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魚性情兇猛,佔據食物鏈的頂端,然而在當前的生態背景下,卻「節節敗退」,無奈「被逼上山」.......
比如在廣東,有一種「形似草魚、赤鰭黃鱗」掠食魚,以前珠江流域數量極多,兇猛無比。
然而如今卻在珠江裡絕跡,只能在廣東的山區溪流中找得到......
相信資深釣魚愛好者,可能都聽說過這種魚——軍魚,學名光倒刺䰾,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掠食魚。
軍魚是名副其實的「頂級掠食者」,原本被稱為「淡水之王」,然而如今因無法在下遊的廣東江河裡生存,只能「山中稱霸」。
這到底是為何?
軍魚消失之謎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年代,軍魚在整個珠江鯉魚,以及大部分的廣東河道湖庫中,都能發現。
相信廣東一些上了年紀的漁民、釣魚愛好者,都有釣獲、捕獲軍魚的經歷。
(十幾年前,廣西、廣東的鄉間河道中,使用蚯蚓、泥鰍、河蝦等活餌,能很輕鬆釣起許多軍魚來——資料圖)
「以前我們家門前的河裡都很多這個魚,村裡人都叫它青棍、黃娟(黃堅魚),力氣很大,超過三斤的(用竹竿)基本就釣不起來了」
廣東一位讀者向我們感嘆說,軍魚原本當地很多,但不知不覺,他已有十多年沒在當地的江河裡釣起過軍魚了……
然而如今,無論是在廣東各大城市的周邊運河,還是珠江、西江等自然水域中,如都幾乎找不到軍魚的蹤影了。
如此兇猛的掠食魚,為何就悄然絕跡了?
根本原因是棲息環境蕩然無存
許多人第一印象是「軍魚對水質要求太高」。
其實,軍魚是適應性很強的魚種,在一些渾濁的激流中,都能來去自如,對於水質環境的耐受度很高。
真正導致軍魚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其繁殖、棲息的環境,在工業化進程和江河過度開發中蕩然無存!
軍魚是一種掠食性魚種,在激流中的水草叢中產卵,剛孵化的小魚,即會捕食一些水中的節肢動物、軟體昆蟲等。
(廣州某河道,看起來似乎水質「清澈」,但整體生態系統因為汙染已被破壞)
但工業化汙染導致的江河水體破壞,讓原本完善、豐富的江河生態系統分崩離析,像軍魚這種本土魚,已無法再順利完成繁殖、生長的生命循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兇頑」的外來物種……
淡水之王軍魚只能「退守」山林
相反,在廣東一些尚未被工業文明侵入的山區溪流,依然保存了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
在珍稀清澈的溪流中,藻類、浮遊生物供養了繁盛的溪魚種群、大量軟體生物和水生昆蟲……
在這種水生系統中,有軍魚需要的一切,自然就會大量繁殖,找回恢復食物鏈頂端掠食者的本來角色。
這裡我們也提醒有幸能碰到這種「山中之王」的釣魚愛好者、捕魚人,索取有度,才能可持續發展。
當然,我們更希望有一天,這些山中之王能「下山來」,重新在各地江河中出沒,成為真正的「淡水之王」!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