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2020-12-07 迷你科學星球

魚類有淡水魚和鹹水魚兩大體系之分。淡水魚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鹹水魚則生活在海裡。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它們的器官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

除了一些可以同時生活在鹹淡水域的魚類外,由於滲透壓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存活下來的。但水是相通的,那麼,江河在奔騰入海後,流水裹挾著的淡水魚們都到哪裡去了呢,它們會因適應不了海水的鹽度而喪生嗎?

為什麼淡水魚不能在海水裡生存?

魚類是通過滲透壓來調節體內的鹽和水的平衡的。魚體內組織液和血液中,含有的鹽度一般高於其生活的淡水濃度。根據滲透壓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水分子從低濃度往高濃度滲透。因此,魚在淡水水域,外界的淡水會不斷地從魚體表進入體內,為了保持內外的平衡,淡水魚會通過腎臟以排尿的方式將多餘的水分排出。

地球上淡水的含鹽度約在0.4%左右,而海水的平均含鹽濃度為35‰,兩者相差甚遠。

而如果將淡水魚放入海水中,淡水魚體內鹽濃度遠遠低於海水濃度。在滲透壓的作用下,魚體內的水分會不斷地滲透到體外,最終脫水而亡。另一方面,淡水魚也不能夠通過攝入海水來補充水分。所以一般的淡水魚無法在大海中存活。

淡水魚並不會往海裡面跑

有一句老話:「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

現實中,絕大多數魚類在水中遊動的時候,都是逆流而行的,不會一直隨著河水流動的方向奔向大海。

魚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一定棲息範圍的。它們會根據溫度,氣候,光照,營養度,地形等等環境因素,選定一處最適合自己生存,最舒適的固定地方捕食遊弋生活,而不會隨意離開。即使是跑遠了,也會再遊回來。這也是為什麼在固定的河流區段可以捕撈到同一個品種的魚類。

許多魚類性腺發育到一定階段後,在繁殖季節,它們會集群回遊到河流上遊進行產卵,這樣就可以避免小魚在還沒有孵化出來時,就被水浪衝入大海。確保衝到大海之前,就出生長成魚苗,從而能夠逆流而上,找尋自己種群的棲息場所。

但是,在江河和海水之間的交匯處,可能會有一定數量的淡水魚遊進海水裡。不過,在這個地方也沒有見淡水魚大量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在兩種水的交界處還是個緩衝區,鹽水濃度往往不太高,淡水魚勉強能適應,並無生命危險。

況且,魚類對環境的變化還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發現周圍水的鹽度有一定程度的改變,讓自己感到不適時,就會迅速離開,朝向有利於自己生存的方向遊動,它們只會在一個對它們來說安全的範圍內活動。所以它們也一定能夠感知到海水的潛在危險,不會盲然穿越交匯區,往大海裡去。

所以,江河入海後,那些來到入海口的淡水魚,有的洄遊,有的逆流而遊返回到了江河裡,有的可以逐漸適應當下的低鹽度水體環境。

鹹淡共生的魚類

此外,還有一類魚可以同時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它們能在鹽度變化範圍較大的環境下生存,稱它們為「廣鹽性魚類」。它們可以通過調節自身來排出或保留鹽分,使得體內和周圍水體的鹽度能夠達到平衡,從而適應不同鹽度的水。

比如,大馬哈魚,是在江河淡水中產卵,而到海水中生長。在進入淡水前,它們會先在入海口鹹淡交匯處適應一段時間, 再逆流而上,去到淡水中產卵。大馬哈魚洄遊時十分奔波,長途跋涉,平均每晝夜前行35公裡,歷盡艱險才能回到出生地交配產卵。

