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家長刺死孩子同學,那古代又是如何應對校園霸凌呢

2020-12-18 文史雜燴

江西上饒,一名家長因自己的孩子在班裡受到一男同學長達一個月的毆打,憤而刺死這名男生。事件發生後,輿論一片譁然。在筆者看來,家長的衝動情緒是個例,我們更應該討論的是屢禁不絕的校園霸凌事件。

有人可能會想,古代就沒有校園霸凌事件麼?古代的學校又是如何控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呢?

中國自孔聖創立儒家之後,就一直非常注重教育。不過古代受制於經濟和科技水平等客觀因素,並沒有今天的義務教育。私塾成為貫穿古代歷史的主要教育形勢。那麼在私塾裡是否有今天的這種霸凌事件呢,在《紅樓夢》裡雖然也提到過賈府私塾裡幾次小孩子們的糾紛,但那主要是鬥嘴,遠談不上霸凌。從可以看到的文獻和史料裡看,那時候的霸凌事件應該是很少的。這我們就不禁要反思,為什麼社會的進步反而導致這種暴力事件增多了呢?我們今天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杜絕校園霸凌的問題上,又可以和古代的教育體系借鑑一些什麼樣的經驗呢?筆者今天簡單地講一講古代教育體系裡一些值得我們今人學習之處,以期能更好地完善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體系。

學生之所以經常發生霸凌事件,從小孩子本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小孩子活潑好動,就像動物小時候靠打架來訓練野性一樣,我們人類的基因裡也有這種好鬥的動物性;第二,小孩子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由於生理原因,小孩子的大腦發育階段還不足以使其掌握完整的道德和法制,這也使得小孩子缺乏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能力;第三,社會上崇尚暴力的一些不良信息給了孩子們錯誤的指導。一些影視劇乃至綜藝節目,再包括小孩子耳濡目染的一些家庭暴力和社會暴力,都會讓孩子們無法明辨是非,追求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甚至只是獲得快感。

那麼在古代的私塾裡,同樣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就沒有這麼暴力呢?不是因為古代的孩子比今天更老實,更明事理。而是古代的老師有著「以暴制暴」「以德制暴」這兩件有力的武器,從監管的角度掐死孩子們暴力的動機。

先說「以暴制暴」,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我們今天已經被禁止的「體罰」。古代私塾的體罰,那是花樣百出的。比較輕的就是抄書,五十起抄,沒有上限。還有禁食,不給吃飯。罰站,情節嚴重還要倒立。再嚴重一些的就是身體毆打,比如戒尺打手心。還有棒子打屁股,俗稱棒子燉肉。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關禁閉甚至開除。所以古代的學生甚至為了不被開除,主動要求打自己的屁股。吳復庵《詠歲考生童·駐雲飛》裡就說:「真箇蹊蹺,新進高年各討饒,文字原顛倒,疾病應昏耄。自古法難逃,用撲作教。雖不傷臀,示辱還堪惱,掩耳吞志忍這遭。」就是講的這則體罰的趣事。

有些人或許會質疑,今天很多體罰偶爾還會有打殘打死學生的狀況。那麼古代的家長就容忍老師把自己的孩子往死裡打嗎?其實不然,古代的「棒打」是有嚴格規定的,並非「隨便打」。要講「禮」,不能與儒家教義衝突。打學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褲子,不摁地上,執行時喝令學生趴在條凳上再打。可以說古代的體罰也只是點到為止的。

不過我們今天畢竟是現代社會了,講究人權,講究保護未成年。而且體罰這個事情,標準確實難以把握,主觀因素太大,所以今天的學校是嚴禁老師體罰學生的。因此我們就更有必要提一下古代教育的另一個武器「以德制暴」。怎麼叫以德制暴呢,就是古代私塾的老師,學問是其次,德行是第一。老師本身德行高尚、以身作則可以給學生起個榜樣作用。因為少年兒童所處的年齡階段是以模仿為主,所以除了家長行為的潛移默化,老師的品行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此外,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老師,可以及時制止學生的暴力行為,並灌入給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準則。試想一個不具備良好師德的老師,即便要教育學生,恐怕學生也不會聽的吧。

這個「以德制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選拔制度。在漢朝時,我國的教師聘用就已經開始首重「師德」。

《漢官儀》記載:太學博士須「生事愛敬,喪沒如禮」

從西漢起,教師的聘用已經形成規範化。漢朝教師「上崗」一般通過朝廷徵辟或旁人薦舉產生,推薦時不是僅憑關係就能被朝廷聘用,還要有保舉狀,相當於現代的「證明信」。據《漢官儀》記載,保舉狀的格式大概是這樣:「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奧。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書「某官某甲保舉」。

