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啊熬,「阿香婆」熬成了「婆」。
再遇「阿香婆」,是在西安市北池頭的一個超市裡。
滿滿一架「老乾媽」,將「阿香婆」擠到角落裡,靜靜地呆著。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不由想起那句流行於90年代的廣告語,「熬呀熬,熬成阿香婆!」後來也有打趣版:「熬呀熬,熬成骨灰盒!」——那是針對集體消失的「西安製造」,一半嘲諷,一半緬懷。
洗頭用瑩樸,洗手用開米,手錶用蝴蝶,電視買黃河,奶粉喝秦俑……
而今,它們能「製造」的,多半已是令人唏噓嗟嘆的回憶。
但阿香婆卻還活著!
這些年,「她」是怎麼過來的?
「阿香婆」橫空出世
少有人知,生產「阿香婆」的太陽食品,最早是做機械製造的。
1984年,西安寶石軸承廠更名西安旅遊食品廠——手錶軸承價格從1角4分陡降至5分錢,活不下去,必須轉型。
這年12月,技術副廠長李照森被提升為廠長。
一開始,他從西安飯莊的「魷魚鍋巴」得來靈感,開發出「太陽鍋巴」,工廠也隨之再次更名——西安太陽食品集團公司。
當時,電視剛走入千家萬戶,李照森花了大力氣在電視臺做廣告。
太陽鍋巴就此火爆!
從口碑到市場,一時無兩。據說進貨汽車太多,常常堵塞西影路,工廠不得不在其它地方專門開闢貨運場。
這樣的盛況走完餘下的80年代,直到1990年,上半年還供不應求的太陽鍋巴,到了年底突然滯銷,堆滿廠區。
滯銷原因,李照森認為是假貨泛濫影響了口碑。
但也有人指出,當時工廠產能壓力大,與很多鄉村作坊合作貼牌生產,導致口味和質量下降。
工廠低迷持續了兩年,直到「阿香婆」橫空出世。
那段時間,公司新開4個新品類生產線。李照森發現,其中的牛肉醬雖然增長不快,但銷量卻一直上揚,遂將其作為全力發展的新方向。這一次,李照森手筆更大,豪擲1000萬打廣告。
1996年7月1日,「阿香婆」的廣告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熬呀熬,熬成阿香婆」一時間在大街小巷傳唱。
這是個神奇的年份:1996年,火了「阿香婆」,活了「榮氏果汁」,黃了「黃河電視」……
同年,千裡之外的貴陽,一個叫陶華碧的女人借了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兩間房子,招聘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她開小店時免費提供的調味醬,定名"老乾媽"。
再遇「滑鐵盧」
「阿香婆」比當年的「太陽鍋巴」還要紅火。
李照森在上海策劃一個「電話尋親」推廣活動:凡名字中帶「阿」,贈送單份禮品,帶「阿香」二字,贈送禮品套裝。
此後,來自上海的訂貨電話擠爆了線路。據說很多上海人都以為「阿香婆」是本地品牌。
那時候,僅「阿香婆」,就能為太陽食品廠帶來5個億的年銷售額。
居安不思危,或許是當時許多企業的通病。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98年,步「太陽鍋巴」後塵,「阿香婆」出現嚴重滯銷。企業現金流吃緊,繼而惡性循環:沒錢投廣告,銷量上不來;銷量上不來,更沒錢打廣告……
到了年底,工廠負債率已高達140%,而銀行也「適時」斷奶,債主紛至沓來,生產和經營一度陷入休克。
李照森終究沒能功成身退!
如今回頭再看,「阿香婆」的遭遇也並非偶然。
一方面,自1994年後,中國輕工業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到90年代末,各類產品極大豐富,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有營銷專家當時指出:醬類食品每家每戶都可以製作,而10元一瓶的「阿香婆」比排骨都貴,難以讓普通人養成長期購買習慣。
另一方面,由於技術含量低,假冒偽劣產品確實給「阿香婆」口碑帶來極大影響。
事實上,打假,是當時所有知名品牌的重要工作內容。「老乾媽」的初期發展史,就是一部與全國各地假冒偽劣產品不斷鬥爭、打官司的歷史。
此外,體制僵化等老國企通病,在當時的太陽食品廠一樣不少。
2006年,這家步履蹣跚的老廠子試圖通過改制走出困境,同時消減冗員,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失敗。
彼時,曲江文化產業定位已現雛形。西影路上的大煙囪,難有容身之地。
2010年,太陽食品廠遷至長安區局連村……
「我們還想殺回去」
郊區的新鮮空氣讓太陽食品靜下心來開始反思。
起初,他們認為,產品過於單一是此前工廠經不起風波的主要原因,遂增加品類,廣開生產線。最高峰時,據說多達108條線,無論醬油還是醋,統統進行了嘗試。
「梁山好漢也只不過108個。」當時有人這樣打趣,也是在提醒。
全面撒網,卻難以重點撈魚,結果可想而知。
又一段彎路之後,太陽食品決定回歸老本行,以「太陽鍋巴」和「阿香婆」為主,縱向延長產品線,對未來,徐徐圖之。
2012年起,國家加大食品監督,各類質量不過關的小廠小作坊均被關閉。太陽食品藉此契機,銷售額開始逐漸恢復。
某電商網站上的阿香婆辣醬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拿到數據,其2017年實現銷售額1.8億元。
問及未來發展,一位負責人直言:「我們還想殺回去。」
但談起發展規劃,他們說已經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先賣他3個億。充滿豪氣的陝西話,卻沒能道出一個讓人雄心萬丈的目標。甚至,不及90年代那個輝煌數字。
目前,太陽食品的發展思路是借鑑此前李錦記,以產品入菜,重點開發能成為一道菜不可或缺的調味料。
此前「百搭」的阿香婆也開始變的越來越「專業」。
話說回來,在西安「頂天立地」的重工業格局下,「鋪天蓋地」的消費品工業確實不易,何況面對「老乾媽」對醬類市場的高度「壟斷」,「阿香婆」如今想有大作為……
採訪結束,雙方起身,負責人微微一笑:「告訴大家,我們還活著就行!」
作者 | 馬璘瑾 來源:粉巷財經(微信ID:nbdfx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