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被稱為「淡水之王」,卻無法在江河裡生存,只能「山中稱霸」

2020-12-05 長江君說野生魚

有的魚性情兇猛,佔據食物鏈的頂端,然而在當前的生態背景下,卻「節節敗退」,無奈「被逼上山」.......

比如在廣東,有一種「形似草魚、赤鰭黃鱗」掠食魚,以前珠江流域數量極多,兇猛無比。

然而如今卻在珠江裡絕跡,只能在廣東的山區溪流中找得到......

相信資深釣魚愛好者,可能都聽說過這種魚——軍魚,學名光倒刺䰾,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掠食魚。

軍魚是名副其實的「頂級掠食者」,原本被稱為「淡水之王」,然而如今因無法在下遊的廣東江河裡生存,只能「山中稱霸」。

這到底是為何?

軍魚消失之謎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年代,軍魚在整個珠江鯉魚,以及大部分的廣東河道湖庫中,都能發現。

相信廣東一些上了年紀的漁民、釣魚愛好者,都有釣獲、捕獲軍魚的經歷。

(十幾年前,廣西、廣東的鄉間河道中,使用蚯蚓、泥鰍、河蝦等活餌,能很輕鬆釣起許多軍魚來——資料圖)

「以前我們家門前的河裡都很多這個魚,村裡人都叫它青棍、黃娟(黃堅魚),力氣很大,超過三斤的(用竹竿)基本就釣不起來了」

廣東一位讀者向我們感嘆說,軍魚原本當地很多,但不知不覺,他已有十多年沒在當地的江河裡釣起過軍魚了……

資料圖

然而如今,無論是在廣東各大城市的周邊運河,還是珠江、西江等自然水域中,如都幾乎找不到軍魚的蹤影了。

如此兇猛的掠食魚,為何就悄然絕跡了?

根本原因是棲息環境蕩然無存

許多人第一印象是「軍魚對水質要求太高」。

其實,軍魚是適應性很強的魚種,在一些渾濁的激流中,都能來去自如,對於水質環境的耐受度很高。

真正導致軍魚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其繁殖、棲息的環境,在工業化進程和江河過度開發中蕩然無存

軍魚是一種掠食性魚種,在激流中的水草叢中產卵,剛孵化的小魚,即會捕食一些水中的節肢動物、軟體昆蟲等。

(廣州某河道,看起來似乎水質「清澈」,但整體生態系統因為汙染已被破壞)

但工業化汙染導致的江河水體破壞,讓原本完善、豐富的江河生態系統分崩離析,像軍魚這種本土魚,已無法再順利完成繁殖、生長的生命循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兇頑」的外來物種……

淡水之王軍魚只能「退守」山林

相反,在廣東一些尚未被工業文明侵入的山區溪流,依然保存了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

在珍稀清澈的溪流中,藻類、浮遊生物供養了繁盛的溪魚種群、大量軟體生物和水生昆蟲……

在這種水生系統中,有軍魚需要的一切,自然就會大量繁殖,找回恢復食物鏈頂端掠食者的本來角色。

這裡我們也提醒有幸能碰到這種「山中之王」的釣魚愛好者、捕魚人,索取有度,才能可持續發展。

當然,我們更希望有一天,這些山中之王能「下山來」,重新在各地江河中出沒,成為真正的「淡水之王」!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