可見西漢時雖然沒有所謂「教師資格證」,但對教育工作者的從業資格毫不含糊,要有德行、有學識,還得身體健康,且第一點就首推「師德」:一個沒有「師德」的人,即便你再精通四書五經,也不允許成為教師。而且舉薦人還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教師做出有違師德的事情,舉薦人也要被追究責任。

此後的歷朝歷代都延續了漢朝的首推「師德」的做法,講究「為人師表」。對於如何考察教師的「師德」,歷朝歷代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考核辦法。比如唐朝講究「博雅莊敬之流」博學、風雅、莊重、道德。宋代還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考核中去,明代更是出臺了一系列全面評估教師素質的辦法。「所請教讀,必學行兼備、端重有威生員儒士」。《莊渠遺書·諭教讀》稱:「教讀皆有成人之責,切須以身率人。正心術,修孝弟、重廉恥、崇禮節、整威儀,以立教人之本。」

明朝教育家黃佐在其《泰泉鄉禮》中主張:「眾共推擇學行兼備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選,以為教讀。」明朝思想家呂坤在《社學要略》中亦強調:「今選社師,務取年四十以上,良心未喪、志向頗端之士。」明朝時要想當地方或小學教師,有的地方還須由鄉民推薦,再由地方官府考核後擇優錄用。曾任明朝福建惠安知縣的葉春及在其編修的《惠安政書》「社學篇」中要求:「所請教讀,必學行兼備、端重有威生員儒士,不用罷吏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憂生員與因行止被黜者。」

總結一下,古代選拔教師的普遍標準就是品行端正,明辨是非,知書達禮,具有正能量,沒有劣跡和汙點的。

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教師選拔,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比選拔個低級官員還要高標準。但這也正體現了我國古代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古代教育觀念裡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要性的關注。

而我國當今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教師「師德」的普遍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低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幾個。第一,相比於古代小眾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受教面積大,教師資源短缺。第二,我國對教師的考核,偏重於教學能力,因為這個可以量化考察。而對於較難量化的師德,也就是教師的品德和素質則疏於考察。從這些年爆出的各種義務階段的各種教師的醜聞,什麼性侵學生,對學生人身攻擊,以學生父母的身份地位來區分學生等等屢見不鮮。尤其是公辦學校教師的補課問題,更是成為了普遍問題,導致家長怨聲載道。當前,很多公辦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故意忽略掉一些應該交給學生的知識,反而等到課後或者假期組織學生補課,而且收費昂貴。

這種行為就是當代教師「師德」喪失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表現。在師德的喪失下,教師這個群體就勢必要背負社會和家長對其的反感和指責。整個社會和家長群體也就自然不會去維護教師在學生教育過程中的權威性。然後教師們就索性破罐子破摔,被孔方兄徹底蒙了心。最終,教師就變得真正的只是一個職業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只剩下赤裸裸的買賣關係了,還是一種變態的買賣關係。這種關係氛圍下,學生不再信任老師,更別提尊敬老師。老師對學生的約束也就會變得心有餘而底氣不足。家長也不再信任教師,一旦發生問題,更傾向於自己去解決,而不是求助於學校或教師。從而,一個惡性循環開始產生,教師越來越不注重師德,社會和家長越來越厭惡教師,教師的權威越來越低,學生受管束程度也越來越低,校園霸凌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案例,據說殺人家長的孩子被同學欺凌長達一個月有餘,老師都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這就是當前中國義務教育在管制校園霸凌方面無奈困境的一種集中體現。

也許有人會說,提高教師師德對於制止校園霸凌會有用麼?那些不良學生會因此就接受教師管束麼?確實如此。要知道這只是一些年幼無知的少年兒童,不是社會上的亡命之徒。我在初中時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初中非常混亂,學生裡很多小混混。但是唯獨我們班沒有,因為我們班主任就是一個師德和私德都堪稱傑出的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收禮不吃請,拿學生當自己孩子一樣愛護。在工作中,我們班主任也是彬彬有禮,不卑不亢,不爭不奪。反觀那些打架鬥毆小混混較多的班級,班主任往往都是那種看人下菜碟,爭名奪利,甚至潑婦破皮之流。

