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能適應海水環境嗎?既然黃河與渤海相通,水中的魚去哪裡了

2020-12-11 地球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

原標題:淡水魚在海水裡是不會成活的,那麼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都哪裡去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淡水魚是不可能快速適應含鹽量高的海水環境的,這是由於這些魚類長期的生活史決定的。但是題中的問題還存在一些片面性,黃河的水和一部分泥沙最終匯入渤海不假,但是水中的魚類卻並沒有隨著水流進入渤海,並且河口三角洲附近水域由於淡水的匯入含鹽度較低。這是怎麼回事呢,且看小地回答!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華北平原主要的塑造者之一(約30萬平方公裡,作為世界第五長河和我國境內的第二長河,儘管河流總長約5464公裡,但是她發源和流經了我國乾旱半乾旱氣候區、暖溫帶季風氣候,據《河流泥沙公報》數據顯示,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335.5億立方米,不及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3.8%,可以說黃河是世界上河流最長但徑流量最小的河流。

不僅如此,黃河發源於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東北部,河道蜿蜒曲折先後流經了我國地勢的第二、三級階梯,並向東流入渤海,由於黃河絕大多數支流主要集中在蘭州以上河段,匯水面積較廣,黃河60%以上的徑流量來源於這些區域,而越往下遊支流越少,甚至在黃河下遊700餘公裡的範圍內河流支流數量搬著手指頭就能數出來,這也是為何黃河斷流多發生在幹流河段。

阿拉斯加棕熊站在瀑布上撲洄遊的三文魚

從黃河各河段的相對落差來看,落差較大的河段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和中遊的晉陝大峽谷河段,水流湍急,特別是位於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和山臨汾市吉縣壺口鎮交界的壺口瀑布,形成了「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壯美景象。

而黃河在流經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華北平原等區域時,由於地勢平坦河水流速很低,因此上遊河流侵蝕作用所攜帶的泥沙便在寧夏一帶沉積,而中遊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逐漸在下遊河道淤積,分別出現了「天下黃河富寧夏」以及下遊的地上懸河。不過,隨著黃河中上遊生態環境的改善,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正在得以遏制,目前黃河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已明顯降低,早已不是十幾年前所說的12億噸每年,而是近10年來平均泥沙輸送量約為1.6億噸,2018年由於降雨量增大,泥沙輸送量約為3.73億噸,因此大可不必擔心渤海會被黃河泥沙填滿(7.7284萬平方公裡)。

以上是從黃河的徑流量、河段落差以及河水流速等角度講到了黃河中的魚是不會被河水直接衝到渤海中的,即便是長江、亞馬遜河等水量巨大的河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也與魚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魚類都有比較穩定的棲息水域和逆水而行、季節性洄遊產卵等習慣,由於河道蜿蜒曲折、深淺不一,且多暗流和旋渦等,這些都是河中魚類天然的棲息環境,並不會一直隨水流而寫直奔大海,而有些魚類產卵對於水質、水溫等要求較高不得不逆流而上,洄遊到上遊環境較好的水域產卵,這也是為何截流江河建造大壩會破壞魚類的生存環境。以三峽工程為例,三峽大壩修建後直接將長江整體的生態系統被分割,一些魚類洄遊通道被阻隔,導致魚兒兩地「分居」。