而鰻鱺則相反,在海中產卵,在淡水中成長。

魚類會為了生存和繁衍下一代而奮力遷徙,並努力去適應周圍的環境。

相關焦點

  • 淡水魚被黃河衝進大海後,海水那麼鹹澀,為何它們還能活下來?
    黃河每天把淡水魚衝進海裡,海水這麼鹹澀,為什麼淡水魚還能存活?筆者:天行健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魚類已經出現在地球上4億多年的時間了,不過,一開始地球上的魚都活在鹹鹹的海裡,後來伴隨著演化,到最後江河湖泊這些淡水區域中也開始出現了魚類的身影。
  • 淡水魚在海裡無法生存,黃河匯入渤海後,黃河魚能去哪裡?
    大家都知道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而當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可能會遷徙,也可能會逆流遊回黃河。去過海邊遊玩的人應該都知道,海水非常的鹹,如果這些魚直接放入渤海裡,它們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
  •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因為在海水的成分當中,有將近90%的物質都是氯化鈉,而與之相比的淡水,其中的氯化鈉只有海水的千分之三左右,兩者之間的成分差距極大,所以一般來說,除了可以在兩種水中共同生活的特殊魚類之外,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生存的,那麼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隨著流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 淡水魚在海裡會死,黃河水又要流入渤海,那黃河的魚只能去哪裡?
    但是,像某些古蓮的種子的確最長可以保持上千年的壽命,但魚籽能活萬年就真的被誇大了,因為,在沒有水的條件下,魚籽存活短短幾年時間都很難。 正如黃河水的確最終注入了渤海,而流動的黃河水勢必會攜帶一些淡水魚一路向下。然而大家都知道,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裡生存的,那黃河水中的淡水魚最終都去了哪裡?
  • 淡水魚能適應海水環境嗎?既然黃河與渤海相通,水中的魚去哪裡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原標題:淡水魚在海水裡是不會成活的,那麼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都哪裡去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淡水魚是不可能快速適應含鹽量高的海水環境的,這是由於這些魚類長期的生活史決定的。但是題中的問題還存在一些片面性,黃河的水和一部分泥沙最終匯入渤海不假,但是水中的魚類卻並沒有隨著水流進入渤海,並且河口三角洲附近水域由於淡水的匯入含鹽度較低。這是怎麼回事呢,且看小地回答!
  • 鱸魚是淡水魚還是海魚?
    鱸魚是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維生素B2、煙酸和微量的維生素B1、磷、鐵等物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鱸魚是淡水魚還是海魚吧!
  • 海南:遊弋在鸚哥嶺的 珍貴淡水魚
    &nbsp&nbsp&nbsp&nbsp花鰻鱺並非純粹的淡水魚,它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據魚類專家介紹,花鰻鱺平時生活在淡水裡,但當繁殖期快到時,它會沿河順流而下,入海繁殖。作為一種典型的洄遊性魚類,花鰻鱺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動中會進行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體性的遷徙,性成熟後便由江河的上、中遊移向下遊,群集於河口處入海,到遠洋中去產卵繁殖。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湧入大海,它們如何生存?去向何處?
    鱘鰉魚自來都體型大壽命長,並且力量龐大生性兇猛,可以說它是淡水魚裡最大的魚類。並且達氏鰉體色呈灰褐色,與急流的淡水顏色相像,有助於鱘鰉魚隱藏自己,當一些小魚小蝦經過達氏鰉,就會被它一口氣吞完,據說達氏鰉一口氣能吞幾十條魚兒,而且達氏鰉從不遊入海裡。
  • 世界上只有淡水魚和海魚嗎?黃河入海帶的魚能生存嗎?
    淡水魚和海水魚為什麼不能環境互換?魚類是我們人類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生活在大河大江大海邊的人們來說,漁業也是主要的支柱產業,而其中魚類佔主要的經濟來源。眾所周知,淡水魚和海魚的環境是不能互換的,一旦將一方放入另一方的水域中,它們是無法存活的。
  • 把淡水魚放到海水中,魚兒是否會很快死亡?反之,又會怎樣?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有他們生存講究的細節和法則。要是把淡水魚放在海水中,會發生什麼呢?魚兒還能存活嗎?是否會拼一把?今天就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首先來說說,我們常見的淡水魚有鯉魚,草魚,鰱魚這些。而海水魚有帶魚,金槍魚,三文魚這些。如果把鯉魚,草魚這些淡水魚放入海水中,其結果自然是死亡,它們奮起拼搏也沒有用。