相關焦點

  • 軍魚最大只有十幾斤,卻被稱為淡水之王,軍魚到底有何魅力?
    我國淡水資源豐富,相對應的江河野生魚種類也居世界前列,僅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就有數百種野生魚,其中體型可長到上百斤的「巨物」無數。 然而,其中一種體型並不算是多麼龐大的「軍魚」,卻被許多人稱為「淡水魚之王」。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魚類有淡水魚和鹹水魚兩大體系之分。淡水魚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鹹水魚則生活在海裡。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它們的器官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除了一些可以同時生活在鹹淡水域的魚類外,由於滲透壓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存活下來的。
  • 繼小龍蝦後,又一「淡水蝦王」入侵我國,吃貨:小龍蝦有接班人了
    繼小龍蝦後,又一「淡水蝦王」入侵我國,吃貨:小龍蝦有接班人了!其實,繼小龍蝦之後,又有一種「淡水蝦王」偷偷地潛入了我們國家,這種淡水蝦個頭比小龍蝦要大很多,肉質鮮嫩,吃起來味道也非常鮮美,食用價值非常高,因此中國的一些吃貨紛紛表示:小龍蝦終於有接班人了,吃膩了小龍蝦,可以換個口味嘗嘗了。
  • 如何用「淡水之王」喙魚釣魚?
    泥鰍是我們小時候的玩物,每當父母去田裡幹活,捉到泥鰍,他們回家後,他們都會拿一個桶裝滿,給我們的兄弟姐妹們玩,因為他們身上覆蓋著「粘液」,極滑,讓人抓不住,我們有很多樂趣,現在泥鰍不僅成了餐桌上的食物,他還有其他的大的使用,也就是說,他可以用來釣魚,泥鰍怎麼能用「淡水之王」魚釣魚?
  • 中國最兇的魚,被人稱為「餓死鬼」,在淡水裡「無魚能敵」
    中國最兇的魚,被人稱為「餓死鬼」,在淡水裡「無魚能敵」。以前在飲食方面如果吃得好,都會用大魚大肉來形容。畢竟以前的生活並不是很好,所以如果有肉有魚的生活肯定是大戶人家了。但是現在生活不一樣了,如果想吃魚到市場上都是有各種魚任你挑選,便宜的貴的都有,但是如果說起中國最兇的魚,不知道你們知道嗎?這種魚非常兇猛,見什麼吃什麼,一點都不挑食,還被人稱之為「餓死鬼」,它就是黑魚。這種黑魚是烏鱧的俗稱,也被叫做烏魚,生魚,財魚,蛇魚,火頭魚等,而且它繁殖力強,胃口奇又非常大,經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裡的其他所有魚類。
  • 「網」後魚生,看了挪威三文魚的一生,方知它緣何被稱為冰洋之王
    那麼,三文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魚、其中的挪威三文魚又為何被稱為「冰洋之王」呢?01It’s why it is so called我們知道,所謂的三文魚,就是輻鰭魚綱(即硬骨魚綱)鮭形目鮭科動物。一提到鮭魚,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大馬哈魚。
  • 怎麼樣垂釣有著「淡水之王」的翹嘴魚?
    前言:泥鰍是我們小時候的玩物,每當爸媽去田地裡幹活,抓到有泥鰍了,他們回到家裡,就會拿個水桶裝著,給我們幾兄妹玩,它們因渾身沾滿了身身的「粘液」,奇滑無比,讓人無法抓緊,我們玩的其樂無窮,現在泥鰍不僅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它還有別的大用處呢,那就是可以拿來釣魚了,釣有著「淡水之王」的翹嘴魚,那泥鰍怎麼釣翹嘴魚呢?
  • 它是出生在淡水裡的極品魚,也可以生活在海裡,有魚類軟黃金的美譽
    話說河鰻 說起鰻魚,很多人想到的是它的美味,這點得到許多國家人民的認同,比如日本的烤鰻魚,羅馬人甚至把鰻魚美譽為美食當中的「海倫娜」,還有人把鰻魚稱為是盤中之「女皇」。
  • 此魚被譽為「淡水之王」,自帶「芝麻香」,因長得像鯰魚遭嫌棄
    導讀:此魚自帶「芝麻香」,被譽為「淡水之王」,因長得像鯰魚遭嫌棄文/農夫也瘋狂我國的淡水魚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尤其是在過去河流、湖泊裡面各種各樣的魚讓人是數不勝數有一種魚,在我國被譽為「淡水之王」,它還天生自帶芝麻香味,肉質非常的鮮美,卻因為長得像鯰魚,遭人嫌棄。有些人還把它誤認成入侵物種,不敢食用。你們認識嗎?芝麻劍魚的科普魚的身上普遍都有魚腥味,讓人有點反感。
  • 淡水第一「巨獸」,到底能長多大?
    魚,是江河中的精靈,而那些體型龐大的「超級魚王」,更是令人神往。 長江君帶你一起了解江河生態,尋覓巨物,探索江河生命之神奇... 只要是喜歡釣魚的朋友,追尋「巨物」、「超級大魚」,都是心目中的夢想之一。
  • 它號稱淡水之王,性情兇猛,喜歡博大魚就選它,讓你過足癮!
    淡水魚種常見的超級大魚無非也就是青魚、草魚、鰱鱅,其中又以青魚個體最大,最大可能突破200斤。但大青魚實在是太普通的魚種了,想要有吹牛的資本總得來點不一樣的吧。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超級大魚,算是一個稀有物種吧,就是我們稱之為淡水之王沒有天敵的鱤魚。