我們要向古代教育觀念學習,把教師的「師德」重新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充分認識到,教師的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對學生道德觀念的修正作用。充分認識到,只有教師群體具有良好的「師德」才能夠確立教師在學生管理中的權威性,才能更好地抑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不過,要是給孩子取外號呢?跟同學說不要跟某某玩呢?亦或經常性的諷刺挖苦某位同學呢?這類軟暴力性質的行為,是否屬於霸凌行為,公眾們在認知上就存在較大的差異了。
  • 「陳念」被打得皮開肉綻,家長知道「校園霸凌」的危害嗎?
    新近曝光的荊州市監利英才學校霸凌事件,校方固然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畢竟這是一起發生在女生寢室的惡性事件,校方怎麼一無所知?可見其日常管理多麼鬆懈。那麼,家長如何預防和制止可能發生的霸凌事件呢?「校園霸凌」中的施暴者長什麼樣?校園霸凌現象的危害是巨大的。研究表明,捲入校園霸凌事件的孩子發生自傷行為的風險是沒有捲入的孩子的兩倍,產生自殺念頭的風險則為四倍。而且,校園霸凌事件呈現向女生擴大化的趨勢。哪些孩子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呢?
  • 遏制校園霸凌不能心太軟【長城時評】
    近日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連日刷屏內地微信朋友圈。作者稱自己10歲的兒子,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長期遭到同學欺凌,今年11月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後,出現失眠、恐懼上學等症狀,後被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 上饒校園兇案:行兇者事先曾警告 遇害男孩中13刀兇器為匕首
    事發前一天,因為何琛被劉帥欺負,王某建曾在兩個孩子的班級群裡警告劉帥稱,會有一個不講理的家長天天在校門口等著。5月11日上午,一名自稱孩子也在涉事班級讀書的學生家長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了王某建上述言論的真實性。5月11日下午,針對疑似校園霸凌一事,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上饒市教育局、上饒市信州區教體局、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上饒市第五小學,均無人接聽。
  • 馬思純曾遭遇校園霸凌:同學拿她的信全班朗讀,在飲料裡倒粉筆灰
    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校園霸凌,有同學拿著她的信在全班朗讀,甚至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這也是導致她一直不自信的原因,後來看到好友周冬雨的同題材電影非常能感同身受。霸凌者長大之後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所作所為,但對於被霸凌的小孩會造成一生的負面影響。在此呼籲所有人勇敢地向校園霸凌說不!
  • 廣西柳州現校園霸凌!這一次,校長免職!
    霸凌事件發生後,涉事家長對受害者賠禮道歉,相關部門對涉事學校校長予以免職,並要求各校進行校園欺凌摸底排查,堅決遏制校園欺凌的再次發生。 所以,如果孩子在校園遭遇校園霸凌以後,出現「嚎啕大哭、失眠、厭食、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家長就要小心了,這些就是遭遇心理危機的典型症狀。
  • 日本女孩遭校園霸凌想自殺 學校稱是"日常衝突"遭家長怒懟
    圖源/每日新聞  海外網12月16日電 在日本,校園霸凌是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近日日本山口縣又曝出一起霸凌事件。她的監護人說,曾在女孩手機裡發現她在網上搜索「如何乾淨地去死」,並聯繫了負責老師。幾天後,女孩雖然回到學校,但再次和之前發生衝突的孩子產生糾紛。雖然女孩說自己又被踢了,校方最後的結論是「對方不是故意的」。女孩監護人當天將所有情況反映給了警察。  校方知道警方介入後,決定女孩上學時,由校長坐在她的教室,觀察上課情況。  11月中旬,女孩再次不上學了。
  • 每4個孩子中有1個被霸凌:天真的惡更讓人瑟瑟發抖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2017年公布過一份《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校園霸凌發生率最高的地區為中部地區,達46.23%,而全國平均的校園霸凌發生率也高達23.3%,那就意味著,每4-5個孩子中,就有1個曾經遭遇校園霸凌。
  • 上饒小學生被刺死案,嫌犯被判死刑:女兒受欺負後他買了把屠宰刀
    今天上饒小學生被刺死案在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本案被告人王某建被法庭認定構成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王某建罪有應得,為自己的愚蠢且殘忍的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案發那天,一邊,劉同學之父將劉同學送去學校以後就去上班了,期間他一直在和小何母親用微信進行溝通,表示此事正在積極處理,處理措施包括汪老師已經答應調換兩個孩子的座位,劉同學也會向小何進行道歉。另一邊,王某建將女兒小何送往學校上學,並在學校門口等著劉同學的家長,他以為劉同學的家長今天會來到學校找他解決此事,結果等了半天也沒等到,遂十分氣憤。
  • 「剛上學,孩子就被同學打穿鼓膜」校園暴力父母要提高警惕