而為了降低建造大壩對魚類洄遊的影響,一些國家強制要求在修建大壩的同時也必須同步修建「魚梯」,以便魚兒能夠通過「魚梯」順利回到上遊,對於保護河流整體生態環境作用巨大。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淡水魚在海裡無法生存,黃河匯入渤海後,黃河魚能去哪裡?
    大家都知道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而當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可能會遷徙,也可能會逆流遊回黃河。去過海邊遊玩的人應該都知道,海水非常的鹹,如果這些魚直接放入渤海裡,它們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
  • 淡水魚在海裡會死,黃河水又要流入渤海,那黃河的魚只能去哪裡?
    意思就是曾經有魚的河塘哪怕乾枯了很多年,一旦這裡重新住滿水,那些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魚籽就會重被喚醒,也用來解釋為什麼有的野外池塘會長出鯽魚和草魚這些原生魚。但是,像某些古蓮的種子的確最長可以保持上千年的壽命,但魚籽能活萬年就真的被誇大了,因為,在沒有水的條件下,魚籽存活短短幾年時間都很難。
  •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因為在海水的成分當中,有將近90%的物質都是氯化鈉,而與之相比的淡水,其中的氯化鈉只有海水的千分之三左右,兩者之間的成分差距極大,所以一般來說,除了可以在兩種水中共同生活的特殊魚類之外,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生存的,那麼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隨著流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中存活,那黃河流入大海後,河中的魚去哪了?
    我國內陸地區河流眾多,最長的兩條河流就是長江魚黃河。大家都知道,河流的水是淡水,大海之中的水是鹹水,鹽分含量很高。所以淡水之中生存的生物,到了大海之中是不能生存的,會因為海水過鹹而死亡。那麼黃河流入大海之後,黃河中的魚去哪裡了呢?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但水是相通的,那麼,江河在奔騰入海後,流水裹挾著的淡水魚們都到哪裡去了呢,它們會因適應不了海水的鹽度而喪生嗎?為什麼淡水魚不能在海水裡生存?魚類是通過滲透壓來調節體內的鹽和水的平衡的。魚體內組織液和血液中,含有的鹽度一般高於其生活的淡水濃度。根據滲透壓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水分子從低濃度往高濃度滲透。
  • 世界上只有淡水魚和海魚嗎?黃河入海帶的魚能生存嗎?
    一般我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魚-淡水魚和海水魚,而且淡水魚是不能在海水中生活的,而海水魚也是不能在淡水中能夠生存的。那麼,就沒有例外嗎?顯然沒有這麼簡單。下面,我們就通過黃河入海帶入的魚來解讀一下「第三種魚」。
  • 淡水魚被黃河衝進大海後,海水那麼鹹澀,為何它們還能活下來?
    不過,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江河的入海口都是和海水相連接,每天伴隨著水流,會有很多淡水魚被衝進大海裡,它們都會死嗎?魚入海是否能繼續存活?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在這裡舉一個實例:黃河的入海口,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淡水魚被衝進大海,黃河水和海水的水質完全不同,那麼,當水質環境發生變化,對於入海的淡水魚來說,等待它們的難道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的魚,最後怎麼樣了?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最終都怎麼樣了?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一些淡水魚是沒有辦法在鹹水中生活的,那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最終都怎麼樣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每天都會有部分黃河水流入大海,而黃河屬於淡水。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進入鹹水中後,很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不過並不用擔心這些淡水魚會發生危險的情況,在黃河水流入大海時,水流並不算特別湍急,所以即使是一些淡水魚跟著水流來到了入海口。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如何活下去?都去了何處?
    其中擁有了幾千年文明的人類,面對一些不利於自身生存的自然條件及災害時,通過學識的積累、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能改善不利的生存環境,獲得更好的發展。但其他物種就不一樣,它們順應自然而繁衍,如果遇上惡劣的天氣,或生於不利的自然環境,更好的方法就是去適應它。那麼很多人想,黃河每天都有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又該怎麼去適應自然環境,生存繁衍下去呢?
  • 黃河有那麼多淡水魚,流入海中就會死,那不就虧大了嗎?
    黃河有那麼多淡水魚,流入海中就會死,那不就虧大了嗎?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在孕育兩岸生命的同時,水流中也孕育著不少小生命,都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黃河泥沙量雖然多了些,但是絲毫影響不了魚兒們在裡面生長。眾所周知,黃河起源於青藏高原,途經黃土高原,攜帶大量的泥沙後最終流入渤海,那河流中有那麼多的淡水魚,流入海中就會死,那不就虧大了嗎?其實事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黃河長度達到了5400多公裡。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去哪了?