  • 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你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人不多
    全吃過的人不多 東北的淡水魚品種豐富,主要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為主,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查幹湖等大型湖泊,魚類品種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之說,東北水資源很豐富,所以野生的河魚很多,隨著環境的改變,水質的汙染,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漸漸的淡出了人們視野,市場上賣的都是人工養殖的魚了。今天分享下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下面一起看看這些野生魚你吃過幾種?
  • 湘江最大的魚?兩米長湘江魚王被人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體長180公分、103斤,這條湘江裡出水的銅頭魚,毫無疑問是「魚王」級別了。這兩天也是在許多湖南網友的朋友圈熱傳,尤其是一些垂釣愛好者,更是「羨慕嫉妒恨」,畢竟釣起如此魚王,絕對是垂釣愛好者的生涯巔峰了。
  • 湘江最大魚王?兩米長的淡水「霸主」被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湘江最大魚王?兩米長的淡水「霸主」被釣起,是否放生引爭議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東以湘贛邊境幕阜山脈—羅霄山脈與鄱陽湖水系分界,南自江華以湘江、珠江分水嶺與廣西相接,西隔衡山山脈與資水毗鄰,北接洞庭湖。
  • 花鰻鱺的生命遷徙|洄遊|捕食|淡水_網易訂閱
    這一路跨越山水,它們以自帶的生存習性為「導航方向」,完成路途漫漫的遷徙。這種魚就是花鰻鱺。  「鱔王」  「多年前,我們在中部山區做野外勘測時,曾看到過幾次花鰻鱺,但這些年就很少再遇到。」海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副會長陳奮回憶說,以前他們做項目勘測「偶遇」花鰻鱺的地方,一般都在山間溪流,「這種魚外形獨特,很容易辨認,它們出現的溪流水底清淺、水溫清涼。」
  • 野生淡水魚生存狀況憂思錄
    ,江中野生魚數量越來越少,許多珍貴的品種如紅面軍魚、大鱗白鰱、紋唇魚,還有被黎族人稱為「魚中之王」的花鰻鱺,已極為稀少。  南渡江野生淡水魚的生存現狀,只是中國眾多江河的一個縮影。  1  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淡水魚保護區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講,中國淡水魚的種類甚至超過了中國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總和,但是,龐大的淡水魚種群似乎從未引起過生態學家的重視。2011年,筆者隨考察隊進入海南島南渡江,對這裡的淡水魚類進行調研。
  • 釣鱤魚選釣位『淡水之王』路亞釣技巧方法分享,非常實用
    對於釣鱤魚,自己總結了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鱤魚的習性,鱤魚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大型水域,捕食水系裡的魚蝦,是一種掠食性魚,由於體型龐大,與其它水中的掠食性魚有所不同,他經常跟隨某一個餌魚群。為的是餓了就捕食,或找到某一個隱蔽位置休息,伺機襲擊某個餌魚群。
  • 南越王的廚房裡數量最多的是貝類
    ,發出兩道穿越時空之問:你知道南越王愛吃什麼魚嗎?廣東魴的遺骸出土在南越王墓後藏室的一個越式銅鼎內和一個銅鑑內。其中,這件越式銅鼎內不僅有廣東魴,還有大黃魚、豬、雞,顯然是一鍋大雜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們說:「銅鑑本為水器,南越國卻似乎把部分水器改造成炊具,因此銅鑑裡有魚也不足為奇了。」   廣東魴分布於珠江水系,側線平直,背鰭刺光滑,長且粗壯,生活在水體中下層,尤喜棲息於江河底質多淤泥或石礫的緩流處,喜食水生植物及軟體動物。
  • 鹹水淡水均可生存,曾是青海人的救命糧,如今火遍全國卻無人敢吃
    在大家的常識裡,魚類分為淡水魚和海魚。簡單來說,淡水魚主要生活在內陸的江河湖泊裡面,海魚則是在海中生存。當然,也有部分魚類鹹水和淡水都可以生存,比如江刀,一般都會從長江入海口逆水而上去產卵。正因為經歷了從大海到長江這段,江刀的價值才非常高。
  • 被稱為水中老虎,我國原生猛魚,水中有它存在不會有其它魚殘存
    這個事情就得兩說了,牽扯很多的因素,我認為二者或許能夠勢均力敵吧,不過相對來講,鱤魚比起狗魚的個體還要大,也更為兇猛,它們的名字常被稱為水老虎,也有中國黃金猛魚之稱,而狗魚常被稱為水中之惡狗,到底孰強孰弱呢,相信魚友們的心中只有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