    近日,江蘇某高一男孩小龍(化名)在校園內活動,因為不小心碰到高二的學長,被學長叫了幾個人按在地上毒打,臨走恐嚇小龍不可告訴老師和家長,小龍怕惹禍上身,當晚聽同學建議,去校外買了一包好煙想要討好學長,結果當他第二天準備把煙送到學長宿舍的時候,又第二次遭凌辱暴力,直接被打穿了鼓膜。
  • 西安金光門小學一年級學生自稱被打 教育局稱未發現校園霸凌行為
    >>原貼  網友向記者講述孩子受欺負情況時說,他們家孩子回家說頭被打了,而且被對方索要錢財。他家孩子身上還沒帶錢,就教唆他們孩子回家偷錢。網友說,由於擔心影響孩子,所以沒有直接找老師,而是在家長群裡跟其他家長溝通,以確認是不是其他孩子也遇到類似情況。沒想到,果然有家長說前段時間學校舉辦的活動中,自家孩子帶的小國旗曾經被高年級學生搶走。
  • 馬思純曾遭遇校園霸凌 小時候造成的傷害至今不知該如何面對
    馬思純曾遭遇校園霸凌 小時候造成的傷害至今不知該如何面對時間:2020-06-06 16: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思純曾遭遇校園霸凌 小時候造成的傷害至今不知該如何面對 人的一生要談放下是何其地不易,有的人要用一生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有的人卻要用一生來修復自己的心理創傷
  • 孩子在學校水杯被同學放了垃圾,家長這樣做才是正解
    當今社會,校園欺凌非常普遍,看到這種情況,我非常能夠理解家長那種憤怒,委屈、心疼的感覺。但是我還是要提醒家長,千萬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幾點請你參考一下。一、首先應該對孩子進行安撫,千萬不要罵孩子窩囊、不爭氣。孩子能夠及時向您反映,說明你們親子關係處的非常好,孩子相信你能夠把這件事情搞定。我小時候,班裡一個同學的父母特別強勢,可是孩子非常膽小,有一次孩子在學校裡,受到男生的欺負回家向父母哭訴。
  • 馬思純自曝三年地獄生活:關於校園霸凌,我發現了一個扎心的真相
    兩個男同學課間嬉鬧打碎了王晶晶的杯子,還未等她開口,一旁的同桌開玩笑地說道:「她的杯子值300萬呢。」一個玩笑,由此撕開了校園霸凌的第一頁。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成為校園霸凌的理由。正如《惡意》中那句:「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
  • 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團中央反校園霸凌普法員走進太湖路小學宣傳...
    中華志願者網安徽訊2020年12月8日下午,「助筍成竹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員培訓」項目負責人、合肥市廬陽區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程潔老師帶領團中央「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團隊應邀走進合肥市太湖路小學,為六年級四個班的同學開展預防校園霸凌宣教活動
  • 霓虹花園主唱自曝校園霸凌往事:搖滾治癒了我
    這是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一句臺詞,它揭示了校園暴力受害者無助的心境。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無處反抗也無處傾訴,只能獨自承受這份痛苦。這道傷疤往往會伴隨他們的一生,使他們的青春蒙塵,有人甚至因為校園霸凌斷送自己的一生。在最新一期的《這就是原創》中,霓虹花園樂隊以一曲熱血沸騰的《重來》表達內心深處對擺脫霸凌陰影的渴望。
  • 二年級學生成「校霸」,讓全班家長聯名舉報,孩子父親道歉引爭議
    「校園霸凌」,一個不想提但是不得不提的詞。近些年發生了不少校園霸凌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對受害學生的內心造成了心理陰影,對其健康成長以及學習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一起對校園霸凌說不的原因。而要有效避免校園霸凌情況的發生,還得校方和家長一同努力才行。
  • 7歲女孩一直被鄰居男孩霸凌,直到一群開機車的「黑社會」,出現在家門口......
    實際上,校園霸凌,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易烊千璽保護著。那麼,在其他地方,那些老師、同學、家長和其他不相關的成年人們,又是如何給孩子撐腰,保護他們的呢?紐西蘭分會如果任何一個孩子害怕被欺負,或不敢去學校,他的家長、老師或同學,都可以聯繫車友會,車友會的成員們將騎著摩託車,守在孩子的窗外,或者護送他去學校,直到孩子感到安全。
  • 校園霸凌211天患抑鬱症:「那個毀我一生的人,被我送進了監獄」
    學生時期,鬧矛盾在所難免,但是就在6月19日一則職校學生遭校園霸凌211天患者抑鬱症的新聞,上了新浪熱搜榜。期間,李某某、閆某某等人對該同學拿菸頭燙手,被褥潑水等在內的「欺凌毒打」。一起起事件觸目驚心,校園霸凌,這不是第一件,更不是最後一件。象牙塔內的生活,本該單純而美好,但對於被霸凌者來說,它是一場夢魘。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引起網友廣泛討論:校園霸凌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個有規則的社會才是孩子們安全的活動範圍原創作者|上上宋孩子在學校被打,作為家長你怎麼辦?「狠狠的打回去」,那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對嗎?02非暴力反抗前段時間在《和陌生人說話》的訪談節目上,26歲的王勝男,曾用名王晶晶,遭受校園霸凌、精神暴力近十年,她曾遭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校園霸凌,被無數人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