    我們經常說中國有兩條母親河,一條長江,一條黃河,他們在海岸線附近衝擊出了非常肥沃的三角洲,是中華文明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很多人也曾經設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當這兩條河匯入大海之後,裡面的魚怎麼辦呢?
  • 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有何區別?新手養魚最好從淡水魚開始
    大家都知道那些生活在水族箱中五彩斑斕的魚兒統稱叫作觀賞魚,不過觀賞魚還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比如有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等,那麼你知道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問題。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都去哪了?
    將範疇擴大,大多數淡水魚類,都是這種生活習性,它們喜好逆流而上,即便生活在河流的入海口,也很難會被衝到大海裡面,畢竟魚是可以遊動的。可以說這是魚類的一種天性使然,或者說這一基因已經深刻的根植在了淡水魚類的DNA裡面。我們都知道淡水魚和海水魚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兩者不可彼此交換環境生活。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流入大海,裡面的淡水魚都去哪了?怎樣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黃河中會有大量的淡水魚存在,黃河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是不是會讓很多淡水魚衝入?這些魚類怎樣辦?都去哪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魚群都會進行定期的洄遊。這是一種必然反應,因為魚也是需要生存的,就像是人類遷徙一樣,主要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通過這種運動方式,魚類可以根據生活時期更換相應水域,從而讓順利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有的魚類為了生存會遊上千公裡,主要是為了找尋最合適的產卵場所和環境。如果不能完成洄遊,相關群體就會遭到破壞,有可能危機物種存在。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魚」被衝入海洋,它們都去了哪,怎麼生存?
    01  首先,黃河確實孕育了許許多多魚類生物,而這以其中淡水魚居多,這些種類繁多、模樣各異的魚類,構成了黃河流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所有的淡水魚之中,尤其以一種叫做「鱘鰉魚」的淡水魚最為珍貴,之所以說這種魚珍貴是因為鱘鰉魚從白堊紀時期一直生存到今天依然沒有消亡,被稱之為「活化石」的它們,似乎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大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而且,鱘鰉魚還有獨特的技巧能夠保證它們在黃河生存下來。
  • 有淡水魚有海水魚,可你認識汽水魚嗎?一種活在特殊水域環境的魚
    汽水魚在原始環境之下是生活在海水中的,但是經過人工淡化以及各種因素影響,一部分海水魚成為了汽水魚,能夠適應人工淡水的環境。其實,鮭魚,也就是三文魚,其實也是一種淡水魚。他們會在繁殖期回到淡水中產卵,產卵之後又回到海水裡,可以自由調節滲透壓。 汽水魚其實養護難度還是不亞於淡水魚的。這期文章主要來解答昨晚上一個魚友的問題:「養汽水魚需要注意啥?為啥我老養死?」
  • 把淡水魚放到海水中,魚兒是否會很快死亡?反之,又會怎樣?
    俗話說「大魚大肉」魚和肉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也成了身體補充營養的必備佳品,所以養殖魚的老闆逐漸增加,魚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只有你們想不到的,就沒有養殖不出來的。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有他們生存講究的細節和法則。要是把淡水魚放在海水中,會發生什麼呢?
  • 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裡,那麼它們如何生活,都去哪了?
    眾所周知像黃河這樣的外流河,是與大海相交匯的,那麼鱘鰉魚作為淡水魚類,萬一被衝到海洋裡面怎麼辦?或者將範疇進一步擴大,黃河每天將大量淡水魚衝入大海,它們怎樣生活?
  • 健康餐桌一定要有魚,淡水魚海水魚該pick誰?
    相比較含有較多鹽分的海水,淡水中微生物、寄生蟲等會更多,食用淡水魚也要注重安全問題。 技術比較高端的冷凍魚,捕獲後直接進入-18℃以下的低溫環境中急凍,使魚肉的中心溫度也瞬間降低,定格營養。 有些遠洋漁船的冷凍倉溫度能低至-40℃。 採用冷凍的方法對魚進行保存,可使貯藏時間延長,一般能達到6-12個月。
  • 假如:把淡水魚丟進大海中,淡水魚還能活嗎?結果真不是你想像的
    大海裡的魚有千千萬,經過數千年的變化過程,慢慢開始分成各種不同的種類。總的來說分為兩大類,一種海水魚和一種淡水魚。每種魚都有它的生存環境,因為環境的不同,它們的生活習性、身體構造也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如果把淡水魚丟到大海裡,還能生存麼?