釣魚是一項休閒運動,它讓釣魚愛好者享受到收穫的愉悅。但一些人久而久之卻有了「釣魚癮」,追求釣不完的魚,尋不完的樂,釣了兩個品種,還想釣三個品種,釣了江河,還想釣湖海,甚至朝思夜想、拋家舍業。作為休閒的釣魚本沒有錯,但「玩物喪志」卻值得警惕。
  • 【釣魚技巧】冬季釣魚,掌握這些基礎常識!釣到魚不難
    冬季天氣比較冷,釣魚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以很多釣友在釣不好魚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封竿!當然這個隨釣友自己了,但本人不建議,因為冬季其實可以釣到魚的,而且釣到的魚個體都比較肥大,所以今天給釣友們分享一些冬季釣魚常識,這些都是基礎性的,只要牢記這些釣到魚不難,長話短說了,大家往下看吧。
  • 人釣魚還是魚釣人?有人被魚拉下水,釣到最後就冒出了一個頭
    人釣魚還是魚釣人?有人被魚拉下水,釣到最後就冒出了一個頭。釣魚,是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誰知,視頻中的魚過於兇猛,釣魚小哥處於劣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位釣魚小哥被一步一步的拉入水中,到了視頻最後,這位釣魚人在水中就剩下了一顆頭。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3個規律4個技巧幫您搞定
    了解完魚類的生存要素,我們就可以去找魚所在的位置。但是冬季釣魚與春夏秋三季不同。溫度越低水中含氧量越高,所以冬季很少出現缺氧的問題,溫度應當放在首位,而其他季節釣魚,應當首先考慮含氧量。冬季應該考慮三要素的順序就是溫度、食物、最後是含氧量。把握到3點可以爆護,把握前兩點可以釣好魚,把握好溫度一點,能釣到魚。如果一點沒有,那就呵呵了。
  • 如何才能釣到很多魚?釣魚有什麼秘訣?釣魚的四大核心要素
    有些釣友學習幾年的釣魚,釣技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了;有些釣友釣一輩子魚,最後還是不會釣魚;還有些釣友是眼高手低,給別人指點釣魚時滔滔不絕,輪到自己上手就掉鏈子了。釣魚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釣魚人具有較高的悟性,深刻理解釣法,才能夠提升自己的釣技水平。那麼,究竟如何才能釣到很多魚?釣魚有什麼秘訣?下面,我們來講下釣魚的四大核心要素。
  • 釣魚時怎麼才能把魚留在釣點?黑坑釣魚技巧之釣點留魚技巧
    在黑坑撒魚的時候釣魚,魚坑內魚的數量較多,釣魚人都以快速搶魚為主要目標。但是,釣魚開始時,大多數人都會連續中魚,過一段時間以後,陸續有人就停口了,少數人連續上魚。有些人的窩裡能留住魚,大部分人的窩子則留不住魚,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很複雜。
  • 貴陽釣魚人釣到「半斤馬口魚」,馬口魚真能長這麼大?
    據稱,這是貴州貴陽一位釣魚人,在城郊深山裡的一處水庫下的閘口釣獲的。這條馬口魚體型「粗壯」仿佛像是一條小草魚,一出水就把這位釣魚人給驚得不行……體長三四十公分,可能有半斤重,馬口魚真能長這麼大?(在貴州、廣西的山區,一些清澈的溪流山澗裡,馬口魚很多,但這些馬口魚的個頭都相對有限)事實上,普通釣魚愛好者平常釣獲的馬口魚,都在10公分左右,15公分以上的,就是比較少見的「大馬口魚」了。而這種幾十公分馬口魚,估計許多人別說釣到,可能連聽說都沒聽說過!
  • 「釣魚技巧」冬釣有5不釣,你知道是哪5個嗎?
    對很多釣友來說,即使到了冬天,也擋不住自己去釣魚的心,但冬釣還是有說法的,看看下面這五條釣法你知道嗎?一、釣晴天不釣冷天冬季,即使水溫較低,魚兒也不吃或少吃,但到了晴天,尤其是連續有陽光的天氣,由於陽光曬下,水溫升高,仍較適合垂釣。相反,如果是陰雨連綿、溫度驟降的天氣,除冰釣外,是不適合的。尤其是連續幾天寒流侵襲,此時無論釣什麼,都很難釣到魚。
  • 釣到的魚有寄生蟲還能吃嗎?有人說不能吃,有人說能吃,誰對?
    昨天在釣魚的時候有個釣友在旁邊驚呼一聲,哎呀有蟲子,嚇我一跳,還以為被啥不知名的蟲子咬了,結果發現這兄弟是看見他釣上來的鯽魚尾巴上有寄生蟲,所以嚇了一大跳。相信這種情況很多釣友都碰到過,甚至還有些釣友還看過一些視頻中有人撥開鱗片來找寄生蟲,看完之後完全沒有吃魚的欲望了。
  • 冬季釣魚到底該釣多深?弄清楚這3個問題,離爆護就不遠了
    不管哪個季節釣魚,選釣位都是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有時候用同樣的餌料相隔只有兩三米,魚口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可能不同的人能找出不同的理由,比如說抓口沒抓好,調釣不合理等等,但更多的是釣位帶來的差異。路人甲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綜合考慮:1,作釣環境不同所謂的深和淺其實沒有固定的概念,並不能說1.5米就是淺,2.5米就是深。如果一條河,一個野塘最深的地方也只有1.5米,那麼這個1.5米深的地方肯定是深。在水溫很低的時候,魚兒都扎堆在深水區取暖,當然是要釣深水了。
  • 長1米重14斤,釣獲「翹嘴魚王」,釣魚的小哥哥卻放生了
    小編喜歡聽釣魚的新聞。今天晚上,鄰居小李說了個新聞,今天「微泰州」上有個消息比較有趣。。事件發生在江蘇裡下河地區的溱湖,有個釣魚人釣了個特大規格的翹嘴魚。 今天一大早,來自泰州的亞釣魚愛好者小俞就趕到溱湖釣魚。小俞是位年輕的小哥哥,他愛好路亞釣魚方式。小哥哥裝上「小魚」的假餌,在北大湖區域垂釣。 從早上7點到9點,收穫有限,釣了兩條小魚。九點多鐘,太陽已經升了好高,小俞的釣竿彎成了弓。哇!肯定有大魚上鉤! 「快來看呀!」釣魚的同行們都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