  • 海南淡水魚千姿百態的生活習性
    大鱗白鰱多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質較肥、浮遊生物豐富的開闊水體中,白天潛在深水裡,夜間才遊到水面攝食浮遊生物。它的生活習性、食性均和白鰱相似,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由於它生長快、肥滿度大、質量高等優點,以前曾是松濤水庫的重要養殖和捕撈對象,但如今已不見蹤跡。
  • 淡水魚無法在大海生存,那被黃河衝入大海的魚類,最終何去何從?
    淡水魚無法在大海生存,那被黃河衝入大海的魚類,最終何去何從?如果說黃河最終匯流如海,那生活在黃河中的淡水魚,是不是也一同流入大海,而淡水魚又怎麼在含鹽量甚高的大海中生存下來呢?或者去了其他的地方?它們何去何從?我們通過一種淡水魚來向大家解釋。鱘鰉魚,一種從白堊紀生存至今的生物和種類,被堪稱水裡的活化石,與鱷魚有著同樣的名號。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中存活,那黃河流入大海後,河中的魚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河流的水是淡水,大海之中的水是鹹水,鹽分含量很高。所以淡水之中生存的生物,到了大海之中是不能生存的,會因為海水過鹹而死亡。那麼黃河流入大海之後,黃河中的魚去哪裡了呢?黃河的水雖然比較渾濁,含沙量非常大,但是並不影響魚類的生存,黃河之中的魚類資源還是很豐富的。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如何活下去?都去了何處?
    但其他物種就不一樣,它們順應自然而繁衍,如果遇上惡劣的天氣,或生於不利的自然環境,更好的方法就是去適應它。那麼很多人想,黃河每天都有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又該怎麼去適應自然環境,生存繁衍下去呢?無法在大海中生存的淡水魚眾所周知,世界上有海水魚,也有淡水魚。
  • 海魚就比淡水魚好吃?你確定?
    我們通常會將生活在含鹽度高的海水中的魚稱之為海魚,而那些生活在含鹽度較低的江河湖泊中的魚稱之為淡水魚。一般我們常見的海魚有帶魚、鱈魚等,而淡水魚的種類就很多了,大概有近800種。很多人都覺得海魚要比淡水魚好吃,但其實這麼說顯得有些片面了,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了解人們覺得兩種魚有差異的原因吧!魚類肉質鮮美,無論是採用哪種烹飪方法都非常可口,所以魚類一直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物之一。很多人總覺得海魚相對於淡水魚來說口感好,是因為兩種魚它們的營養價值是不一樣的。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去哪了?
    如果貿然將淡水魚扔進海水裡,會因為兩邊濃度不同產生的滲透差,導致魚的器官脫水,最後死亡變成鹹魚。而黃河每天要衝進海裡那麼多魚,這些不能在鹹水生活的淡水魚它們都去哪兒了呢?其實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主要是因為他們誤認為黃河全流域都是十分湍急的狀況,事實上那種能夠把魚衝得暈頭轉向只能隨波逐流的湍急水流是很少見的。
  • 海水魚為什麼比淡水魚好吃,營養價值更豐富?淡水魚真的太委屈了
    淡水養殖出來的魚,市面價格有多便宜,去過市場買過魚的人應該都知道。答案是肯定的,海水裡自然生長的魚,絕大多數比養殖的好吃,而且也比淡水裡的魚好吃。需要進行海水捕撈的魚,一般是深海魚,生活的地區離人類較遠,才能進行捕撈,因此成本增加。這些深海魚吃的是自然的海草和浮遊生物,體型比較大,肉質緊實,具有海鮮的鮮甜味,味道非常好。
  • 菜市場買魚,選淡水魚還是海魚?這3點差別很大,知道後別買錯了
    導語:今年豬肉價格又往上漲價了,一般的五花肉都要三十多一斤了,而排骨也差不多五十一斤了,所以家裡吃魚也比以前多了起來,最重要原因是魚肉比豬肉便宜多了。現在我每周都會買一些淡水魚或海魚,直接用粵菜烹飪方式——清蒸,出鍋後澆上些許熱油和醬油,撒上蔥花和香菜,吃起來肉質鮮美,原汁原味。
  • 別大膽,淡水魚不能生吃
    據悉,淡水魚一般以活魚流通供應市場,消費者習慣購買活的淡水魚;也可購買冰鮮淡水魚,其特徵是魚體完整(體表有黏液、鱗片緊密且齊全、肛門凹陷未破肚)、肌肉有彈性或伴少許僵直、眼球飽滿透明、鰓絲鮮紅、氣味正常;或者購買冷凍的淡水魚,除魚體凍結外,其質量要求與鮮活魚體基本一致。
  • 我國最難吃的10大淡水魚是什麼?
    廣義的說,淡水魚就是指能生活在鹽度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就可稱為淡水魚, 狹義的說,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且一生都必須在淡水中度過的魚類,世界上已知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其中我國淡水魚有1000餘種,這裡包括像長江刀魚、河豚、鱸魚等這些鮮美的品種,但也有一些讓人難以下咽的魚類,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